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無論你是志愿新手,還是志愿熟手,你都擁有自己的優(yōu)勢,做志愿讓你變得更好。真正去熱愛你所做的一切。你的真誠和努力會種下一粒粒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h3><div><br></div> <h3>志愿者雖然不是一種“職業(yè)”,但同世上千千萬萬的工作一樣,我們的志愿伙伴就相當于“同事”;我們的志愿團隊就可以看作一個小型的“單位”。職場有職場的規(guī)則,而在志愿服務中,也有許多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和一些應當避免的大忌。</h3><div><br></div> <h3>做志愿者要學會珍惜</h3> <h3>一是珍惜每一次服務</h3> <h3>在每次的志愿服務中,我們學會做好自己的職責,職責就是擔當,擔當就是價值。感謝你所遇到的挫折和壓力,因為那是機會,讓你更加強大。</h3><div><br></div> <h3>二是珍惜每一位伙伴</h3> <h3>同志愿伙伴的相處一定要珍惜,多考慮他人的感受,盡量不爭高低。只有能夠處理好和志愿伙伴們的關系,才會使志愿服務在融洽、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必定事半功倍。</h3><div><br></div> <h3>三是珍惜你所擁有的</h3> <h3>在做志愿的過程中,你一定學到了不少東西,有了自己的經(jīng)驗值,那便是你一定要珍惜的。也許有時會感到枯燥和厭煩。要學會及時調整自己,不要等到失去了,才體會到重要。</h3><div><br></div> <h3>做志愿忌諱三點</h3> <h3>一是把責任推給別人</h3> <h3>志愿服務中,無論你參與到那個部分,都能散發(fā)自己的光芒。把屬于自己的工作推給別人,絕不是明智的選擇,而是一種逃避,更是白白喪失了鍛煉自己的機會和參與其中的喜悅。</h3><div><br></div> <h3>二是對人不真誠</h3> <h3>信任和尊重是團隊的凝聚力,是齊心合力的前提。不管是什么狀況,萬萬不可耍小聰明,不要總想著走捷徑。無論是面對志愿伙伴,還是服務對象,你的真誠會是自己最好的名片。</h3><div><br></div> <h3>三是沉不下心來</h3> <h3>做志愿不是走馬觀花,而是值得用一輩子去堅持的事業(yè)。志愿之路,是要沉下心,一步一個腳印地慢慢走。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逐漸積累經(jīng)驗,提高能力,慢慢去影響更多的人,這便是志愿之道。</h3><div><br></div> <h3>? 志愿者修養(yǎng)十則</h3><div><br></div> <h3>要堅定用信仰完善自己的信心</h3> <h3>每個人都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之中,即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內心世界是用藝術、文化價值觀和信仰表達精神目標的世界。外部世界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技術、手段等綜合表達物質目標的世界。無論我們的文化、價值觀、信仰等內心世界有什么不同,我們都要面對共同生活的物質世界。我們不是圣人,只有做好自己,才能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他人,感染社會。</h3><div><br></div> <h3>要能尊重自己從事公益事業(yè)的人格</h3> <h3>不是能做好事就叫志愿者,也不是要把自己的道德高度提得多高就叫志愿者。志愿者是我們愛已及他的人性表現(xiàn)。懂得尊重自己是公益人的人格?這是指在一切行動前的考慮而不是指在行動后的追悔。在一切行動上先必須詳加考慮。假如自己所要做的事,或所要說的話不合乎志愿者精神,或者會引起社會的指責和批評,這種不正當?shù)男袨榛蜓哉摼鸵恼蛲V沽?。如若不加考慮而貿然想到便作,想到便說,以至發(fā)生偏差與過失,便是不尊重志愿者的人格。</h3><div><br></div> <h3>不貪名利</h3> <h3>貪名的表現(xiàn)是逞能。遇事好大喜功。不是為了把事情辦好而是要顯自己的才能比別人高。貪利的表現(xiàn)是貪圖自己的財利。遇事總是從自己個人的財利打算,總是基于個人的精神需求出發(fā)。志愿者不是英雄行為。而是一種服務。服務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埋頭苦干。絕不炫耀自己的才能和品格,不為自己的財力多寡來打算。服務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實現(xiàn)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br></h3> <h3>沒有私怨</h3> <h3>私怨的表現(xiàn)有五種:一、遇到不順自己的人或事便生氣動怒;二、不但當時生氣動怒,還要常常記恨在心;三、不但記恨在心,還要時時想要報復;四、看見別人比自己好,或是才大,或是錢多,或是名高,或是位尊,自己不如,便生忌妒,五、常有破壞的心理,對人對社會總是想破壞,從破壞中找自己的便宜,為一已之私而不擇手段。公益人只有公憤而無私怨,養(yǎng)成成全別人就是成就自己胸襟。<br></h3> <h3>明晰條理</h3> <h3>不能明晰事理的表現(xiàn)有兩種:一種是不能正確分析,常含有某種程度或某種成份的糊涂觀念。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便有于此。第二是不能積累經(jīng)驗,不能引用過去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作為分析當前處理事物的根據(jù)。<br></h3> <h3>作為志愿者分析事理絕不應以自己的主觀見解為根據(jù),而是要根據(jù)真理原則以及社會上一切經(jīng)驗,然后再決定自己對于這件事物處理的方法。</h3> <h3>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有朝氣</h3><div><br></div> <h3>積極的原則對待任務要積極努力,盡力、想法去完成;對歪風邪氣能嚴肅抵制,不和稀泥,立場堅定。