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6年農歷丙申年正月初一,我再次去泰國旅游。這次是我第二次去泰國,舉家一起到泰國的清邁。</h3><h3> 清邁(?????????),面積20107平方公里,是僅次于該國首都曼谷的泰國第二大城市,是清邁府的首府,也是泰國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發(fā)達程度僅次于首都曼谷。市內風景秀麗,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最為著名,有"北國玫瑰"的雅稱。清邁的天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平均海拔300米,是泰國的高原城市,氣候涼爽,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正因此,國內的諸多旅游者去清邁大多不帶御寒衣服而受凍。</h3><h3> 清邁曾長期作為泰王國的首都,至今仍保留著很多珍貴的歷史和文化遺跡。城區(qū)內多有代表著泰北燦爛歷史文化的古老寺廟,同時,清邁的絲綢、紡織品等也著稱于世,每年都有大批絲綢、紡織品出口,是泰國制造業(yè)的重要支柱。</h3><h3> 由于歷史上同屬蘭納王朝,清邁的方言和西雙版納的傣語是同一種語言。</h3><h3> 泰國是一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清邁也有頗多的寺廟,但這些寺廟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故不作介紹。此篇特別介紹在別處從未見到的,獨具特色的白廟和黒廟。</h3> <h3> 白廟---泰國清萊靈光寺(漢語為龍昆寺、靈光寺、洼龍坤、白龍寺或俗稱白廟),位于泰王國清萊府西南14公里,座落在清萊和清邁之間的公路旁,是由泰國的知名藝術家Charlermchai Kositpipat出錢出力、設計建設的。 </h3><h3> 我一走近寺廟,就被眼前的景色震撼,滿目皆白。這白,白得純粹,白得空靈,白得沉靜,白得剔透,白得潔凈,白得柔軟,白得精致,白得無暇,白得淚涌,白得使人忘卻凡間的一切喜怒哀樂,恩怨情仇,進入一種物吾皆空的虔誠境界。殿前池水泛著太陽布灑的磷光,幾尾魚兒悠閑的舞動著尾巴,耳邊游客的嘈雜聲此時仿佛如梵音般的悅耳,一派祥和。我感嘆設計者超人的睿智和捕捉創(chuàng)新性的靈感乍現的悟性。一色大道至簡的原始白,一色慈悲為懷的天使白,感化了無數的覲見者,這是佛祖的光輝,這是人性的輝煌。</h3> <h3> 白廟是泰國著名藝術家、建筑師、畫家查輪釵(Chaloemchai Khositphiphat,或譯差林猜,查棱)送給詩麗吉皇后的禮物。建筑整體包括庭院都是圣潔的白色,之所以選用白色,是因為白色正好象征佛陀的純潔,而無所不在的鏡子,則寓意著佛的智慧照耀著全宇宙。</h3><h3> 白廟于1998年開始建造。建廟資金來自他二十年來的積蓄以及有心人的捐獻,他在建造中間曾經幾次修改圖紙,工程做的特別慢。建造者不僅婉拒了其他人士的資助,而且堅持不收門票、不收停車費、不要香火錢,只靠出售自己的畫作作為建廟的資金,這座宏大的建筑因此造造停停。據建造者講,在未來的90年這座寺廟的建造工程才有望竣工。但也正因為他對佛祖的 忠誠以及對建筑設計的執(zhí)著,造就了一個精細、完美的寺廟。</h3><h3> </h3> <h3> 白廟的建筑樣式充滿現代化的風格,廟堂外部裝飾著鏡子的碎片,山形窗邊則裝飾著Nagas(多頭蛇和幽冥世界之神祇)以及大象和傘等形狀。內部有Khositphiphat手繪的巨幅佛像壁畫。這些建筑、用雕塑的形式詮釋了佛教的含義、佛教的理法,佛教的精華、佛教的智慧,佛教的博大。除了佛教,還看到了其他宗教的影子和人物,表現出佛教的包容與博大。</h3> <h3> 白廟的設計靈感是來自佛祖對世人的教化,用很形象生動的手法勸慰世人棄惡從善。屋檐設計在沿承暹羅廟宇的風格上,變得更加復雜而精致,遠遠看去,以為到了天堂,但是走近再一看,發(fā)現這些雪白的設計里,有各種鬼怪和遍布惡靈的地獄場景。當人們死后要想上天堂見到佛祖就一定要經過一座奈何橋,橋上有兩員神將把守,只有平生沒有做過什么壞事一心向善的人才能走過此橋而升入天堂。