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配音朗誦:獨走新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圖/文: 人海飄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朗誦 : 楊 昭 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以為心會很孤獨<br>其實還有光影相伴<br>背起行囊<br>傾聽自己的腳步聲<br>去任何想去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記得有這樣一句名言: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xué)些什么東西,學(xué)習(xí)會使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br><br> 一段痛苦的生活經(jīng)歷在心底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后,我依然選擇拿起相機去大自然療傷,選擇在自己鐘愛的光影世界里尋找生命的真諦。于是,一部相機,一支行囊,開始了走馬天涯的生活。在我苦惱,思索,茫然,尋夢時,相機和光影都成為我忠誠的、相知相守的伙伴和知己。<br><br> 那年,我離開了都市的喧囂,背起行囊,獨自踏上了西域之路。<br><br> 初次踏入那塊土地,我的眼淚唰地流下來,就在那一刻,曾經(jīng)朦朧的感覺一點兒一點兒在蘇醒,感覺心和大地在接近,在那片土地上,我好像對一切都熟悉,感覺自己前世就是那里的一棵小草,一個牧馬人。<br><br> 那草原的壯美和悲傷,草原的遼闊和大氣,那綠、藍、白揮灑出的原始色調(diào),那色與光、光與影、影與物、物與物等產(chǎn)生的視覺美感和心靈發(fā)生著強烈的互動。<br> <br> 這里不見鋼筋水泥,沒有車水馬龍的喧鬧。閉上雙目,側(cè)耳傾聽,心靈與大自然交流。在這里,我忘記了人間的一切不快,用手中相機記錄著大自然的喜怒哀樂,向大自然傾訴心中的彷徨與憂傷。<br><br> 相比現(xiàn)代都市中,浮躁氣盛行,推杯換盞、夜夜笙歌的場景一一上演,靈魂因無處著落而狂躁茫然之下,這里卻感覺到一種天籟般的寧靜和博遠,沒有城市的繁華與浮躁,沒有貪欲與虛偽,一切那樣直白和淡定、深邃與包容。攝影和心境的合二為一使靈魂終有了一種歸屬感。<br><br> 在新疆,我曾跟隨當?shù)氐牡巧教诫U隊頂風(fēng)冒雨攀登過海拔3800多米的南山探險,野外扎過帳篷,曾經(jīng)以馬代步、也曾因找不到車而坐在哈薩克人的摩托后座上頂著雨雪在陡峭泥濘的山路上狂奔過四個多小時。我住過5元一天的小土屋、也吃過野果,喝過雪水,住過哈薩克游牧的氈房;也在山上迷過路。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從夏走到秋,從北疆到南疆,南疆回到北疆,行程5萬余里,耗費4雙鞋、13雙襪子,歷盡艱辛和磨難。<br><br> 記得2004年第一場雪,我要從禾木趕到喀納斯, 當時氣溫已降到零度以下,我還穿著從內(nèi)地帶去的單衣。由于當?shù)匦蘼氛也坏浇煌ㄜ?,決定咬牙坐一個哈薩克小伙子的摩的前往,一路上都是溝溝壑壑,有時顛得我從后座位上蹦起一尺多高,雪中,摩的經(jīng)常打滑,旁邊就是懸崖峭壁,一不小心就會墜崖。我在后座緊緊護著那些沉重的攝影器材,手里提著一大包生活用品。想到在這砂石遍野,溝壑連綿的野外,沒有人對那摩的駕駛?cè)说纳矸菡婕儇撠?zé)時,突然打個寒戰(zhàn),瞬間用右手作手槍狀抵住小伙子的后背,色厲內(nèi)荏地喝斥:你要敢害我,我就打死你!卻把小伙子樂得哈哈大笑。事后雖有驚無險,但那4個小時的其冷其險,是有生以來體驗之最,沒齒難忘。<br><br> 在草原搭帳篷期間,曾被草原寒冷氣候凍病發(fā)燒,是哈薩克瓊阿帕把我接到氈房和她一起住。白天為我端水端飯,夜晚多次起來為我蓋被。由于不懂哈語,均靠手勢溝通。<br><br> 在新疆時,恰遇哈薩克自治州成立50周年慶典,在察布查爾縣拍攝哈薩克表演項目《姑娘追》時,由于太投入,被迎面而來的奔馬從頭越過,馬蹄掀起的沙粒打的臉生疼,我坐在地上,把相機緊緊地護在懷里。<br><br> 新疆之行后,我不再留戀浮華奢靡的都市生活,從此下福建,赴內(nèi)蒙,去云南,到川西,多數(shù)時間在外旅行。