積極的表現(xiàn)有五種:第一、在未作事之先沒有恐懼或懷疑;二、努力的熱情能長久相持,不是三分鐘熱度的感情行動;第三、工作中間無有間斷;第四、處理任何事件絕不草率,常有慎重嚴肅的態(tài)度;第五、對于一切公平正義的事,遇到便做,絕不自滿自足。這便是志愿者應有的積極態(tài)度。<br></h3> <h3>在做志愿服務時要保持精神爽朗,只有身安心泰,才能保持朝氣,從而能對任何當前問題深入客觀了解。</h3><div><br></div> <h3>服從組織,遵守紀律</h3> <h3>自己既然是志愿者,便必須認同團隊的觀點,服從團隊的紀律。凡是團隊所認為正當?shù)乃枷?,正當?shù)难哉?,正當?shù)男袨?,便?jīng)常地考慮他,討論他,實踐他。志愿者不是簡單的好人好事,團隊行善不同于個人行善。需要所有成員的默契與配合。行動要以團隊的多數(shù)人的發(fā)展為基礎,而不是以個人意愿為目標“唯我論”。</h3><div><br></div> <h3>善于學習</h3> <h3>生活中蘊藏很多的啟示,每個個體都有他的特質, 學習、成長也許是人生中永不停止的主題,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拓寬知識面,通過在義工活動中的學習,讓自己在活動中得到成長,從而提高服務能力和個人綜合素質。<br></h3> <h3>一個善于學習的人絕不會沒有未來。比我們優(yōu)秀的人都是學習資源,包括競爭對手。學習不是簡單模仿,而是為結合我們自身實際提升成長的過程,贏得更大......。學習必須要有自覺性。</h3> <h3>勇于承擔責任</h3> <h3>社會責任意識是區(qū)別做志愿者與做好人好事的標準。是對現(xiàn)代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h3> <h3>社會越進步,就越需要有負責的公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需要,捐一件衣服做起來也很簡單,可是要做真正的公益,長久的堅持就很難。需要使命感和責任心來維系。</h3> <h3>對于任何人任何事常有成全的意圖這是最重要的</h3> <h3>做志愿者不同于個人的行善。在公益領域,重要的不是競爭,而是合作。講究的是所有成員的相互扶助,一個人做很多事不能改變世界,只有讓多數(shù)都來做一點點事才能推動社會的發(fā)展。</h3> <h3>所有惡念都是從計較開始,成就自己離不開朋友的幫助,也離不開敵人的惡意相對。只有用豁達的胸襟,肯定別人的成功,才能更堅定自己的追求。</h3> <h3>真正的志愿者,懂得世間的險惡,內心仍充滿善意和慈悲。</h3> <h3>平凡的工作,平凡的語言,平凡的舉動是志愿者工作的詮釋。助人,熱情,主動,負責,合作是志愿者的基本要素。</h3><h3> </h3> <p class="ql-block">志愿者,也許只是人潮人海中,最普通的一員,沒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很平凡,他們的愛心,讓他們如此的光亮照人??蓯鄣闹驹刚?,是你們,讓世界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社會生活中總會有那么幾個人,在蕓蕓眾生中閃著光。</p> <p class="ql-block">公益慈善皆源于對生命及世界的愛,比如仁愛、博愛、慈悲,自覺、自愿的行動,顯然是公益與慈善的共同根基。公益慈善均指向人類改善現(xiàn)狀,追求人類社會與地球生態(tài)和諧發(fā)展的目標,以及個人心靈的愉悅,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和人生境界、意識層次的提升。公益慈善皆源于對生命及世界的愛,比如仁愛、博愛、慈悲,自覺、自愿的行動,顯然是公益與慈善的共同根基。公益慈善均指向人類改善現(xiàn)狀,追求人類社會與地球生態(tài)和諧發(fā)展的目標,以及個人心靈的愉悅,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和人生境界、意識層次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公益出于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之意識,關注公共利益、公共生活質量,致力全局性、宏觀性社會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維護與平衡公共利益,推動公共政策的進步,促進社會的良性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慈善多發(fā)自同情憐憫之心,以滿足困境群體的生存與發(fā)展需求為導向。慈善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皆是處于困境中的同類和其他能感知痛苦的生命,以幫助其脫離困境、撫慰痛苦為目的。慈善不是單方面的施舍,而是互利的共生行為。慈善的首要原則是彼此尊重。</p> <p class="ql-block">參與公益慈善,僅有愛心與熱情是不夠的。無數(shù)實例已經(jīng)證明,如果你想可持續(xù)地參與公益慈善,真正幫助某些群體、解決某個社會問題,必須要有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還要有勇氣面對挫折和惡行的反撲,要有智慧遠見,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本質,并以最有效的方式處理各種關系和問題。如果只是一時興起和好奇,那也只有一時的心理滿足。</p> <p class="ql-block">作為個人,奉行“為善不與人言”的古訓沒有問題,告訴大家你的善舉,進而影響更多人行善,則更佳。但不要刻意追求名、利,否則你會為其所累。同時,也不主張一味地犧牲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行善,善待自己,為家人爭取更好的生活,也是大善。只要有一份利他之心、公益意識、慈善情懷,公益天天可做,慈善人人可行!與財富多少,道德高低無必然關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