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十年余。它以濁漳河為源,在山西省境內(nèi)的平順縣石城鎮(zhèn)侯壁斷下設壩截流,將漳河水引入林縣 (今林州)。在極其艱難的施工條件下,林縣人民靠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奮戰(zhàn)于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干渠與支渠全長約1500公里的紅旗渠完工,林州人喝上了引漳入林而來的水。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huán)境,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chǎn)由紅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這條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被周恩來總理贊嘆:紅旗渠與南京長江大橋是新中國創(chuàng)造的兩大奇跡。紅旗渠風景區(qū)被稱為“中國水長城″,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1996年9月,被國家六部委聯(lián)合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被國土資源局授予“國家地質(zhì)公園”稱號。2016年10月,獲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h3> <h3><br></h3><h3><h3>1971年,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發(fā)行紀錄影片《紅旗渠》,并在全國上映,其中的主題歌《定叫山河換新裝》因其旋律優(yōu)美激昂,得以在全國廣為傳唱,成為那個年代群眾文化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合唱曲目。</h3></h3> <h3><h3>林州民間,把這首氣勢豪邁、昂揚向上,寫出林州人戰(zhàn)天斗地精神的《推車歌》稱作林州的市歌,這是自《定叫山河換新裝》之后在林州流傳最廣的歌曲。有人說這是民歌,其實這是一首創(chuàng)作歌曲。這首歌的詞作者是王懷讓,曲作者是王志敏。 《推車歌》曲作者是王志敏和林州市文化館國家二級編劇傅玉生共同創(chuàng)作,歷時半年,七易其稿,并且專門到北京請中國詩詞協(xié)會主席、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詞作家閻肅進行審改。 歌曲創(chuàng)作完成后,在林州劇院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并從此在林州傳唱開來。</h3></h3> <h3>紅旗渠 中華魂</h3> <h3>《天河》MV由《亮劍》的總制片人張海波先生擔任制片,他說:“《天河》完美的展現(xiàn)出了紅旗渠的艱苦奮斗,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紅旗渠精神同亮劍精神一樣,是我們中華人民的民族精神。有夢想就會有奮斗,有奮斗就會創(chuàng)奇跡。”《天河》MV的總導演及演唱者劉子琪,被授予紅旗渠精神宣傳大使,她說:“弘揚紅旗渠精神,是我們所有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短旌印分幐栌啦贿^時的奮斗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新時代就是奮斗者的時代,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lt;/h3> <h3>2006年,紅旗渠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江澤民題字</h3> <h3>李鵬題字</h3> <h3>彭沖題字</h3> <h3>郭沬若題字</h3> <h3>楊貴題字</h3> <h3>●1972年,郭沫若題“紅旗渠”石碑,“青年洞”洞名?!?977年4月,趙樸初為“紅旗渠紀念亭”題名,并為紅旗渠題詩留念。</h3><h3>●1990年3月25日,習仲勛為紅旗渠通水25周年紀念活動題詞:“發(fā)揚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設山區(qū)?!?lt;/h3><h3>●1990年春,彭沖題:“紅旗渠紀念碑”。