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筆記 <p class="ql-block"> ?? 今天為大家分享馮驥才先生的散文《摸書》,文章選自《中國當代名人隨筆》。</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書里,世界上沒有的一切也在書里”。書,有時不需要讀,只要摸一摸,便是一種享受。文中最觸動人的,是那超越文字本身、近乎神圣的“摸書”儀式感。但凡讀書愛書的人,定會理解馮驥才先生的感受。</p> 誦讀:雲(yún)淡風輕 《摸書》
作者:馮驥才 <p class="ql-block"> 名叫莫拉的這位老婦人嗜書如命。她認真地對我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書里?!?lt;/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沒有的一切也在書里。把宇宙放在書里還有富余?!蔽艺f。</p><p class="ql-block"> 她笑了,點點頭表示同意,又說:</p><p class="ql-block">“我收藏了四千多本書,每天晚上必須用眼掃一遍,才肯關燈睡覺?!?lt;/p><p class="ql-block"> 她真有趣。</p><p class="ql-block"> 我說:“書,有時候不需要讀,摸一摸就很美,很滿足了?!?lt;/p><p class="ql-block"> 她大叫:“我也這樣,常摸書?!彼淇斓靥摂M著摸書的動作。</p><p class="ql-block"> 爍爍目光真誠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談話是個相互尋找與自我尋找的過程。這談話使我高興,因為既找到知己,又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個美妙的習慣,就是摸書。</p><p class="ql-block"> 閑時,從書架上抽下幾本新新舊舊的書來,或許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腦,或許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囈語,或許是人類某種思維興衰全過程的記錄——這全憑一時興趣,心血來潮。有的書早已讀過,或再三讀過,有的書買來就立在架上;此時也并非想讀,不過翻翻、看看、摸摸而已。</p><p class="ql-block"> 未讀的書是一片密封著的誘惑人的世界,里邊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開來讀是種享受,放在手中不輕易去打開也是一種享受;而凡是讀過的書,都成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個個朋友,我熟悉它們的情感與情感方式,它們每個珍貴的細節(jié),包括曾把我熄滅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話……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溫、再體驗,這就夠了。何必再去讀呢?</p><p class="ql-block"> 當一本古舊書拿在手里,它給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僅它的內容,一切一切,都與今天相去遙遠。那封面的風格,內頁的版式,印刷的字體,都帶著那時代獨有的氣息與永難回復的風韻,并從磨損變黃的紙頁中生動地散發(fā)出來。也許這書沒有多少耐讀的內涵,也沒有多少經久不衰的思想價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舊器物。它的文化價值反成為第一位的了,這文化的意味無法讀出來,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拉說,她過世的丈夫是個書蟲子,她的藏書及其嗜好,一半來自她丈夫。她丈夫終日在書房里,讀書之外,便是把那些書搬來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每每此時,“他像醉漢泡在酒缸里,這才叫真醉了呢!”她說。她的神情好似看到了過去一幅迷人的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想到一句話:“人與書的境界是超越讀?!钡覜]說,因為她早已懂得。</p> 主題賞析 <p class="ql-block"> 文章通過作者與莫拉的對話,生動地描繪了愛書之人一種超越閱讀本身的、近乎神圣的戀書情結。表達了書籍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有生命、有溫度、有歷史的文化器物。“摸書”這個動作,代表了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占有的滿足、一種對知識和文化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文章語言質樸,<span style="font-size:18px;">書中那兩位癡迷書卷的靈魂,也映照出無數(shù)愛書人心中那無法言說的沉醉,必然引起讀書人的深深共鳴。</span></p> 作者簡介 <p class="ql-block"> 馮驥才,<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2年3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 ,祖籍浙江寧波(今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span>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社會活動家。</span>在小說和散文創(chuàng)作上都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小說《??!》、《神鞭》、《三寸金蓮》,散文集《珍珠鳥》等。他還致力于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