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活動臨近之際,回想起參觀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時歷歷在目的一幕幕場景,國仇家恨涌上心頭,大慶時刻我們不能忘記在這艱苦卓絕環(huán)境中與日寇殊死斗爭的先輩們,首先要向為抗日戰(zhàn)爭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和千千萬萬死難者同胞!革命勝利是來自不易的,紀念抗戰(zhàn)勝利日就是要讓我們的子孫后代永遠“銘記歷史,不忘國恥。落后永遠會挨打,這是王道!”。</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變柳條湖爆破地點碑(原物)</p><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人在原爆破點搞過一塊木牌,后來在1938年又把木牌換成此石碑,抗戰(zhàn)勝到后石碑被推倒,91年移入九一八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731部隊是二戰(zhàn)期間最臭名昭著的細菌戰(zhàn)部隊之一,其罪行堪稱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其主要暴行及其危害:731部隊以“研究”為名,實則是系統(tǒng)性實施大規(guī)模人體實驗、生物武器開發(fā)和種族滅絕政策。其基地位于中國哈爾濱平房區(qū),內(nèi)部設(shè)有監(jiān)獄、實驗室、處置場等設(shè)施。活體解剖與生理極限測試,無麻醉手術(shù):將健康人綁在手術(shù)臺上,不打麻藥直接開膛破肚,觀察臟器反應(yīng);器官摘除實驗:強制切除肝臟、腎臟等器官后縫合傷口,看受試者能否存活。</p> <p class="ql-block">批量生產(chǎn)生物武器:如培養(yǎng)鼠疫跳蚤、炭疽孢子和傷寒菌液,裝載于陶瓷炸彈、傳單包裹的食品中;甚至通過飛機低空噴撒菌粉等方法,抗日戰(zhàn)爭中死于細菌戰(zhàn)的同胞超過20萬,我母親浙江慈溪,鼠疫爆發(fā)時僅一個家族中就死了5口人,我的外祖母和曾外祖母都死于那次劫難,那年我母親才10歲,無奈之下只好逃難去上海投奔親戚……日寇在這14年中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難書!</p> <p class="ql-block">趙一曼,抗戰(zhàn)時期東北唯一的抗聯(lián)革命組織領(lǐng)導(dǎo)人,她被日寇關(guān)押期間,堅貞不屈,敵人在她身上沒得到任何有用的情報,最終在獄中英勇就義。</p> <p class="ql-block">圖片中展出的是抗戰(zhàn)幾個階段革命先烈們用過的武器,這些落后的土搶土炮要應(yīng)對具有新式武器裝備的日寇肯定是敵強我弱,但日寇是侵略者我們是反侵略,在持久戰(zhàn)相持階段的艱苦斗爭中,條件又十分困難,但我們堅信<span style="font-size:18px;">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span>義終究要戰(zhàn)勝邪惡。最終用了14年趕走了日寇,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屠殺是二戰(zhàn)期間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最嚴重戰(zhàn)爭罪行之一,也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暴行。根據(jù)史料、幸存者證詞和國際調(diào)查的客觀陳述:這次大屠殺發(fā)生的時間1937年12月13日至次年1月底(約6周);?以南京城區(qū)為核心,輻射至周邊江浦、六合、句容?等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大規(guī)模集體處決下關(guān)草鞋峽慘案:超5萬軍民被反綁雙手推入長江溺斃,江水因尸體堵塞一度斷流;中山碼頭屠場:日軍將逃難民眾驅(qū)趕至棧橋盡頭掃射,落水未死者補刺刀致死;漢中門機關(guān)槍掃射:偽裝成平民的傷員也被認定為“可疑分子”執(zhí)行死刑。</p> <p class="ql-block">“百人斬”競賽制度化,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與野田毅約定:誰先砍殺滿100名中國人即為勝者。