</h3><h3>●1990年,錢正英為祝賀紅旗渠通水25周年題:“繼續(xù)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使紅旗渠水為林縣人民創(chuàng)造更大的幸福?!?lt;/h3><h3>●1990年4月5日,李伯寧賀紅旗渠通水25周年題:“紅旗渠精神傳萬代,太行明珠耀神州?!?lt;/h3><h3>陳俊生題寫:“紅旗技改工程軍民建紀念碑?!?lt;/h3><h3>●1991年1月25日,李先念題詞:“發(fā)揚紅旗渠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lt;/h3><h3>●1993年10月9日,陳俊生題詞“紅旗渠精神光耀中華”。</h3><h3>●1994年3月,李鵬為紅旗渠題詞:“軍民情誼深,紅旗渠流長?!?lt;/h3><h3>●1994年3月,李長春為紅旗渠題詞:“軍民情溢紅旗渠。”</h3><h3>●1996年4月,彭珮云題詞“發(fā)揚紅旗渠精神,建設美好新林州”。</h3><h3>●1996年6月2日,江澤民題:“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紅旗渠精神。”</h3><h3>●1997年6月,喬石視察紅旗渠后題詞:“發(fā)揚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紅旗渠精神,推進林州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h3><h3>●1998年8月,葉選平題詞“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h3> <h3>朱暢中題字</h3> <h3>1995年,安陽卷煙廠創(chuàng)立“紅旗渠”香煙品牌,直接借用了郭沫若的題字“紅旗渠”。</h3> <h3>青年洞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1960年2月10日動工,于1961年7月15日竣工。是紅旗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總干渠上最長的隧洞。因該洞由300余名青年修成,故名“青年洞”。洞名由郭沫若題寫,更有江澤民、李先念摩崖石刻。青年洞位置處于豫、冀、晉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說的牛嶺山村下方,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紅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觀結(jié)合最為精妙的地段,也是紅旗渠建設最艱巨的地段。紅旗渠青年洞是紅旗渠旅游的核心景點,也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h3> <h3>紅旗渠分水閘,紅旗渠總干渠在此分為三條干渠,依山遠行,深入林州腹地,潤澤著林州54萬良田。該建筑長6.5米、高12米、寬13.5米,閘底高程454.44米,海拔低于渠首進水閘底10.31米。閘房上空高擎郭沫若“紅旗渠”三個大字,是紅旗渠的標志性建筑之一。</h3> <h3>紅旗渠紀念館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傳承紅旗渠歷史的一座展館。館名由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趙樸初題寫。館體猶如舞動的渠、流動的水,是紅旗渠形態(tài)的抽象表達。紀念館建筑面積6300余平方,布展面積2950平方米。</h3> <h3>最困難時期,東姚公社的民工開始了鑿通創(chuàng)業(yè)洞的工程。修渠民工全憑著一錘一釬、一鍬一鎬艱難開鑿,以血肉之軀與堅硬的巖石抗衡。該洞長63米、高5米、寬6.3米。</h3> <h3><h3>地處林縣最南部的臨淇公社屬于紅旗渠非受益地區(qū),為了修建紅旗渠這個大局,臨淇公社的民工舍小家為大家,承擔起鑿通團結(jié)洞的任務。該隧洞長26米、高5米、寬6.3米。臨淇公社民工不怕挫折、團結(jié)一致、艱苦奮斗,團結(jié)之花結(jié)出了“團結(jié)洞”之果實。</h3></h3> <h3><h3>這是建渠民工住過的山崖,在那艱苦的年代,數(shù)萬修渠民工云集工地,沒有住房,就夜宿山崖,頂風雪,戰(zhàn)酷暑,毫無怨言。他們留下了豪邁的詩章:“崖當房,石當床,虎口崖下度時光。我為后代創(chuàng)大業(yè),不建成大渠不還鄉(xiāng)?!焙笕朔Q他們住過的崖檐為神工鋪。</h3></h3> <h3><h3>虎口崖,崖高百丈,山崖向外突出十余米,像老虎張開的大口。