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楊春雨</p> ??????????????點藍(lán)色北回歸線關(guān)注更多 ??? 我的家鄉(xiāng)在江淮之間,蘇州中部的里下河地區(qū)。那里水網(wǎng)密集,溝、港、河、汊四通八達(dá),在河岸兩邊不是綠色的蘆葦就是青垂的楊柳,一片片、一叢叢,隱映在綠色之中的草房就是我的家。
聞名全國的“溱潼會船”就在我們那里。 小河美麗的景色以及在小河里玩耍嬉戲的情景,時常在我的腦海里回放。
??? 小時候,我不知道小河的源頭在哪里,通向何方。那時河水是碧清的,尤其是冬天,可以看到水下游動的魚。 河上的一座小木橋是我們上學(xué)時的必經(jīng)之路。每逢下雨,幾根木條拼接的橋板上沾滿了泥水,非?;譀]有護(hù)欄。
從六、七歲時起,我就自己從小橋上面走過,實在走不過去時就從橋上爬過去。
上學(xué)以后,如果放學(xué)時雨大,老師就到橋頭送我們過橋。 ?? 游泳、跳水和扎猛子是最令我開心的事。
好象有記憶起,我就會游水了。
夏天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在小河里,看誰先游過河,看誰扎的猛子長。
玩得高興了,就各自在身上涂滿泥巴站在橋上往河里跳。大多是直直地跳下去,象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也有會頭朝下往下跳的,就象現(xiàn)在的跳水運動員那樣的姿勢;最怕的是掌握不好動作要領(lǐng),撲落時肚皮先觸水面,那是很疼很疼的。
有時候有船從我們身邊經(jīng)過,我們便游過去,爬到船后的舵板上,隨船而行。
更有趣的是農(nóng)民夏天修木船時,要把船倒扣在水面上,以便清除船底的青苔。我們便跟在大人后邊,在扣在水面的船上下,鉆來鉆去捉迷藏,一些小魚也來湊熱鬧,在我們身邊游來游去。
有時候,天都黑了,泡在水里不肯上岸回家。害得母親到處尋找著,焦急地喊著我的乳名。
(楊春雨,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 釣魚,魚鉤是自己做的,偷家里縫衣服的針,在煤油燈上燒紅變軟,然后再折彎成魚鉤形,用縫衣服的線拴上,再找一根蘆葦桿,便制成了一根滿意的釣具。
放學(xué)后或放假了,首先想到的不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不是家長交待的燒飯、做家務(wù)的事,而是去釣魚。
帶上魚桿,到河邊,將裝上蚯蚓的魚鉤靜靜地放進(jìn)水中,兩眼緊盯著魚浮:
一看浮子慢慢沉進(jìn)水里,就知道是蝦在動鉤;如果是浮子急促快動,就知道一定是小魚在搗蛋;如果浮子先慢慢地動幾下,然后迅速地下沉就一定是大魚。
雖然每次都有多少不等的收獲,但是回家后大多是因為沒做作業(yè)和家務(wù)而受到父母的責(zé)備,當(dāng)然如果有大的收獲會好些。 ? 騎在牛背上過河時,牛只露出一個頭在水面上,兩個圓圓的鼻孔朝上。人悠閑地坐在牛背上,大半個身子都在水里,牛的尾巴偶爾甩幾下,抽到身上麻麻的癢癢的。
??? 夏天的夜晚,非常悶熱。弄條船,漂到河的中央,用水把船板沖洗得干干凈凈,人躺在上面睡覺,既沒有蚊子又很涼爽。那種感覺真是愜意、舒服、爽快,那是現(xiàn)在的空調(diào)房間無法比的。 下河摸魚、摸蝦、摸河蚌更有情趣。
在河坎的水面下,交錯長了許多蘆葦?shù)捻毟?,蝦就藏在下面,用兩只手輕輕的一合,感覺有蝦在手里蹦,就迅速抓住了,有時沒帶裝的簍子,就把抓到的蝦含在嘴里,繼續(xù)抓,等抓多了再送上岸來。
摸魚,需要點技術(shù)和經(jīng)驗,一般人不知道到哪里抓、怎么抓。薊魚,夏天一般沒有,只有在秋冬才能抓到,這魚一般在水草窩里。最容易抓的是一種叫“虎頭鯊”的魚,夏天,在河邊碼頭的石頭縫里,兩邊用手一堵,就能輕松抓到。
??? 打水漂也很好玩,撿一塊小瓦片,站在河邊,須將瓦片的平面與水面保持平行,使勁一甩,瓦片就象貼水的小燕子,在水面上跳躍著飛向前去。
???? 冬天,河面上結(jié)了一層不算厚的冰,在冰層厚的時候人可以從上面走,我們便在上玩各種游戲,比如抽“蔣禿頭”,這是俗稱,也就是后來才知道的叫“橐駝”,用木頭削成的圓圓的,用布條抽打就能不停地轉(zhuǎn),在冰上轉(zhuǎn)得更快、持續(xù)的時間更長。還有玩“車箍”“打角子”游戲。 再大些時,我也學(xué)會了撐船、劃船、搖櫓和朗風(fēng)的活兒。(朗風(fēng):即帆船。在船上裝上桅桿,扯上蓬布,靠風(fēng)的動力使船前行。)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隨兩個年長的農(nóng)民去運肥料。船上裝很多肥料,船沿快接近水面了。
那一天,真是陽光明媚、藍(lán)天白云、清風(fēng)徐徐,正好是順風(fēng),我們便扯上蓬,一個年長的拿著旱煙鍋把著舵,笑瞇瞇的,另一個拿著篙,坐在船邊悠閑地看著兩邊水的深淺。
朗風(fēng)行,不要撐船,我沒事了,就手拿一本書看,真是浪漫、愜意極了。
記得我還寫了一首小詩,至今還覺得很有意境。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朗風(fēng)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楊春雨(13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綠波白帆兩岸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高船深順風(fēng)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漢荷煙把舵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少年捧書船頭吟。 </p> 1978 年的冬天,我收到了入伍通知書,那時我在一個鄰近的村莊當(dāng)民辦教師。某一天晚上,生產(chǎn)隊的掛槳機(jī)船把我從河邊的那所學(xué)校接走,然后又送我到姜堰的陳莊,再乘輪船到高港、到鎮(zhèn)江……
直到那時。我才知道,我家鄉(xiāng)的小河,連著通揚(yáng)運河、連著長江,也通向大海。?
從鎮(zhèn)江踏上了西去的列車,就此,告別了我家鄉(xiāng)的小河。
??? 現(xiàn)在,也常?;乩霞胰?,除了看望家鄉(xiāng)的親人,就是看家鄉(xiāng)的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