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永遠的南疆軍區(qū)(1)

黎虎

<p>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疆軍區(qū),機關駐地喀什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南部設立的軍區(qū),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qū)。</p><p><br></p><p>沿革[編輯]</p><p><br></p><p>195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批準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黨委為基礎,建立中共喀什區(qū)委員會。1950年5月1日,在喀什同時舉辦中共喀什區(qū)委員會與喀什軍區(qū)成立大會。中共喀什區(qū)委員會下轄喀什、阿克蘇、莎車、和田4個地委;喀什軍區(qū)由第二軍軍部兼任,下轄喀什軍分區(qū)(1950年2月20日成立,由第二軍第四師兼任,屬第二軍代管,1950年5月改由喀什軍區(qū)領導)、阿克蘇軍分區(qū)、莎車軍分區(qū)(1950年2月19日成立)、和田軍分區(qū)。1951年10月26日中央軍委命令,新疆軍區(qū)喀什軍區(qū)改為新疆軍區(qū)南疆軍區(qū),仍由第二軍軍部兼任;1951年11月16日在疏勒縣舉行更名大會。1953年3月,撤銷第二軍番號,保留南疆軍區(qū)建制,第二軍黨委改為南疆軍區(qū)黨委[1]。</p><p><br></p><p>1985年6月14日,在百萬大裁軍中,根據(jù)中央軍委命令,撤銷南疆軍區(qū)。1985年12月31日停止辦公,成立南疆軍區(qū)善后辦公室。南疆軍區(qū)所屬各軍分區(qū)及部隊轉隸新疆軍區(qū)直轄。1987年9月,新疆軍區(qū)重新組建了南疆軍區(qū),執(zhí)行軍級權限。1987年10月15日,南疆軍區(qū)召開成立大會[1]。1992年4月30日,中央軍委下達軍隊體制編制精簡整編總方案,取消兵團級建制,新疆軍區(qū)改為正軍級,南疆軍區(qū)改為副軍級。1998年10月,在第9次精簡整編中,新疆軍區(qū)升格為副大軍區(qū)級,南疆軍區(qū)隨之恢復為正軍級。</p><p><br></p><p>歷任領導[編輯]</p><p><br></p><p>司令員</p><p><br></p><p>郭鵬(1949年6月—1953年4月,第二軍軍長[2];1950年1月—1956年11月[2])</p><p><br></p><p>曾光明(1957年11月—1962年7月)[2][1]</p><p><br></p><p>何家產(chǎn)(1962年7月—1964年6月)[2][1]</p><p><br></p><p>劉發(fā)秀(1964年7月—1969年10月)[2]</p><p><br></p><p>鄭志文(1969年10月—1978年7月)[2][1]</p><p><br></p><p>李雙盛(1978年5月—1983年5月)[2][1]</p><p><br></p><p>高煥昌(1983年5月—1985年10月)[2][1]</p><p><br></p><p>段長金&nbsp;少將(1987年11月—1990年6月)</p><p><br></p><p>王立忠&nbsp;少將(1990年6月—1992年10月)[1]</p><p><br></p><p>林才文&nbsp;少將(1992年11月—1994年12月)</p><p><br></p><p>邱衍漢&nbsp;少將(1997年7月—1999年7月)[3]</p><p><br></p><p>李新光&nbsp;少將(1999年7月—2000年12月)[4]</p><p><br></p><p>朱錦林&nbsp;少將(2000年12月—2007年12月)</p><p><br></p><p>郭景洲&nbsp;少將(2008年2月—2011年10月)</p><p><br></p><p>張建勝&nbsp;少將(2011年11月—2013年12月)</p><p><br></p><p>李海洋&nbsp;少將(2013年12月—)</p><p><br></p><p>政治委員</p><p><br></p><p>王恩茂(1949年6月—1952年9月,第二軍政治委員[2];1950年1月—1954年2月,1952年9月起為兼任[2])</p><p><br></p><p>左 齊(1954年12月—1956年8月)[2]</p><p><br></p><p>朱家勝(1958年1月—1960年8月)[2][1]</p><p><br></p><p>馬洪山(1960年8月—1962年7月)[2]</p><p><br></p><p>曾光明(1962年7月—1969年1月)[2][1]馬洪山(1962年7月—1980年11月,第二政治委員)[2]</p><p><br></p><p>黃瑞祥(1969年7月—1981年6月)[2][1]</p><p><br></p><p>王光增(1981年6月—1983年4月)[2][1]</p><p><br></p><p>唐廣才(1983年5月—1985年7月)[2][1]</p><p><br></p><p>靳玉軒&nbsp;少將(1987年10月—1990年6月)</p><p><br></p><p>呂春禾&nbsp;少將(1990年6月—1993年2月)[1]</p><p><br></p><p>屈全繩&nbsp;少將(1993年3月—1995年7月)</p><p><br></p><p>孔 