修渠時,山崖上時有松動石頭掉下來砸人,除險隊長任羊成帶著他的隊員,像雄鷹展翅在空中蕩秋千,飛蕩數(shù)次,才能蕩進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叫虎口拔牙,于是此山崖被稱為“虎口崖”。</h3></h3> <h3><h3>老炮也叫燒炮,因這里的巖石屬于石英砂巖,石質(zhì)非常堅硬,錘子砸下去也只有一個小白點,修渠民工就決定在這里放老炮,他們先找準炮眼位置,打成了直徑為1米多,縱深10米余的老炮眼,再裝上炸藥1000余公斤進行爆破,就這樣半座山應聲倒下,也就有了在修渠過程中"一炮崩開半架山的故事″。</h3></h3> <h3>鷹嘴崖是紅旗渠通過的一段崖壁,書有“鷹嘴山”3字。舉目仰視,上突下出的山崖酷似1只雄鷹聳立于紅旗渠南岸。這里是當年修建紅旗渠時,民工腰系繩索,凌空除險的地段。</h3> <h3>有一首歌曲這樣唱到:“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 ”在這里,紅旗渠從兩山之間流過,可以想象一下,當年林縣人民在太行山腰劈開這樣一條渠是何等艱辛,從崖壁上留下的敲打痕跡,似乎可以看到修渠民工當時的堅定與沉穩(wěn)。</h3> <h3>鐵錘叮當,鋼釬鏗鏘,打破了太行山億萬年的寂寞;炮聲隆隆,無堅不摧,撕裂了干渴的舊山川。林縣人民以渠線為弦,以炮聲為鼓,用鐵錘鋼釬彈奏了一曲重整山河的英雄交響樂章,時代的強音在太行群峰間回響。</h3> <h3>凌空除險是當年修渠民工為了在懸崖峭壁上開山放炮,去除險石而獨創(chuàng)的一種高空作業(yè)法。現(xiàn)在,青年洞景區(qū)由當年的“除險英雄”現(xiàn)已年過七旬的任羊成親自指導訓練的小伙子,會給你帶來原汁原味、驚險而又精彩的表演。</h3> <h3>是以當年修建紅旗渠的鐵姑娘打釬,一人扶釬四人掄錘的勞動場景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鐵姑娘打釬表演”。在此,您也可以掄上一錘扶上一釬,體現(xiàn)一下當年鐵姑娘和男同志一起掄錘打釬,開山放炮,真正頂起半邊天的快樂。</h3> <h3>紅旗渠上的鐵姑娘韓用娣,郭秋英</h3> <h3>軍號聲聲,號令千軍。向大自然開戰(zhàn)就是一場戰(zhàn)爭,需要千軍萬馬統(tǒng)一行動、步調(diào)一致。軍號嘹亮,在太行山上回蕩,指揮著數(shù)十里工地上的民工進退有序、行動一致,凝結(jié)成一個強大的兵團,與太行山博弈。</h3> <h3>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紅旗渠的建成也是林縣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林縣人民從春天推到冬天,從山下推到山上,推出了盤山一條紅旗渠。原本農(nóng)家種地用的普通生產(chǎn)工具,成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種象征。</h3> <h3>紅旗渠總干渠要以1/8000坡度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穿過,測量的水準直接決定著紅旗渠工程的成敗。負責測量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披荊斬棘、跋山涉水,工作上精益求精,工具上土法上馬,發(fā)明了'盆面測量法',以彌補測量儀器的不足。他們踏遍千山萬水不顯山露水,吃盡千辛萬苦不喊累叫苦,以自己的艱辛付出為紅旗渠的成功修建打下了基礎。</h3> <h3><h3>每個公社、每個村所修建的渠段,都要用自己的村名樹碑刻石,叫做責任碑,負責到永遠。這是他們以自己世世代代的鄉(xiāng)土之名作出的最誠實的承諾。</h3></h3> <h3>步云橋橫跨兩山之間,跨度146米,舉步驚鴻。扶欄穿行,天地悠悠,山風浩蕩。人行其上,一如平步青云之間,胸臆中頓生感憾萬千。</h3> <h3><h3>長50余米,寬只有0.4米,僅容一人單身獨行,遇到體壯身寬者尚需側(cè)身吸肚才能通過。仰望崖盡之處,僅見一線天光;回首來處,外部成為線條世界。</h3></h3> <h3>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創(chuàng)造歷史的決定力量。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在修渠工地上10年間持續(xù)不斷地克服了許許多多難于想象的、人們認為不可能克服的困難,締造了紅旗渠這樣偉大的水利工程。</h3> <h3>青年洞主入口標志性建筑紅飄帶——廊橋,整體形態(tài)猶如山間舞動的紅飄帶,是紅旗渠形態(tài)的延伸,紅旗渠精神的升華。