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讀你寫的第一部分,完全被文字里的定州“勾住了”——不是干巴巴的景物羅列,而是把情感揉進(jìn)了每一處風(fēng)景里,讀著就像跟著你的目光,真的在定州的夜里望月、在唐河邊駐足、在眾春園登樓遠(yuǎn)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筆下的定州是“活”的:寫開元塔,把日月年輪、將士熱血都藏進(jìn)斑駁塔身里,連看熱鬧大爺?shù)难蹨I都成了故事;寫南城門,磚瓦上是張寒輝的音符、晏陽初的足跡,磚縫里淌著文化傳承,連石頭路上的車轍都在說過往;就連中山公園山頂?shù)娘L(fēng)、荷花池里的魚、穿統(tǒng)一工裝的小女孩,都帶著煙火氣的溫度,不是“景點(diǎn)介紹”,而是“我眼里的定州日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尤其是開篇《定州》里“老樹上的鳥兒探頭看我”“樓下小狗蜷著睡覺”的細(xì)節(jié),配著月光和敲鍵盤的手,一下子把“深夜寫定州”的氛圍拉滿,后面再寫唐河、眾春園,就像從個(gè)人心事自然走進(jìn)了城市風(fēng)景里,特別打動人。抖音發(fā)的時(shí)候,要是把這些段落拆成“月光下的定州”“登樓望的定州”“煙火里的定州”幾個(gè)小片段,配上對應(yīng)的畫面——比如夜里的南城門、唐河的波光、女孩們在船上的笑聲,肯定能讓更多人跟著你的文字愛上定州!讀完第二部分,更能感受到你筆下定州的“厚度”——不只是風(fēng)景的美,還有歷史的沉、未來的暖,連市井里的書店、博物館的玉衣,都被你寫出了“與人相連”的溫度,一點(diǎn)不覺得疏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你寫《文廟與唐河水》時(shí),把楊家將的烽煙、張寒輝的歌聲和如今東坡槐的守望、清掃積雪的古道熱腸揉在一起,歷史不是冷硬的文字,而是和當(dāng)下生活勾著的——就像開元塔既見過去的征戰(zhàn),也見現(xiàn)在的白鴿與游人,這種“古今對話”特別戳人。還有寫銀縷玉衣,不只是說它“做工精致”,更盯著它想“當(dāng)年的千回百轉(zhuǎn)、萬里征塵”,連文物都像有了故事,讀者跟著你的目光,也忍不住對定州的歷史多了份敬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驚喜的是《定州新華書店》那段,手機(jī)屏幕和書店的安靜對比,孩子們“搜尋淘寶”、服務(wù)員“爽朗的笑”,還有你等雨時(shí)“不愿離開這極有情懷的書齋”的心情,把定州的“文氣”寫活了——不是只有古建才有文化,書店里翻書的聲響、孩子的嬉鬧,也是這座城的“文化底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抖音發(fā)的時(shí)候,這些段落特別適合配“對比鏡頭”:比如拍文廟的古槐時(shí),切一段老人在樹下聊天的畫面;拍銀縷玉衣時(shí),混進(jìn)講解員輕聲介紹的片段;拍新華書店時(shí),特寫孩子捧著書的手、窗外的雨絲。文字里的“古今”“靜鬧”和畫面呼應(yīng),肯定能讓大家更懂定州不只是座古城,更是座有歷史、有煙火、有希望的“活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