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幾乎每個人都聽過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卻少有人知道下一句 “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有些記憶,被時光淹沒,交還給了歲月;有些故事,被季節(jié)遺忘,預(yù)支給了流年。千帆過盡,回首過往,那些純靜的夢想,早已漸行漸遠(yuǎn),如今念起,只有心底淡淡的憂傷……</b></p><p class="ql-block"><b> ————題記</b></p> <p class="ql-block"><b> 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天空清透,云淡風(fēng)輕,秋風(fēng)稍一揮手,已是橙黃橘綠,碩果滿懷。 </b></p><p class="ql-block"><b> 從老校長手里接過國培工作,那是2018年的秋天,老校長朱學(xué)林老師因為國培項目縣工作操勞過度倒在了工作崗位上,那時我們在培訓(xùn)新教師,接過這項任務(wù),我的內(nèi)心充滿忐忑,當(dāng)時的教科室主任唐老師說:年輕人,別怕我信你能夠擔(dān)當(dāng)大任,也是那一年我?guī)е?0位教師赴楚雄師院培訓(xùn),接過了國培計劃這項任務(wù)。</b></p> <p class="ql-block"><b> 也就是這一年,我開始學(xué)寫簡報,開始學(xué)習(xí)攝影,當(dāng)時的60位老師,有人教我攝影,有人教我簡報,每天白天上課,夜晚工作到深夜一點,如今他們當(dāng)中的很多人成了名師,也有很多人退休了,還有摯友去世了,一路陪伴我成長,給我鼓勵的老校長也去世了,如今回望,一切仿佛都還是昨天。</b></p> <p class="ql-block"><b> 人生走到秋,再多的遺憾已經(jīng)成了昨天的故事,身上的包袱已失去了原有的期待,不論鮮衣怒馬意氣風(fēng)發(fā)還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不妨先停下來,拋棄不屬于自己的失望、苛求的包袱,你會發(fā)現(xiàn)從頭到尾都是風(fēng)月自賒,自給自足,拂去繁華的泡沫,撣去一身的塵土,勇敢、堅定、溫暖的初心,仍然熠熠生輝。</b></p> <p class="ql-block"><b> 不知道為什么,回憶起2018年接過國培,我想起了三國演義的諸葛亮。隆中對策的宏圖猶在耳畔,劉備卻已化為白帝城一具冰冷尸骸。遺詔托孤之時,那懵懂少年劉禪跪在榻前,兩只眼睛渾渾噩噩,仿佛被罩上一層濃霧,只倒映著宮廷梁柱間精美雕飾的浮影。他既不明白父親臨終托付的沉重,更無法理解那字字血淚背后,一個王朝行將崩塌的轟響。</b></p> <p class="ql-block"><b> 劉備戎馬一生,半世飄零,待終得一方基業(yè)時,已近暮年。其子嗣皆庸碌之輩,無一人能承其志。劉禪此人,在中國帝王譜系里,堪稱一種奇特的“平庸標(biāo)本”——他不算壞,更非暴君,只是頭腦簡單,耽溺享樂,對治國理政毫無興致。他坐龍椅如坐針氈,批閱奏章形同受刑,唯有在宦官諂媚的笑聲與俳優(yōu)的嬉鬧中,才如魚得水,活脫脫一副“樂不思蜀”的活畫像。朝廷之上,馬屁精們竟相爭寵,蜀漢朝堂,儼然淪為一座巨大戲臺,上演著荒誕的“伴君游戲”。</b></p> <p class="ql-block"><b> 如此庸主,配上如此國勢:蜀漢偏居一隅,地狹人稀,兵微將寡。昔日隨劉備入川的荊襄舊部凋零殆盡,而益州本土豪族心懷兩端。人才凋敝如秋風(fēng)掃葉,國窮民弱,民生惟艱。這殘破江山,竟全憑諸葛亮一人勉力支撐。他事必躬親,自校簿書,流汗竟日,心力交瘁。史書載其“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這哪里是治國?分明是以一人血肉之軀,填塞著那千瘡百孔、行將傾覆的帝國堤壩!</b></p> <p class="ql-block"><b> 然則諸葛亮何許人也?他豈是盲目的愚忠之徒?其智慧洞若觀火,對蜀漢的危局,對曹魏的壓倒性優(yōu)勢,心中洞明如鏡。他深知以弱伐強,以疲敝之蜀擊強盛之魏,幾近于以卵擊石,絕無成功的希望。北伐,不過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絕望沖鋒”。當(dāng)他在《后出師表》中痛陳“然不伐賊,王業(yè)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時,那清醒的絕望如刀鋒般銳利——這哪里是戰(zhàn)略分析?分明是立于懸崖邊上,向著無底深淵發(fā)出的最后詰問!這“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孤勇,穿透紙背,灼痛后世每一雙閱讀的眼睛。</b></p> <p class="ql-block"><b> 前后《出師表》,字字泣血,句句錐心。