集票務服務、購物、交通等功能為一體,在解決游客跨省道安全基本功能的同時建成了景區(qū)景觀工程。</h3> <h3>此碑叫“十水言”碑,碑文由原國務院扶貧辦顧問、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所撰。全文是“祖祖輩輩缺水盼水,紅旗渠引來漳河水,水庫蓄住了山谷水,紅旗渠灌滿庫池水,澆地渠庫池齊放水,一渠水可頂兩渠水,平整土地合理澆水,大家都來節(jié)約用水,關鍵保好渠管好水,林縣就不再愁缺水”。</h3> <h3>絡絲潭是著名勝跡漳河九峽十八斷中最為壯觀的一斷:天橋斷。斷者,斷落下跌也。水在上游谷底形成半環(huán)形瀑布,勢如壺口,壯觀之至。</h3> <h3>天河風光</h3> <h3>長期以來,紅旗渠倍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和厚愛,江澤民、胡錦濤、李先念、劉云山、喬石、溫家寶、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蒞臨紅旗渠視察,并對“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給予高度評價。</h3><h3>1996年,紅旗渠被國家文化部、民政部等六部委聯(lián)合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隨后,又榮獲“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等稱號,已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艱苦奮斗教育、廉政教育的最理想場所。</h3><h3>綠色的風光、紅色的課堂,仁山智水交響的土地,紅綠交輝的旅游勝地,紅旗渠風景區(qū)觀迎您!</h3> <h3>2018年12月,林州成功入選全國美麗山水城市,</h3><h3>成為河南唯一入選的城市,也是全國唯一入選的縣級市!</h3> <h3>全國縣域經(jīng)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h3> <h3>5A級國家旅游景區(qū)</h3> <h3>全國十佳文化生態(tài)景區(qū)</h3> <h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全國廉政教育基地</h3> <h3>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h3> <h3>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h3> <h3>中國建筑之鄉(xiāng)</h3> <h3><h3>美麗山水城市</h3></h3> <h3>國際生態(tài)休閑示范城市</h3> <h3>國家園林城市</h3> <h3>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h3> <h3>太行平湖又名南谷洞水庫。位于林州市石板巖鄉(xiāng)北部,是太行大峽谷河流“露水河”的攔河蓄水工程,是紅旗渠補源工程。距石板巖鎮(zhèn)2公里!。太行平湖四周青山疊翠,一望無垠的水面波光粼粼,如鑲嵌在深山中的一面巨大寶鏡。有仙丹洞、水上樂園、釣魚灣、水下龍宮、情人洞、天壇峰等景點,可餐飲、歌舞、垂釣,還可乘湖中汽艇,到庫中戲水,飽覽高峽平湖的山光水色。太行平湖優(yōu)美的景色,吸引著許多電影制片廠來此借景拍片,是全國有名的電影、電視制片外景地。</h3> <h3></h3><h3>2018年9月,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印發(fā)《“最美水站”推選活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組織開展首批“最美水站”推選活動。通過地方推薦、初選、網(wǎng)上投票、專家評審、結(jié)果公示、通報表揚等六個階段。為進一步提高“最美水站”推選活動社會影響力,促進公眾參與,聽取公眾對“最美水站”推選意見,根據(jù)活動方案,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首批“最美水站”推選活動設置公眾投票環(huán)節(jié),2月18日零時截至到22日。南谷洞水站在公眾投票環(huán)節(jié)遙遙領先,截至22日24時結(jié)束,以314581的票數(shù),位居第一名。</h3> <h3>太行大峽谷銀白的雄獅,寬大而渾圓,炯炯有神的眼睛射出犀利而威嚴的光芒。身披戰(zhàn)袍,威武雄壯,穩(wěn)坐瀑潭旁,高昂著頭,傲視遠方,不威懼嚴寒的冬天,笑看秋去冬來。