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印度、斯里蘭卡旅游一印度篇(二) 瓦拉納西

吳筑清

<h3>  有人說,錯過瓦拉納西,你就錯過了整個印度。</h3><h3><br></h3><h3> 瓦拉納西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h3><h3><br></h3><h3> 瓦拉納西對于印度教徒來說相當于基督教的耶路撒冷,是這塊神秘大陸上無可比擬的至圣之城。這里同時也是佛教徒向往的圣地,高僧玄奘當年歷經(jīng)千辛萬苦,最終要到達的極樂西天就是瓦拉納西。<br></h3><h3><br></h3><h3> 瓦拉納西位于印度北方邦境內(nèi),因為印度的母親河-恒河最神圣的一段流經(jīng)瓦拉納西古城旁,無數(shù)印度教徒千里迢迢來到這里只為浸身于河里沐浴,他們深信恒河圣水能洗脫一生犯下的罪孽與病痛。有些自知時日不多的人會來這里等待死亡,也有死后家人將遺體運來此處火化,骨灰撒入河,讓靈魂修成正果。</h3><h3><br></h3><div> 瓦拉納西或許是太嘈雜臟亂了,滿地的糞便,此起彼伏的婆羅門手中的法器聲與誦經(jīng)聲,空氣中彌漫著焚燒死尸的氣味,一切都不是讓人很舒服。但是,它卻能讓人那么激動,因為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印度人的生活傳統(tǒng)。<br></div><div><br></div><div> 瓦拉納西對于外國游客來說,是一座有著傳奇的而又豐富色彩的城市。<br></div><div><br></div><div> 所以要想知道印度人的生活就一定要來瓦拉納西看一看。<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來到瓦拉納西,我們首先來到鹿野苑遺址。</h3><h3><br></h3><div> 瓦拉納西的鹿野苑是佛祖釋迦牟尼開悟得道之后,第一個傳道的地方。那里常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人前來朝拜。修行佛教的信徒都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希望在佛祖?zhèn)鞯赖氖サ啬艿玫介_悟。</div><div><br></div><div> 由于鹿野苑的緣故,瓦拉納西也是佛家弟子向往的圣地。實際上,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批信徒也出現(xiàn)在瓦拉納西。佛陀在鹿野苑生活期間,一位厭倦了奢華生活的富家子弟耶舍來到了這里,他向親朋好友推介佛陀的觀點,勸說他們歸依了佛門,于是人世間出現(xiàn)了第一批佛教信徒。雖然佛教受到了印度帝王如阿育王的扶持,但是始終沒有在印度民眾中扎下根。相反,3000多年來,印度教卻一直在恒河岸邊徘徊,仿佛一個憂郁的思想者始終佇立在河畔,沒有任何衰老的跡象。</div><div><br></div> <h3>  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在這里建起了宏偉的佛塔和寺院。然而不久之后,佛教走向衰落,穆斯林入侵者在12世紀后期洗劫了這座城市,鹿野苑荒蕪達千年之久。直到1835年,印度和西方的考古專家根據(jù)玄奘《大唐西域記》的準確記載才讓遺址重見天日。如今這里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追隨者,在慶祝佛祖誕生的四五月期間尤為熱鬧。</h3> <h3>  鹿野苑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納西以北約10公里,是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佛陀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之后,來到鹿野苑講解佛法,闡述了涅磐的中道,在這里完成了著名的初次說法。