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字靈均、正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p><p class="ql-block">生平經(jīng)歷:屈原出身貴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時受過良好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曾與楚王商議推行改革,起草楚憲令,但因上官大夫和舊貴族的挑撥,被楚懷王疏遠。后來,因堅持聯(lián)齊抗秦,反對頃襄王與秦聯(lián)姻,屈原先后被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p> <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p><p class="ql-block">《離騷》:是屈原最早的作品,也是中國第一首浪漫主義抒情長詩,以堅定的意志表達了屈原愛國忠君的思想,開創(chuàng)了中國抒情詩的真正起點。?</p><p class="ql-block">《天問》:全詩由問答構(gòu)成,約一百七十個提問,包含眾多神話故事,具有極高的文學性和思想性。?</p><p class="ql-block">《九歌》:是一套祭祀神鬼的舞曲,是歌辭、音樂、舞蹈混合而成,是中國古代歌劇的雛形,反映了楚國的社會生活與民情風俗。?</p><p class="ql-block">《九章》:包括九篇詩歌,主要是屈原流放漢北及遷往江南期間所作的抒情詩歌,多采用寫實方法,敘述了詩人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情感,是了解屈原生平思想的重要材料。?</p> <p class="ql-block">文學成就: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被譽為“楚辭之祖”。他在《詩經(jīng)》四言體和楚地民歌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句式長短不齊的“騷體”,讓詩歌從集體歌唱跨到個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時代,推動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歷史影響: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愛國精神、“美政”思想以及文學成就,對后世作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讓端午節(jié)成為中華民族以節(jié)日名義紀念個人的特殊節(jié)日,2009年,中國端午節(jié)(汨羅江畔端午習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