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起做蛋炒飯,正好有一個甘藍(lán),切了絲,放到一起,就著牛奶,這既有菜又有飯的早餐,讓我想起爸爸擅長且常做的早餐。</p><p class="ql-block"> 爸爸是南方人,從小父母離異,生活便進(jìn)入無秩序狀態(tài),特別是上學(xué)、參加工作住獨身宿舍,養(yǎng)成了自己獨特的早餐方式。東北人喜歡粥、饅頭加咸菜的早餐,雖然后來爸爸被媽媽改變了許多,爸爸特有的早餐還是給我們留下記憶!</p> <p class="ql-block"> 要說記憶最深的,當(dāng)屬<span style="font-size:18px;">豬油拌面。</span>童年時,只有掛面和手搟面,煮熟的面條,不能過涼,要趁熱倒進(jìn)瓷碗里,放進(jìn)之前煉好的豬油、蔥花和醬油,一攪拌,每根面條裹上葷油,變得油潤發(fā)亮,并有了褐色的顏色,在翠綠的蔥花陪襯下,特別悅目,在缺肉少油的年代,吃起來也異常的香。<span style="font-size:18px;">遲子建的《一壇豬油》,讓我更加勾起對豬油拌面那份回憶。后來知道,之</span>所以不能過涼,是因為豬油遇熱才能化開,融合到面里,讓每一根面粘上油渣的香,要是趕上有幾個媽媽做菜漏掉的油渣,那簡直就是人間美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若早起匆忙,早餐一般多是燒壺開水,將上頓剩下的饅頭,掰碎,放進(jìn)白糖,開水一沖,立即就吃,否則饅頭被熱水泡軟就拿不成個了!現(xiàn)在想來,糖水饅頭,有點西安泡饃的雛形!</p><p class="ql-block"> 再一個就是菜飯,用家里做米飯用的小悶罐,淘米放水,燒至滾沸,放入洗好切碎的油菜豬油、鹽和味精,一起小火燜熟,一鍋泛著油花,白綠相間的菜飯就做好了!那個時候沒有電飯鍋,電飯鍋可以放進(jìn)去就可以不管了。這需要在米湯耗盡時,立即撤火或使用煤氣爐,再轉(zhuǎn)為小火繼續(xù)燜制,很麻煩,弄不好就會糊鍋,米飯底部出飯嘎巴,但這些都不能阻擋孩子對一鍋飯的期待。即便某次出現(xiàn)飯嘎巴,吃完飯,摳起來也會拿著奔出家門,和小伙伴們邊玩邊吃!那感覺如同今天孩子吃的鍋巴零食!</p> <p class="ql-block"> 想起童年的那些日子,哥幾個每每站著吃完豬油拌面,或者糖水饅頭,就趕緊背著書包趕去上學(xué),一直腳步匆匆的沒有回望審視過這些在今天早已被劃入營養(yǎng)缺乏范疇的食物。但在困難年代,這些食物恰恰是我們生活的支撐,雖僅僅是果腹之效用,卻為我們身體的成長提供過持續(xù)的碳水。</p><p class="ql-block"> 想起它,是那么的熟悉而親切,它永遠(yuǎn)甜美的躺在我的記憶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