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甘肅隴西南部的一個小山村,村名叫鄭家溝。這里就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xiāng)。我在這里出生、在這里長大,又去當(dāng)兵,為了生活,不論在哪里打工、生活,這里就是我向往的圣地。因為,這里有母親。母親·····就是家。但是,母親就像一盞耗盡了油的燈盞,于2012年農(nóng)歷8月8日去世。母親一生含辛菇苦,養(yǎng)育了我們八個子女,并全部成家。苦命的父親,在農(nóng)業(yè)社的時候,因為患黃疸肝炎而去世。那時,貧困就像惡魔一般困擾著我們,也困擾著這里所有的人們。沒有了母親,昔日的家,實際已經(jīng)成為家鄉(xiāng)。 遠(yuǎn)處的就是?頭山
我的哥哥、姐姐、弟弟,仍在這山腳下的小河邊生活,守著父輩們種過的土地,延續(xù)著千年以來的古老傳統(tǒng)。 郭家山堡子
在農(nóng)業(yè)社時期,這里點著油燈,燒著柴火。有時連一盒2分錢的洋火都沒有錢買,連吃飯都成問題。出門在外的人,只能寫信。急事打電報??矗F(xiàn)在的郭家山堡子豎立的移動信號塔,為外出打工以及親友間聯(lián)系帶來了好處和方便?,F(xiàn)在的鄭家溝比以前好了很多,家家富裕。我·····這個叛逆者,為了生活,帶著妻子兒女,離開家去尋找自己的生活。 我們兄弟和姐姐就在這里出生長大
在我的記憶里,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子翻修了好幾次。這就是我們的家。我們從這里出去上學(xué)、當(dāng)兵、打工,再回到這里。因為我們不懂事,母親多次收拾我們,父親去世時的早,對父親的記憶少了很多。 我家大門外的景象
這里雖然山清水秀,但對于靠種地為生的農(nóng)民來說,確實不易。山高坡陡路不平,尤其是莊稼上場就是一個最大的困難。 2012年8月,母親病重,出門在外的我們就像士兵聽到命令,急急的從千里之外趕到了家。這時,臥床已經(jīng)幾年的母親已經(jīng)病危,呼吸困難,水米難進。8月初8日,母親咽下了最后一口氣。雪白的頭發(fā),蒼老的面容,溝壑般的皺紋間滿是滄桑。 已經(jīng)60多的大哥請來了木匠,給母親做棺木。四弟端著盤兒跪著感謝木匠,這是老家的傳統(tǒng)習(xí)俗。 遠(yuǎn)在蘭州的二哥也帶著他的子女趕到了家。哥哥、姐姐、兄弟及侄兒們坐在草鋪上為母親守夜、盡孝。母親活著時,兒女們各忙各的日子,幾年難得回一次家。母親病重了,在外的兄弟都趕到了家,這也是最后一次見到母親。 遠(yuǎn)在漳縣的侄兒元海也從大山里趕來。漳縣鹽井的石窩,也是我們祖地。 莊間人、親朋都來幫忙料理母親的后事。在這里再三感謝各位鄰居、親朋的鼎力幫忙。 母親去世,按照老家的習(xí)慣風(fēng)俗,兄弟們、侄兒們在接先人。這不是迷信,而是在紀(jì)念已經(jīng)逝去的爺爺、奶奶等祖先。我為了留著念想,在母親去世的日子里拍下1000多張照片。因為家里忙,四年了,幾乎沒有看過這些照片,也不敢看這些憂傷的照片。 兄弟們、侄兒們、孫輩們給老人燒香、點蠟、戴孝、燒紙、獻(xiàn)飯?;钪鴷r,照顧好老人才是道理,去世了,這只是履行一種儀式,毫無意義了。母親活著時,多虧了在家的大哥和四弟、七弟。在外面謀生的我和其他兩個弟弟,只是好幾年才回一次家,坐火車的時間比在家陪老人的時間長。我們真是沒有虧自己,而是虧了老人。 金家山的伯伯也帶著他們的兒子前來參加母親葬禮。 鄉(xiāng)間的親朋在幫助我們兄弟料理母親的后事。他們確實辛苦了。 親房的侄兒們、孫子們、 親朋們在給母親燒香,獻(xiàn)飯。老家有老家的習(xí)慣風(fēng)俗。大山里的農(nóng)村,依然保留、傳承著古老的文化習(xí)俗。鄰里團結(jié),純樸厚道,人情味十分濃厚。一家有難,全村幫忙。 這是母親去世后的出紙場面。 我的鄰居老人幫忙灌蠟。姨夫是這一方的陰陽,他也十分辛苦。這個年紀(jì)的莊間老人越來越少了。 按照老家的習(xí)俗,大哥請來幾個當(dāng)?shù)氐年庩枮槟赣H念經(jīng),做道場。 給母親做的棺木。木匠也辛苦了。 陰陽們在念經(jīng)。三天三夜,也很辛苦。 鎖啦吹的人肝腸寸斷。在一陣陣的哀樂聲中,我們才漸漸的明白,母親真的去世了,永遠(yuǎn)離開我們了。 莊間的鄰居在給母親畫棺木。 我們兄弟給當(dāng)?shù)氐姆缴駸?、點蠟。人活著,就要敬人、敬天、敬地,愛世間的一切。 香幡在風(fēng)中飄揚。我心里感覺十分的空落。也因為我的這一生,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這些苦難,只藏在自己的心里,不會輕易表達(dá)。就連母親的去世,我也沒有流出太多的眼淚,因為,我的心里在流血。 母親的一生,就像這盞燈。 在做道場
在母親去世的日子里,老天下了幾天的雨。院子里全是水。設(shè)在大麥場上的道場,也搭起了帳篷。也許,老天看母親一生辛苦,也在落淚。 按照老家的文化習(xí)俗,一家老人去世做道場時,莊間鄰居們的祖先也會來。所以,附近莊間人拿著“票子”給他們的先人燒。這也是紀(jì)念先輩的一種傳統(tǒng)習(xí)俗。這也告誡下一輩,不要忘了先人。 母親沒有了,我們成了孤兒。 悲痛的大哥。 不要忘了先人,不要忘了祖先,不要忘了做人的根本。有的事年輕時不明白,長大了才知事理。年齡、經(jīng)歷、閱歷。莊家人、鄰居們、朋友們,還有我們,都是這個社會的一個自然人,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為人處世。要永遠(yuǎn)記住每個人的好處、長處。不要記恨每個人的短處。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一個人都有難的時候,苦的日子。何必和人過不去。 出 殯
人生短短幾十年,母親苦了一輩子。農(nóng)業(yè)社,那個難忘的歲月,母親吃盡了苦。孩子多,嘴多,掙不上工分,生活十分緊張。加之父親的去世,她老人家格外的苦。 墓 地
把母親埋在了山頂一處向陽的地方。這里視野開闊。因為,父親墳?zāi)咕驮谶@里。 下 葬 我們在一起 我們兄弟和姐姐、姐夫,侄兒。最前面的姨娘也老了,不知下一次回家,她老人家身體是否還好。 四年了,再次感謝莊間所有的鄰里、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