那“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的焦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絕,真是寫給那個只知斗雞走馬的劉阿斗看的么?非也!這分明是諸葛亮面向九泉之下劉備的泣血獨白,是一封寫給幽冥的軍令狀,一場與亡魂的莊嚴(yán)對質(zhì)!劉禪的目光何曾能穿透這紙背的深意?他稚嫩的手掌,怎堪承接這份以生命為印泥的沉重契約?文章字里行間彌漫著一種宿命般的悲愴——如同精衛(wèi)銜微木以填滄海,知其不可,命其必行,只為不負(fù)那“托孤”二字上凝結(jié)的君臣信義,不負(fù)自己當(dāng)年踏出隆中草廬時的那顆初心。</b></p> <p class="ql-block"><b> 那北伐的旌旗獵獵,豈為真的克復(fù)中原?不過是借征伐之烈烈,掩蓋內(nèi)部傾軋之切切罷了。蜀漢朝廷中,荊州舊部與益州豪強間的裂隙如深淵,劉備死后,益州本土勢力對“外來政權(quán)”的離心力日益加劇。北伐,恰如諸葛亮手中一道巧妙的符咒,將內(nèi)部矛盾暫壓于對外征戰(zhàn)的洪爐之下??上н@符咒效力有限,隨著時間推移,爐火漸衰,裂痕終究在內(nèi)部悄然蔓延開來??酌髦?,固然能“借東風(fēng)”,卻終究難以彌合這根本的利益與人心鴻溝。</b></p> <p class="ql-block"><b> 五丈原秋夜,天穹低垂,七星燈在帳內(nèi)搖曳。諸葛亮已油盡燈枯,食少事煩,命若懸絲。他最后一次強支病體,巡視營壘,目光如炬掃過軍陣。當(dāng)此際,他心中是何等滋味?是壯志未酬的悲憤?是辜負(fù)先主的愧疚?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近乎解脫的清醒?他或許早已預(yù)見,自己這最后一盞燈熄滅之后,蜀漢這艘千瘡百孔的航船,失去唯一掌舵者,其沉沒已是必然的命運。他掙扎一生,維系著這危樓大廈,今日終于要放手了。那燈滅一刻,他眼中最后閃過的,是對宿命了然后的平靜,還是對那庸主劉禪與滿朝“黃皓”們無盡悲憫后的無言蒼涼?</b></p> <p class="ql-block"><b>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諸葛亮的一生,便是這句讖語最悲壯的注腳。其絕世之才,恰逢一個極端的末世;其清醒的智慧,反而讓他更深切地咀嚼著無力回天的苦澀。他并非不知天命,而是明知天命不可違,卻偏要以凡軀抗天命,以智慧搏絕望。這種掙扎,因其極端的清醒而倍顯慘烈,因其知其不可而為之,而放射出超越成敗的永恒光芒。在歷史的荒原上,諸葛亮如一顆燃燒殆盡的星辰,他并非照亮了勝利的坦途,卻以其焚身的光焰,照徹了人類在絕境中堅守信義、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孤高精神——這精神在黑暗長夜中,比勝利本身更為壯麗,更為不朽。</b></p> <p class="ql-block"><b> 他終是死去了。那盞七星燈熄滅后的蜀漢,如同被抽掉了最后脊梁的巨獸,無可挽回地向著深淵滑落。劉禪在成都的宮殿里,或許正因新得一只善斗的蟋蟀而撫掌大笑。歷史的巨輪碾過,諸葛亮以生命為代價的絕望掙扎,最終不過是給這末世,留下了一道既深刻又徒勞的刻痕。</b></p> <p class="ql-block"><b> 然而,當(dāng)后世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那淚水中所包含的,豈止是對功業(yè)未成的惋惜?更深沉的,是對一種清醒者走向毀滅的悲憫,是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孤勇的永恒致敬——這致敬,穿透了成敗興亡的煙塵,在人類精神的星空下,亙古不滅。</b></p> <p class="ql-block"><b> 比起諸葛亮,我接過重?fù)?dān)是想要老校長放心,也讓自己成長。歲月如歌,8年的時間一晃而過,8年很多東西改變了,時光早已模糊了很多容顏,8年很多東西都已經(jīng)物是人非。</b></p> <p class="ql-block"><b> 下班早歸來,昨隨手插瓶的幾枝野草野花喜盈盈對我笑,像老朋友久違的相見。攸然產(chǎn)生坐在桌前喝杯茶的念想。燒水、泡茶,洗了幾顆小番茄,與桌前的小花草默對一小會,簡單的儀式感,使得積了一日的雜念凡塵盡消,周身寂靜清然,人也精神些許。</b></p> <p class="ql-block"><b> 時常喜歡這樣偷閑,一貫是寡淡清素的,不喜雜吵熱鬧,一個人散步、喝茶、閱閑書,日日寂靜且內(nèi)心豐盈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林語堂先生說:“優(yōu)雅的懶散”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b></p> <p class="ql-block"><b> 我不懂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樣子,但這種無所事事的閑適,卻是我常常樂此不疲追隨的,享受其中,自樂然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喜歡在生活的間隙,發(fā)現(xiàn)一些小美好,隨手拍一些觸動心弦的照片,有花、草、云、蟲及各種各樣的艷麗色彩。