似乎只有在路上,靈魂才有棲息之地,魂魄才得以安寧。<br><br> 新疆—我靈魂的故鄉(xiāng),我心中的天堂,我還會回來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那年,我離開了都市的喧囂,背起行囊,獨自踏上了西域之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初次踏入那塊土地,我的眼淚唰地流下來,就在那一刻,曾經(jīng)朦朧的感覺一點兒一點兒在蘇醒,感覺心和大地在接近,在那片土地上,我好像對一切都熟悉,感覺自己前世就是那里的一棵小草,一個牧馬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草原的壯美和悲傷,草原的遼闊和大氣,那綠、藍、白揮灑出的原始色調(diào),那色與光、光與影、影與物、物與物等產(chǎn)生的視覺美感和心靈發(fā)生著強烈的互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這里不見鋼筋水泥,沒有車水馬龍的喧鬧。閉上雙目,側(cè)耳傾聽,心靈與大自然交流。在這里,我忘記了人間的一切不快,用手中相機記錄著大自然的喜怒哀樂,向大自然傾訴心中的彷徨與憂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草原搭帳篷期間,曾被草原寒冷氣候凍病發(fā)燒,是哈薩克瓊阿帕把我接到氈房和她一起住。白天為我端水端飯,夜晚多次起來為我加蓋被子。由于不懂哈語,均靠手勢溝通。(瓊阿帕于2005年去世,終年84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曾照顧過我的哈薩克瓊阿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這里不見鋼筋水泥,沒有車水馬龍的喧鬧。閉上雙目,側(cè)耳傾聽,心靈與大自然交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曾跟隨當?shù)氐牡巧教诫U隊頂風(fēng)冒雨攀登過海拔3800多米的南山探險,野外扎帳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相比現(xiàn)代都市中,浮躁氣盛行,推杯換盞、夜夜笙歌的場景一一上演,靈魂因無處著落而狂躁茫然之下,這里卻感覺到一種天籟般的寧靜和博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在喀拉峻草原搭過的帳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察布查爾縣拍攝的哈薩克傳統(tǒng)游戲“姑娘追”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哈薩克傳統(tǒng)游戲“姑娘追”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作品“維族姑娘”刊登于《讀者》雜志封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喀納斯”發(fā)表于《戶外探險》雜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附:臺灣著名教育家蘇英政先生對《獨走新疆》點評:<br><br> 幻覺中,一大管一大管的色彩溢出鉛桶,在眼前攪動,混合,流淌,瞬間傾空所有,眼前還有空白,世界還有余處待填滿,管弦樂恰到好處的奏響了,豪放,有棱有角的雄壯,眼前一切都忽明忽暗,大面積的色彩開始涌動,跳躍,溫和的木管沒有先兆性的響起,一切充滿了神秘和期待,當色彩清晰明朗分割成天和地,交接處呈現(xiàn)出虛擬與現(xiàn)實的靈光,框取的影像慢慢浮現(xiàn),愈來愈清晰后,終于可以看到,我離這片西北邊疆的地土有多近,又有多遠。。。。。。<br><br> 相對畫家,我不喜歡攝影師(除像凱文.卡特樣兒的攝影師除外),對同一景物,照片的表述有攝影器材限制,少了份人手所傳達出思想和線條的靈動,沒了一種活力和生氣,缺少創(chuàng)造力和作品所帶出的藝術(shù)延伸。而如今紀實攝影相對風(fēng)景攝影簡單得多,只要你有獨特的觀察力,在瞬間結(jié)成黑白影像,最好那畫面里的人后又故去,這照片多了份歷史感,人們便說這很經(jīng)典,這里僅指除去攝影技術(shù)外的藝術(shù)構(gòu)思。