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我們是錦西六中65屆畢業(yè)生,離開母校已經(jīng)52年了。那時候的我們,風華正茂,青春飛揚;現(xiàn)在的我們,兩鬢斑白,年近古稀。光陰飛逝,歲月如歌,回首往事,感慨萬千。錦西六中三年的學習生活,留駐了我們的青春,收獲了我們的友誼,承載著我們的回憶,寄托著我們的夢想。還記得,我們勤學在課堂,鉆研在校園,遨游學海,孜孜不倦;還記得,我們娛樂在禮堂,健身在操場,引亢高歌,揮汗苦練;還記得,我們滅蟲在林間,秋收在田野,汗灑大地,笑滿果園;還記得,我們學毛著學雷鋒,做好事做新人,胸懷大志,努力向前;我們更記得,老師對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為我們傳道解惑,排憂解難。那時候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很貧乏,精神生活卻是那么充實、豐滿。錦西六中校園洋溢著勤奮學習、團結(jié)友愛、艱苦樸素、蓬勃向上的良好風氣,這優(yōu)良校風一直在薫陶、激勵我們。無論在什么地方,不管從事何種職業(yè),我們都盡職盡責,任勞任怨,成為事業(yè)的中堅和單位的骨干,這和初中階段奠定的優(yōu)良品德、扎實學業(yè)和健康體魄的堅實基礎緊密相關。</h1><h1> 學校情,同學情,情情伴一生。讓我們隨著相冊的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追憶那逝去的蹤影和美好歲月吧。</h1> <h1><font color="#ed2308">一、光榮歷史 錦西名校</font></h1> <h1> 錦西六中創(chuàng)建于1954年,是由當時的石油五廠(后為錦西煉化總廠)、錦西化工廠、楊家仗子礦務局、四0一廠(后為葫蘆島鋅廠)聯(lián)合集資辦學,校名為廠礦聯(lián)中,校址設在東青卜鄉(xiāng)仇化屯村。1956年冬全校24個班遷入錦西縣城內(nèi),學校更名為錦西六中,隸屬錦西縣領導。"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68年,學校更名為工農(nóng)兵中學。1978年又恢復錦西六中校名。錦西升格為地級市后,學校隸屬市教委。錦西市更名葫蘆島市后,錦西六中遂改為葫蘆島一中。1996年后,葫蘆島一中歸屬連山區(qū)領導,校名改為葫蘆島六中。</h1> <h1>建校初期在東青卜仇化屯的校址</h1> <h1>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錦西六中</h1> <h1>現(xiàn)在的葫蘆島六中(原錦西六中)</h1> <h1><font color="#ed2308">二、歷任校長 領航六中</font></h1> <h1> 我們在校時,校長是李旭寬。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他曾在錦西縣委宣傳部工作,八十年代到龍港區(qū)工作,曾任區(qū)人大副主任,已去世多年。讓我們向這些曾為錦西六中的創(chuàng)立、建設和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的所有校領導致敬!</h1> <h1>郭景神校長(1954—1955任職)</h1> <h1>傅博民校長(1955—1961任職)</h1><h1> (1972—1978任職) </h1> <h1>李旭寬校長(1961—1966任職)</h1> <h1>劉文仁校長(1966—1967任職)</h1><h1> (1978—1989任職)</h1> <h1>郝玉緯校長(1989—1995任職)</h1> <h1>白淑春校長(1995—2000任職)</h1> <h1>李剛校長(2001—2005任職)</h1> <h1>歷屆校領導名錄</h1> <h1><font color="#ed2308">三、尊敬的老師 永遠的懷念</font></h1> <h1> 由于年代的久遠,無法較多的獲取當年教過我們的老師照片,只好采取列名單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深深敬意和懷念。