</h3> <h3>  公元前531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后,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他對佛法的領(lǐng)悟,他們因此有所證悟,隨即出家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寶至此初創(chuàng)完成。</h3><h3><br></h3><h3><br></h3> <h3><br></h3><h3> 如今這里只剩殘垣斷壁,不過從一些殘存物中仍能感受到其當年的宏大氣勢與“臺觀連云,長廊四合”的盛況。</h3><h3> 許多信徒還會在廢墟上貼金。</h3> <h3>在鹿野苑的遺址上仍能看到許多精美的雕刻。</h3> <h3>  公元前3世紀鹿野苑有一根阿育王石柱,柱身刻有敕文。石柱曾經(jīng)高達15米,如今只剩碎成5段的柱身留存了下來。</h3><h3><br></h3><h3> 建于1910年的鹿野苑考古博物館內(nèi)收藏著鹿野苑出土的文物,包括諸多印度佛教藝術(shù)的珍寶,其中包括有300多副圖畫 ,然而最聞名的是阿育王四頭雄師柱頂,那真是美的無以倫比,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印度的國徽圖案,也是這里的“鎮(zhèn)館之寶”。</h3><h3><br></h3><h3> 可惜,博物館不許拍照,不能給大家展現(xiàn)阿育王柱的真面目。</h3><h3><br></h3> <h3>  鹿野苑,釋迦摩尼初轉(zhuǎn)法輪之地,再一次感受到印度的不可思議,與外面的喧嘩吵雜相比,這里一片寧靜,唯有佛法與經(jīng)書。其實在印度信佛教的人已經(jīng)很少很少了,但是在這里卻能感受到佛法的魅力!</h3> <h3>也有法師來這里尋求佛陀的靈感。</h3> <h3>還有許多法師和信徒來這里做法事。</h3> <h3>  我們就碰到來自泰國的人們在這里做法事追憶他們仙逝的國王。</h3> <h3>  寺院遺址內(nèi)坐落著34米高的答枚克佛塔,佛陀初次說法就在這里。</h3><h3> 它是園內(nèi)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建于公元前600年。很多東方面孔的佛教信徒和香客前來頌經(jīng)膜拜,打坐沉思,聆聽法師講述佛法。</h3><h3><br></h3><h3><br></h3> <h3>  塔身上雕刻的花朵和中國式方形雷紋圖案是公元5世紀的作品,不過一些砌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早期佛教文物大都是器物或者抽象圖案,因為佛祖不喜歡搞偶像崇拜,希望信徒們把自己當成普通人。</h3> <h3>  鹿野苑遺址內(nèi)還有一些其他建筑,這個雕刻著法輪的立柱長廊在陽光照射下別有風味。</h3> <h3>  鹿野苑里除了有考古博物館、答枚克佛塔外,中國、緬甸、斯里蘭卡都在此設(shè)有寺院。</h3><h3><br></h3><h3> 這是中華寺廟,由北京法源寺方丈道階法師正傳弟子德玉老和尚于1939年創(chuàng)立。</h3><h3><br></h3><h3><br></h3> <h3>寺廟里有法輪,</h3> <h3>還有阿育王柱頂部四頭雄獅的仿制品。</h3> <h3>寺院內(nèi)的供奉。</h3> <h3>  這是庫提寺廟,一座現(xiàn)代的寺院,由菩提學會在1931年修建完畢,這里每天都會誦讀佛陀初次說法的經(jīng)文。</h3> <h3>  這座寺院的塑像再現(xiàn)了佛陀為原來的五位侍者演講佛法的情景。</h3> <h3>這是斯里蘭卡神廟。</h3> <h3>來這里的人也絡(luò)繹不絕。</h3> <h3>  長達2580公里的恒河,悠悠地劃過印度,據(jù)說這里成為印度教最神圣的朝拜地,是因為相傳6千多年前,瓦拉納西由印度教3大神之一的濕婆神所建,恒河水也是由他所整治。