瑛&nbsp;少將(1995年7月—1997年11月)</p><p><br></p><p>王振西&nbsp;少將(2000年12月—2003年12月)</p><p><br></p><p>黃建國&nbsp;少將(2003年12月—2008年7月)</p><p><br></p><p>林淼鑫&nbsp;少將(2008年10月—2012年9月)</p><p><br></p><p>李 偉&nbsp;少將(2012年10月—2013年6月)</p><p><br></p><p>繆文江&nbsp;少將(2013年9月—)</p><p><br></p><p>副司令員</p><p><br></p><p>頓星云(1949年2月—1950年3月,第二軍副軍長)[2]</p><p><br></p><p>楊秀山(1950年5月—1951年11月,第二軍副軍長兼喀什軍區(qū)副司令員)[2]</p><p><br></p><p>徐國賢(1951年12月—1953年2月,第二軍副軍長兼南疆軍區(qū)副司令員)[2]</p><p><br></p><p>買買提明·伊敏諾夫少將(1950年1月—1957年1月)[2]</p><p><br></p><p>何家產(chǎn)(1954年12月—1960年8月)[2]</p><p><br></p><p>劉發(fā)秀(1957年11月—1960年6月)[2][1]</p><p><br></p><p>毛少先(1958年2月—1978年6月)[2]</p><p><br></p><p>王志廉(1962年7月—1978年6月)[2][1]</p><p><br></p><p>李雙盛(1964年5月—1978年5月)[2]</p><p><br></p><p>連承先(1964年6月—1983年9月)[2]</p><p><br></p><p>許欣之(1971年7月—1978年3月)[2]</p><p><br></p><p>吐拉克·司馬義(1975年9月—1980年6月)[2][1]</p><p><br></p><p>高煥昌(1978年7月—1983年5月)[2]</p><p><br></p><p>蔚福恭(1981年2月—1985年10月)[2]</p><p><br></p><p>伊敏諾夫·伊拉洪(1981年2月—1985年10月)[2]</p><p><br></p><p>阿不都瓦依提·烏拉太也夫(1981年12月—1982年1月)[2]</p><p><br></p><p>張光輝(1983年5月—1985年10月)[2][1]</p><p><br></p><p>羅泉源(1983年5月—1985年10月)[2][1]</p><p><br></p><p>段喜康(1987年10月—1993年12月)</p><p><br></p><p>林才文(1990年6月—1992年)[1]</p><p><br></p><p>張同進(1992年5月—1993年12月)</p><p><br></p><p>馬殿魁(1992年8月—1996年5月)</p><p><br></p><p>邱衍漢少將(1993年8月—1997年7月)[3]</p><p><br></p><p>李廷元少將(1994年5月—1998年12月)</p><p><br></p><p>李新光少將(1997年7月—1999年7月)</p><p><br></p><p>彭新國少將(2000年12月—2007年12月)</p><p><br></p><p>吐爾迪·卡德爾少將(2001年12月—2003年12月)</p><p><br></p><p>王北會少將(?—?)</p><p><br></p><p>劉勇少將(2002年2月—2003年6月)</p><p><br></p><p>黃呈洲少將(?—?)</p><p><br></p><p>萬宗林少將(2007年7月—2009年7月)</p><p><br></p><p>賽里木江·賽都拉少將(2009年12月—2013年10月)</p><p><br></p><p>宋維廣少將(2013年—2014年)</p><p><br></p><p>汪海江少將(2013年—2016年)[5]</p><p><br></p><p>哈里木拉提·阿不都熱合滿少將(2013年—2017年)</p><p><br></p><p>張黎鴻少將(2014年—2015年)</p><p><br></p><p>柳林少將(2015年—)[6]</p><p><br></p><p>副政治委員</p><p><br></p><p>左齊(1950年1月—1953年3月,第二軍副政治委員)[2]</p><p><br></p><p>左齊(1953年3月—1954年12月)[2]</p><p><br></p><p>曾光明(1954年12月—1957年11月)[2]</p><p><br></p><p>朱家勝(1954年12月—1958年1月)[2]</p><p><br></p><p>陳春林(1960年1月—1965年1月)[2]</p><p><br></p><p>劉發(fā)秀(1960年6月—1964年7月)[2]</p><p><br></p><p>黎斌(1964年6月—1978年6月)[2]</p><p><br></p><p>王光增(1974年1月—1981年6月)[2]</p><p><br></p><p>肉孜·吾守爾(1976年7月—1985年10月)[2]</p><p><br></p><p