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4月24日,步行從石咀站到牛街莊站,去享受都市里寧靜的米軌(米軌就是軌距1米,準軌距1435毫米),感受歷史的滄桑,追尋百年的記憶。</h3><h3><br></h3><h3> 你從滿清走來</h3><h3> 走過屈辱,見輝煌</h3><h3> 你從百年前走來</h3><h3> 見證了興衰,榮辱</h3><h3> </h3><h3> 你從崇山峻嶺中走來</h3><h3> 見證了中華民族的不屈與抗爭</h3><h3> 你從硝煙中走來</h3><h3> 敢于亮劍,從未屈服</h3><h3><br></h3><h3> 每一棵枕木都是堅強的品質</h3><h3> 每一顆道釘都是民族的精神</h3><h3> 每一根鋼軌都是通過未來的希望</h3><h3><br></h3><h3> 忘記歷史就是褻瀆未來</h3><h3> 不知道我們從哪里來</h3><h3> 就不知道我們從哪里去</h3><h3><br></h3><h3> 昆石鐵路是中國云南省昆明市內的一條米軌支線鐵路,起點在昆明北站中心(K0+000),終點在昆明西郊石咀站4貨場盡頭(K12+400),從北站中心向西逐次經小廠村、聯(lián)盟鎮(zhèn)、盤龍江、小菜園、蓮花池、西南聯(lián)大、地臺寺、虹山、蔡家村、麻園村、海源大河,到團山(眠山)后漸漸折向西南,再經七公里、馬街、石咀村,全長12.4千米。</h3><h3> </h3><h3> 昆石鐵路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年-1945年)修建的“滇緬鐵路”現今僅存的殘段,于1938年12月開工,至今已有74年歷史。全線為1000毫米軌距的窄軌鐵路,在昆明北站與昆小鐵路(昆明北——小石壩,原敘昆鐵路殘段)聯(lián)接,經昆小線往東南下在昆明市東郊的黑土凹站與昆河鐵路(昆明北——河口,原滇越鐵路改線后的現今狀態(tài))聯(lián)接,是昆明鐵路局轄內的昆明米軌樞紐的一部份。</h3> <h3>百年米軌百年情,喧囂過后復寧靜。</h3><div>老驥伏櫪志千里,一聲招呼正年輕。</div><div><br></div><div> 8:20 從馬街莊到牛街莊,從石咀站到牛街莊站,去感受滇緬鐵路殘存的歷史記憶,走起。</div><div><br></div><div> 滇緬鐵路修建于抗戰(zhàn)初期,起點在今昆明北站(當時稱為昆明總站),由國民政府于1938年12月動工,1942年因滇西失守而停工,整個工程浩浩蕩蕩,但線路實際鋪軌僅僅是從昆明修到了安寧(后又拆除),始終未能達到最終目的地——緬甸的臘戌,近30萬人的血淚勞動最終功虧一簣,成為一大歷史悲劇。</div><div>解放后的1958-1959年,鐵道兵部隊利用原先抗戰(zhàn)時期已完成的路基從石咀鋪軌至了楚雄一平浪,史稱"昆一線"。1970年成昆鐵路通車以后又陸續(xù)拆除了昆一線[2],現在滇緬鐵路僅遺存昆明北站至石咀的12.4公里線路,石咀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qū)春雨路石咀村旁,隸屬昆明鐵路局管轄,現為四等站。車站辦理整車貨物發(fā)到,不辦理危險貨物發(fā)到,稱為“昆石線”或“石咀線”。在今天的昆明西山碧雞關、楚雄祿豐、一平浪和臨滄云縣都遺留有較完整的當年滇緬鐵路隧道和路基遺跡。</div> <h3>滇緬鐵路在崇山峻嶺中遺留的橋墩,訴說著這段沉痛的歷史。</h3> <h3>滇緬鐵路修建于抗戰(zhàn)初期,由國民政府于1938年動工,1942年因滇西失守而停工,整個工程浩浩蕩蕩,但線路實際鋪軌僅僅是從昆明修到了楚雄一平浪,未能達到最終目的地——緬甸的臘戍,30萬人的血淚勞動最終功虧一簣,,成為一大歷史悲劇。</h3><div><br></div><div> 十九世紀末,英國殖民主義者垂涎我滇西豐富的礦藏資源,企圖從已歸屬英國的緬甸筑路入滇。在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中英簽訂的《續(xù)議緬甸條約附款》中就有:“中國答允,將來審量在云南修筑鐵路與貿易有無裨益,如果修建,即與緬甸鐵路相接?!彪S后,在不經中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英國即派出工程師勘測云南境內騰越、大理、楚雄一帶的路線。</div><div><br></div><div> ?。