<h1>The Design of Chengtu University - Fred Rowntree</h1><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翻譯:溫江?<br></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譯自英國【建筑師】雜志, 1924年(The Builder,英國的建筑與建筑師雜志) <br></div><br> <p class="ql-block">譯者注:這是華西協(xié)合大學老建筑設計師容度易先生親自撰寫的華西協(xié)合大學建筑設計的經歷。容度易是著名英國貴格派建筑師,自學成才,未上過大學,但其藝術和建筑工程水平都遠超同行。他曾任英國貴格建筑學會會長。他在華西協(xié)合大學校園建筑群的多國投標競選中獲勝而拿下此項目。他不畏艱險,親赴北京和成都考察,集中華民族建筑的精華,引入西方建筑的技術,拿出了聞名中外,中西融合的華西協(xié)合大學建筑群設計,在亞洲建成了一個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康奈爾大學,賓州大學等齊名的,也是歐美以外的唯一貴格大學建筑建筑群。他的華西老建筑設計,被我國知名建筑家梁思成譽為“中國最完美的中西融合建筑群”。</p> <h3 align="center">原注:大學正門設計圖紙現存于大英皇家科學院。</h3> <h3 align="center">發(fā)表于1924年該期【建筑師】雜志的封面,三年后榮杜易去世。</h3> 有人曾經把中國的成都市戲稱之為宇宙的中心和樞紐。此話聽起來也許有點不著邊際,不過稍作一點認真的調研,你或會發(fā)現,支持這一玩笑說法的依據還真不是太少。首先,這個城市有著五十萬之眾的人口,地處全程長達兩萬七千公里的萬里長江的源頭。蒞臨此地,雄偉的西藏高原的山麓已經近在眼前。作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區(qū)之一的心腹之地,成都也是比法蘭西共和國的全國版圖還要廣闊的四川省的首府。 如果以成都為中心,劃一個半徑為3000公里的圓圈,超過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將會居住于這個圈內,而且其中的一半以上又會是具有最高度文化和最古老國家之一的中國人。同時,在這個城市里也雜居著隨歷史沿革的變遷不斷遷徙而來的其他各種主要人種??梢院啦豢鋸埖卣f,在這個遙遠的太平洋彼岸,凝集著遠比歐洲諸國及其他種族紛爭更大的難題與危機。難怪拿破侖曾經說過:“中國的一旦覺醒將會震撼整個世界”。不爭的事實是:中國確實正在覺醒。<br><br> 成都的確是中國歷屆政府的主要行政中心之一和發(fā)展教育的重地。毫無疑問,地域的重要性鎖定了它將是建立一個宏偉大學城的當然重鎮(zhèn)。大約十五年前,在中國西部的一些新教傳教士差會匯集了他們的教育力量,決定要在這里創(chuàng)建一個大學。他們首先把各教會團體以前興辦的分散在市區(qū)各地的三個男子中學匯集到了在成都南門外新購置的一片土地的臨時校舍里,組建了一個大學的附屬中學(譯注1:即后來的華西協(xié)合中學,簡稱“協(xié)中”)。協(xié)中的校舍規(guī)劃在即將修建的大學主建筑群的外側,與主校區(qū)緊密相鄰。就在第二年,也是在一些臨時校舍里,一個只有十名學生的嶄新大學宣告了它的正式開學。<br><br><br> <h3 align="center">圖1,極具公誼會(Quakers,或 Friends)風格的華西協(xié)中。榮杜易本人是公誼會成員,著名公誼會建筑師。他在華西協(xié)合大學的整體設計中,大量采用了公誼會的建筑風格:平衡,對稱,和樓亭融合。</h3> 大學的規(guī)模迅速由小到大不斷地穩(wěn)步進展。