>林忠(1978年5月—1985年10月)[2]</p><p><br></p><p>盧德義(1978年6月—1983年9月)[2][1]</p><p><br></p><p>阿不都瓦依提·烏拉太也夫(1982年1月—1985年10月)[2]</p><p><br></p><p>閻長發(fā)(1983年5月—1985年10月)[2][1]</p><p><br></p><p>肉孜·吾守爾(1988年7月—1992年5月)</p><p><br></p><p>依不拉音·蘇來曼(1992年6月—1998年5月)</p><p><br></p><p>買買提·艾山(1998年10月—2003年6月)</p><p><br></p><p>孫曉青(2000年10月—2003年1月,掛職)</p><p><br></p><p>馬合木提·庫爾班(2008年7月—2010年6月)</p><p><br></p><p>劉選林(2010年—)</p><p><br></p><p>艾乃提·吾買爾(2011年—)</p><p><br></p><p>趙省讓(2013年—)</p><p><br></p><p>參謀長</p><p><br></p><p>賀盛桂(1949年6月—1953年4月,第二軍參謀長)[2]</p><p><br></p><p>賀盛桂(1950年1月—1953年6月)[2]</p><p><br></p><p>馬森(1953年6月—1955年8月)[2]</p><p><br></p><p>鄭志文(1956年5月—1960年6月)[2]</p><p><br></p><p>唐謨(1960年7月—1964年6月)[2]</p><p><br></p><p>連承先(1964年6月—1970年5月)[2]</p><p><br></p><p>李進攻(1970年5月—1978年6月)[2]</p><p><br></p><p>蔚福恭(1978年6月—1981年2月)[2]</p><p><br></p><p>張振堂(1981年3月—1985年10月)[2]</p><p><br></p><p>張振堂(1987年9月—1990年6月)</p><p><br></p><p>陳德林(1990年6月—1993年2月)</p><p><br></p><p>李新光(1993年2月—1997年7月)</p><p><br></p><p>李云生(1997年7月—1999年12月)</p><p><br></p><p>彭新國(1999年12月—2000年12月)</p><p><br></p><p>黃呈洲(?—?)</p><p><br></p><p>王偉(?—2007年)</p><p><br></p><p>張建勝(2007年—2009年)</p><p><br></p><p>李海洋(2009年12月—2010年7月)</p><p><br></p><p>李發(fā)義(2010年—2012年11月)</p><p><br></p><p>李海洋(2012年11月—2014年3月)</p><p><br></p><p>柳林(2014年—2015年)[6]</p><p><br></p><p>胡建林(2015年—)[6]</p><p><br></p><p>政治部主任</p><p><br></p><p>左齊(1949年6月—1953年3月,第二軍政治部主任)[2]</p><p><br></p><p>左齊(1950年1月—1952年6月,第二軍副政治委員兼)[2]</p><p><br></p><p>朱家勝(1952年6月—1958年1月,1954年12月起為副政治委員兼)[2]</p><p><br></p><p>陳春林(1958年3月—1960年1月)[2]</p><p><br></p><p>黎斌(1960年1月—1963年10月)[2]</p><p><br></p><p>張少彭(1963年10月—1963年11月)[2]</p><p><br></p><p>黃瑞祥(1969年1月—1969年7月)[2]</p><p><br></p><p>崔虎(1969年7月—1978年1月)[2]</p><p><br></p><p>盧德義(1978年6月—1981年3月,副政治委員兼)[2]</p><p><br></p><p>唐廣才(1981年2月—1983年5月)[2]</p><p><br></p><p>……</p><p><br></p><p>田修思(1995年12月—1999年7月)</p><p><br></p><p>王建民(1999年7月—2003年6月)</p><p><br></p><p>劉雷(2003年7月—2007年1月)</p><p><br></p><p>賈隨剛(2007年—2013年)</p><p><br></p><p>繆文江(2013年—2013年9月)</p><p><br></p><p>張立敏(2013年12月—)</p><p><br></p><p>顧問</p><p><br></p><p>盧德義(1983年9月—1985年5月)[2]</p><p><br></p><p>猜</p> <h3>南疆軍區(qū)新辦公大樓。(門前四根柱子是蘇式舊辦公大樓的遺物)</h3> <h3>南疆軍區(qū)軍史館。</h3> <h3>南疆軍區(qū)歷任司令員。</h3> <h3>南疆軍區(qū)歷任司令員。</h3> <h3>南疆軍區(qū)歷任政委。</h3> <h3>南疆軍區(qū)歷任副司令員。</h3> <h3>南疆軍區(qū)歷任副政委。</h3> <h3>南疆軍區(qū)歷任政治部主任。</h3> <h3>南疆軍區(qū)歷任參謀長。</h3> <h3>南疆軍區(qū)歷任后勤部部長。后勤部政委。裝備部部長。