經(jīng)《東京日日新聞》報道證實,其分別完成目標后繼續(xù)擴大殺戮范圍至150人。該報道成為鐵證。這是有組織、有預(yù)謀的種族滅絕行動!日本當(dāng)局曾下達“殺掉所有俘虜”“見到疑似士兵即可擊斃”等命令。</p> <p class="ql-block">鐵證如山的歷史檔案,如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現(xiàn)場照片集,美國國家檔案館珍藏文字記錄日本士兵日記《陣中日志》(含懺悔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將南京大屠殺列為甲級戰(zhàn)犯松井石根的核心罪狀之一,確認死亡人數(shù)超過30萬(實際估算達30萬~45萬之間)。</p> <p class="ql-block">滇西軍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卓越貢獻是中國抗戰(zhàn)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章,其功績不僅體現(xiàn)在軍事戰(zhàn)略層面,更展現(xiàn)了邊疆各族人民保家衛(wèi)國的血性與智慧。</p> <p class="ql-block">焦土騰沖講的是1944年7月~9月14日這60余天我軍以5個師的兵力與日寇展開正面交峰,我軍傷亡18000兵力,日軍148聯(lián)隊3000余人悉數(shù)覆滅。騰沖街市盡毀,最終收復(fù)了騰沖。從此抗戰(zhàn)由抵抗進入進攻,逐步看到勝利曙光。</p> <p class="ql-block">三攻龍陵</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日軍入侵龍陵,利用四面環(huán)山的地形構(gòu)筑據(jù)點,作為松山、騰沖前線的協(xié)調(diào)指揮</p><p class="ql-block">中心。1944年5月我11集團軍渡江后,曾派兩個師直插龍陵,因遭日軍攔腰截擊而失?。?月下旬,復(fù)派5個師圍攻,又因日軍從騰沖、芒市增援,致我腹背受敵而撤出戰(zhàn)斗;9月,松山、騰沖收復(fù),我兩翼主力匯集龍陵。于10月29日發(fā)起總攻,11月3日將守敵最終擊潰。此役,我方三次進攻,共斃敵10640人,自身傷亡28384人。</p> <p class="ql-block">日軍在騰沖成立大東亞銀行,發(fā)行軍票,禁止其他貨幣流通,一銀元換一元軍票,僅兩年時間日寇發(fā)行軍票達4億元。這是日寇在滇西犯下的經(jīng)濟掠奪罪,邊區(qū)人民苦不堪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美盟軍在反攻緬北的同時,還組織5000工程兵和大量機械搶修中印公路。經(jīng)一年多苦戰(zhàn),1945年1月正式開通。</span></p><p class="ql-block">中印公路全長1732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路西起印度雷多,中經(jīng)緬北和滇西,東至云南昆明。公路貫通后8個月,共運進各類物資5萬余噸,有力促進了國內(nèi)戰(zhàn)場的大反攻。</span>另外,雙方還沿公路架設(shè)3218公里的中印輸油管,從1945年5月至抗戰(zhàn)勝利,共輸燃油10萬噸,保證了戰(zhàn)爭進程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國殤墓園始建于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中國遠征軍收復(fù)滇</p><p class="ql-block">西、策應(yīng)密支那抗日作戰(zhàn)取得勝利之后,為紀念攻克騰沖的第二十集團軍陣</p><p class="ql-block">亡將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園,也是全國建立最早、規(guī)模最宏大的國軍抗日烈士</p><p class="ql-block">團坡巷</p><p class="ql-block">J6</p><p class="ql-block">寶峰路</p><p class="ql-block">國民黨要人蔣介石、于右任、何應(yīng)欽、衛(wèi)立煌及二十集團軍將領(lǐng)都題了詞。</p><p class="ql-block">J9</p><p class="ql-block">騰越路</p><p class="ql-block">陵園。