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扎尕那…彈指千年

接骨丹

<h3>【請轉(zhuǎn)載此文的朋友們留個言,謝謝!因為它像作者的孩子一樣,是一字一句自己寫的,照片也是自己拍的,所以想知道有多少人喜歡它。也感謝美片編輯把它設(shè)為精華篇】</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經(jīng)過一個黑夜的趕路,和些許白晝在迭部縣的逗留,我們行駛在長達二十公里的通往扎尕那的山間土路上。<br><br>駛?cè)雿{谷后,兩邊的高山連綿不絕,攢聚以至于巍峨,視覺效果勝過迭部途中所見。從車里仰望,見山蒼木翠,裸石嶙峋。向四周平視,則河水漸漸,藏寨隱現(xiàn)。靜心凝神,又有涼風(fēng)習(xí)習(xí),爽人肺腑。有了這樣的鋪墊,不能不讓人對扎尕那的實景實情產(chǎn)生無限揣測。它會如同宣傳片那樣,有著神秘莫測的宗教氛圍和獨一無二的風(fēng)土人情,還是有著山間村落那樣的樸實無華和靜謐安詳?一切都是未知數(shù)。<br>扎尕那現(xiàn)在那還沒成為一個被正式開發(fā)的景區(qū)。到了路口,標識不清不楚,小店鋪和藏民導(dǎo)游扎堆等待,弄得游人大多暈頭亂走。躊躇間,老妖看到有些車輛直接沿著上山的路開了進去,便明白無需在進入扎尕那前找地方買票。<br><br>起初的行程看上去很平常,但到了第一個大轉(zhuǎn)彎處,視線豁然開朗,巨大的畫卷霎時間鋪展在眼前。一側(cè)是緩坡上的農(nóng)田和村莊,一側(cè)是峽谷里的樹林與河流。人煙處,茁壯的大豆綠意盈盈,割剩的青稞秸稈金黃燦燦,新翻的土壤烏黑黝黝,田塍和坡地上的草木隨意點綴。天然處,濃郁的松樹一叢一簇,斑駁的灌木毫不起眼,奔流的溪水曲折蛇形。若早幾日到達,熟香遍野的青稞汪洋不時隨風(fēng)跌宕起伏,伴隨著右邊青山碧水,黃綠如氈,定是壯觀不已?,F(xiàn)在既然已經(jīng)到達,小小的遺憾就不必耿耿于懷了,沒有圓滿才是人生。</font></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此時是午后1:40,不少藏民家庭正在用二牛抬杠的方法犁地。老妖下到離馬路最近的藏民旁邊,一邊看他們勞作,一邊跟他們搭話。在前面牽牛的弟弟非?;顫娬{(diào)皮,又很通漢語,跟老妖聊得不亦樂乎。過了一會兒,他們把犁卸下來,套上另外兩頭歇在一旁的牛。這兩頭牦牛雖然得到了休息,可以到處自由吃草,卻并不被解掉套在一起的木繩索,以防它們各自前往自己的出生地而走失。又過了一段時間,這塊地犁好了,松軟得讓人不舍得落腳。下午2:10,他們的午飯開始了。<br><br>茶飯是女主人從家里用筐背過來的,跟我們?nèi)ツ暝谌魻柹w草原上所見一致。中途,藏民弟弟又提著一瓶大雪碧和一包冰棍來招待“客人”。午飯很雜,有米飯、炒菜、大茶、糌粑、膨化零食、棒冰、可樂、雪碧……我知道這多是漢民和時代的影響,還是非常吃驚,只能就此緘默少語。吃著藏民大哥用酥油、白糖和炒熟磨制的青稞粉攪成的糌粑時,我問藏民弟弟,打酥油是不是要花幾十分鐘。他說:“要幾個小時呢?,F(xiàn)在有打酥油的機器了,就快了。但是我們這邊窮,我們家都是手工打酥油,就要幾個小時呢?!蔽也唤麑σ酝挠耙曎Y料把藏民質(zhì)樸生活浪漫化神秘化的行跡表示驚愕和憤怒。<br>這家人的年齡結(jié)構(gòu)在扎尕那不是個例。扎尕那有老人、中年人,更有不少青年人。