(上圖為1991年夏天三年六班舉辦師生聯(lián)誼會時,昔日的學生向當年的班主任高育奎老師獻花)</h1> <h1> 高育奎老師,曾任幾個班的地理課,也是三六班二年級時的班主任。他今年已是九十八歲高齡,身體硬朗,記憶驚人。他能叫出看望他的學生每個人的名字并講出相關的人和事。</h1> <h1> 七十歲學生和九十八歲老師在一起。 今年四月八日,三六班十個同學到家看望高育奎老師,帶去了昔日學生對他的敬意和祝福,相約老師百年華誕時再相聚。</h1> <h1> 通過手機所存老照片與老師共同回憶久遠的往事。</h1> <h1> 這位是大家熟識的全景唐老師,他是我們的體育老師,也是三六班副班主任。在他的教育、組織下,當年六中的體育活動開展得蓬蓬勃勃,有力地促進了學生體質(zhì)的提高。他后來成為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h1> <h1> 八十四歲的趙琪老師提供了兩幅珍貴的合影照片,既令我們驚喜不已,又讓我們打開了記憶的閘門。仔細看看,認出了誰?</h1> <h1> 送榮琴留影。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七日。(上左起:梁?玉、馬成、張國珍;下左起:孟桂燕、周榮琴、趙琪)</h1> <h1> 歡送德惠同志,錦西初中生理化組,64年8月。(上左起:王老師、李玉英、趙琪,中左起:孟桂燕、劉敏真、鄭國光、梁?玉;下左起:馬成、楊主任、柏德惠、周宏壽)</h1> <h1> 班主任老師</h1><h1>三年一班:鄭國光</h1><h1>三年二班:孟慶文 陳忠祥</h1><h1>三年三班:崔素芬 蔣丹鳳</h1><h1> 孟桂燕 賈素琴</h1><h1>三年四班:劉貴福 李玉英</h1><h1>三年五班:張 甦 嬌鳳賢</h1><h1> 張書翰 張淑琴</h1><h1>三年六班:石永祿 賈素琴</h1><h1> 高育奎 劉純孝</h1><h1> 科任老師</h1><h1>語 文:張 甦 李文學</h1><h1> 張紫倫 高太忠</h1><h1>代 數(shù):劉 欽 王棟梁</h1><h1>幾 何:呂俊華 劉純孝</h1><h1> 劉志英</h1><h1>物 理:孟桂燕</h1><h1>化 學:李玉英 周宏壽</h1><h1>生 物:趙 琪 鄭國光</h1><h1> 張國珍</h1><h1>地 理:高育奎 苗玉恩</h1><h1>歷 史:蔣丹鳳 孫國忠</h1><h1>政 治:孟慶文 賈素琴</h1><h1>體 育:胡秀蘭 劉貴福</h1><h1> 全景唐</h1><h1>音 樂:徐景云 李曉君</h1><h1>美 術:程慧青</h1><h1>勞 動:管春祥 曹品正</h1><h1> (此名單如有遺漏和錯誤之處敬請老師和同學們指正,以便修改、補錄)</h1><h1><br /></h1><h1> </h1><h1><br /></h1> <h1><font color="#ed2308">四、不忘當年 珍貴紀念</font></h1> <h1> 每枚?;斩加涊d一段歷史,那時它佩戴在我們的胸前,現(xiàn)在它珍藏在我們的心底。在錦西六中念過書的人,你曾戴過哪樣的?;眨?lt;/h1> <h1> 一紙畢業(yè)證書結(jié)束了我們的初中學習生活,證明了我們學識的提高,記載了我們的青春歲月。</h1> <h1> 學雜費收據(jù),那時我們每學期的學雜費是4.5元。家庭困難的學生還享受減免的優(yōu)待。</h1> <h1><font color="#ed2308">五、離別在當時 風流云散去</font></h1> <h1> 這是1965年錦州市中考準考證。當年我們就是憑著這張薄薄的準考證,走進中考的考場,考取高中和其它中等專業(yè)技術學校。</h1> <h1> 1965年7月13、14日兩天參加中考后,各班分別于16、17日兩天在同一個照相館拍了畢業(yè)照。畢業(yè)了,我們告別一段年少輕狂的歲月,一個充滿幻想的時代,舉手話別,各奔東西!我們的青春詠嘆,我們的花季故事,我們在一起的美好歲月,不離不棄,永遠珍藏心里。</h1> <h1> 三年一班畢業(yè)照</h1> <h1> 據(jù)同學回憶,三年二班沒拍畢業(yè)照,實在令人遺憾。只好以這幅班級女同學歡送張小燕轉(zhuǎn)學的合影代替了。