</h3> <h3>在林州市石板巖鄉(xiāng)境內(nèi),有一處瀑布,每到隆冬季節(jié)就被凍住形成冰瀑,冰瀑從蒼褐色的山崖缺口處堆積而下,在陽光的映照下,呈淡藍色,如一大塊晶瑩的碧玉,鑲嵌在這幽靜的山巒之上,又如一棵碩大的圣誕樹,生長在峽谷之中。</h3> <h3>皇后村四面環(huán)山,南與任村的盤龍山搭界,北與三省交界處牛嶺山搭界,東與趙所村搭界,西與山西平順縣的遮峪村搭界,是一處盆地式小村。唯一的出口就是一條常年干涸的河溝,路就修在河溝的北坡邊,中間穿越紅旗渠皇后溝渡槽,用戰(zhàn)略的眼光看,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2018年12月,皇后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h3> <h3>石板巖鄉(xiāng)高家臺村又叫畫家村,位于太行大峽谷石板巖鄉(xiāng)鎮(zhèn)南9公里處,南距豬叫石1公里,她背靠青山,面向蒼溪,恬淡幽然的山村風情吸引了北京、石家莊、鄭州、太原等全國各地的美術(shù)院校師生前來寫生,中國文聯(lián)已在此成功舉辦了三次中國山水畫培訓班。諸多學生在此留下了墨跡真寶,一批批師生來此臨摩名人作品,依托山水繪畫寫生,流連忘返、陶醉于此。</h3> <h3>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巖鎮(zhèn)。起飛場位于太行大峽谷東側(cè)崖壁之上的東垴村南教場,海拔1280余米,面積16000平方米,可容納近百名運動員同時起飛。降落場位于姚村鎮(zhèn)寨地村觀光大道南側(cè)。1992年,林州首次舉辦國際滑翔賽,此后每年舉辦兩次。被國際航協(xié)秘書長海勒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h3> <h3>位于桂圓區(qū)紅旗渠大道東段(北門位于東環(huán)路北頭向東約100米)路南,與大菜園市場南門那條街相通(南門位于大菜園市場南門向東約100米),隆慮巷為一色樓閣玲瓏獨特新穎的的江南建筑風格,她不僅是林州市唯一的小吃一條街,而且又是別具一格的文化一條街,還是一條淡雅靚麗的風景線。街內(nèi)可容納百余家美味小吃經(jīng)營者入圍,是人們品味美食的好去處,相信林州市小吃一條街,一定會贏得廣大經(jīng)營者和消費者的鐘愛。</h3> <h3>黃華山風景區(qū)位于林州市西七公里處,這里山清水秀,風光秀麗,云蒸霞蔚,煞為壯觀。這里人文景觀眾多,佛塔聳峙,史傳為佛門道教圣地。歷代來黃華山觀光的政治家有趙肅侯、曹丕、韓琦等;知名文人有酈道元、荊浩、元好問等,都為黃華山自然景色所陶醉,引起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給后人留下眾多的詩文和書畫。</h3> <h3> 廟荒村,位于林州市城郊鄉(xiāng)人民政府西7公里處。據(jù)傳,明朝洪武七年建村,當時原地是一片荒坡,西南方有一座古廟,因此就便將村名為“廟荒村”。2017年10月29日“河南最美鄉(xiāng)村”名單公布 林州市黃華鎮(zhèn)廟荒村榜上有名。</h3> <h3>桃花谷景區(qū)是太行大峽谷的一個主要景區(qū),從谷口的益伏口村起到谷底桃花瀑潭止,全長7公里。桃花谷景觀奇特,霧散云山變,花開鳥飛鳴,高山懸瀑落百丈,泉流潭水澄如鏡,石山石林千姿百態(tài),林木茂盛青翠蔥郁,溶洞幽暗猶如迷宮,登山石徑錯縱交織,三九桃花開雪里,盛夏冰窟透寒風。</h3> <h3>太行大峽谷風景區(qū)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h3><h3>太行大峽谷風景區(qū)地處晉豫兩省交界,橫亙于林州市西北部,海拔800-1736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2012年10月31日,國務院發(fā)布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獲批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2016年10月13日,國家旅游局公示河南省安陽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成為五A級國家級風景區(qū)。</h3> <h3>傳說宋朝時林慮有個人稱竹馬先生,名叫張常清,隱居龍鳳山修煉,習得救命仙術(shù)——人得急病斷氣后,竹馬先生便在其身上畫符,使之復活。其符被人稱為圣符。龍頭山原名圣符山也由此得名。</h3><h3>題有“圣符仙境”的漢白玉牌坊建于1995年6月,寬7.76米,高6.76米,同樣采用三門四柱,彰顯中國古典對稱美。