許多小伙子都出去過,天水,蘭州,還有別的地方。他們也知道在外面打工可以掙錢,但他們還是在土地上種著青稞,或是在牧場上放著牛馬。他們玩手機,玩微信,用飛行器尋找山上的動物,他們還是最喜歡唱傳統(tǒng)的藏歌,跳熱鬧的鍋莊,散布歡樂和吉祥。他們跟家人一起開客棧開飯館,碰上了游客就問要不要住宿,你卻可以看到他們臉上努力掩飾的羞澀,你搖一搖頭,他們就不會再多說一句努力的話。他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但他們不介意哪怕游客最仔細的詢問,并作出奉陪到底的回答。女孩子比較少見,可能因為主要留在家里做家務(wù)。后來老妖在觀景臺上遇到一個賣靈芝的十四歲小姑娘,她看到老妖的照相機就一定要看里面的照片,因為自己從來沒出過扎尕那。當我也過來的時候,小姑娘的妹妹也在,我們給了她們兩個蘋果,她們毫不客氣地接受了。我認為藏族年輕人的這種尺度剛剛好,傳統(tǒng),又開朗,保留著自我,又能與外界交流。太多或太少,就都不好了。<br><br>同樣是午后的太陽烤得人燥熱,同樣是屈腿坐于土地,同樣是蟲蠅四下飛舞,不同的是上次我們坐在開滿野花的草原,這次則是在失去青稞后變得扎人的茬子上。農(nóng)業(yè)在扎尕那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font></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繼續(xù)上山,每路過一個村子,都可以看到村口有路牌標明其漢語名字:東哇村,業(yè)日村,達日村,代巴村。剛要進入業(yè)日村的路段時,我們就被等在此地的藏民喊住收費。五塊錢當然不算貴,走藏民的路,賞藏民的風(fēng)土人情和自然美景,間或還要干擾他們的正常生活。只是票面上 “垃圾清理費”的托詞,實在太無力了,過后我們看到的垃圾雖并非隨處可見,但也讓人感覺是很少得到及時清理的。<br><br>這里的熱鬧會令充滿期望者失望,或是搭建客棧,或是擴修道路,或是加固路邊陡直的山體,挖掘機得意洋洋地奔走在路上,大卡車整夜停在不太寬敞的路面,工地的氣息在扎尕那的塵土中飛揚。但又一想,這點必要的土木工程比起都市里的亂拆亂建,實在溫存得多。藏民們需要應(yīng)對越來越多的流量,也需要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游客總不至于把自己一時的私心加在他們長久的生活上吧。<br>自駕游的好處就在于自游,到了哪兒,想停下來一游,便可。我們看到了自認為不錯的取景角度,就靠邊停車,欣賞,拍照,自得其樂。在收獲青稞的末期,只見犁地不見收割,路邊舍間的大木架子上也早已掛滿了金色的青稞,偶爾有人把青稞背過來掛上去。這里的人吃青稞并不像漢民吃稻谷小麥那樣一次性打好,而是隨吃隨打隨磨.風(fēng)吹,日曬,雨淋,捆扎整齊的青稞是否在面朝藍天的架子上又得到了新一輪的生長呢?<br><br></font></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停車途中遇到一位提著一袋西瓜皮往上走的藏民大媽,我們在艱難的交流之后,終于明白她那袋西瓜皮是拿回家喂豬的。不用看見,我就已經(jīng)認為那是一群黑乎乎的瘦豬,那種在甘南的馬路上到處轉(zhuǎn)悠覓食的黑豬。無論哪個民族,他們的生活都平凡到具有驚人的相似性,這西瓜皮的一課,再次給了我的深刻論證。<br>最后,我們到達了顯示公里數(shù)還有106的石碑處。