</h1> <h1> 三年三班畢業(yè)照</h1> <h1> 三年四班畢業(yè)照</h1> <h1> 三年五班畢業(yè)照</h1> <h1> 三年六班畢業(yè)照</h1> <h1><font color="#ed2308">六、同學情深 友誼長存</font></h1> <h1>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不知不覺中校園一別已經(jīng)五十多個年頭了。世間有這么一種情感,雖然不能時時相聚,但卻能一見如故,這就是同窗之情。 在校時,我們同學習、同健身、同勞動、同娛樂,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猶如兄弟姐妹。畢業(yè)后,雖然人分異地,崗位不同,但大家仍然通過各種形式保持聯(lián)系,相互照應,使同學的友誼延續(xù)下來,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加綿長。</h1> <h1> 三年一班師生聚會合影</h1> <h1> 三年一班同學歡聚興城</h1> <h1> 三年一班同學去看望家居農(nóng)村的同班同學</h1> <h1> 三年二班同學喜相逢(2016、8、18)</h1> <h1> 四個班級的老同學再聚首(丙申年秋)</h1> <h1> 三年三班同學聚會合影</h1> <h1> 三年五班1993年聚會合影</h1> <h1> 三年五班2015年7月15日畢業(yè)50周年合影</h1> <h1> 三年六班師生聯(lián)誼會合影(1991年7月28日)</h1> <h1> 三年六班師生聯(lián)誼會留念(1992、7、26攝于興城海濱)</h1> <h1> 三年六班畢業(yè)40周年同學會留影(2005、8、21)</h1> <h1> 三年六班畢業(yè)50周年聚會合影(2015、9、8攝于海王府飯店)</h1> <h1> 同學情,桃園會。2017年7月9日三年六班同學聚會合影。</h1> <h1> 三年六班女同學1992年夏季同游興城海濱</h1> <h1> 三年六班十同學看望班主任老師后合影(2017年4月8日)</h1> <h1> 同學之誼 姐妹之情(四姐妹合影于1963年寒假,當年還是初一學生,三年六班。)</h1> <h1> 久別重逢 合影留念(三年六班)</h1> <h1> 好同學 好姐妹(三年六班)</h1> <h1> 上山下鄉(xiāng) 再續(xù)友誼(五人既是錦西一高中畢業(yè)生,也是錦西六中畢業(yè)生。1971年5月攝于孤竹營子公社田間。)</h1> <h1> 畢業(yè)三十年了,還是那么親密無間。(三年六班)</h1> <h1> 在六中是同班,考入高中還是同班,很有同學緣。(三年六班)</h1> <h1> 又一次見面,又一次歡喜。(三年六班)</h1> <h1><font color="#ed2308">七、展示風采 感悟人生</font></h1> <h1> 在學校,我們是泊于青春港口的一葉小舟,畢業(yè)后,我們揚起信念的風帆,載著希望的夢幻,駛向遼闊的海洋。盡管人生航道上,陽光和風雨相伴,平順與驚濤相連,但我們勇敢拼搏,奮發(fā)向前,抵達理想的彼岸。在各自的崗位,我們發(fā)揮才智,貢獻力量,實現(xiàn)了人生的價值。談不上功名成就,我們都很平凡;談不上榮華富貴,我們已是衣食無憂,很坦然,很知足。</h1><h1> 歲月匆匆,人生苦短。轉(zhuǎn)眼我們到了退休年齡,一晃我們又到了古稀之年。大家感悟人生,以身體健康為中心,以延年益壽為目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過得從容,活得瀟灑。最美不過夕陽紅,在絢麗的色彩中有我們的光、熱和身影!</h1> <h1> 你認為值得的,就去守侯。你認為幸福的,就去珍惜。</h1><h1> —賈洪泉(三年一班)</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恩大自然給予這個世界的無私饋贈,珍惜當下每一天寶貴的時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李金鋒 ( 三年一班)</span></p> <h1> 六中舉辦過愛書展覽,不過我是反面教員,因為我的數(shù)學書亂畫而被展。幸虧這一缺點保持到老,成就了今天。</h1><h1> —李樹仁(三年二班)</h1> <h1> 知足就是富人;平常就是高人;厚道就是好人。</h1><h1> —王玉杰(三年二班)</h1> <h1> 青春夢想,一晃而過。