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那個遙遠的初春,
在北京順義龍灣屯的山里辛莊村,
我們是一群走出校園的“北京知青”;
這根扎得不深亦不淺,
像是飄在那片天空的停云,
優(yōu)游田園揮灑無盡的青春;
挖過地、下過田、走向林區(qū),走進鄉(xiāng)村......,
聽過風、聞過草、盡情歡笑,醉臥夕陽......,
時光如茵,歲月蹉跎,
一切都是那么遙遠而陌生;
紅日、白雪、藍天,
這里活躍著希望的雁群。
滿目大片的土地,
到處響徹著勞作的歌聲;
40年后的今天,
又站在這片熱土上,
無限難忘,千般感慨,
在這里,到處都可以浮現我們朝氣蓬勃的身影!
參觀北京順義區(qū)焦莊戶地道站遺址紀念館 一朝一夕一種情,三言兩句說不清,
時過境遷人不同,流年似水情誼濃。
這是同窗幾載的依戀,
這是青蔥歲月的證明,
這是世界上最純最真的感情! 回訪北京順義龍灣屯山里辛莊村知青點 山里辛莊村西口合影 心情不錯,抓緊時間來張美照。 在知青宿舍院落門外,等候著......期待著........。 興奮之情,難以言表。大家盡力在回憶當年居住時的情景。 進入院落,大家駐足尋覓當年的自我,懷念與激動之情瞬間爆燃。 當年我們居住的院落,房屋依在。 紛紛在當年知青宿舍門前前留影。 青春,在這里撒落,
青春,在這里閃爍;
青春,在這里嘆息,
青春,在這里收獲!
我們用年輕的肩膀,扛起那命運的閘門!
我們用無悔的青春,換取那無盡的春色! 知青宿舍居住院落集體合影。 沒有雜念,一份單純;
沒有貪欲,千分激情;
沒有自我,萬分打拼;
用我們熱血青春,
奏響走進新時代的最強音! 山里辛莊村附近游覽 山里辛莊村北京國仁農家院飯店聚餐 同學們,我懷念從前,我很想你們,
畢業(yè)后,聯(lián)系的時間越來越少,
可是期待相聚的心卻越來越濃,
幻想著餐桌上直呼外號,說笑時喊著大名,
不用偽裝的辛苦,只管發(fā)泄的幸福,
一起開懷暢飲,一起舉杯歡呼:
“友誼萬歲,感情長留!” 李露、田愛麗和夏建蘭組織此次活動辛苦了!感謝!十分感謝! 我們不再年輕,我們多了憂愁,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變得大不同,
也許你有了資深背景,
也許他成了老板精英,
也許一些人一無所有,
也許有的人仍在奮斗,
不管身份如何,資產多厚,
一定不要把這份感情忘記,
一定不要在誰面前擺著譜,
因為,曾經我們是那么好的朋友。 分散自由活動,回訪原大隊覓鄉(xiāng)情。 左二:原七隊隊長李長文老伴兒 中間:原三隊隊長丁國春 活動接近尾聲,依依惜別,留念合影。 前排四:聶宗浦(原知青主管)趕來送行。 參加此次活動的全體人員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李桂琴、任淑麗、李露、夏建蘭、朱小京、戴智明
中間左起:王家光、賈淑華、隋秋英、田愛麗、聶宗浦(原知青主管)、鄭維新(原知青主管)、馬愛秀、劉利民、王英、于志達
后排左起:劉存葆(原七隊隊長劉長文之子)此次活動全程接待陪同、李啟勝(原學校體育老師)、石淑萍、馬春榮、王軍(現村領導代表) 如今,我們已是鬢角染霜不再是青年?;厥淄拢涍^痛苦心酸歲月的打磨,在艱難困苦中成熟成長,心態(tài)更加睿智坦然;雖然,年齡邁過人生的一半,但我們真正懂得順其自然,性情依然豪邁,精神依然樂觀!在燦爛溫暖的陽光陪伴下,青春快樂就在我們的身邊! 知青情,將終生伴隨著我,
朋友結,將永遠連系著我。
共同紀念,我們永逝而不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