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初冬,在一個大霧?漫的早晨,開始了期望已久的臺灣之旅。因高速公路封閉,大巴車艱難地行駛了三個多小時,一路上有驚無險,慢慢呑呑到達了機場。好在所有的航班都有延誤,車上有幾位趕早班飛機的行者才放下心來。 </h3><h3> 在等航班的間隙,山東國旅一名帥氣的80后小伙,也是此次旅行的領隊,小徐召集我們一行十七人相互認識,并將注意事項告知大家。十七人的團隊,包括了5、6、7、8四十個年代的朋友,能夠一起旅行,也是種緣分,友誼或許由此開始;畢竟是第一次去臺灣,內(nèi)心深處,不由的還是飄蕩著點小小的激動。</h3><h3> 航班延誤了三個多小時后,終于出港。飛機沖破霧障,穿過云層,透過眩窗望著湛藍的天空,心情頓時輕松起來。"臺灣"這個揮之不去的地名,縈縈繞繞的襲滿腦海…從"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緊張,到實現(xiàn)"三通"兩岸關系的和緩,又到現(xiàn)在"蔡式臺獨"的興起,臺灣民眾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如何呢?真希望在此次的旅行中窺見一斑。<span style="line-height: 1.5;"></span></h3><h3>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濃濃的大霧,此次的旅行能否順利呢?心里有點緊張,希望大巴車慢一點,好在駕駛員經(jīng)驗豐富,有驚無險,安全到達機場。</h3> <h3>飛機等待排隊起飛。</h3> <h3>穿過云層,望著藍天白云,心情輕松起來。</h3> <h3>飛機越過臺灣海峽,飛向臺北桃園機場,隨著高度的不斷降低,臺灣大地撲面而來。</h3> <h3>臺北市桃園機場擺渡車上,醒目的繁體字。</h3> <h3>機場大廳,人群熙熙攘攘,聽口音,這些是來自大陸東北的游客。</h3> <h3>臺灣地接的導游,熱情而幽默。說來也奇怪,到了臺灣,一點也不興奮。無論機場工作人員還是旅客,都是比較標準的普通話。所有的文字標識,都是中文,只是繁體字而已。似乎來到的是北方的某個城市,一種久違的感覺。</h3> <h3>這輛40座的豪華大巴,從此刻起,成了我們一行流動的家,陪伴我們環(huán)島8日。導游叫李俊杰,號稱小沈陽,仔細端詳,還是有點像。從他幽默的自我介紹開始,一下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也開始了我們一路上的歡歌笑語。</h3> <h3>駛過臺灣著名的"淡水河"。</h3> <h3>第一次感受到臺北街頭的摩托車,毎個路口,成排成隊,既風駛電掣又井然有序。</h3> <h3>著名的臺北101大樓,由于是在晚上參觀,感覺沒有想像中的那么宏偉,乘高速電梯直達89層觀景平臺,紀念品柜臺旁,精致的展品,游客紛紛拍照。</h3> <h3>從101大樓89層觀景臺,俯瞰臺北市夜景,總感覺還不如我們大淄博繁華!</h3> <h3>第一晚,住在新北市野柳的這家?guī)厝木频辏浅J孢m。</h3> <h3>自助餐歺廳。</h3> <h3>品種繁多的自助早餐。</h3> <h3>抽空在酒店旁邊探訪了一下老百姓的生活。</h3> <h3>這位種菜的大姐,在向路人表演啥?</h3> <h3>忙碌的小漁港。</h3> <h3>每天看到我們移動的家,心里邊暖暖的。司機大哥(這里對司機不能稱乎為師傅,因師傅是指出家的人)個子不高,身材瘦小,駕駛這輛寬大的豪華大巴車,行駛在條件并不好的公路上,真為他感覺到吃力。每天他都將車子打掃的一塵不染,并備好免費飲用的礦泉水,陪伴著我們早出晚歸的行程,非常幸苦。</h3> <h3>臺灣的故宮,實質(zhì)稱為博物館才好,他只是展示了從大陸帶到臺灣的珍寶而已。比北京故宮那是"天壤之別"。這棵就是臺灣故宮鎮(zhèn)館之寶的翡翠白菜,原來以為很大,實際上還不到10公分。平時不常展出,我們還是比較有運氣能夠看到。</h3> <h3>導游做人體支架,讓我們將參觀故宮用的耳機和接受器分別掛上,多有創(chuàng)意!