如果可以,我愿再回到那個年代,重溫六中學校的美好時光。</h1><h1> —王智利(三年三班)</h1> <h1> 歲月悠悠似潺潺小河,卷起幾多浪花;人生漫漫如浩浩鴻雁,掠過多少風塵。</h1><h1> —張務才(三年三班)</h1> <h1> 人沒有完美,幸福沒有滿分,這個世界上最不開心的,就是那些想得太多的人。</h1><h1> —閆興冮(三年四班)</h1> <h1> 我永遠愛戴教過我的老師們;永遠熱愛同窗三載的六中同學們。</h1><h1> — 劉永杰(三年五班)</h1> <h1> 學校是知識的搖籃。向母校致敬!向老師們致敬!</h1><h1> —杜更生(三年五班)</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光靜好,與君語;細水流年,與君同;繁華落盡,與君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裴延吉(三年六班)</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 把握今天,笑迎明天。</h1><h1> — 馬麗娟(三年六班)</h1> <h1> 生活充滿七彩陽光。新起點,新征程,讓我們從現(xiàn)在出發(fā)……</h1><h1> —張守忠(三年六班)</h1> <h1> 天增歲,人增壽,情懷依舊。</h1><h1> 青山在,夕陽紅,情誼更濃。</h1><h1> —王麗蘋(三年六班)</h1> <h1> 五十年前,滿頭青絲,找白發(fā)—沒有;五十年后,滿頭白發(fā),找青絲—也是沒有。</h1><h1> —雷振海(三年六班)</h1> <h1> 微笑看人生,心胸坦蕩,內(nèi)涵豐富。年事雖高,風采怡然。</h1><h1> —付桂琴(三年六班)</h1> <h1> 人生的基本愿望無非是有個健康的身體,有個永遠的愛人,有個遮風擋雨的房子。如能達到,此生足矣。</h1><h1> —李樹華(三年六班)</h1> <h1> 陽光,品位;運動,雅趣;拼搏,進??;快樂,健康;平安,百年!</h1><h1> —譚淑榮(三年六班)</h1> <h1> 憶往昔,華年不在,且行且珍惜。</h1><h1> —宋盛志(三年六班)</h1> <h1> 風風雨雨走過七十年,讓我們開心快樂地過好每一天!</h1><h1> —胡吉利(三年六班)</h1> <h1> 人,從少年到青年、到壯年、到老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如何安度晚年?我認為應該做到"六有":有個好心態(tài),有個好身體,有個老伴,有個老窩,有點老底,有些老友。</h1><h1> —李佐文(三年六班)</h1><h3><br /></h3> <h1> 五十多年前的事,就像發(fā)生在昨天一樣;而今天同學相聚又好像回到五十多年前。</h1><h1> —李潔瑩(三年六班)</h1> <h1> 金錢、地位都不重要,只要身體好,人還在,就是幸福。愿同學健康長壽!</h1><h1> —王興天(三年六班)</h1> <h1> 珍愛生命盡心盡力;健康快樂每一天。</h1><h1> —張志娟(三年六班)</h1> <h1> 回首數(shù)年似昨天,酸甜苦辣盡嘗遍。同學友情幾十年,白發(fā)相賓共笑顏。</h1><h1> — 江云龍(三年六班)</h1> <h1> 雖然容顔已褪,青春不在,但我們要以年輕的心態(tài)好好活著,過好每一天。</h1><h1> —冬冰(三年六班)</h1> <h1> 人生平淡,頓生感悟,卻姍姍來遲…!有些東西是主觀可以改變的,有些東西是客觀的,是孰人改變不了的!</h1><h1> — 蘇洪章(三年六班)</h1> <h1> 活在在當下便是福,再苦再累也要笑一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要八九,常想一二。</h1><h1> —楊月秋(三年六班)</h1> <h1>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歷練人的性情,厚實人的底蘊,純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靈魂。</h1><h1> —張寶成(三年六班)</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