國殤墓園由近代名士、國民黨元老、上將,愛國人士李根源倡導(dǎo)修建,</p><p class="ql-block">1996年被國務(wù)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p><p class="ql-block">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整個國殤墓園以小團坡為起點,在其東北向的中軸線上,建有“攻克騰</p><p class="ql-block">沖陣亡將士紀念塔”、“騰沖戰(zhàn)區(qū)抗日烈士墓”、“抗日英烈紀念堂”及墓園</p><p class="ql-block">和順路</p><p class="ql-block">大門,占地80余畝,綠化面積25395m。植物種植有喬木松杉、竹柏、山茶、</p><p class="ql-block">翡翠路</p><p class="ql-block">高山榕、八月桂、香果樹等;灌木種植有小葉女貞、三角梅等。</p><p class="ql-block">圖例:</p><p class="ql-block">綠地</p><p class="ql-block">界樁</p> <p class="ql-block">英烈碑于1994年12月建成,是為了紀念騰沖籍的兩名諜報員:“十一集團軍總部中校特務(wù)員王樹榮”和“七十一軍少尉諜報員李生芬”。王樹</p><p class="ql-block">榮,騰沖縣河西人。李生芬,騰沖和順鄉(xiāng)水碓村人,出生于華僑世家,書香門第,馬克思主義哲學(xué)家艾思奇的堂弟,畢業(yè)于黃埔軍校昆明分校。兩人都是旅緬華僑,精通緬語、英語,熟悉中緬邊界的情況,為遠征軍收集和提</p><p class="ql-block">供情報,做出卓越的貢獻。后在執(zhí)行任務(wù)時被日軍抓獲,嚴刑逼供,不屈而</p><p class="ql-block">死。王樹榮是被滾燙的鹽水灌肚活活致死,年僅 21歲。李生芬被殘殺于黌</p><p class="ql-block">學(xué)靖邊樓旁,沉尸硯塘,時年25歲。李根源先生曾贊揚李生芬:“蕉溪李</p><p class="ql-block">少子,胡為虜所囚;罵賊賊不耐,血濺靖邊樓?!?;另有詩贊揚王樹榮:“僑</p><p class="ql-block">子愛鄉(xiāng)國,仗劍來從軍。盟軍空戰(zhàn)史,應(yīng)記王良勛</p> <p class="ql-block">中將碑</p><p class="ql-block">寸性奇將軍墓。寸性奇字念潔,騰沖人,生于1895年,犧牲前為中華民</p><p class="ql-block">國國民革命軍少將師長,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陣亡的高級將領(lǐng)之一。帶傷率隊作戰(zhàn)。在交戰(zhàn)中,寸性奇左腿被炸斷,血如泉涌。此</p><p class="ql-block">時,寸性奇卻要求團長黃仙谷等突圍快走:“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國格人格?!毖援?,用最后的力氣拔劍自殺!在場官兵無不淚如雨下,雖強敵即至,但無一離開,堅持戰(zhàn)斗,全部壯烈犧牲。國民政府1454</p><p class="ql-block">號褒揚令追贈陸軍中將。1986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寸性奇將軍為革命烈士。1989年,寸將軍遺骨自山西垣曲遷到騰沖國殤墓園安葬。</p> <p class="ql-block">小團坡高30多米,面積為5024平方米,是一座沉寂的小火山,是安葬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陣亡將士忠骸的墓群所在。坡麓設(shè)半圓形月臺,月臺迎面嵌于右任“天地正氣”四個草書集字石匾,月臺上正中筑石階,直達坡頂。整個小團坡上輻射狀地分布著72行3346塊墓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顧歷史,昭示未來。九十三年前的戰(zhàn)爭烽煙雖已散去,但抗日英烈用鮮血和生命澆鑄的民族之魂、正義之志、愛國之心和英雄偉業(yè)卻永遠不死,成為我們今天致力振興中華,促進人類和平的偉大力量。</p><p class="ql-block">讓我們深深懷念他們!</p><p class="ql-block">世世代代,永志不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