</h3> <h3>南疆軍區(qū)首任政委-王恩茂中將。</h3> <h3>南疆軍區(qū)首任司令員-郭鵬中將。</h3> <h3>南疆軍區(qū)副政委。</h3> <h3>全軍著名的老紅軍。</h3><h3>甘祖昌少將。陳春林大校。</h3> <h3>南疆軍區(qū)后勤部部長。</h3><h3>何華章大校。雷萬杰上校。</h3> <h3>南疆軍區(qū)后勤部政委。(上校)</h3> <h3>南疆軍區(qū)后勤部部長。(上校)</h3> <p>南疆軍區(qū)副司令員徐國賢少將。</p> <h3>南疆軍區(qū)政委-左齊少將。</h3> <h3>南疆軍區(qū)政委-朱家勝少將。</h3> <h3>南疆軍區(qū)司令員,政委-曾光明少將。</h3> <h3>南疆軍區(qū)司令員-何家產(chǎn)少將。</h3> <h3>南疆軍區(qū)政委-朱家勝少將。</h3> <h3>南疆軍區(qū)政委-馬洪山少將。</h3> <h3>南疆軍區(qū)政委-左齊少將。</h3> <h3>首任司令員-郭鵬中將。首任政委-王恩茂中將。</h3> <h3>郭鵬,王恩茂。</h3> <h3>郭鵬,王恩茂,左齊。</h3> <h3>郭鵬,左齊,朱家勝。</h3> <h3>1950年春,第一野戰(zhàn)軍第一兵團第2軍郭鵬軍長和王恩茂政委與副軍長頓星云、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左齊等在喀什合影。</h3> <h3>南疆軍區(qū)司令員-劉發(fā)秀少將。(烏魯木齊軍區(qū)副司令員)</h3> <h3>毛主席與王恩茂,郭鵬,賽福鼎等。</h3> <h3>賀勁南,郭鵬,吳鑒群,劉發(fā)秀,任晨等。</h3> <h3>新疆軍區(qū)的將軍們。</h3> <h3>黃誠,李光明,賀勁南。</h3> <h3>龔興業(yè)少將,左齊少將。</h3> <p>?</p><p><br></p><p>1951年8月,喀什軍區(qū)黨委會領導合影。前排左起為馬森、買買提明·伊敏諾夫、郭鵬、王恩茂、周水垛、吳子杰、左齊、曾光明,二排右起為徐國賢、吳鑒群、黃誠、熊晃,二排左一馬洪山。</p> <h3>左手書法家-左齊少將。(濟南軍區(qū)副政委)</h3> <h3>南疆軍區(qū)副司令員-毛少先少將。</h3><h3>毛少先將軍 抬著任弼時走完長征路</h3><div>2014-06-24</div><div>  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到達陜北。隨后,組織上開始調查毛少先的“AB團”問題。任弼時說:“哪里有這樣的反革命?他要真是‘AB團’,還能背著我,不把我扔了才怪!”</div><div>毛少先將軍(1908-1983),原名毛少軒,江西省安??h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之一。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二級解放勛章。</div><div><br></div><div>毛少先將軍簡介</div><div>南疆軍區(qū)原副司令員</div><div>毛少先將軍是江西省安??h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chǎn)黨。</div><div>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20軍排長,湘贛邊工農(nóng)民主政府警衛(wèi)隊隊長,紅6軍團連長、營長。參加了長征。</div><div>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9團連長、營長,120師獨立第二支隊支隊長、團長,八路軍南下支隊司令部科長、團長。</div><div>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呂梁軍區(qū)第16團團長,第一野戰(zhàn)軍第3軍后勤部軍械處處長,甘肅軍區(qū)酒泉軍分區(qū)司令員。</div><div>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新疆軍區(qū)司令部軍械處處長、管理處處長,新疆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南疆軍區(qū)第二副司令員。</div><div>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二級解放勛章。1983年2月15日逝世,終年75歲。</div><div>毛少先少將生平經(jīng)歷</div><div>毛少先,1908年10月出生,江西省安??h毛田村人。原名毛少軒。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chǎn)黨。</div><div>(一)</div><div>1929年,毛少先參加湘東南赤衛(wèi)軍,后編入紅軍,任紅20軍排長。</div><div>1931年,毛少先進入湘贛軍區(qū)河西教導隊學習。結業(yè)后,任湘贛邊工農(nóng)民主政府警衛(wèi)隊隊長、紅6軍團17師連長。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qū)反“圍剿”作戰(zhàn)和長征。