</h3> <h3>每天早晨在酒店大堂,都會看到一張告示,"山東小沈陽",我們的行李會集中在這里,由司機大哥及酒店人員裝車。</h3> <h3>日月潭,臺灣最大的淡水湖,風光旖旎,碧水藍天,租一游艇,湖中泛舟,悠然自在!</h3> <h3>到日月潭,必吃茶葉蛋,這位老太太在這里獨家經(jīng)營茶葉蛋,已經(jīng)數(shù)十年。這茶蛋的確風味獨特,別具一格。</h3> <h3>在這異常潔靜的碧綠湖水中,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直入心田,身體也有些飄飄然然…</h3> <h3>臺灣的飲食,還是能習慣的,比行前想像的要好的多??谖堵蕴穑?,旅游餐也或許是為了適合大陸人而有意為之,但的確能適應。</h3> <h3>每游覽完一個景點,大巴車都會準時在離我們最近的地方出現(xiàn),司機大哥的服務真的很好。</h3> <h3>臺灣最大的中臺禪寺。臺灣有個特點,寺廟非常多,無論城里城外,有大有小,都建的金碧輝煌。很多都是個人投資,名字都以"某某宮"稱之。且備有香、紙,不收費,自己按著意愿隨便捐。</h3> <h3>嘉義市夜晚的街道,人不多,偶爾有車駛過,店鋪里冷冷清清。</h3> <h3>一首"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將阿里山推向了世界,阿里山成為了美好的向往。這不,臨上阿里山了,先接受阿里山的姑娘介紹高山茶。</h3> <h3>阿里山,山路彎,路不寬但平整。真乃是經(jīng)過九轉十八彎,大巴從山下用了將近兩個小時,才到了海拔2200多米的景區(qū)。阿里山,論險不如華山,論秀不如黃山,但它獨特的地理位置,長年云霧繚繞,成為優(yōu)質(zhì)高山茶的產(chǎn)地。山坡上大片的高令檜樹也是阿里山獨有的景致。</h3> <h3>一覽眾山??!</h3> <h3>阿里山受鎮(zhèn)宮。</h3> <h3>檜樹林。</h3> <h3>高雄市是臺灣南部最大的城市,基礎建設不亞于臺北。這是離高雄港不遠的風車公園,摩托車整齊有序的排列,頭盔就放在車座上,無人看管。</h3> <h3>風車公園的標志物。</h3> <h3>夕陽落入太平洋。夜色降臨,導游安排逛高雄很有名氣的夜市。</h3> <h3>夜市遍布在街道兩旁,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吃,以油炸的食物為多。</h3> <h3>尋找特色小吃。</h3> <h3>繼續(xù)找…</h3> <h3>最終買幾個小菜,尋一店面,幾團員一湊,幾瓶臺灣啤酒就下肚了,真爽!</h3> <h3>說起小吃,記憶較深的是在臺中市,晚上十點多,在酒店旁邊的一個小巷里,尋到這一店面。</h3> <h3>老板熱情地接待我們,并推薦幾種特色小吃,因晚餐吃的較多,看到這么多好吃的,仍按奈不住,點了兩個特色,先品嘗一下再說。</h3> <h3>二十多塊人民幣,吃的真高興,尤其是那個用肉餡做的湯圓,甚是好吃。夜已很晚,就我們倆個客人,老板仍然認認真真的為我們服務,值得稱道。</h3> <h3>這是臺灣經(jīng)濟鼎盛時期建造的地鐵,很有名氣的"美麗島站",地鐵車站大堂的穹頂很有氣勢。其他設施已顯陳舊。</h3> <h3>每日在大巴車上,沿著海岸線,每時每刻都會閃過一些美景。這些天,老天爺也保佑,天氣一直很好,氣候宜人,心情也倍棒!</h3> <h3>龍盤公園,有一片瀕海的草原,在來自太平洋的海風吹拂下,草也是彎彎折折,零零落落的幾朵野花各顯不同的姿色。</h3> <h3>我們的領隊與團員一時興起,面對太平洋練起了武把式!帥呆了!</h3> <h3>這倆位,就是一直為我們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的司機大哥和導游。你們看,司機大哥像不像馬云?</h3> <h3>花蓮縣的早晨,一抺彩虹掛在天邊,五顏六色的云朵飄浮在空中,又要開始一段美好的旅程!</h3> <h3>臺灣的東海岸是浩翰的太平洋。</h3> <h3>東海岸的海灘,沒有沙,全是這種圓圓的黑色石頭,撿起一塊,扔向一往無際的太平洋!</h3> <h3>一路走來,經(jīng)常路過幽靜的小鎮(zhèn),路邊散落著不規(guī)則的房屋,街道空空曠曠,干干凈凈,到處都飄散著安宜和舒適。