不舍得讓汽車去嘗試前面破碎坑洼的道路,我們就在這里隨便轉(zhuǎn)悠,到處看看拍拍。<br><br>過了最高的村子以后,扎尕那的植被保持為未被開墾的草地和灌木。山坡草地上隨意散落著各種花色的牛,有牦牛,還有毛發(fā)很短并不像牦牛的。當然也有馬,不過就更少見了,應(yīng)該是去了遼闊的牧場。牛們看上去粗大遲緩,但抬頭仰望,身后的高峰上卻站立著那么多牛,更在那目力不及的高處,要用望遠鏡觀察,才能確定連那些黑點都是藏民的牛。有的牛在高處待得無聊了,就從那陡峭的山坡上變魔術(shù)般由小變大,沒一會兒就下到我們面前,哞哞地呼喚其它同伴。一切如此之快。<br>從此便能知道“石匣子”之稱名副其實。往前后左右四下環(huán)視,視線皆為山峰所阻。山上的植被不太茂密,主要是草地、灌木和松樹。裸露處是明顯的巖石山體,即可知四面之山多為石山。而四個村子的耕地,當是石山之中難得的好土地吧。</font></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三個衣著鮮艷的喇嘛開車停在路邊,徒步走上牦牛獨鐘的高坡游玩。到了四點半鐘,勞動的大幕即將落下。喇嘛們說說笑笑地下山,開著車走了。一群藏民大小伙子們則騎著摩托車放牧歸來,其中就有人問我們需不需要住宿。幾個藏民婦女牽著她們二二結(jié)對的耕地牦牛,從吃草休息處往村子里回。小伙子們發(fā)現(xiàn)了山上的野物卻追逐未果,牦牛群里因一條毒蛇引起了短暫的騷動,幾個突起的高低音,在日復(fù)一日的樂章中和諧歸一。<br>我們借著西沉的余暉慢慢下山,并繼續(xù)游蕩拍照。到了一開始被叫住買票的地方,我們不知所措地停下了車。時間已是六點半了,往哪兒去呢?一旦出去,再想進來就又要買一次門票,而且往返又得不少路。留在扎尕那,若進入峽谷游覽,則車進不去,深度往返必得一天,而且平時我們也去過不少峽谷,峽谷與峽谷的景色并沒什么差別。沿著后半截通往合作的顛簸馬路探尋,則數(shù)小時前已被置于考慮范圍外。若離開扎尕那前去曾經(jīng)路過卻錯過的唐克看黃河第一灣的日出日落,則路途遙遠,一夜未睡的我們也人困車乏,而且單單看個日出日,落貌似浪費太多的等待去欣賞曇花一現(xiàn)的短暫,曇花開或不開,尚且無法準確預(yù)測。<br></font></h3> <h3></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br>晚上好好睡一覺終究是目前最重要的,那就先折回去問問房價吧。在一個停滿了小汽車的客棧院子里,我向游客打聽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這幢客棧標準間180元,普通間100元,別處還有更貴的220元的標間。這價格還無從判斷高低與否,主要看能不能讓人洗澡。三位游客從四川過來,今早已經(jīng)到了這里,但因為某些原因沒有過來看日出。女游客為了表明這里的日出多么值得看,就掏出手機給我翻看她的朋友早上剛拍的日出。說實話,這些照片并沒什么震撼人心的,就是山上泛紅的天空中有些朝霞。我問旁邊的一位男游客,明早會不會下雨。他看也不看手機上的天氣預(yù)報,就說扎尕那的天氣看天氣預(yù)報沒用,昨天下過雨,今早就晴了,更何況今天是晴天,明天肯定也是晴天。<br>我對于這種邏輯不置一詞,回車上跟老妖商量。鑒于下午有數(shù)位藏民問我們要不要住宿的情況,我們認為回頭往上開,去找一個小時前觀景臺上的小姑娘,住在他們家里,也是比較靠譜的。遺憾的是這時天已經(jīng)開始黑了,觀景臺上空空如也。