</div><div>1932年9月,毛少先時任紅20軍連長。有一次,毛少先輔導一位赤衛(wèi)隊長學兵器,那位赤衛(wèi)隊長不慎弄斷了“漢陽造”的撞針,兩人被當做“AB團”骨干分子抓了起來。毛少先是放牛娃出身,目不識丁,不知道“AB團”是怎么回事,結果遭到拷打,毛少先只能請求:“不信我的話,就叫我去和敵人拼命!”審問者逼毛少先去拷打別的被誣陷為“AB團”的同志,毛少先拒絕了,結果遭到更嚴酷的拷打,就這樣被審訊了兩個多月,才被放了出來。但是毛少先仍然是被懷疑和監(jiān)控的對象,被派到伙房劈柴、挑水。52團政委方理明有意識地保護了毛少先,他成了方理明的擔架員。1933年6月,任弼時來到湘贛邊區(qū),制止了省委劉士杰、陳洪時亂抓亂殺的行為。</div><div>1934年8月,紅6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任弼時得了重病,躺在擔架上工作。方理明對負責任弼時安全保衛(wèi)工作的余秋里說:“毛矮子吃苦耐勞,是抬擔架的能手,就叫給任弼時同志抬擔架吧。”余秋里把毛少先叫去,見他個子矮就問:“你抬擔架行嗎?”毛少先沒好氣地說:“別說抬擔架,就是一個人背,我也要把首長背走,不信你試試看!”說著就要背起余秋里跑。余秋里這才同意。為了減輕擔架員的疲勞,任弼時每天只坐三、四小時擔架,就改乘騾子,上山時堅持扶著手杖自己走。一段時間后,任弼時逐漸了解了毛少先的經(jīng)歷。紅6軍團在貴州有一次和敵人遭遇,情形十分嚴峻,敵人離任弼時只有百來米,任弼時身邊只有余秋里、王赤軍(后授少將銜)和毛少先等人。毛少先背起任弼時就跑,余秋里等在后面掩護。事后,任弼時說:“是矮子同志救了我的命??!”不久,毛少先升任營長。</div><div>(二)</div><div>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毛少先任八路軍120師359旅719團連長、營長。</div><div>1938年10月,120師358旅組建獨立1團,毛少先任團長。</div><div>1941年,毛少先任120師暨晉西北新軍總指揮部獨立2旅(兼第2軍分區(qū))9團團長。</div><div>1941年底,120師到崞縣后,擴軍萬余人,原有的義勇軍已整編成忻崞代游擊支隊,毛少先任120師暨晉西北新軍總指揮部獨立2旅(兼第2軍分區(qū))游擊第2支隊支隊長,簡稱毛支隊。后任警備6團團長。</div><div>1943年,毛少先進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div><div>1944年11月起,毛少先任八路軍南下支隊司令部科長、湖南人民抗日救國軍團長,參加了開辟湘鄂贛的斗爭。</div><div>(三)</div><div>抗戰(zhàn)勝利后,毛少先任呂梁軍區(qū)16團團長、晉綏軍區(qū)第2縱隊獨立3旅團長。參加了中原突圍后到陜甘寧解放區(qū)。</div><div>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戰(zhàn)軍第3縱隊獨立3旅改編為第一野戰(zhàn)軍第3軍8師,下轄22、23、24團,毛少先任團長。</div><div>1949年6月,第一野戰(zhàn)軍成立第1、2兵團,毛少先任第2兵團第3軍8師團長。后任第3軍后勤部軍械處處長、甘肅軍區(qū)酒泉軍分區(qū)司令員。</div><div>解放戰(zhàn)爭時期,毛少先參加了汾孝、臨汾、太原、扶眉、蘭州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div><div>(四)</div><div>新中國成立后,毛少先任新疆軍區(qū)司令部軍械處處長、管理處處長。</div><div>1950年,毛少先榮獲人民功臣勛章。</div><div>1954年,毛少先進入西北軍區(qū)干部文化學校學習。結業(yè)后,任新疆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div><div>1958年-1978年,毛少先任南疆軍區(qū)副司令員、第二副司令員,參與指揮了中印邊界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div><div>毛少先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div><div>1983年2月15日,毛少先因病在烏魯木齊逝世,享年75歲。</div><div>毛少先將軍故事</div><div>黎斌兒子的回憶</div><div> 2008年是毛少先伯伯誕辰100周年。毛伯伯與我父親黎斌在南疆軍區(qū)大院相鄰居住了18年(1960-1978)。我們兩家住一棟,兩家的孩子們也是一起玩大的,毛伯伯很喜歡兒時的我,經(jīng)常逗我玩。</div><div>我記得是在1975年夏的一天,毛伯伯的小兒子三毛對我說,他與他爸爸剛從北京回來,在北京他和他爸去了任弼時家,看望了陳琮英阿姨。</div><div>1979年是任弼時誕辰75周年之際,為紀念任弼時,中共汩羅縣委編輯出版了《任弼時》一書。同時,中共汩羅縣委宣傳部約請了一批老同志撰寫回憶和紀念文章,結集出版了《懷念任弼時》一書。