牐?lt;/div><div><br></div><div>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駐滇英領事照會云南總督,提出從緬甸修筑鐵路經滇西的騰越進入云南,路權歸英方。鑒于中法滇越鐵路喪失主權的教訓,政府和滇人都提高了警覺,不敢再讓路權與外人。經滇人力爭,清政府遂與英使達成協(xié)議,議定滇緬鐵路各修各界。滇紳陳榮昌以滇緬路權已爭回,便呈請滇督將修建滇緬鐵路事務歸入滇蜀鐵路一并辦理,改名為滇蜀騰越鐵路公司,后公司又歸并云南省公路總局。至1935年,公路總局派人前往勘測從祥云縣的清華洞起,至滇緬交界一段的鐵路線,長約400余公里,建筑費估算約法幣1820萬元。</div><div><br></div><div>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沿海港口及鐵路交通線均已淪陷,國民黨政府遷移到大西南。為取得國際援助,除修筑滇緬公路外,由中央政府主持修筑東起昆明,西經安寧、一平浪、祿豐、廣通、楚雄、姚安、祥云、彌渡、南澗、云縣、孟定等縣,直達中緬邊界術達的滇緬鐵路。1938年12月起,開始分段修建。東段由昆明至祥云縣的清華洞,長410公里;西段由清華洞抵術達,長470公里,為米軌,以便于同緬甸的鐵路接軌,擬連通緬甸密支那鐵路線上的臘戌站。</div><div><br></div><div> 幾十萬人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為了趕筑一條路,數不清的人獻出了生命。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前,國民黨交通部次長曾養(yǎng)甫就意識到,如果沿??诎恫槐?,中國將失去外援,陷入危險境地。必須盡早鋪設一條從西南向外與國際聯(lián)系的通道,這就是后來以悲壯和慘烈鐫刻在中國抗戰(zhàn)史上的滇緬鐵路的修建。 由于抗日戰(zhàn)爭日益的危急,滇緬鐵路的修建終于提到了國民政府的日程。然而對于當時的云南省政府和滇西百姓來說,出動三十萬的勞力,供應三十萬人的吃糧問題,卻是一個頗為艱巨的任務。鐵路經過的蠻荒地區(qū),瘴癘橫行,蚊叮蟲咬,許多人得了瘧疾和腸胃病,而云南本地民工又十有八九抽鴉片煙。民工體弱不支,加上生活供應困難,施工效率極低。</div><div><br></div><div> 1942年,日軍侵占了緬甸,隨后又攻陷了我滇西重鎮(zhèn)騰沖、龍陵、畹町等地,直接威脅到整個滇省西部。為防止日軍利用滇緬甸鐵路,當局只得忍痛將該路西段已修好的路基、涵洞等基礎工程破壞,以免資敵(同時破壞的還有滇緬公路西段)。以致全線停工,滇緬鐵路督辦也撤回內地,滇緬鐵路功虧一簣,其東段也僅修至一平浪。滇緬鐵路滇西部分的線路在一片爆破聲中化為煙塵。為保障國際通道暢通無阻,當局決定另修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于1944年隨中國遠征軍反攻緬甸時開始動工修建,滇緬鐵路停工。</div><div><br></div><div> 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忙于返回內地接收,并準備打反共內戰(zhàn),加之滇緬公路已恢復通車,滇緬鐵路失去了作為國際通道的戰(zhàn)略意義,已無修建的必要,整個工程因而半途而廢。</div> <h3>道岔表示牌。昆石線有的還是色燈電鎖器聯(lián)鎖,手板道岔,古老啊。</h3> <h3>寧靜的線路,過往的行人。這條鐵路在昆明市區(qū)穿行,一天一對“轟雀號”客車,所以就成市民散步,遛狗,走路的道路了,所謂“轟雀號”是江湖人給它的命名,就是行人在鐵路上,就像鳥站在電線上一排,一有動靜全飛走,過一會又返回來站在電線上。米軌上的行人,小火車緩緩開來,司機鳴笛,行人走下鐵路,火車一過,行人又全部走上鐵路。</h3> <h3>馬街道口,繁忙啊,騎車。</h3> <h3>鐵路兩盤嫩綠的垂柳,親吻我的額頭。</h3> <h3>都市高樓和古老的米軌。</h3> <h3>鐵路旁盛開的野花。</h3> <h3>八公里道口。</h3> <h3>世界上僅有的準軌和米軌十字相交鐵路。大文物,強大啊</h3><div> 團山線路所地處昆明城西的眠山,原是在昆石線麻園站至石咀站區(qū)間為云南冶煉廠專用線而設的道岔管理處,后來專用線改準軌鐵路后,改從馬街的昆明西站(成昆鐵路終點站)岔出,線路所原來的米軌岔道系統(tǒng)被另一套專門設計的準、米十字交叉路軌系統(tǒng)所取代,形成了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準——米軌水平十字相交狀態(tài),并因此而被國內鐵路迷們所津津樂道。