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白《山中問答》</p> <p class="ql-block">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p><p class="ql-block"> 有人問我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卻閑適自樂。山上的桃花隨著流水悠悠地向遠方流去,這里就像別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樣,不是凡塵世界所能比擬的。</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山中問答》僅四句二十八字,卻以極簡筆墨勾勒出超脫塵俗的精神世界,堪稱“以少勝多”的詩中典范。</p><p class="ql-block"> 詩的開篇以“問余何意棲碧山”直入場景,借別人之口點出核心疑問——為何放棄人間紛擾,偏居深山?而“笑而不答心自閑”一句,堪稱全詩的“詩眼”。詩人不解釋、不辯白,只以一個“笑”字回應(yīng),既藏著對世俗追問的淡然,也透著山居生活的自足;“心自閑”三字更是直白道出心境——外界的疑惑與自己無關(guān),內(nèi)心的閑適才是根本。這種“不答之答”,比千言萬語的解釋更顯超脫,也讓詩歌多了幾分耐人尋味的留白。</p><p class="ql-block"> 后兩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則是對“何意棲碧山”的隱性作答。詩人沒有堆砌山景,只選了“桃花流水”這一意象——花瓣隨流水悠悠遠去,沒有“落花流水”的傷感,反倒透著天然的靈動與悠遠。這畫面不僅是碧山實景,更暗合了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意境,暗示此處是遠離紛爭的“別有天地”?!胺侨碎g”三字看似絕對,實則是詩人對現(xiàn)實官場傾軋、世俗喧囂的間接批判:并非碧山真的“非人間”,而是比起污濁的塵世,這里才是值得棲居的“真人間”。</p><p class="ql-block"> 整首詩語言質(zhì)樸如白話,卻藏著李白式的疏狂與通透——不刻意標榜隱逸,不故作清高姿態(tài),只以“笑”的從容、“閑”的心境、“桃花流水”的悠然,道盡對自由生活的熱愛。這既是李白個人仕途失意后的精神寄托,也成了后世無數(shù)人向往的“詩意棲居”的縮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