牌坊上大面積采用到了祥云修飾、二龍戲珠浮雕,精雕細刻,技藝高超。牌坊頭正面雕刻“圣符仙境”,背面刻有紅色“龍門”二字。</h3> <h3>石板巖鎮(zhèn)地處河南省林州市西部,東與林州市姚村鎮(zhèn)相依,東南與林州市城郊鄉(xiāng)為鄰,北與林州市任村鎮(zhèn)相連,西與山西省平順縣接壤。全鎮(zhèn)南北長約30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總面積約114平方公里。石板巖的自然風光很美,著名的王相巖和桃花谷等景區(qū)就位于此地。</h3> <h3>王相巖是太行大峽谷中主要景區(qū)之一。它坐落在大峽谷石板巖鄉(xiāng)。王相巖因何得名呢?相傳在3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紀,商王武丁和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都曾在這里居住過,王者相者居住過的地方,因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王相巖。 </h3> <h3>位于林州市太行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的高家臺輝伏巖自然村旁,其齡約千年之久,整體呈紫紅色,體形方正,頭西尾東斜插于山崖下的沃土里,高3米,寬3米,厚2米,地上裸露4立方米,層理和節(jié)理比較明顯,石縫參差不齊,凹凸部分較多。</h3> <h3>地處林州市西側(cè)的太行大峽谷,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境內(nèi)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臺壁交錯,蒼溪水湍,流瀑四掛,峰、巒、臺、壁、峽、瀑、嶂、泉姿態(tài)萬千,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其中最為壯觀的當屬被稱為“華夏第一筒梯”摩天筒梯,天梯為旋轉(zhuǎn)樓梯,高88米,高高地豎立在瀑布池旁、懸崖峭壁之上。</h3> <h3>魯班豁位于河南省林州石板巖鄉(xiāng),海拔1172米,橫寬110米,豁側(cè)絕壁高250米,乃古今兵家必爭之地。魯班劈豁之后,西水連瀉數(shù)載,山前村民引水灌田頗得其益,世人感其恩德,便稱此豁為“魯班豁”。</h3> <h3>林州天平山 天平山位于林州市西8公里,太行山系林州段林慮山主峰東側(cè)。因其“峰勢峻極,上平于天”而得名,素有“北雄風光最勝處”之美譽。是集自然景觀與歷史名勝古跡為一體的山岳型自然風景旅游區(qū)。天平山自三國時即有游歷及開發(fā)記載,宋代三朝宰相韓琦曾贊曰“林慮天平山者,天下絕勝之境也,雄偉秀拔,雖江南諸山素有名者,皆所不及”。1999年起,城郊鄉(xiāng)人民政府開始對其進行了為時兩年的初步開發(fā),并正式對外開放。</h3> <h3>太行屋脊風景名勝位于河南林州市石板巖境內(nèi),是南太行林慮國家重點風景區(qū),景區(qū)總面積30平方公里,是一個的獨立的自然生態(tài)景區(qū),四A級旅旅區(qū),中國書畫寫生基地。</h3> <h3>千瀑溝位于安陽林州,風景秀麗,瀑布眾多,未經(jīng)開發(fā),免費開放。</h3> <h3>冰冰背在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石板巖鄉(xiāng)西北部,此處嚴冬水溫氣暖,盛夏水寒結(jié)冰,是一個有寒冰、有高山、有俊峰、有古水、有幽洞、有奇石、有石花、有異草、有珍木,為一天然地質(zhì)公園。其結(jié)冰面積約600平方米左右。每年冬去春來,百草復生之際(正值陽春三月),此處開始結(jié)冰,結(jié)冰時間長達五個月之久;到八月中秋以后,似有涼意之時,這里的冰凍開始融化。冰期最盛之時,恰好是盛夏季節(jié),揮汗如雨的伏天,一踏進這塊寶地,立即寒氣襲人,冷氣刺骨。到了隆冬時節(jié),此處又出現(xiàn)了涓涓細流從石縫中緩緩流出的景象,熱氣蒸騰,泉水溫和,沿溪水草繁茂,致使附近的桃樹提前萌芽、開花。令人感到時令之顛倒,是被古人稱之為“冬時夏令顛倒顛”的避暑勝地。由于洞在山的陰坡上,當?shù)厝肆晳T把山陰稱為“背”,所以叫冰冰背。</h3> <h3>太行山森林運動公園位于林州市西部紅旗渠畔(黃華鎮(zhèn)稻地溝村南側(cè)),不久的將來,這座集登山、山地自行車、森林探險體驗、森林極限運動等多種運動的森林運動、休閑的場所就會向市民面世。</h3> <h3></h3><h3>林州市有著“中國板栗之鄉(xiāng)”的美譽。