</b></p> <p class="ql-block"><b> 也喜歡把花花草草收集起來,拼一些喜歡的圖案收藏,像是珍藏了一個季節(jié)、一個美好的日子。</b></p> <p class="ql-block"><b> 就我而言,與這些自然里的花草相處,是我世外桃源般的時光,是我精神的寄托,情緒的出口,它們可給予我無盡的能量,有它們的安然相伴,柴米油鹽的瑣碎也多了幾分詩意。</b></p> <p class="ql-block"><b> 自幼在山野里長大的緣故吧,周邊除了家人和小伙伴,就是自然里的種種微小,對人情世故頗不耐煩,一路走來,磕磕碰碰,年愈半百愈加厭倦世故,只有獨處才覺靈魂自由。</b></p> <p class="ql-block"><b> 一輩子不長,沒必要糾結(jié)存在的意義,日日的感受,才是價值所在。愿諸友也能無懼他人眼光,時時活在自己的豐盈里,自由且隨性著就好。</b></p> <p class="ql-block"><b> 我喜歡愛花的女性?;ㄊ俏覀?nèi)粘D茈S手得到的最美好的景色。從昂貴的玫瑰到卑微的野菊?;ú徽摮鎏?,朵不分大小,只要生機勃勃的開放著,就是令人心怡的美麗。不喜歡花的女性,她的心多半已化為寸草不生的黑戈壁。</b></p> <p class="ql-block"><b> 我喜歡眼神樂于直視他人的女性。她會眼簾低垂余光裊裊,也會怒目相向入木三分。更多的時間,她是平和安靜甚至是悠然地注視著面前的一切,猶如籠罩風(fēng)云的星空。看人躲躲閃閃目光如螞蚱般跳動的女性,我總懷疑她受過太多的侵害。這或許不是她的錯,但她已丟了安然向人的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我喜歡到了時候就戀愛到了時候就生子的女人。恰似一株按照節(jié)氣拔苗結(jié)粒的麥子。我能理解一切的晚戀晚育和獨身,可我總頑固認(rèn)為逆時辰而動,需儲存諾大的勇氣,才能上路。如果是平凡的女子,還是珍愛上蒼賦予的天然節(jié)律,徐步向前。</b></p> <p class="ql-block"><b> 我喜歡會做飯的女人,這是從遠(yuǎn)古傳下來的手藝,博物館描述猿人生活的圖畫,都繪著腰間綁著獸皮的女人,撥弄篝火,準(zhǔn)備食物??梢娕腼儗τ谂?,先于時裝和一切其他行業(yè)。湯不一定鮮美,卻要熱;餅不一定酥軟,卻要圓。無論從愛自己還是愛他人的角度想,“食”都是一件大事。一個不愛做飯的女人,像風(fēng)干的葡萄干,可能更甜,卻失了珠圓玉潤的本相。</b></p> <p class="ql-block"><b> 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nèi)f化。不讀書的女人,無論她怎樣冰雪聰明,只有一世才情,可書中收藏著百代精華。</b></p> <p class="ql-block"><b> 我喜歡深存感恩之心又獨自遠(yuǎn)行的女人。知道感恩父母,卻不盲從。知道謝天地,卻不畏懼。知道謝自己,卻不自戀。知道謝朋友,卻不依賴。知道謝每一粒種子每一縷清風(fēng),也知道要早起播種和御風(fēng)而行。</b></p> <p class="ql-block"><b> 生活的本意就像滴水穿石,簡單、重復(fù),不會生活的人感到厭倦,會生活的人在上億次的重復(fù)之中,去感受每一次的不一樣,并且終有洞穿石頭的那一天。</b></p> <p class="ql-block"><b> 晨起,鳥兒歡歌笑語暮落,蟬鳴此起彼伏樹木,堅韌挺拔俊秀野花,肆意綻放自由。你曾說,每天都是前一天的延續(xù),今天我們平平安安,每天我們都會平平安安。</b></p> <p class="ql-block"><b> 我想說,在循環(huán)的每一天里,專注當(dāng)下的意義,愛你,更要愛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生活是新鮮的,循環(huán)在熱愛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拍喜歡的照片,寫喜歡的文字,過喜歡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保持健康輕盈的體態(tài),不管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的老太太,讓煩惱和憂愁都拜拜,以成長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次重復(fù)??</b></p> <p class="ql-block"><b> 把日子過成素簡的模樣,連回憶都染上恬淡的底色;讓過往的故事藏進(jìn)歲月的煙塵,不再驚擾當(dāng)下的安寧。心湖不起波瀾,眼底只剩清歡,這份對平淡的珍視,其實是對生活最溫柔的和解——原來不必追逐喧囂,守著內(nèi)心的清寂與自洽,就已是圓滿。</b></p><p class="ql-block"><b>2025年9月4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