(在此向因北京城改造專門拍老北京胡同并辭去工作專職攝影的人們敬禮)而風(fēng)景攝影,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攝影器材的泛濫,宇宙飛船駛?cè)胪馓眨说淖阚E遍布七度空間,眼中美麗風(fēng)景積攢得越來越多,對美麗的嘆息越來越少,風(fēng)景照片真的很難突破固有的模式和框架,從而引了都市里浮躁人們的驚奇和共鳴。<br><br> 新疆的美,我能想像得到??墒敲鎸π陆?,面對大片大片的美景,想像著攝影者是如何一再穩(wěn)住發(fā)抖的手,在震撼過后的沉著中,對大片美景做取舍,那會兒她透過一雙審視冷靜的眼睛,竟已完全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什么,這很難。照片里,除去瑰麗的色彩,完美的光影,還能讓觀者沉浸到她拍照時胸中所孕育激情,在按響快門那一刻,瞬間的爆發(fā),于是思想、藝術(shù)、靈魂合在一處,那份刻骨銘心洗練凝結(jié)成此。當然,照片的色彩有PS過的痕跡(這點令我很不爽),可一個女人能拍出這樣大器壯麗的照片,足見胸襟之博大,作品和德行是相附相承的,贊!<br><br> 三個月,語言不通,吃宿不慣,居身異地,雖然少了探險者的驚險, 50歲一位女性去深入了解新疆,貼近生活,所帶來的照片是獨特和唯一的。照片拍得很深刻(很多張看得出她當時所處環(huán)境的惡劣)且透出股堅毅的勁,無過多文字陳述,很含蓄的表達她對新疆獨有的情結(jié)。用生命一寸寸丈量土地,用心靈一點點描繪美景,才是真正的攝影人!再一次感嘆自然界的美麗,賦予了人美好的情感,讓人們把萬物美好的狀態(tài)留存住,提升出,傳播開。<br>作為任何一個喜歡走在路上的人,沒有大段時間駐扎在某處,真切的貼近祖國的每寸肌膚,感受區(qū)域文化的差異,攜帶歷史的凝重,傾聽大地的心跳,把自己的腳步做取舍后烙入人生的記憶,很遺憾。<br><br> 還好,我們有想像,我們可以想像美景,穿梭時光,我們可以駕馭秦始皇的戰(zhàn)車統(tǒng)一六國逐鹿中原看血流成河聽殺聲震天一同指點江山激昂文字,我們可以迎娶美麗的樓蘭新娘帶著她去南海探尋海底秘密親手把一串珍珠帶在她如新月般的脖頸上,我們可以攬著敦煌飛天伴著青島五四廣場的音樂在上海的新天地舞一曲歡快的華爾茲看她美麗的裙擺在夜晚里劃開的流光,我們可以和毛主席一同踏上新中國的城樓感慨歲月的變遷看崛起后的中國正在創(chuàng)造著怎樣的輝煌。<br><br> 愿每個走在路上的人都是旅行者和夢想者。<br>嗨~走在路上的人兒,你有夢想嗎?</font></h3> <h3>作者2004年獨走新疆期間自拍照</h3><h3><br></h3><h3> </h3> <h3>作者:徐金芳,筆名:人海飄過。1953年生,山東濟南人。現(xiàn)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民建中央畫院院士。</h3><h3>作品多次在國內(nèi)外攝影大賽獲金獎并常年發(fā)表于國家級報刊雜志。曾作為“美國新聞攝影協(xié)會第十七屆女記者大賽”唯一獲獎華人應(yīng)邀赴洛杉磯舉辦《中國女攝影家徐金芳攝影展》。2016年獲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shù)獎”終身成就獎并入選第25屆奧地利超級攝影巡回展(奧賽)、第15屆特別專題巡回展。作品三次選入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連獲第九、第十屆“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獎”提名獎。2020年獲第十屆金鶴獎全國藝術(shù)攝影大賽金獎、第八屆中華藝術(shù)金馬獎;第四屆華夏藝術(shù)金雞百花獎雙料影星獎、金雞獎、入選“華藝杯”中國百強攝影師。</h3> <h3><font color="#ed2308"><b>原創(chuàng)圖文版權(quán)申明:本人擁有個人空間圖文所有權(quán),轉(zhuǎn)載和轉(zhuǎn)發(fā)須全文并注明來源,不可去掉或裁減水印,侵權(quán)必究,謝謝!</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