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過年 吃年糕, 過年 吃豆包; 過年 吃粘豆包!</h3> <h3>無意中在淘寶看到了東北粘豆包,頓生愛意。網(wǎng)購幾個 吃完了沒過癮…… 何不自己動手試一試,一旦產(chǎn)生了這個念頭 就再也打消不了,晚上睡不著就開始查找制作流程和操作方法。</h3> <h3>網(wǎng)上說法不一 五花八門,經(jīng)過反復琢磨 咨詢 查詢 我開始了第一次試做,沒有蘇葉或玉米皮,我用了粽葉:</h3> <h3>一提起黏高粱 我腦中的畫面永遠是奶奶從懷里掏出一個還熱乎的黏高粱耙耙給我,那是她一個朋友給她的 沒舍得吃 用手帕裹住 揣懷里帶回家給我了,也可能是小時候的零食太少, 又甜又糯的耙耙讓我時常想的流口水,所以 第一次試做就選了最饞口的黏高粱面, 因為擔心失敗 只弄了一點點面 做了幾個而已。</h3> <h3>這是蒸熟關火 熱騰騰的豆包顏色。</h3> <h3>涼了一宿 顏色變成了印象中的耙耙色。沒來得及品嘗就送給朋友九個 ,等我自己匆忙吃過之后有種驕傲自滿的情緒,我也太牛了吧(?? 自夸一下)!于是決定做第二次</h3> <h3>第二次是黃米面 ,是我小時候過年最期待的年糕面,因為黍子和高粱特性不同 擔心相同的做法會效果不同,于是謹小慎微的也只做了幾個。</h3> <h3>出鍋效果依舊令我滿意 而且這次的口感更加細膩軟糯。</h3> <h3>一發(fā)不可收拾的情緒啊,緊接著 又做了第三次, 這次用了五種面 黏高粱面 黃米面 糯米粉 白黏玉米</h3><h3>黃黏玉米面。</h3> <h3>各種面團團 壯觀哈~</h3> <h3>豆沙,(提前一晚泡上豆子 第二天高壓鍋稍微一壓就行 )</h3> <h3>包好 碼好 上氣后蒸15分鐘關火</h3> <h3>出鍋啦</h3> <h3> 蘸著砂糖,吃到過癮 ?。ú贿^這東西全是粘的 不好消化 還得有所節(jié)制??)</h3> <h3>方法如下:開水和70%的面 剩下的30%的面粉用溫涼水揉成團 ,然后用保鮮膜包裹好 常溫醒面四小時以上 讓面充分松弛。個人建議不要加酵母 高粱面含淀粉量很高 極易發(fā)酵 一旦發(fā)酵就會很酸!也無需添加白面 玉米面之類的 因為往鍋里碼的時候會一個一個擠在一起 不存在不堅挺的情況。其次豆沙餡要干 這是東北粘豆包的特色 干 黏!搓成豆沙球方便裹入。</h3> <h3>往鍋里碼時要一個擠一個 切不可分開 不然蒸熟會塌陷</h3> <h3>關火五分鐘后揭蓋 就可以從邊緣拿起 蘸著砂糖美美的享受一番了。吃剩下的放涼后凍起來 。以前過年蒸年糕和吃白面豆包,以后粘豆包將合二為一 讓味覺更享受 讓年味更濃郁!歐耶 !愿2017一切安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