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遺愛祠往事 記憶(三)

鵝嶺

<h1><font color="#010101">  記得文革初期我正讀遺愛祠小學(xué),當(dāng)我第一次能夠認(rèn)真審視我出生的地方時,心里突然冒出了許多問號:我怎么居住在懸崖峭壁的主城山頂上?</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山下左右兩邊的長江、嘉陵江波濤洶涌,每天汽船"笛…笛…"的長鳴,山上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百年古樹遮天,庭院林立,還經(jīng)??匆娙俗中未笱阍谒{(lán)天白云下緩緩北飛,老鷹時不時突然自由落體從天而降偷襲我家養(yǎng)的小雞,而我最大疑問是怎么住在一棟西式洋房別墅里?(幾家人合?。┻@可是遺愛祠的人們都羨慕的石頭雕琢的洋房子呀!</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其實(shí)上了年紀(jì)的人都知道,遺愛祠就是今天的鵝嶺大門至印制二廠的這一片,與鵝嶺公園環(huán)抱的公路。</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每年夏天,鄰居們總是躺在院壩或屋頂鋪一床竹涼板,仰望湛藍(lán)星空,在涼風(fēng)習(xí)習(xí)中聽高年級的同學(xué)講鬼故事,經(jīng)常在半夜嚇得一些人哇哇亂叫,而我,總愛聽老人們講遺愛詞的往事。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  1939年,時家母23歲,從遂寧乘嘉陵江帆船來重慶做事,后與國軍的家父結(jié)婚,就安家在這遺愛祠,一住就是四十多年,我也從此地出土了,從小就愛聽他們講述遺愛祠的歷史。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  母親說,她來時,遺愛祠一帶人煙稀少,只有一條一米左右寬的陡坡石板馬路通往城里,如果人們從兩路口去鵝嶺大坪方向,就從教門廳(現(xiàn)30中附近)交錢給馬夫騎馬上遺愛祠再往成都方向,我小時侯就經(jīng)常沿著那光亮堅(jiān)硬的老石板路走到浮屠關(guān)一帶玩,那一路陡坡養(yǎng)活了不少馬夫。許多馬夫與家父認(rèn)識常來我家討水喝,足見上世紀(jì)三十年代遺愛祠山勢的險峻。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  一天,父親告訴我,抗日戰(zhàn)爭暴發(fā)后,這遺愛祠山坡上來了些發(fā)財人,在街端頭建了蔣委員長的國防部(現(xiàn)13軍部),他們在李家花園里修建了許多大使館,在遺愛祠街上筑了別墅,如欒家院子,山西會館、查云良二廠小院,孫科圓樓,還有我們現(xiàn)住著的羅廣文別墅… 后來,劉伯承、鄧小平在鵝嶺紅樓里還住了很久喲。</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 記得我九歲時有個鄰居長者告訴我,這遺愛祠不是憑空亂叫出來的名字喲,大概在清朝光緒年間1886年夏天,重慶人反對美國洋教亂來,與美國教會斗爭,地點(diǎn)就是在遺愛祠街邊的鵝項(xiàng)頸,當(dāng)時雙方血斗死人無數(shù),全仗當(dāng)時巴縣(原重慶市)知縣名叫國璋的縣大爺秉公執(zhí)法,殺了洋教幫兇,為市民出了惡氣,后來鄉(xiāng)紳們?yōu)殂懹泧傲x氣,集資修一祠堂敬拜他,名曰遺愛祠,但民國初年該祠卻被毀于亂世,這就是咱這條街的來歷。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 當(dāng)我讀三年級的時候,我問了老母親:我們怎么住上了這洋瓦紅漆木樓板洋房?她說:“這房子是軍閥羅廣文(紅巖作者羅廣斌親哥)花19根金條修的,剛修好第三年,重慶就解放了。老三那時5歲,還從那樓里提了一口袋閃閃發(fā)光銀子做的國軍帽徽回家,第二天嚇得趕緊甩了回去。