旁邊一個騎著摩托的藏民小伙——后來我們知道他叫旦知扎西——沖我們問要不要住宿。價格100元,不算太便宜,但我們還是同意先過去看看。<br><br></font></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旦知扎西家在最高的代巴村,而他家的客棧又踞于代巴村的高處??蜅J腔硕嗳f新建的,看上去非常干凈。房子跟別家一樣,同是純實木建材,外刷一層清漆,既簡單又順眼。關(guān)鍵是我們無意中避開了前段時間的高峰,跟我們同住的是一對剛剛才被扎西招呼過來的河南夫妻,所以使用公共淋浴和衛(wèi)生間非常方便。<br>看完了房間回到停車場,我們企圖跟扎西進行一番講價的掙扎,雖然之前四川女游客已經(jīng)告訴過我討價還價完全沒用。果然,扎西雖然臉上顯出不忍和無奈,嘴上卻一分都不讓。我們當然還是同意了。我仍像往常一樣多嘴,問他究竟為什么不肯便宜。旦知扎西告訴我們:“我們四個村子統(tǒng)一好價格,一人五十。而且我們每年過年都要向佛發(fā)誓,我這一年沒撒過謊。所以這樣不好?!蔽翌D時了然。<br><br>誓言和誠實的力量,在于對心靈純度的拷問。即使它們被用來綁架金錢或者其它世俗之物,當人在它們面前坦白時,卻是與金錢、與世俗無關(guān)了。<br>老妖覺得我在路上沒吃好,一定要在這里吃一頓晚飯。土豆絲,15元;青椒炒肉絲,28元;米飯,2元一碗,買了兩碗;奶茶,30元一電熱水壺;青稞酒,38元一農(nóng)夫山泉礦泉水瓶(這時我想到了午飯時那個藏民小伙說“農(nóng)夫山泉”時的一臉壞笑)。共計115元,可比住宿費還貴。<br><br>飯菜上得很慢很慢,我忘了看時間,應(yīng)該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那么久。四個游客加上一個主人,胡聊上半天,就不覺得無聊難耐了。聊得多,卻不覺得吵鬧,還是因為人少,扎西說前些天的這個點客廳里滿是客人。怎么說,謀得好不如來得巧。<br>旦知扎西是迭部一帶小有名氣的歌手,他在迭部縣唱一首歌能有300元的收入。在大家的要求下,他“免費”為我們唱了兩段藏歌,雙目神采奕奕,唱得非常開心。<br><br>客棧很緊湊,兩張平行靠墻的床,中間一條過道,過道的這頭是窗戶和緊貼窗戶的床頭柜,上面有電熱水壺、玻璃杯、煙灰缸和茶葉,過道的那頭就是房門了。隔壁房間的低語,穿過一面木墻模糊地響起。所有房間都坐落在主過道兩旁,跟學(xué)生宿舍一樣。無線網(wǎng)的源頭,就在過道盡頭的客廳里。<br>我先去洗漱。瓷磚潔白,管道锃亮,卻沒有香皂沐浴露洗發(fā)水牙膏之類,我勉強涂了點自帶的雕牌除除汗氣。晚上無論是去洗漱還是上廁所,真是一點兒都不寂寞,不計其數(shù)的蛾子被光亮吸引過來,貼附在浴室門和廁所門的毛玻璃上,一開門,擋都擋不住,噗嚕啪啦地往里飛,哪怕被廁坑的水淹死也在所不惜。<br><br>洗漱完,我站在院子里抬頭看了看,果然星斗滿天。趕緊取來眼鏡細看,夜空極像被嚴嚴實實地潑灑了珠寶玉石的晶亮碎屑,實在蕩魂攝魄。<br>匆忙回到房間的時候,老妖已經(jīng)戴著眼鏡打著呼嚕睡著了。我也就關(guān)燈睡覺了。可恨屋里的蟲子似乎認定了我這個靶子,一直在我身上撲騰。我拽過被子蓋上,蛾子還是在我露出來的右臂上歡蹦亂跳。我趕緊只露出一個腦袋,卻還覺得有東西在我的右腋附近動來動去,我也只好不管了。天亮之后,我看到床上的這個位置有一只一動不動的小蛾子。實在對不起啦。<br><br>半夜,我被老妖抱怨不給他蓋被子的聲音驚醒了。