</h3><h3><br></h3><h3> 在印度,印度教的教徒一生有4大夙愿:敬仰濕婆神、到恒河沐浴并生飲恒河水、結(jié)交圣人朋友、住在瓦拉納西。而瓦拉納西也是印度教徒所謂的天堂入口,死后若可以葬于天堂入口的恒河,便可直接受濕婆神庇佑,免受輪回之苦,直接進入天堂。</h3><div><br></div><div> 清晨,恒河邊滿是沐浴凈身的人;晚上,河壇周邊香煙繚繞,梵音、祈福鐘聲回蕩,夜祭會場莊嚴肅穆,夜祭表演讓你領(lǐng)略什么才是真正的最炫民族風。</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來到瓦拉納西,除了看恒河碼頭、恒河晨浴、恒河焚尸外,其實最吸引游客眼球的還是每天晚上都會上演的恒河夜祭,那絕對是一個氣勢恢宏、震撼人心的場景。</h3><div><br></div><div> 這是一場印度教教徒獻給圣河母親的最高敬畏,鼓樂聲中,炫目的燭火和繚繞的煙霧配合著祭司們莊重的吟唱,讓恒河更添神秘氣氛,置身其中,時光猶如回到了數(shù)千年前。</div><div> </div><div> 在主碼頭上每晚同時舉行的有兩臺夜祭儀式,相距只有幾十米,兩臺上的祭司們身著的服飾顏色不同,但進行的祭祀程序完全一樣,觀眾只需選擇其中之一即可。</div><div> </div><div><br></div> <h3>  導游說夜祭的人非常多,我們的大巴車無法開進去,所以我們要坐人力車前往。</h3><h3> 于是,我們二十多人乘坐十三輛人力車出發(fā)了。</h3><h3> 三輪車的車座很窄,沒有扶手,如果兩個稍胖的人坐一輛車,一個人就只能用半個屁股挨在車座上了。乘車人必須用腳死死地踩著一片固定的鐵皮,努力頂住身體,防止跌落下車。</h3> <h3>  我們一行十三輛車一起出發(fā),很是壯觀。車夫們努力蹬著車,你追我趕、速度飛快(因為夜祭快要開始了)。</h3> <h3>  圣城大概不重視人間的規(guī)矩,每個到這里的人都要有極強的承受力和適應(yīng)力,你要在這混亂不堪的街道上,充分顯示八仙過海的本領(lǐng)。</h3> <h3>  在狹窄的道路上,不時出現(xiàn)牛、流浪狗、小汽車和嘟嘟車,還有載著多人的摩托車,行人更是擁擠不堪,人力車瘋狂突圍,幾乎零距離地、敏捷地插入每一個空擋,所有車輛都在鳴笛,但毫無作用,人和動物都不為所動,也不驚慌。</h3><h3><br></h3><h3><br></h3> <h3>  道路越來越擁擠,人力車速度不慢,左沖右突,我們都非常緊張,害怕翻車,在我們看來隨時隨地都會碰撞刮蹭的時候,卻總是能化險為夷地平安通過。常常是當你想喊"啊"的時候,險情已經(jīng)過去了,一路上不僅沒有任何車禍,連剮蹭都沒有。</h3><h3> 每輛車,每個人在這條街上的輾轉(zhuǎn)騰挪,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這真是很一件很神奇的事。</h3> <h3>  人力車也不能直接到河邊,我們還要走一小段路,這一路上有神牛當?shù)?,你要躲著走,還要隨時提防牛糞地雷,還有流浪狗。在印度,牛是濕婆神的坐騎,乃圣牛也,車輛也得避讓它。</h3> <h3>  恒河夜祭的場地位于瓦拉納西古城的主碼頭,每天傍晚時分,行走在恒河岸邊就能聽到清脆的祭祀鈴聲,來自印度各地的信徒和游客都會早早的聚集到這里,等待圣河邊古老祭祀儀式的開始,人們可以隨意找個位置坐下,也可以花點錢坐在河邊的小船上觀看。</h3> <h3>  這時候的恒河邊早已聚集了來自印度各地的教徒,他們帶著一份真摯的篤信,來聆聽夜祭中神的教諭。</h3><h3> 心中有信仰,無論圣者還是賤民,每個人都跟著了魔一樣,狂熱地涌向印度最古老之城,跟隨祭司詠唱祈禱。</h3><h3><br></h3><h3><br></h3> <h3>  我們則是上了一條船,帶著懵懂與無比好奇的心在等待著,此時,我們還在回味剛才一路上驚險、有趣的經(jīng)歷。</h3><h3> 為什么在這么狹窄的道路上人們擁擠著,碰撞著,爭先恐后前進著,但沒有人吵架,更沒有動手的,人們相安無事共同到達河邊。我想這就是一種和諧,社會雖然貧窮,但貧窮下的和諧卻讓人羨慕,我們不是也有過這種體會嗎!