隨后,在國內報刊上也陸續(xù)發(fā)表了一些回憶任弼時的文章,如陳琮英撰寫的《和弼時同志共同生活和戰(zhàn)斗的歲月》、劉俊秀撰寫的《革命的良師——回憶任弼時同志對我的教育和培養(yǎng)》和毛少先撰寫的《我給任弼時同志抬擔架》等。</div> <h3>南疆軍區(qū)參謀長-馬森大校。(烏魯木齊軍區(qū)副司令員)</h3> <h3>南疆軍區(qū)副司令員-王志廉大校。</h3> <h3>南疆軍區(qū)司令員-鄭志文大校。</h3> <h3>南疆軍區(qū)副政委-黎斌大校。</h3> <h3>南疆軍區(qū)司令員-李雙盛大校。</h3> <h3>南疆軍區(qū)副政委-陳春林大校。</h3> <h3>南疆軍區(qū)副司令員-連承先大校。</h3> <p>南疆軍區(qū)副司令員伊敏諾夫少將。</p> <h3>南疆軍區(qū)參謀長-李進攻上校。</h3> <h3>劉少稚中校。(烏魯木齊軍區(qū)后勤部政委)</h3> <h3>南疆軍區(qū)后勤部副政委---李月亭中校。</h3> <h3>烏魯木齊軍區(qū)陸軍學院政委-黎斌大校與南疆軍區(qū)副政委袁國祥少將1986年在廣東省軍區(qū)沙河干休所。</h3> <h3>黎斌少時在家鄉(xiāng)讀私塾,后隨父到廣州讀書,1929年2月至1932年8月,先后就讀于廣州市立五十一、五十四小學,開始接受愛國思想。1933年2月,在廣州市大同建筑公司當木匠,1933年9月就讀于廣州培正中英文補習學校。1934年2月入讀廣州市第一中學高中預備班,同年8月就讀高中部,1937年7月畢業(yè)。在高中就讀期間,他與十余名進步同學組織火焰讀書會,并加入《廣州民眾歌詠團》,在各地積極開展救亡歌詠活動。1937年8月在廣州參加“七七劇社”宣傳抗日。同年,在長沙由徐特立介紹,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經(jīng)過考試,赴延安抗日根據(jù)地。11月,被錄取,編入陜北公學十二隊學習。陜北公學畢業(yè)后,參加延安吳堡青訓班和新黨員訓練班學習,先后任支部宣傳委員、青訓班第四連政治指導員、西北青年戰(zhàn)地工作團第二團青救室主任。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9年到晉東南工作,任晉東南青救總會工作團政治指導員,并參加中央青委巡視團。1940年初,入延安澤東青干校學習。1942年初任陜甘寧邊區(qū)固林縣青救會宣傳科長。8月底調回延安,任三五九旅七一七團政治處宣傳干事。1944年,任陜西延安獨立第一游擊隊(南下支隊)一大隊政治處教育股長、一支隊宣傳科長。</h3><div>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黎斌隨中原突圍部隊西進。1946年11月,任陜甘寧晉綏五省聯(lián)防軍三五九旅七一七團二營(山西中隊)政治教導員。1947年3月,任西北軍區(qū)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七團政治處組織股長、副主任。1948年8月任西北軍區(qū)二縱隊三五九旅政治部宣傳科長。先后參加了中原突圍及西北解放戰(zhàn)爭的陡溝、小眉、白云山、沙家店、永豐等歷次戰(zhàn)斗。在中原突圍時,直接參加、指揮破平漢路封鎖的第一仗。1949年隨一野二軍王震部隊挺進大西北,和平解放新疆,并參加戌邊屯墾。</div><div>建國后,黎斌歷任新疆軍區(qū)步兵第五師政治部副主任,南疆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疆軍區(qū)副政委。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任西線指揮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南疆軍區(qū)副政委、新疆軍區(qū)步兵學校政委、烏魯木齊軍區(qū)陸軍學院政委等職。</div><div>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大校軍銜,榮獲獨立功勛榮譽章,1983年9月離職休養(yǎng)回到廣州安渡晚年。</div> <h3>南疆軍區(qū)司令員-鄭志文大校。</h3> <h3>南疆軍區(qū)司令員副司令員許欣之大校與夫人。</h3> <h3>毛主席。王恩茂。</h3> <h3>左齊與夫人。</h3> <h3>馬洪山政委與候部長夫婦,趙副部長。</h3> <h3>南疆軍區(qū)政委---黃瑞祥。</h3> <h3>王震,袁國祥。</h3> <h3>黎斌。</h3> <h3>黎斌。</h3> <h3>南疆軍區(qū)后勤部副政委---李月亭中校。</h3> <h3>國家主席-楊尚昆與馬森,祁果。</h3> <h3>前排右一黎斌。右二曾光明。</h3> <h3>張明儒少將。(新疆軍區(qū)付政委)</h3> <h3>南疆軍區(qū)司令員-何家產(chǎn)少將。(新疆軍區(qū),福州軍區(qū)參謀長)</h3> <h3>南疆軍區(qū)司令員-何家產(chǎn)少將與軍區(qū)干部。</h3> <h3>1957年黎斌在蘇聯(lián)。</h3> <h3>1962年中印戰(zhàn)爭。</h3> <h3>1962年中印戰(zhàn)爭。</h3> <h3>1952年南疆軍區(qū)首屆政工會議。</h3> <h3>1958年部分新疆黨政軍領導人合影。</h3> <h3>1962年何家產(chǎn)司令員在中印邊境。