再過一會兒,又聽到了下雨的聲音,我心里咯噔一下,看看手表,正是1:50.<br>五點整,為了看日出的鬧鐘把我震醒了,我睜眼一看,夜色朦朧中,老妖已經(jīng)坐在床沿上,準備去上廁所了。我跟他說晚上下雨了,就關(guān)了鬧鐘繼續(xù)睡。不知道過了多久他才回來——原來他還洗了澡,我又繼續(xù)睡,他則玩手機。又不知過了多久,睡夢中聽到老妖說外面起霧了,我一掀被子馬上站立來,一邊趴在窗戶往外張望——果然云霧彌漫,一邊睡意全無地說“我們趕緊出去拍霧”。一拉燈線開關(guān),沒電,老妖還說怪不得剛才沒網(wǎng)了。</font></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簡單地收拾完,7:00,我們冒著毛毛細雨去拍霧了。光線比較暗,但此時的霧好極了:天上是密不透氣的雨云,中間是盤桓在山頂和山腰的雨霧,而近處景物和山間盆地依舊相當清晰,可名曰“人間仙境”。停車場是勝過扎西客棧的全村制高點,能看到色彩斑斕云霧交織的全景,我們在這里逗留得有點久。出門大概十分鐘,我突然發(fā)現(xiàn)雨已經(jīng)停了。我趕緊跟老妖商量轉(zhuǎn)移陣地到處觀賞拍攝,以免云銷雨霽霧散了。老妖說要開車去觀景臺,因為觀景臺太遠了。我取下攔門的木條,讓老妖開車上去。沒想到這個上坡因為一夜雨水泥濘濕滑,任發(fā)動機嘶吼嚎叫,前胎就是在即將出門的泥地上原地打轉(zhuǎn)。我不懂開車,只能到處拔草撿石子墊在輪胎下,走得滿鞋底鞋幫褲腳褲腿都是沉甸甸的泥,手上也抓了不少的泥巴。老妖一時心急慌亂,車子倒溜且更失去了爬坡的沖勁,一時間竟動彈不得。折騰了一刻鐘,老妖很生氣地把車棄在停車場出口,同意步行去觀景臺了。<br>我們離開岔路回到正路上繼續(xù)拍照。沒過幾分鐘,當我轉(zhuǎn)過身去拍汽車停在門口的窘境時,卻發(fā)現(xiàn)河南男游客站在停車場的大門閂前,挎著行李抽著煙盯著我們的汽車默默思考。他們昨晚就說過只有四天時間,所以要急著趕路。一邊可惜他們老早離去,我們一邊趕緊回去想辦法挪車。在他的指點下,我們把車往后退了些路,加大油門往上沖,并且伴以左轉(zhuǎn)彎和右轉(zhuǎn)彎躲避剛才壓出的泥坑,終于沖上了水泥路。這時,我的腿腳雙手添了更多的泥,衣服也被甩上了一點兒。最可憐的是被夜雨洗得漆黑瓦亮的汽車,大半部分都被甩了繁星狀的泥點,酷炫極了。就這,我們又花了幾分鐘。為了把車開上正路,我們來來去去花了大約二十分鐘。<br><br>當我們把車停在路邊大舒一口氣時,情況又不對了:落到地面和山下的雨水升騰起來了,遠處已淪為一片雪白的混沌,不能拍照了。先回客??纯矗绻麃黼娏耍覀冞€能用自帶的電飯煲煮泡面吃。終于沉重地上了客棧,卻發(fā)現(xiàn)還沒有電。這時老妖也過來幫忙了,他主張先喝完剩下的奶茶,并讓正在旁邊房間收拾打掃的扎西爺爺用柴火給我們燒壺開水,把空水杯都給裝滿。<br>我下到扎西家里去看燒水的進度,然后把水杯灌滿了。老妖又閑不住了,通過連著上下地面的鐵梯來到扎西家院子,要看看他們的主房。主房跟客棧一樣,用木頭建造,橘黃的主色調(diào)簡單又不失活潑。沙發(fā)、地鋪、爐灶、大鍋、皮壺、器皿、佛具……有些還在服役,有些已經(jīng)成了表現(xiàn)傳統(tǒng)習(xí)俗的擺飾。然而,整潔,和諧,加上藏族風(fēng)情的擺設(shè)方式,給了它們簡約而不簡單的美感。不同于年輕人的對答自如,老扎西不太懂漢語,在聽不懂時就微笑點頭,仿佛在贊同我們的提問,非常滑稽有趣。