</h3> <h3>  每晚的祭祀時間為一個小時,在這個過程里,有一套完整的儀式,撒花、點火、焚香、燃起圣火燭塔、搖動冒著煙霧的銅壺,還有拂塵、搖鈴等等,祭司們先后拿著各種法器,隨著古老的音樂聲,分別在四個方向進行儀式,這時候的祭壇上空全都是吟誦聲,將現(xiàn)場所有的人縈繞其中。</h3> <h3>  每到夜晚六點,祭祀的歌聲便會準時在恒河岸邊響起,在印度傳統(tǒng)音樂和銅鼓聲的伴奏下,身著華麗神服的七名祭司用圣火、法螺和鮮花表達對恒河的崇敬,他們手持蛇燈、拂塵,隨著音樂翩然而舞,圣歌的吟誦在恒河上空飄蕩,令在場觀賞的游客深深的陶醉其中,雖然不懂他們在吟唱著什么,但那種濃墨重彩的氛圍卻是讓人永生難忘。</h3> <h3>  當太陽的余暉在天際線消失,恒河兩岸漸漸進入黑暗,生機勃勃的恒河主碼頭則開始了新的燈火輝煌,年輕英俊的婆羅門祭司們在祭臺上端坐好,一臉的肅穆與莊重,一顆虔誠無比的心靈,準備開始幾千年來從未間斷過的恒河祭祀。</h3> <h3> 夜祭開始,帥氣的祭司們出現(xiàn)在祭臺上,他們身著紅色服飾,身材高大挺拔,眉宇中英氣逼人,齊刷刷站在祭臺上的雄姿,絲毫不遜色于大牌秀場上的模特。</h3><h3><br></h3><h3><br></h3> <h3>  在歌樂聲中,祭壇上煙霧四起,高貴的祭司們肅穆地站立在祭臺上,急促地搖晃著手中的銅鈴。</h3> <h3>  氣質(zhì)英俊的祭司點燃手中的香燭,嘴里念念有詞。</h3> <h3>  而后他們站立一排,手舉冒著煙霧的香爐,分別向著四個方向揮舞。</h3> <h3>  搖響銅鈴、點燃圣火、吹起法號、高舉法燈,舞動佛塵,再配合低沉的鑼鼓聲和高亢的挽歌聲,祭司們虔誠認真地做著每一步,祭祀儀式漸漸達到高潮。</h3> <h3>  祭司們舉起據(jù)說是幾千年前留下來的火種點燃的寶塔法燈。</h3><h3><br></h3><h3> </h3> <h3>  綿延六千年,一年365天從未間斷過的恒河夜祭,有著和瓦拉納西古城一樣悠久的歷史。</h3><h3><br></h3><h3> 虔誠的印度教徒完全沉浸中這祭祀儀式中。</h3><h3><br></h3><h3> 持續(xù)一個小時的恒河夜祭圣火漸漸熄滅,熏香也漸漸飄散,鈴聲停,歌聲止,祭司們揮舞雙手向人們告別,虔誠的信徒和游客在這幸福中退場,恒河又將靜靜的等待明天下一個祭祀的開始。</h3><h3><br></h3><h3><br></h3> <h3>  離開夜祭河邊,我們又乘人力車返回酒店,回去的路上人少了許多,車夫拉著我們兩人快速奔跑,突然他把車拉進了一條僻靜的小胡同,我們頓時緊張起來,問他要去哪里,他笑著說,他走的是近路,這條小路是酒店的后墻,我們將信將疑,后來,拐出小路,果然就來到了酒店,而且是第一輛到達的車,虛驚一場啊,這是一個可愛的小伙子,我們多給了他小費。</h3> <h3>  坐船在恒河上看日出堪稱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清晨的恒河,被薄霧籠罩,凌晨5點我們就抵達河邊的碼頭,在蕩漾的小船上看著整個城市蘇醒。船只緩緩前進,霧中的瓦納拉希帶著某種難以言喻的神秘感。</h3> <h3>  為了這美妙時刻,我們五點起床,飯都沒吃就向恒河進發(fā),由于是早上,行人不多,我們可以乘坐我們的大巴前往,不用坐人力車了,好幸福啊!</h3><h3><br></h3><h3> 圣城不敢恭維的是它的污染,空氣灰蒙蒙且彌漫著怪味,河水也是灰灰的,岸邊滿是垃圾。</h3><h3><br></h3><h3> 一路上看到牛群就在馬路上休息,</h3> <h3>  無家可歸的人也在馬路邊睡覺,這是什么樣的生活啊!</h3> <h3>昨天熱鬧非凡的地方如今是一片安靜。</h3> <h3>  恒河洗衣業(yè)興盛。我們發(fā)現(xiàn)洗的好像都是飯店的用品,一路心情忐忑,我們的被褥該不會也是用尸水洗出來的吧?</h3> <h3>那些洗完的大單子都涼在岸邊臺階上。</h3> <h3>  黎明的恒河,一片安詳,太陽還沒有升起,建筑中隱隱透著燈光,伴隨著河水流淌的聲音。</h3> <h3>觀看恒河日出的游客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登船了。