位于中國八大奇跡一一人工天河紅旗渠畔的板栗園,是一處集森林景觀、地貌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園林。栗園總面積百余畝,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有800余棵,僅明清時期的板栗樹就有300多棵;園內(nèi)空氣清新,候鳥云集,被譽為“古樹王國、天然氧吧”。</h3> <h3>壩頂草原位于林州市河順鎮(zhèn)北四公里處,途徑上坡村,這里還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叫天堂山。根據(jù)光緒三十三年《天堂山碑記》記載:“盍聞天地磅礴之氣,凝結(jié)而為山,山固一方之鎮(zhèn)者也,此山相傳曰天堂山,余祥視林志,在邑東北離城三十里許名奶奶山,天堂山也其名也。第一次和黎明來到這里,就被這里的景色所吸引,接二連三的來了幾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在這里,拍攝了早晨的第一縷曙光,欣賞了夜晚繁華的星空,也感受到了壩頂草原的魅力所在。據(jù)黎明介紹:河順鎮(zhèn)正在對天堂山壩頂草原規(guī)劃調(diào)研,爭取在3-5年建成壩頂草原風光帶,使之成為林州又一處綠色旅游勝地。</h3> <h3>萬泉湖景區(qū)位于林州市南部重鎮(zhèn)一一臨淇境內(nèi),在林州市南30公里處。豫北三大涌泉群之一的石門涌泉在此匯流成湖。是林州主要風景名勝區(qū)之一,這里有豫北最大的涌泉群--石 門涌泉。大小泉眼百馀個,匯流成長4000馀米,寬100馀米,深20馀米的湖面,故稱萬泉湖。</h3> <h3>白云山,位于林州市東姚鎮(zhèn)西南一里許,峰巒迭翠,淇淅映帶,景色蔚然而靈秀獨鐘,兼以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美妙的神話傳說,更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名山平添了許多情趣。站立峰頭,可見左邊雞冠山,右邊老虎頭山,人謂“雞打明,虎看門”。又有七座山峰朝向這里,勢若七龍聚首。山頂上有以“三仙廟”為主體的古建筑群,舊時曾有十二座院落,宇廟亭臺,構(gòu)筑精巧,一派幽謐靜逸的氛圍,游人香客不絕于途。北山麓有堯帝避暑宮,相傳堯帝夏月巡狩曾憩息于此,后人立避暑宮以紀念。在避暑宮遺址東邊,有一座禪寺,名曰“興國寺”。地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陳傳康游覽和考察了白云山后題詞:“林縣多頂白云勝,圣母諸苑皆神跡”。</h3> <h3></h3><h3>柏尖山位于原康鎮(zhèn)境內(nèi),此峰突兀聳起,超出群山眾峰,形若瓶狀,直刺蒼穹,在白云間隱約著翠微的山色。柏尖奇境:"林邑山也,四面皆山,其載名各邑志者,柏尖山殿閣建筑位置險峻,布局嚴謹, 古樸典雅,金碧輝煌。是林州信仰地位最高的宗教廟宇,設有三仙圣母和寢殿。香火繚繞,游人不絕。</h3> <h3>洪谷山是南太行林慮山中一座名山,位于林州市區(qū)西南15公里,景區(qū)面積約10平方公里,旅游資源豐厚。洪谷山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山環(huán)水繞,群峰壁立,綠茵如蓋。中間一道深谷,長年溪流不斷。谷底有三級瀑布,山水斷跌而下,猶如一卷長紗。春季滿山黃華,流金溢彩;秋季霜打楓葉,一片火紅。</h3> <h3>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林州市五龍鎮(zhèn)境內(nèi),地處安陽林州,鶴壁淇縣和新鄉(xiāng)衛(wèi)輝三縣(市)交界處,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便捷。 這里地處太行山淇山脈東端,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2525公頃,分“五龍洞、四道溝、雞冠山和驢馱溝四大景區(qū)。景區(qū)風山勢宏厚蒼勁,危巖壁立,怪石嶙峋;山坡植被茂密,樹木蔥郁,林海茫茫;溶洞幽穴星羅棋布,山泉溪流通遍布山澗……</h3> <h3><br></h3><h3> 林州市城南四十余里采桑與小店鄉(xiāng)交界處,有一座山,名曰烏云山,一說霧云山。山并不高,但很險峻。山上有一古寺,名曰烏云寺,經(jīng)年香煙繚繞,鐘磬聲不絕。四里八方的人都來這兒求神拜佛,說是山上的神很靈驗。據(jù)說,山上的古寺始建于明朝,有碑石可考。</h3> <h3>石板溝風景區(qū)地處林州合澗鎮(zhèn)西北10公里處,地處偏僻,在層層重山包圍之中這是一片原生態(tài)的景點.東西兩條溝里清泉潺潺山峰巍峨、植被茂密、奇石林立、景色秀麗、號稱天然氧 吧,是個待開發(fā)的原始景區(qū)。