<br><br><br><br></font></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從扎西家出來后,霧更濃了,連眼前所見都幾乎只剩下了霧。我從沒有過山間雨霧的經(jīng)驗,以為等到霧氣散開是無望了,周圍的霧卻開始悄無聲息地慢慢上升了。<br>在這條我們不知折騰了多少遍的從主路通往扎西家和代巴村的岔路上,兩個小男孩叫著跑著驅(qū)趕馬群前往牧場。一匹黑馬駒子一點兒都不馴服,在柵欄里邊到處亂竄,最后看大部隊已經(jīng)上路了,才急急忙忙地跑出來,一眨眼就消失了。<br><br>這時,有些自駕游的車輛開了上來,開始了他們的游覽。我們兩人呢,因為昨天一下午已經(jīng)看得無聊了,趕遠路累壞了,又聽說日出還不錯,才宿了一晚上,沒想到幸運地體驗到了遠超過隨處可見的日出日落的勝景,滿心的小得意。怎么說,還是謀得好不如來得巧。<br>沒有風(fēng),云霧卻瞬息萬變,一秒鐘一副模樣。我完全不知道該怎么拍攝才好,簡直手忙腳亂無所適從。在觀景臺俯拍薄霧籠罩的東哇村時,太陽的光線突然穿透云層落在村子上,帶來了一份驚喜,這已經(jīng)是9:15了。我們又在觀景臺停留了一會兒,拍拍照,賞賞景,跟藏民聊聊天。<br><br></font></h3> <h3></h3> <h3></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上車之后,老妖說為不留遺憾,我們再開到最高處看看——雖然事實是回來后老妖還是覺得遺憾。<br>到達高地時已經(jīng)上午十點了。太陽的半隱半現(xiàn),不僅沒能馬上驅(qū)散水霧,而且更使霧靄有了光線明暗的層次感。不過,高處因為樹木和坡地的阻擋,沒有一覽無余的好視野,拍不了照片。其他游客還被羈絆在下方的風(fēng)景沒有上來,唯一的人聲是一輛突突突的拖拉機載著一車唱著藏歌的藏民小伙從我們身邊毫不猶豫地駛過,奔向他們今天的勞作。我們就在這僻靜之處吃吃早飯,收拾修整,隨后就下了山。<br><br>這次下來,哪怕是路過賣票收費的地方,我們都沒有猶豫,只是到了東哇村的路邊才停下來戀戀不舍地拍上幾張。路途太漫長,來不及山水情長。我們真的上了路,離開了曾經(jīng)路過我們生命路程的石匣子。<br>在觀景臺上,老妖笑著轉(zhuǎn)述剛剛聽旁人說的話:“那個人說霧什么時候才能散,霧不散開我都看不到扎尕那是什么樣子?!崩涎f,我們正好已經(jīng)看厭了實實在在的扎尕那,今天云山霧繞的還正好,所以說每個游客的需求是不一樣的。<br><br>不管看到什么,當下看到的總是最好,因為這個人,這匹馬,這塊青稞地,這片定格的云嵐,永遠只有一次。的確,這山有千萬年,這村有百千年,我們能見、能聞、能觸、能感的,卻只有這獨一無二且一去不返的瞬間。<br><br>  <br><br><br>  <br><br>  2016年8月30日星期二</font></h3> <h3></h3> <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扎尕那游后記</h1> <h3><font color="#010101">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鳥語花香,那里沒有痛苦,那里沒有憂傷……”上學(xué)的時候,老師教給我們這樣一首歌,我不禁被它動聽的旋律所打動,更為其美好的歌詞所吸引。每當吟唱《香巴拉并不遙遠》時,無論身處何地,我都會產(chǎn)生一種遙遠悠長的愿想。