在不到十五周年時間里,新大學已經有61名教員和146名學生。如果加上中學部的約300多學生,再加上夏季的暑期學生,在校學生總數已有逾600之眾。由中國政府核準的大學教程也很快得以開始。<br>第一個成立的是文理學院,隨著教育學院,神學院和醫(yī)學院的很快添加進來,訓練有素的教師,傳教士和醫(yī)生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除了更多的一般正規(guī)醫(yī)學教育之外,一個新的牙學院也在最近正式成立。<br><br> 大學的組織結構了沿襲牛津和劍橋大學的總體方案。各個不同的教會分別出資籌建各自的學舍建筑并提供給相應差會團體自己的學生們居住。這些學舍和大學教授們的住房都分布于公共建筑群的周邊地域,相對集中的各學院教學樓群則集中在校園的中心地區(qū)。學校的管理由理事會(Senate)經管,但決策權則歸屬于居住在英國和美國的托事部(Board of Governors)的成員們負責。<br><br> 托事部的主席是與多倫多大學關系密切的約瑟夫.佛拉維爾爵士,副主席則由有牛津大學大學學院碩士學位的M.B.薩德勒爵士和美國公理會的F.M.諾斯牧師擔任。理事會的成員主要是由美國和英國的傳教士所組成,但現在也有一些中國成員加入,而且他們在理事會的比例將會逐步增加。<br><br> 興辦一所優(yōu)秀的大學遠非僅給它冠以一個大學的名諱。盡管這所大學目前的學位和畢業(yè)證書還只是大學自己頒發(fā),還沒有的得到政府或其他權威認證機構的認可,但大學的實至名歸一直是辦學者心目中的首要考慮。它立志要讓它的畢業(yè)生們今后去國外深造時享有被同行認可的最高標準。<br><br> 美國的教育委員會已經對這些東方的大學和學院的教育水準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如果它們教學水準能夠達標,美國的教育機構將會給予認證?,F在,美國紐約州教育局已經設立專門機構來認證華西協(xié)合大學的教育證書,為這所大學的學術水準認可定下了堅實的標志。<br><br> 華西協(xié)合大學與中國官方的密切合作做得尤為出色,它們的作法已經成為基督教在中國辦教育的典范。那怕在辦學的早期階段,學校就一直遵循官方認可的教學課程并且與其他官辦學校保持友好的合作。中國籍的教師人數也一直保持持續(xù)的增加。盡管要找到訓練有素,德才兼?zhèn)涞慕處熽犖椴⒎且蝗罩?,學校迄今已經任命了11位中籍教師。<br><br> 基督教辦大學的根基或許是希望它的影響會導致更多人皈依基督教。他們在這方面的成就無疑是成功和的令人欣慰的,教會大學在公眾意識的認可轉變方面的意義可能比教會成員的人數增多還更為重大。從這點上看,興辦大學的價值在傳播國際善意與和平理念方面的巨大影響力的確難以估量。 <br><br> 就在不久前,一份中國日報邀請它的讀者們通過投票來選擇24位今后最可能被視為中國領導人的人選。結果非常震撼,約有一半的人選擇的候選人都是基督徒,而且他們多數是在類似于華西協(xié)合大學這樣的基督教在中國所辦大學接受教育的基督徒。<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h1>大學的建筑</h1></div><br> 大學托事部決定要邀請四家建筑商來投標華西協(xié)合大學的建筑設計,其中包括一家美國,一家加拿大,和兩家英國的建筑公司。經過專家和委員們仔細評議和篩選,來自倫敦的榮杜易父子建筑公司的大學建筑設計方案得以中標。<br><br> <h3 align="center">圖2,大學事務所懷德堂的中西結合的大門(上左),內前走廊的西式拱頂 (上右),和后面觀(下左)。下右是校長樓的小院門,從門內可以直接看到大學事務所門口的紅門內面。</h3> <h3 align="center">圖3, 秀美壯麗的大學事務所-懷德堂和它的平面布局圖(下左),以及臺基的地基建設場面(下右)。