線路所在行車管理上是采取米軌優(yōu)先的原則,因為昆石鐵路是屬于昆明鐵路局的管轄,而準軌的專用線是云南冶煉廠和昆明平板玻璃廠的自用線,所以當有米軌列車通過線路所時,準軌車只能是交匯或待避;而米軌列車在通過線路所時需要和所值班員進行行進中路簽交接,這種現像在全國鐵路系統(tǒng)中也是屈指可數的老方法了。</div> <h3>見過木枕,混泥土枕,你見過鐵枕嗎?親感受一下鐵枕的魅力吧。</h3> <h3>米軌穿過的綠茵隧道,太美了。</h3> <h3>米軌大部分是木枕,現在鐵路幾乎都是水泥枕,要見木枕只能來米軌吧</h3> <h3>時空隧道。</h3> <h3>路旁的野花給要采?</h3> <h3>鐵路上的集市,跟泰國的有一拼。</h3> <h3>麻園站的老車站值班員。</h3> <h3>10:20到達麻園站。鬧市中的寧靜圣地,中國最優(yōu)美的線路,徒步者的天堂。古有陶淵明小隱隱于野,今有昆石線大隱隱于市。</h3> <h3>老設備,老值班員。</h3> <h3>見過電器路簽閉塞設備嗎,吼吼</h3> <h3>小火車來了。</h3> <h3>這車廂,80年代做過火車的記憶深刻啊,不過一列車就5節(jié)車廂,乘客十多個,真是轟雀號通勤車啊</h3><h3><br></h3> <h3>鐵路旁的昆明理工大學。</h3> <h3>小菜園立交。</h3> <h3>米軌夸過昆明的母親河--盤龍江。</h3><h3> </h3><h3> 致河長</h3><h3>功過是非隨風飄,</h3><h3>大美滇池一葉秋。</h3><h3>恩怨情仇兩相忘,</h3><h3>盤江自古清水流。</h3><h3><br></h3> <h3>12:00分,到達昆明北站。昆明北站曾經的昆明鐵路總站,何等的繁華,到處是人流涌動,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如今是何等的寂靜,留下了一座鐵路博物館,記錄米軌的興衰,歷史的滄桑。</h3> <h3>昆明北站最典型的法式建筑。</h3> <h3>見過這樣的涵洞嗎</h3> <h3>鐵軌枕,杠杠的!</h3> <h3>鐵路線上逃學的小情侶。</h3> <h3>13:35到到黑土凹站,偶遇了一場小雨。從昆明北站出來就行走在106歲高齡的滇越鐵路(昆河線)上了。</h3><h3><br></h3><h3>滇越鐵路是連接越南海防市-中國河口-昆明的鐵路,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第一條鐵路,被稱之為與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米軌"鐵路(窄軌鐵路)之一。</h3><div><br></div><div>分南北兩大段。南段(海防至老街)在越南境內,稱越段,長389公里;北段(河口至昆明)在中國境內。</div><div><br></div><div>2003年6月起,中國段只有貨運功能,越南段還是客貨兼用。但2008年6月15日,通勤列車在石咀站(車家壁附近)至呈貢石咀站區(qū)間恢復通行</div><div><br></div><div><br></div> <h3>昆河線<br></h3><div>滇越鐵路在法國殖民時期稱云南鐵路(越南為清朝屬國),從越南海防至云南昆明,全長854公里,分為越南段(即越段)和云南段(即滇段)。鐵路由法國政府在1903年10月始建,1910年1月正式通車,跨越金沙江、珠江、紅河三大水系。現在所說的滇越鐵路是指其滇段部分,1958年鐵道部電令:滇段改稱昆河鐵路。百年前修建這條鐵路,是法國殖民主義侵略東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div><div>全 長 468公里。</div><div>含 義 滇越鐵路云南部分</div><div>終 點 中越邊境的河口瑤族自治縣</div><div>起 點 云南省昆明</div><div>中文名 昆河鐵路</div><div>更多</div><div>新聞動態(tài)</div><div>城市百科</div><div>基本簡介</div><div>昆河鐵路指滇越鐵路云南部分,自云南省昆明至中越邊境的河口瑤族自治縣,全長468公里。共有車站62個(現已撤銷多個)。