<br><br>  香巴拉肯定是存在的,只是越來越少了。<br><br>  跟老妖穿梭在尾氣升騰噪音充塞的城市里,我說:“扎尕那去過一次就好了,不用再去第二次了?!边@意思老妖懂。他說:“就是的。”我們開始了以最壞的惡意無邊無際地揣測扎尕那的未來:<br><br>  剛從S313拐入通往扎尕那的道路,便被新建的景區(qū)大門攔住,只得買門票、付費停車,然后再付費乘坐觀光車度過二十公里的路程。山谷兩旁原本濃密的樹林出現(xiàn)了更為濃密的農(nóng)家樂,它們無一不以“扎尕那”、“藏族特色”為噱頭,雖然明明離扎尕那還很遠。終于到達扎尕那的山腳,下車,一路步行前進。<br><br>  沿路滿是統(tǒng)一外觀之后的小鋪子,售賣各種算或不算紀念品的紀念品。間或有藏民問:“要不要住宿?我們有標間,有WiFi,”“要不要包車導(dǎo)游?有些地方你們不認識路。”“要不要穿藏袍拍照?要不要跟牦牛合影?要不要騎馬?”這些用諂笑調(diào)和念叨的面龐,是眼露狡黠的小伙子,是滿臉褶皺的老太太,是花枝招展的家庭婦女……五彩斑斕的東西填滿了石匣子,笨拙沉默的青稞架子卻都不見了蹤影。<br><br>  因為藏民放棄了正常的種植,早已將馴服于耕種的土地改成了創(chuàng)意農(nóng)田、跑馬場、野炊燒烤點……曾經(jīng)世代辛勞的耕牛變成了攝影道具,馳騁草原的馬匹淪落為金錢的坐騎。能歌善舞的藏民們不再落落大方地給游客展示自己的才藝,而是如同賣藝人一般,欣賞一次收費多少錢。他們還不嫌麻煩地全都穿上了洗得干干凈凈的藏袍,掛上沉甸甸的飾品,只為吸引游客的光臨和住宿。<br><br>  攝影家的鏡頭里,如果不經(jīng)過修圖,除了以前就有的電線、電桿之外,還增添了衛(wèi)生間、垃圾箱、停車場、民宿的大字招牌、游客無處不在的身姿、想方設(shè)法開進來的私家車,以及不喜歡進入垃圾箱的各種垃圾……<br><br>  當然,這些都是最糟糕的設(shè)想。我倆估計過,滿打滿算,像旦知扎西家的客棧,基本只靠七八月的西北旅游旺季,一年最多能掙五萬。這還不包括游客數(shù)量突減、各種地質(zhì)災(zāi)害和氣象災(zāi)害的威脅、家人的疾病或亡故、停車場的繼續(xù)修建等等可能的風(fēng)險和進一步的花費,所以二十萬的投資,五年能收回成本都很不錯了。<br><br>  我們一方面為短暫的旅游時間和長久的冰雪封山而嘆息,轉(zhuǎn)念一想,卻又為此而慶幸。正是因為這些天然屏障,扎尕那才能避免過多的游客數(shù)量,才能不完全依賴于旅游業(yè),才能擁有自己的生活習(xí)慣和風(fēng)土人情,又才能因此繼續(xù)保持旅游價值。盡管有這些天然屏障,近年來,扎尕那的名氣還是越來越大,最糟糕的設(shè)想,也終有一天會實現(xiàn)。<br><br>  不去第二次,因為我希望永遠擁有你最美好的印象,在歌聲里,在照片里,在記憶里。<br><br></font></h3> <h3></h3> <h3></h3> <h3></h3> <h3><font color="#010101">文字作者:中央民族大學(xué)研究生院 陳佳敏 攝影:鄭宇/陳佳敏 編輯制作: 鄭 宇</font></h3> <h3>【請轉(zhuǎn)載此文的朋友們留個言,謝謝!因為它像作者的孩子一樣,是一字一句自己寫的,照片也是自己拍的,所以想知道有多少人喜歡它?!?l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