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六尺巷”——吳家大院外墻上的凌霄花。</h3> <p class="ql-block"> 2025年,凌霄花開的時節(jié)。細雨瀟灑中,我們一行人,來到安徽安慶的桐城市,參觀游覽。</p><p class="ql-block"> 桐城“文廟”供奉著孔夫子,孔老先生。安徽南方最大的“孔廟”。</p><p class="ql-block"> 民清時期,桐城民風(fēng)重教崇文。窮不丟書,垂為家訓(xùn),口播筆耕,星火相傳;采芹得雋,摩肩接踵。餅賜紅綾,五里三進士;泥封紫金,隔河兩狀元。紫禁宦海,父子雙宰相;玉堂草詔,兄弟四翰林。手擎靈珠,人人才高八斗;懷抱荊璧,個個學(xué)富五車。群賢云集,德高望重;俊采星馳,俗美鄉(xiāng)醇。</p><p class="ql-block"> 民清時期,桐地一邑之地,中進士者240人,舉人640人,貢生509人“文章甲天下,冠蓋滿京華”。獲得“文都”的美譽。</p><p class="ql-block"> 有清一代,中國文壇繞不過領(lǐng)袖,“桐城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均系桐城人?!巴┏桥伞北谐讨炖韺W(xué),尊崇唐宋文統(tǒng),又自成一派,自成體系?!巴┏桥伞贬绕鹩谇蹇滴跄觊g,衰退于民國初年,大體經(jīng)歷了開宗立派,集成光大,休養(yǎng)生息三個階段。前后綿延200余年,歸聚作家1000余人,創(chuàng)立了系統(tǒng)豐富的散文理論,留下了汗牛充棟的傳世作品。如劉大櫆《論文偶記》;姚鼐《登泰山記》:《游雙溪記》;戴名世《南山集》等。贏得了“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的贊譽。</p><p class="ql-block"> “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有:劉大櫆、姚鼐、方苞、姚范、戴名世、曾國藩等。</p> <p class="ql-block"> 桐城“六尺巷”。禮讓文化,天下美談。“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倫理綱常。</p><p class="ql-block"> “六尺巷”的故事。清代:張氏家族與鄰居吳氏家族,因宅基地地界的糾紛,雙方相持不下,張家寫信給京官張英求助,張英回信賦詩一首,張家讀后茅塞頓開,主動退讓三尺,吳家感動之余亦退出三尺,形成六尺巷道。得名“六尺巷”。</p><p class="ql-block"> 故事敘事人物:張文瑞公——張英,康熙六年(1667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文華殿大學(xué)士。</p><p class="ql-block"> 張英之子張廷玉,康熙至乾隆時期重臣,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歷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等職。謚號“文和”。是清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p> <p class="ql-block"> 故事敘事詩:</p><p class="ql-block">“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lt;/p> <p class="ql-block"> 禮讓、和諧、友善、安鄰。國泰民安,萬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張家有顯赫的家勢,也有超然的境界。吳家也有相應(yīng)的格局與姿態(tà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