是中國連接越南的鐵路干線?,F仍為米軌軌距,即窄軌鐵路。昆河鐵路,史稱滇越鐵路滇段,于1903年10月開工修建,1910年1月正式通車。全長僅468公里(含昆明北至黑土凹昆小線4千米部分)的這條鐵路,跨越金沙江、珠江、紅河三大水系;跨越了亞熱帶干濕分明的高原季風氣候、南亞熱帶半濕潤氣候、熱帶山地季風雨林濕潤氣候三大氣候帶;穿越了12個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在南北海拔高差1807米的線路上,平均3公里1個隧道、1公里1座橋涵。它的開通運營,讓云南人見到了西方現代工業(yè)文明的曙光,促進了云南現代文明的進程。百年間,這條鐵路記載著法國殖民壓迫與中國人民反壓迫的歷史,記載著革命先驅在走向共和之路上艱苦卓絕的斗爭。 (昆河鐵路不等于滇越鐵路,滇越鐵路從越南海防修起,終點是昆明,而昆河鐵路是以昆明為起點,河口為終點,雖然鐵路相同,但兩個稱謂的方向截然相反)。它是云南省擁有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中國西部地區(qū)最早建成的鐵路。</div><div>基本概述</div><div>滇越鐵路云南段又稱昆河鐵路。建于1903—1910年。是中國最早修筑的鐵路之一,也是中國最長的一條軌距為1米的窄軌鐵路。該線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40-1942年),為防止日本帝國主義從越南北犯中國,曾分段拆除近250公里,(路基在抗法援越戰(zhàn)爭時改建為碧河公路)余者亦不通車。新中國成立后立即著手修復工程,1957年全線通車。昆河線線路自昆明北站向東引出,過水晶波站折向正南,經宜良、盤溪、開遠、碧色寨、螞蝗堡到中越邊界重鎮(zhèn)河口鎮(zhèn)。沿線既有崇山峻嶺,茂密森林,又有大河小溪,涓涓流水;既有沃土良田,五谷豐登,又有廣闊草原,百花盛開。雨水充沛,氣候宜人,風光秀麗,物產豐富,是旅游的好地方。繼俄、德兩國之后,法國逼迫清政府獲得了滇越鐵路的修筑權和營運權。滇越鐵路全線分南北兩大段。南段在越南境內,稱越段;北段在中國境內,自老街(越南老街省省會)跨越紅河進入河口,經碧色寨到昆明,稱滇段,昆明北至河口長468公里(含昆小線4公里和昆河線464公里)。越段于1900年告成。滇段于1903年動工1910年竣工。滇段工程遠比越段艱巨,橋梁425座,有的兩端緊接隧道,下臨萬丈深澗,以人字橋為代表;隧道155座,占滇段全長的36%。1910年4月1日全線通車,共有車站62座。</div><div>現狀概況</div><div>昆河鐵路運輸情況方面自準軌進入云南后一直是很低微的。就以2013年米軌貨車每輛承載噸位為30噸來說,這僅為準軌貨車的一半,多年來列車跑得多拉得少,這便是多年來一直制約米軌運輸能力與效益的一個重要原因。昆河鐵路又受地區(qū)經濟和公路運輸的影響,昆明地區(qū)從麻園到王家營一段段基本上沒有什么貨源,行車人員與設備基本上處于閑置狀態(tài)。山腰站到河口間國際聯(lián)運則更為廖廖。倒是做為米軌貨物與準軌貨物換裝場的王家營車站以下,則貨物運輸繁忙,列車運行稠密。在宜良地區(qū),各站之間簡直達到了前趟列車剛過,后趟列車又將繼行,區(qū)間基本上沒有空閑的時候,鐵路設備損耗與行車人員工作相當緊張。其原因就是在昆明與開遠、蒙自地區(qū)仍有大批貨物需要流通。而鐵路運費低于公路運輸,貨主們對這條鐵路仍抱有很大的依賴性,這便是這條早已不堪負載了的鐵路干線一直運行到2010年的原由。</div><div><br></div><div>隨著社會發(fā)展對運輸效率的要求,滇越鐵路有點步履維艱。昆河鐵路局逐漸收縮戰(zhàn)線。 2003年6月,按鐵道部的要求,滇越鐵路停止客運。接著,一些車站停業(yè),人員已經撤離。2007年關閉了一個車站,2009年關閉了10個車站,截止2013年2月,已撤除草壩至河口間除芷村和臘哈地的所有車站(包括河口</div> <h3>軌道車調車,見過嗎</h3> <h3>準、米軌并行。</h3> <h3>見過修建在水面上的鐵路嗎</h3> <h3>因建地鐵四號線,臨時拆除牛街莊至王家營9.8公里米軌 ,小火車停運30個月。希望在拆前,走一走這段鐵路,不然又沒機會了。</h3> <h3>14:45分到達牛街莊站,可惜運轉室因蓋路局單身公寓室拆除。歷程結束,六個小時走了二十公里。。</h3> <h3>注:部分資料、圖片來自網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