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又是春天了。在綠油油的麥浪之上,在金燦燦的油菜花之上,天空中不斷地傳來低沉的風箏哨聲。嗚——嗚——有時聽得朦朧了,便有了夢回故園的感覺,仿佛聽到的是母親做飯時推拉風箱的聲音-----“呼啦”、“呼啦”……</h3><h3> 往事如風。記憶中,我們每天總是在母親“呼啦、呼啦”的風箱聲中醒來。捧著書,走出茅屋,晨讀的聲音便伴隨著屋頂?shù)拇稛熝U裊而升。炊煙搖啊搖,令人想起碗中騰騰的熱氣,想起母親那拖病的身影。</h3><h3> 秋天的炊煙最讓人陶醉:碧空如洗的鄉(xiāng)下,將近飯點時,炊煙有時筆直向上,營造出一副大漠孤煙的意境;有時曲折飄忽,給人一種過眼煙云的感覺;有時四散開來,那是“輕煙散入五侯家”吧。于是,空氣中便彌散著一縷縷怡人的草灰香。自然,這個時候也少不了母親推拉風箱的聲音------“呼啦”、“呼啦”……</h3><h3> 每天,我們迎著炊煙走向學校,我們嗅著炊煙返回家門,我們回味著炊煙進入夢鄉(xiāng)。饑餓年代走過來的人總是對炊煙有著特殊的情懷?,F(xiàn)在仔細地回想起來,那彎彎直直、聚聚散散的炊煙不正是人生之路坎坎坷坷的真實寫照嗎?其實直到現(xiàn)在我們并沒有走遠,我們一直走在炊煙的繚繞里,走在母親的牽掛之中。</h3><h3> 轉眼之間,兄妹們都陸續(xù)走出了校門。正像許多地方一樣,家鄉(xiāng)的土地養(yǎng)活不了太多的人,于是打工的浪潮便一再高漲。要遠離家門了,母親每次總要煮上七八只雞蛋,放進兒女們的行囊。記得我第一次遠離家門時,母親默默地為我煮著雞蛋。我獨自站在家門前,望著破舊的茅屋,頓感肩頭沉重。晨風獵獵,那搖曳的炊煙分明是揮動的長鞭??!</h3><h3> 遠道歸來,當小有收獲時,母親說:平安就好;當生意不順時,母親說:先吃飯吧。于是我又聞到了那久違了的醉人的草灰香。</h3><div> 如今,好多年過去了,母親已經(jīng)老了,我也定居在了一個小鎮(zhèn)上。由于廚房的革新,人們已經(jīng)很少能看到炊煙了。我曾經(jīng)帶上兒子登上高樓,想鳥瞰萬家炊煙的美景,終未如愿。但每次出差,當列車途經(jīng)偏遠的小山村,當遙見炊煙從那似曾相識的地方安詳?shù)厣?,我心中頓如響起了一首古老的歌謠,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那推拉風箱的“呼啦呼啦”的聲音。</div><h3> (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