而那些生平做過太多壞事,惡事的人將被兩員神將打下橋而進入地獄。地獄之門也是隨時打開的。走過地獄之河上的奈何橋會通向大殿,橋廊上是精細得讓人眼花的設計,神圣護法和四面佛像也立在這條道兩旁,表示著走過地獄后,將通向光與靈的境地。 </h3><h3> 走在奈何橋上的眾生,心中各自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橋的盡頭通向往生極樂世界的天堂,而橋的兩旁卻是萬劫不復的十八層地獄,從地獄伸出的罪惡之手要把人墜入這萬劫不復的地獄,使人不寒而栗。究竟走向何方,取決于每個人生平的從善和作惡。</h3><h3> 殿前一池淺淺的碧水,幾條小魚愜意的搖擺。小魚、魔爪、天堂、地獄。祥和與恐怖,光明與黑暗,設計師用如此強烈的視覺沖擊的設計,其用意是弘揚佛教普渡眾生慈悲為懷的精神,警示著世人為人處事當從善如流,也很好的詮釋了佛教因果輪回的教義。</h3><h3> 白廟的裝飾與一般泰國寺廟的金光燦爛不同,白廟通體潔白,純白的屋頂,純白的墻壁,純白的基座,建筑上雕有無數條龍,還有各種華麗造型,而在這些圖案中又鍍有銀色的金屬條帶,鑲嵌在墻面的玻璃時不時反射出耀眼的銀光。從合適的角度看上去,就像是整個寺廟散發(fā)著令人驚異的魔法之光。也為白廟的莊嚴增加了一絲柔美。進入主廟需要脫掉鞋子,而且不可以在里面拍照,否則會被視為對佛祖不敬從而觸犯神靈。寺廟內部的壁畫,除了常見的佛像,結合了很多現代元素,甚至出現了古今中外各種人物和其他宗教的標志,連科幻題材的蜘蛛人、XMAN、911、《黑客帝國》都可以找到。</h3> <h3> 為全景展示奈何橋及兩旁的情景,特從百度截屏下一張圖。</h3> <h3> 從地獄伸出的罪惡之手,您會不會被拉墜入?審視一下您的內心。</h3> <h3> 這個金碧輝煌的大殿是一個公共廁所,據說貼有金珀,曾有過半天時間禁止中國游客進入。個中原因,觀者自明。</h3> <h3> 除了著名的白廟,清萊還有一座奪人眼球的黑廟。黑廟并不是真的廟,只是因為整體色調是偏黑色,再加上清萊有座著名的白廟,才被人稱為黑廟。兩座廟,相距只有半個多鐘的車程,他們互相獨立和區(qū)別,兩兩相望。</h3> <h3> 較之白廟,黑廟先建于白廟。它的設計者是白廟設計者的師長兼好友Thawan Duchanee,他花費了36年時間逐漸設計并建造而成。整座黑廟及其建筑群落的形式呈現一個巨大的開放式、花園式的私人藝術博物館。為了與白廟相對,這里更準確的說,并沒有什么"廟"的概念,當地人更多稱之為"黑屋"。正殿是巨大的原木結構屋子,其他的木屋則在其后方周圍的林間。每座木屋都是一座藝術品,它們主要都由柚木建成,主體為黑色,頂上鋪黃瓦。而屋檐屋角裝飾都用尖長的彎角作構造,各種古代魔鬼形象的雕刻出現在建筑上。而進入內里,除了一點自然光漏進來,就沒有什么光源,整個基調都是黑色的。 </h3> <h3> 在黑廟各個漆黑的內室里,陳列的都是年已70多歲的Thawan uchanee費勁畢生精力搜集的各時期的獸骨、屠殺工具、祭祀用品、標本、皮毛……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頭完整的大象遺骨、風干的蛇標本、牛頭骨……而這其中,有些甚至是幾千年前的東西,它們被陳列于各個展室里,并且被設計者用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意變成骨頭座椅、皮毛風擺等等。 </h3> <h3> 參觀完白黑兩廟,我在思考著:設計師設計的這兩座廟,白廟向眾生展示著天堂的美好,表達了設計者勸人從善的佛教思想,或者從大處而言是一種宗教觀。通體潔白的建筑,象征著天堂。而黑廟展示的各種化石、遺骸,通體偏黑的建筑,則象征著地獄。但天堂和地獄,這黑白無常又何嘗不會相互轉換呢。白廟雖然象征天堂,但是否就能走過奈何橋往生天堂呢?難道就不會被罪惡之手拉入地獄嗎?黑廟雖然被認為是地獄,但展示的化石、遺骸,是否表達了曾經有過的生命的延續(xù)和重生?</h3><h3> 天堂和地獄,生與死,心有所念,即有所想。在真實和虛幻的世界,理想和現實的世界,意想之間,轉承之間,天堂和地獄,何重之有?而真正重要的莫過于存善念,行善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