</h3> <h3>1957年中共南疆軍區(qū)笫三屆黨委成員合影!前排左起:何華章.劉發(fā)秀.李銓.未知名.吳仕智.王先文。后排左起:黎斌.高明正.鄭志文.何家產(chǎn).朱家勝.哈斯木.</h3> <h3>廖漢生與郭鵬.左齊.伊敏諾夫,劉發(fā)秀.曾光明.朱家勝.黎斌.李光明,祁果等1953年在新疆喀什.廖漢生中將文革前曾任國防部付部長.90年代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h3> <h3>左齊,黎斌,劉少稚,許里等。(許里后來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小女孩是左凌。</h3> <h3>1964年何家產(chǎn)少將與黎斌...........等六位大校在南疆軍區(qū).前排左起:李雙盛.何華章.向新.黎斌. </h3><div>后排左起:連承先.何家產(chǎn).鄭志文.</div> <h3>左起:王光增,黎斌,黃瑞祥,李雙盛,吐拉克。1975年南疆軍區(qū)領導。</h3> <h3>1959年曾光明,陳春林下連當兵。</h3> <h3>郭鵬,朱家勝,黎斌等。1954年人民軍報停刊留念。</h3><h3>后排左起:陳力,何俊秀,肖佩惠,朱敏惠,金鳳翕,陶澤華,張義凡,龍固球。</h3><h3>前排左起:翟見遠,張克迅,黎斌,郭鵬,朱家勝,楊伯達,宋賢達。</h3><h3><br></h3> <h3>左齊,曾光明,祁果,朱家勝,劉發(fā)秀,黎斌,李光明,安志明等1953年在南疆軍區(qū)。小女孩是左凌。</h3> <h3>朱家勝,黎斌,劉少雅等1954年在南疆軍區(qū)。</h3> <h3>李德生,劉震,孔石泉,鄭志文,黎斌等1977年在喀什。</h3> <h3>南疆軍區(qū)副司令員-毛少先少將與新疆民兵。</h3> <h3>華國鋒,趙紫陽,黎斌等。</h3> <h3>1966年南疆軍區(qū)政治部處以上干部合影。</h3> <h3>1966年北京全軍政工會議。周恩來,朱德,鄧小平,李富春,李先念。黎斌(后排右二)</h3><h3>周恩來與朱德身后是彭清云少將。著名的359旅獨臂將軍。</h3> <h3>1978年北京全軍政工會議。華國鋒,鄧小平,李先念等。陳永貴身后是黎斌。</h3><h3>前排右起:鄧小平,華國鋒,李先念,韋國清,方毅,蘇振華,余秋里,陳永貴。</h3> <h3>父輩們。</h3> <p>2020.9.20廣州。</p><p>新疆南疆軍區(qū)大院子弟的詩作。</p><p>昔日的大院</p><p>永遠的南疆</p><p>作者:海之南</p><p><br></p><p>祖國的西域,</p><p>遙遠的南疆。</p><p>喀什的南疆軍區(qū),</p><p>359旅的化身,</p><p>紅六軍團的武裝。</p><p>即將迎來70歲的華誕。</p><p>還曾記得,</p><p>古老的大院城墻,</p><p>散發(fā)著泥土的芬芳。</p><p>上百年的古柏樹,</p><p>依舊葉茂枝繁。</p><p>一排排筆直的鉆天楊,</p><p>扎根在后花園的城墻邊上。</p><p>莊嚴的辦公樓和禮堂,</p><p>那是大院的“心臟”,</p><p>和諧簡樸的院落,</p><p>沒有奢華的地方。</p><p><br></p><p>人情冷暖,</p><p>歲月滄桑。</p><p>曾經(jīng)的南疆大院兒,</p><p>鐵打的營盤,</p><p>魂牽夢繞的地方,</p><p>如今早已變了模樣。</p><p>曾經(jīng)的兄弟姐妹,</p><p>兒時的小伙伴,</p><p>現(xiàn)在已是兒孫滿堂。</p><p>他們怎會忘記,</p><p>曾在這里生活,</p><p>在這里成長。</p><p>友誼在這里生根開花,</p><p>放飛的夢從這里啟航。</p><p>童年的熱情在這里激蕩,</p><p>歡樂的時光在這里徜徉。</p><p>他們真誠、單純、善良;</p><p>他們快樂,自信、陽光。</p><p>那些抹不去的記憶,</p><p>時常在腦海中回蕩。</p><p><br></p><p>鴿子在天空中飛翔,</p><p>鴿哨還那么動聽,</p><p>回聲悠揚。</p><p>他們渴望知識、文化,</p><p>院子里的大禮堂,</p><p>是最吸引他們的地方。</p><p>遇上有演出的日子,</p><p>如果門進不去,</p><p>他們就從漏雨筒爬上二樓的窗。</p><p>禮堂的周邊,</p><p>也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p><p>西邊是鍋爐房,</p><p>高聳的大煙囪,</p><p>敢在夜晚去攀登,</p><p>的確需要幾分膽量。</p><p>東側有警衛(wèi)連,</p><p>操場上有單雙杠、“木馬”、“山羊”。</p><p>比比看,</p><p>誰的姿態(tài)優(yōu)美,</p><p>誰的力量更強。</p><p>孩子們“精湛的表演”,</p><p>還經(jīng)常得到兵叔叔們的贊揚。</p><p>單雙杠不算什么,</p><p>他們經(jīng)常爬樹、上房,</p><p>胳膊上有的是力量。</p><p>但說“木馬”和“山羊”,</p><p>在孩子們的游戲里,</p><p>早就用身體“充當”。</p><p><br></p><p>營院東面是又高又厚的土城墻,</p><p>下面挖開了一個墻洞,</p><p>那是咱伙伴們經(jīng)常出入的地方。</p><p>外面有條清水河,</p><p>由北向南再向東,</p><p>緩緩的流淌。