解放后,你老漢他們歸順了劉鄧大軍,這房子成了西南軍區(qū)家屬樓,我們就搬進(jìn)來了”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這石房子共二層,外觀巧設(shè)亭臺樓閣、飛檐俏壁,一樓墻由青石雕琢砌成,二樓屋頂大洋瓦緊扣,全樓窗戶由雕花百葉窗加玻璃窗組合而成,既透光透風(fēng)保溫而不漏隱私,墻邊窗外蒼松翠柏,樟樹飄香,全樓都是實(shí)木紅油漆地板,樓上有舞廳,站在環(huán)形陽臺上,那主城的風(fēng)光、兩江激流都會撞進(jìn)你的眼框,至今走遍全城我再沒看見有如此漂亮的舊別墅了。</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010101"><br>  在我的童年中,我就見證了遺愛祠這條街名的三次變遷,讀小學(xué)時,它叫遺愛祠正街,文革來了,改名為紅嶺正街,鵝嶺公園也叫紅嶺公園了,文革后,又叫鵝嶺正街了,可惜,那遺愛祠街名從此消逝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  我們遺愛祠后街是沿著鵝嶺公園院墻的,后街的崽兒夏天每天翻公園墻去公園繩橋下面水里"板仔”、“栽密頭”,最勇敢的是爬上公園里的大樹頂上沾蟬,我們稱為“沾嗯呀子"。有時運(yùn)氣好拿著自制的彈弓滿山跑著打鳥,常有斑鳩、畫眉鳥被射下。</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r>  記得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末,遺愛祠這條街達(dá)到了它的鼎盛時期,街上有二所小學(xué),一所中學(xué),一個公園,一支部隊(duì)通訊連,重要的是印二廠七八百人的職工,幾個小廠,遺愛祠正街、后街幾百住戶,每天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街上的糧店、茶坊、飯館、菜店、煤店、百貨商店、銀行、郵局……那真的就是一個大城鎮(zhèn),每天清晨,幾百戶人家升煤球火帶來的吹煙,裹著淡淡的晨霧,朝霞與雨露齊舞,人聲與鳥音共鳴,這時的遺愛祠似乎就像個仙山上的世外桃源,最難忘的是鵝嶺公園的晚上露天電影,引得周圍幾公里的人都來觀看,電影一散場,人流的嗚噓吶喊聲夾著園里榕湖的蛙鳴、小販的吆喝聲,就像山洪一樣嘩啦啦地奔流了。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前幾天我去了一趟遺愛祠,街邊兩頭幾呼沒有了人煙,它再沒有往日的繁華,卻變得高雅稀罕了。據(jù)說今天重慶最高貴的大平層樓盤,就是上面這照片中遺愛祠舊址上的鵝嶺峰了,這恰恰是我的出生地,2008年被新加坡的有錢商人買下了,龍脈呀,可惜了。這里以前規(guī)劃局人曾說不準(zhǔn)再修房,要劃歸入鵝嶺公園,可是,百姓的理想?yún)s讓土豪們的美元買走了。 </font></h1> <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的幼年,小學(xué)、初中、高中甚至高考?xì)q月都是在遺愛祠度過的,如果說石房子給了我童年的庇護(hù),而那時鄰里的友情卻更讓我久久回味甘甜。相鄰院子的幾十家人,雖然有時還為小事罵街,但要不了多久,又笑臉相迎,甚至坐到一桌又喝酒吃飯了,恰像一個沒有血緣的大家庭。每家如有紅白喜事,都按約定俗成規(guī)距互相照應(yīng)。尤其是家父1982年在此過世,方圓幾十戶人家,鄰居、長輩、同學(xué)幫助守夜、出殯、陪送至高廟村,動人場景至今難以忘懷,在此再謝鄰居們了。 </span></h1><p><br></p> <h1><font color="#010101"><br>  遺愛祠的老鄰居們,你還時常緬懷那喜笑有怒罵、清貧有溫情的日子嗎?<br>  <br>  鵝嶺 文 2017 02 28</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歡迎轉(zhuǎn)發(fā)老街坊,部份圖片自網(wǎng)絡(luò)。</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