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麟德元年(664),唐高宗和宰相上官儀商議對策,決定廢掉武則天,這一決策最后因為武則天反應敏捷、處理得法而流產(chǎn)了。為了加強對朝政的控制,當年,武則天說服體弱多病的唐高宗,開始垂簾聽政,這就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二圣”臨朝。<br></h3><div> 面對朝庭快速轉變的形勢,袁天罡深感不安,便辭掉了火井縣令的職務,離開巴蜀,到各地名山大川云游,一方面給自己尋覓一個修道的好去處,一方面謀劃著如何保護大唐江山。</div><div> 一日,袁天罡來到了涿郡(今北京,隋開皇三年廢除燕郡。大業(yè)三年,隋朝改幽州為涿郡)東部燕山山脈。站在山頂之上,奇特的九龍山脈,靈動的金龜潛水,如練的白澗清泉,讓風水大師袁天罡如醉如癡,流連忘返。于是,他決定選擇九龍之首大龍山做為自己隱居修道之地。</div><div> 大龍山山頂是十幾畝大的平地,有天然的山洞且飲用水資源十分豐富,東、西、北三面是懸崖峭壁,南面是稍微平緩的山坡,通往山下。如果在南面壘起一條石頭城墻,一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城池就自然形成了。這個特殊的地形好像是老天專門安排的一樣,袁天罡心里十分高興,決定就在大龍山上修建城池。</div><div> 由于大龍山石料多,樹木茂盛,筑城材料府首皆是。沒過多久,一座堅固的城池就修好了。山寨修好之后,袁天罡命其名為“大龍寨”。</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