</p><p>清水河畔是一片榆樹林,</p><p>傍晚時分,</p><p>那兒的麻雀成群,</p><p>嘰嘰喳喳叫的歡暢。</p><p><br></p><p>疏勒,那廣闊的鄉(xiāng)野空間,</p><p>是他們自由玩耍的“天堂”。</p><p>淘氣的小伙伴們,</p><p>釣魚,打鳥,爬樹,上房,</p><p>沒有不敢去的地方。</p><p>去前花園偷摘果子,</p><p>同看園子的“老范”玩捉迷藏。</p><p>在后花園給“啞巴”搗亂,</p><p>惹的獨臂“老外”,</p><p>經(jīng)常來找家長告狀。</p><p><br></p><p>然而,</p><p>大院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p>弘揚正氣的課堂。</p><p>他們喜歡讀的書是《紅巖》;</p><p>最愛看的電影是,</p><p>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南征北戰(zhàn)。</p><p>心目中的英雄,</p><p>是董存瑞、黃繼光。</p><p>革命先烈,</p><p>更令他們崇拜、敬仰。</p><p>他們助人為樂,</p><p>把雷鋒精神弘揚。</p><p>他們淘氣歸淘氣,</p><p>但身上積蓄的都是正能量。</p><p>昔日的南疆大院,</p><p>如今滄桑巨變,</p><p>再也見不到昔日的模樣。</p><p>辦公樓留下的是父輩們的身影,</p><p>古老的大瓦房也早就換了新裝。</p><p>可這里發(fā)生過的一切卻令人難忘。</p><p>大院里生活的孩子,</p><p>不論父母的身份、地位,</p><p>也不論身高和長相。</p><p>呼喚他們的名字,</p><p>會感到格外的親切,</p><p>因為心里保存著那段美好的時光。</p><p>這里是他們人生的起點,</p><p>這里有他們未來的憧憬和希望。</p><p>從這里出發(fā),</p><p>他們走入部隊,</p><p>走進醫(yī)院,</p><p>走上邊防。</p><p>走向廣闊的天地,</p><p>祖國的四面八方。</p><p>牢記父母的囑托,</p><p>懷揣人生的理想。</p><p>他們是軍人的后代,</p><p>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p><p>大院里播撒著紅色的種子,</p><p>南疆是他們永遠的故鄉(xiāng)。</p><p>“&nbsp;基因在這里傳承,</p><p>&nbsp;&nbsp;傳統(tǒng)在這里發(fā)揚,</p><p>&nbsp;&nbsp;步伐在這里鏗鏘,</p><p>&nbsp;&nbsp;軍歌在這里高唱?!?lt;/p><p>踏著父輩的足跡,</p><p>揚帆破浪,</p><p>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啟航!</p><p>再見!</p><p>昔日的大院,</p><p>致敬!</p><p>永遠的南疆。</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0.9.16</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於青島</p> <p>新疆軍區(qū)</p><p>司令員:楊勇第一政委:賽福鼎-艾則孜,第二政委:郭林祥,</p><p>第三政委:司馬義-艾買提,</p><p>第一副司令員:鄭三生,第二副司令員:譚友林,第三副司令員:張竭誠, 第四副司令員:賴光勛,第五副司令員:李長林,第六副司令員:艾則佐夫-哈斯木,第七副司令員:幸元林;第一副政委:顏金生,第二副政委:曹達諾夫,第三副政委:何林兆。顧問:劉發(fā)秀、熊晃、胡華居、陸敬軒。司令部參謀長:馬森,副參謀長:任宸、路克杰、魯泉、陳明友、李平相1976.2任。</p><p>政治部主任:魏佑鑄,副主任:朱家勝、展征、張志杰、林忠、向新。</p><p>后勤部部長:杜海林,政委:譚尙維,</p><p>副部長:李秉仁、賀正文、唐謨、王逐北、何華章、李秉讓、榮恩溥、王照新、衛(wèi)慶元、魏清吉、楊佐洪;</p><p>副政委:吳登云、于華、劉少稚; 參謀長:許同祺;</p><p>政治部主任:傅志生。</p><p>南疆軍區(qū)司令員:鄭志文,政委:黃瑞祥,第二政委:馬洪山;副司令員:毛少先、王志廉、連承先、李雙盛、許欣之、吐拉克'司馬義1975.10;副政委:黎斌、王光増、肉孜'吾守爾;</p><p>參謀長:李進攻; 政治部主任:崔虎后勤部部長:侯慕頗。</p><p>北疆軍區(qū)司令員:幸元林(新疆軍區(qū)副司令員兼)政委:鐘良樹、王樹瑞</p><p>副司令員:任書田、趙衍慶、趙増林、阿不都克里木'馬合木托夫1975.9、李鳳友1975.9副政委:李國清、李昭明、劉文錦(兼政治部主任)、張曉鐘1975.9</p><p>參謀長:齊金炳</p><p>新疆軍區(qū)軍政干部學校校長:魯泉政委:向新副校長:王洪杰、阿不都拉也夫'木扎帕爾副政委:閻澤民政治部主任:高法鑒</p><p>訓練部部長:史應全1975.9-1976.4 安志明1976.4</p><p>政委:史應全1976.4;政治部主任:高法鑒</p> <h3>請看,永遠的南疆軍區(qū)(2.3.4.5.6.7.8)。</h3><h3>黎虎2017年4月廣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