南臨八尖上景區(qū),北靠金燈、洪谷,與山西省平順縣、壺關縣毗鄰,因這里盛產(chǎn)多色石板,便有了石板溝的村名。</h3> <h3><br></h3><h3>柏塔山是位于林州市東南14公里,距采桑鎮(zhèn)1.5公里處的南景色村與北景色村之間,是一所以碧霞宮奶奶廟為主,集儒、佛、道為一體的道教活動場所。山上之塔為林州最高塔,該塔21.7米11層,是林州一絕。</h3> <h3>萬寶山位于林州市北部,地處太行山東麓低山丘陵區(qū),北隔漳河與河北省涉縣相望,東鄰安陽縣。地理經(jīng)緯度區(qū)間為北緯36°16’一36°20’,東經(jīng)113°48’-113°59’,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5公里,總面積7667公頃,分屬于東崗、任村兩鎮(zhèn)。該區(qū)域一般海拔在500- 1000米以內(nèi),海拔最高處為大寨垴,高度1006米,基巖為石灰?guī)r,土壤為褐土,土質(zhì)厚度為25-80cm。</h3> <h3>蒼龍山風景區(qū)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的姚村鎮(zhèn)水河村,景區(qū)免費開放游覽,該處是電視劇《紅旗渠畔的人家》拍攝基地,同時也是河南大學、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安陽師范學院等高校的寫生基地。</h3> <h3>仙臺山景區(qū),位于國家級重點風景區(qū)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百里畫廊”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大峽谷內(nèi),是一幅濃墨重彩的天然畫卷。仙臺山景區(qū),山勢恢宏、奇峰崢嶸;飛瀑流泉、鳥語花香。既有蘑菇峰、臥鷹巖、珍珠瀑、仙桃峰、望日峰等數(shù)十個奇特自然景觀;又有將軍亭、合水寺遺址、升仙臺、小普陀、蓮花池、仙女鏡等眾多人文景觀;登上仙桃峰,您可以一覽太行大峽谷的全景,是您領略太行大峽谷北雄壯麗風光的絕佳去處。在景區(qū)美景中,您能體會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意境</h3> <h3>林州市人民公園位于林州市市委西200米路北,占地430畝,繼龍鳳山公園、紅旗渠廣場之后的又一休閑娛樂的好場所。公園參照城市公園建設最新模式,集園林、亭臺、游廊、草坪、人工湖等園林設施于一體,以“自然生態(tài)”為主題,體現(xiàn)疏密有致的透綠效果,形成公園“一步一景,疏密自然”觀賞效果,形成休閑和健身功能為主的聚合空間,讓人感受遠離鄉(xiāng)村喧囂、置身大自然的空間感覺。大面積植樹造林、栽花種草,并因地制宜引種水生植物,使之成為公園中的一道風景線。以大量綠化、水面、假山在不大的土地上勾勒了精致美好的園林景觀,園內(nèi)建筑包攬了西方的建筑風格,又保留了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從而形成了一條條“山水畫廊”,行走其間可以不時停下來看魚游、聽鳥鳴,樂享慢調(diào)生活的樂趣。</h3> <h3>林州迎賓大橋,預計今年5月1日通車</h3><h3>亞洲第一跨徑混凝土箱梁無背索斜拉橋</h3> <h3>抗美援朝英雄孫占元</h3> <h3>紅旗渠總設計師、原林縣老書記楊貴</h3> <h3>解放軍高級將領李乾元</h3> <h3>解放軍空軍上將曹雙明</h3> <h3>紅旗渠勞模任羊成</h3> <h3>全國特別關注鄉(xiāng)村醫(yī)生宋成元</h3> <h3>中國首位升空女宇航員劉洋</h3> <h3>感動中國人物谷文昌</h3> <h3>無毒抗感染衛(wèi)士”文學軍 美國醫(y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h3><h3>其研發(fā)的抗菌護理液全球首創(chuàng)“魔法生物電”精準殺菌</h3><h3>無耐藥性,廣譜抗菌,對超級細菌(耐藥菌)及流感病毒。</h3> <h3>林州,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城市,一方激情燃燒、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土,每個人、每個群體都能找到歸屬,找到平臺。置身新時代,林州上下正高舉紅旗渠精神旗幟,進一步堅定林州自信,樸樸素素干事,扎扎實實工作,認認真真履職,積極投身共建共享新時代富美林州幸福家園的宏偉實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