懷德堂是榮杜易設計的典型公誼會建筑之一。</h3> 營建開始之前,托事部的資深成員們實地考察了成都。他們不僅與理事會成員,而且還和三位中國相關部門的省級負責官員討論了建校的各種問題。中國官員肯定了校園建筑的宗旨并建議大學建筑樓堂應該具有中國特色。他們禮貌地表示添加這些中國風貌僅僅易于他們今后的仿建!大家同意,大學的建筑應該在形式,風貌和色彩上都要做到既要滿足現代建筑的需求,也要體現本地歷史的傳承,建筑的形式和材料也要盡可能的做到就地取材,要充分體現文化與建筑的和諧理念。 <h3 align="center">圖4,榮杜易繪制的圖書館(懋德堂)建成景觀圖(上)和平面布局圖。這是一棟和懷德堂幾乎相似對稱的姐妹樓。不同的只是樓頂的外觀及樓后的布局。</h3> 由于建筑規(guī)模的宏大,大家甚至認為,伴隨大學的建設甚至可能建立一所專門的建筑學院。新建的大學校園位于成都古城墻南側,占地約1000畝地。沿著古城墻的一條河流把校園和城區(qū)分隔開來。一條居中的南北向的進校大路是校區(qū)的中軸線,若干東西向的交叉路再把南門和東門聯(lián)系起來。規(guī)劃中的五棟公共教學樓位居校區(qū)的中心,他們的位置既體現了互相的功能關聯(lián)又展示了整體設計的和諧,同時也兼顧了與周邊設計和各差會社區(qū)建筑的平衡與互動。 圖5,榮杜易繪制的校園規(guī)劃鳥瞰圖,可見尚未建成的與成都南城門布局相似的大學路校門,還有未建的聚會所,禮拜堂,神學院和醫(yī)學院。 校區(qū)設計的精華體現在居中心位置的聚會所大樓(Assembly Hall,)。這是一座有著八面均衡的八角形外觀的大樓,是旨在象征大學最高目標的高大上建筑(譯注2:或許是由于財政原因,聚會所最終未建。詳見另文介紹)。主理行政的事務所大樓已經完工,圖書館大樓正在崛起,教育學院的大樓計劃已經獲得批準。一組教學大樓群坐落<br>在聚會所大樓的南端,分布于南北中軸路的兩側。中軸路的南端終止于大學的禮拜堂(譯注3:由于政治和其他的原因,禮拜堂和神學院大樓最終未建),它附近的生物樓業(yè)已開始使用。<br><br><br> <h3 align="center">圖6,作為華西協(xié)合大學的最主要組成成分,榮杜易設計了最華麗的具有雙八角亭和雙階梯大教室的醫(yī)學院大樓(上面為前面,中間為后面,下面為醫(yī)學院樓第一層平面圖),原設計在現男一舍位置,大約因龐大的附屬醫(yī)院建設,醫(yī)學院最終移至校區(qū)最西側建成。</h3> 醫(yī)學院的地點設在校區(qū)的東面(譯注4:校區(qū)最大建筑醫(yī)學院大樓若干年后最終建在了校區(qū)的西面,而且沒有完全采用榮杜易的華麗設計),而且這棟大樓將會盡早開工。校長的官方住宅和許多教授們的住宅樓群與各學舍樓相距不遠,也環(huán)繞在教學區(qū)的周圍。可容納300多學生的大學附中的主樓及禮拜堂已經在大學主校區(qū)的南側開工。由私人捐贈建設的各差會的學舍已經完工并立即投入了使用。人們期待大學的其他建筑的經費也將會由私人捐贈所實現。 (譯注5:正如當時所期望的,出乎外人的預料,華西協(xié)合大學的所有主要建筑,都奇跡般的全部由私人捐贈所完成,托事部并未為此投入任何一筆款項,詳見畢啟:【大學的開始】。)<br><br> 譯后注:現有全部資料到此結束,文章似并未終結。至少結尾小結沒有出現,結構并不完整,與榮氏追求完美的風格喜好不符,但我們仍可看到榮杜易在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里所展現的睿智與輝煌。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5年3月譯于諧寧堂。<br>榮度易孫婿饒爾.古伊斯供稿<br></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