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五十年前我們沒有機會互道珍重。先后離開了母校。漫長的人生并沒有消蝕全部的記憶。少年時代共同的學習生活把我們定位在歷史的稱呼:66屆。重逢之日,互相辯認。在歲月刻下的年輪里,我們還保留著少年時代的點點純稚,依稀可辯。但是,只有朝夕相處過的老同學才會說,我認得出你!</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我們相約在學前小學重逢。昔日的母校已經(jīng)被改造成為常熟古跡文廟的一部分。原來的校園早已不復存在。只保留了剛進校門的石橋和池塘。即文廟的泮橋和泮池。<br /><br />走進大門,看到墩墩實實的小石橋跨越池塘。那浮萍,靜水,還有池邊四周低矮的石墻。依然是舊時的模樣。只是變得小了很多。唯獨那棵高大的,象老爺爺一樣年齡的柳樹不見了。每個同學都記得那長長彎彎的,淺綠色的垂柳。那柔軟的柳條輕輕地拂動。天天迎送著來去的老師和學生。<br /><br />這幅靜靜的畫面,令多少人魂牽夢繞。在50年的思念中曾經(jīng)走過千萬回??扇缃衩鎸@真情實景的時候,卻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命運讓我們再一次踏步走過這座小石橋。沉默一會兒吧!步履凝重,緩緩而行,等待50年前的畫面重新浮現(xiàn)。"仍然擁有的仿佛從眼前遠遁,已經(jīng)逝去的又變得栩栩如生。" 這是歌德說的。<br /><br />五十年前,我們從小石橋?qū)γ娴哪且欢耍鋈坏刈詈笠淮巫叱隽四感?。帶著深深的無奈和謎惘,我們相繼踏上了各自的人生路程。<br /></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記憶可以象一面篩子。有選擇地篩選你愿意記住的人物模樣,周圍的事物和發(fā)生的事件。記憶也可以象一支畫筆,隨意把我們喜歡的人物,事物涂上顏色。心理學解釋說,人在生活經(jīng)歷中的情感,比如是愉快還是不愉快,會決定記憶中的色彩。<br /><br />小學畢業(yè)前夕,文革動亂開始。1966年5月中旬后,我們目睹了校園里鋪天蓋地的大字報,標語。隨之而來的是殘害老師的暴力。學校癱瘓了。沒有畢業(yè)考試,沒有畢業(yè)典禮,一切正常的教學秩序嘎然停止。我們盼望已久的踏進中學大門的美夢隨之消失。<br /><br />誰說我們那時還小,幼稚無知?難道我們的眼睛里沒有流露過憂傷和恐惶?誰說我們還天真,腳步總是快疾輕盈。難道我們沒有拖著沉重步子走過小橋?<br /><br />我們領(lǐng)悟人間冷暖,是從這里開始的。我們親歷的世事變遷,是從這里開始的。我們飽經(jīng)滄桑的人生,也是從這里開始的。<br /><br />這段日子的記憶是灰色的。</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這是幸存的一份教師名單.當年老師們的名字和年齡清楚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它傳遞給我們一個巨大的震撼。從來沒有意識到,那時候老師們不僅比我們現(xiàn)在還年輕,很多老師比我們現(xiàn)在的子女還要年輕。感慨的是,母校的老師們把自己的青春才華,全部傾注在培育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把學前小學建成蘇州地區(qū)和全縣聞名遐邇的優(yōu)秀學府。<br /><br />由衷的歉疚,鄭老師,老師們,那時候的我們太不懂事,太不聽話了!今天的我們才懂得了感恩。</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這張珍貴照片攝于1964年。正值學前小學建立5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我們有幸再次見到當年的老師們。他們都是獻身于教育事業(yè)的老一輩。也許是出于對老師的敬畏,年少的我們從未領(lǐng)悟到他們其實是那么和善可親。如今看到照片中熟悉的面影,才意識到這五十年來,我們心里一直保留著敬愛的老師們。<br /><br />第一次認出在第二排中間是我們的班主任鄭濟安老師和教語文的顧潤德老師,我禁不住潸然淚下。照片中的他們剛剛二十出頭,風華正茂。在那以后的歲月里,他們命運多舛,歷經(jīng)磨難。顧潤德老師已經(jīng)早年離世。<br /><br />50年來第一次見到照片第一排正中間的教導處主任鄭耀民老先生。他是一位真正的民族教育家。早在1950年代初期,鄭老就享譽教育界,引領(lǐng)常熟縣小學教學工作,為推動全縣小學教育發(fā)展立下不可抹滅的功勞。<br /><br />記得幾句校慶合唱歌詞:"自從踏進學校的門檻,我們就生活在老師的身邊,從一個可愛的孩子,變成了一位有知識的少年,......"。<br /><br />短短兩年之后,無情的文革開始了。我們無從知道,我們敬愛的老師們,你們是怎么挺過來的?</font></b></h1> <h1><b><font style="color: rgb(0, 0, 0);">2016年9月6日,我們重逢在母校原址。今天的我們擁有著50年人生閱歷。感慨時光的流逝。<br /><br />是啊,時光流逝,歲月無情。梳著小辮的女孩們,調(diào)皮搗蛋的男孩們變成了一群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br /><br />不由地想起讀過的一篇著名的英文文章,作者用一句話概括了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區(qū)別。他說:青年人面對的是光明的前途,老年人的身后留下的是輝煌的過去(自譯)。<br /><br />我們在年少時,面對的是坎坷,但是當我們步入老年時,我們?nèi)匀涣粝铝溯x煌的過去。<br /><br />鳳凰涅槃。我們今天的集體合影,是遲到的畢業(yè)合影。我想這樣來詮釋50年師生聚會:再次共同面對人生。在我們的前面,還有一片絢麗繽紛和光輝燦爛。<br /></font></b></h1> <h1>文字原創(chuàng)呂丁倩,版權(quán)自持</h1><h1>文廟攝影屈平</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轉(zhuǎn)載歡迎,請告知</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于北美紐約Briarcliff </font></h1><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2016年9月6日</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