</h3> <h3>我們每個人都買了花燈準備放到河中。</h3> <h3>點燃蠟燭后開始默默祈禱,</h3> <h3>然后就緩緩地將河燈放入水中,任它漂流。</h3> <h3>  瓦拉納西的所有廟宇群都集中在恒河西側(cè),東側(cè)則沒有任何建筑。</h3><h3><br></h3><h3> 恒河的日出是灰蒙蒙的,太陽已經(jīng)很高了才顯現(xiàn)出了,原以為是陰天,看不到日出了,沒想到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它已掛在空中。</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天漸漸亮了,旭日在晨霧中,露出隱隱約約的紅光,不會有耀眼的光芒,只會有安靜的上升。</h3> <h3>  空氣嚴重被污染,在灰色的天空中 ,一群群海鷗拂過河面,激起我們的陣陣歡呼。<br></h3> <h3>  賣鳥食的小販因為我們買鳥食而興奮,一步不離地跟著我們。</h3> <h3>  印度教徒認為在瓦拉納西的恒河畔火化尸體,并將骨灰灑入河中能超脫生前的痛苦。由于瓦拉納西有絡(luò)繹不絕的印度教徒在此沐浴與火化,恒河發(fā)生了嚴重的污染與傳染病問題。</h3><div><br></div><h3> 我問導游,聽說恒河里經(jīng)常會漂流著人和動物的尸體,他笑了,說這是十年以前的事了,現(xiàn)在國家在治理恒河污染,很快還會禁止將骨灰倒入河中。</h3><div><br></div><div> 是啊,環(huán)境污染是全世界都要面對的挑戰(zhàn),治理環(huán)境污染是全世界都要擔起的責任。</div><div><br></div><div> 遠處的火葬場隱約出現(xiàn)了,導游說那里不許照相,我們也就沒有靠的太近。</div> <h3>早晨在恒河中沐浴的印度人</h3> <h3>  天光漸亮,岸邊活動的人越來越多,有沐浴、有洗漱、有打水做飯的、也能看到一早就開始祭拜的信徒。</h3> <h3>  一些嚴格苦修的圣徒,也叫苦行僧,他們在這里冥想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以期感悟到生命的真諦。我是個無神論者,但是看著這些苦思冥想的人們,也不禁覺得,這種放棄物質(zhì)欲望而追求精神生活的境界確實讓人有靈魂上的震動。</h3> <h3>  當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時,整個河面一片橘黃,恒河日出也就成了這里的一大景觀。站在河邊,寬闊的恒河確實能給人思考的空間。</h3> <h3>  瓦拉納西的衰落源于宗教沖突和戰(zhàn)爭。公元11世紀時,莫臥兒王朝開國皇帝巴貝爾從中亞進入印度,大肆破壞了恒河流域的印度教神廟,極力推行伊斯蘭教。</h3><div> 雖然后來的幾位穆斯林皇帝對不同宗教采取了寬容態(tài)度,但是莫臥兒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奧朗澤布卻是一位極端的伊斯蘭教徒。他下令拆毀了大批印度神廟,并用其材料改建為清真寺。瓦拉納西的古老神廟從此就消失了,而印度教神話和恒河水依然把自己的精神輸送給了這座圣城,這座城市就像一個僵直的老者,被一股精氣神提著,兩眼放光。盡管衰朽不堪,卻一點頹然倒下的跡象也沒有。</div> <h3>  在我眼前看到的是凄苦的面容,臟亂的環(huán)境,羸弱的老人兒童,堪憂的衛(wèi)生條件,可又有對待生死的超脫,對信仰的虔誠、對事物的平和態(tài)度,種種矛盾集合在一起,這就是那個此行給我們帶來最大視覺沖擊的地方-瓦拉納西,此時我一想起我們的祖國,就感到幸福滿滿,厲害了,我的祖國!</h3> <h3>  在瓦拉納西,有兩件事不能不做:泛舟于恒河之上,迎接清晨第一縷陽光;日落后觀看盛大的祭河典禮。<br></h3><h3><br></h3><div> 我們做完了這兩件盛事,滿意地離開圣城,向性感之城克久拉霍進發(f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