</h3> <h3>旅行中,為避開經(jīng)常出事故的"西花公路",我們要搭乘一段火車。也豐富了這次環(huán)島游所乘過的各種交通工具,這種體驗也是難得的。你看,自行車是可以上火車的。</h3> <h3>臺北士林官邸,蔣介石先生最后的居住地,現(xiàn)在定時開放。園林綠化,維護,已顯疲態(tài)。沒看到內(nèi)室,從外面看,有很多房屋都年久失修。這棟主建筑,是蔣先生的書房、會客室,在此接待過許多貴賓。</h3> <h3>這扇門,當初,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夠自由出入的喲。</h3> <h3>宋美玲女士所用的教堂。</h3> <h3>蔣先生每天必走的步道。</h3> <h3>這座涼亭,是蔣先生最喜歡待的地方。</h3> <h3>臺北市最熱鬧的夜市,入夜,這里人流川熙。大陸來的旅行團,基本上都有游夜市的項目,各種小吃,一字排開,數(shù)百家之多。不少知名的特色店都排起長隊,看來當個地道的吃貨也不容易啊。</h3> <h3>小吃街旁邊做慈善的藝術家,在為殘疾人募款。</h3> <h3>小吃街旁邊的寺廟。</h3> <h3>臺灣圓山大飯店。有許多兩岸交流的活動都會在這里舉行。</h3> <h3>臺北的新建住宅項目。</h3> <h3>在景區(qū)拍攝婚紗照的準新娘。</h3> <h3>一對幸福的新人,在獨特的珊瑚石旁,留下永遠的記憶!</h3> <h3>臺灣國父紀念館定時換崗的禮兵,認真的做好每一個動作。</h3> <h3>這個換崗儀式,已經(jīng)成為一個有特色的觀光內(nèi)容。</h3> <h3>時間真快,一晃之間,旅程就將結束。離開這輛陪伴了我們八天生活的大巴車,心里真有些不舍。車箱里還在回蕩著我們的笑語,還在唱著那一首"冬季到臺北來看兩,也許會遇到你,街道冷清,心事卻擁擠,每一個角落都有回憶。"…再見了大巴車,再見了,我們的輕松假期!</h3> <h3> 山東航空的飛機,飛往大陸,望著漸漸遠去的臺灣,回味八天環(huán)島游的所見所聞,親身感受,臺灣同胞無論是語言、文字,傳統(tǒng)文化,生活方式,都與大陸人民同根同族。臺灣的確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臺獨勢力的圖謀都是不會得逞的。"三通"之后,人員往來,經(jīng)濟的深度融合,祖國日益的強大,都為將來的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基礎。</h3><h3> 在臺灣期間,無論是接觸到的導游,司機,還是商店工作人員,都對大陸游客禮貌有加。據(jù)臺灣官方統(tǒng)計十月份,大陸游客同比減少近百分之四十。而導游們卻說,大陸游客每天的入境限額是4500人,而現(xiàn)在每日也就入境在十分之一左右,差距很大。由此可見,臺灣旅游業(yè)界的壓力有多大。我們在旅游景點,曾遇到東北,天津,濟南,廣東等地的旅行團,均是小團大車。從團費及吃、住、行的標準來看,地接社應該會有?貼,不然的話,真沒有什么賺頭。</h3><h3> 講政治,離開經(jīng)濟是不可能的。人民還是以生活為本,從各種購物中心來看,大陸游客的購買力的確很強。雖然沒有強迫購物情況,但自發(fā)的購物欲望,足以讓商家賺錢。想想過去大陸游客蜂擁而至,那種購物場面,真會驚心動魄。旅游收入只是一個方面,經(jīng)濟的深度融合,更會給臺灣帶來更大的益處。環(huán)島游,所見的城市,基礎建設都遠遠落后于大陸,消費水平也顯疲態(tài)。一味的政治操弄,經(jīng)濟上不去,老百姓會很不滿意的,臺灣當局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為了兩岸人民的福祉,同胞們應攜起手來,共同完成祖國統(tǒng)一的大業(yè),早日實現(xiàn)國富民強的中國夢!</h3> <h3>感謝山東國旅的小徐領隊,感謝臺灣地接李導游及司機大哥,感謝團隊的所有朋友,我們共同經(jīng)歷了一次愉快且難忘的旅行!再見了臺灣,期待著下一次的再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