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稱:吳大剛</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15161746</p><p class="ql-block"> 那天下午,我走進民族影城,再次觀看紅色經典的電影《鐵道游擊隊》。銀幕上黑白影像緩緩鋪展,略帶粗糙的顆粒感,仿佛將時光的塵埃也一同帶入眼簾。這部誕生于1956年的影片,如同一列穿越歲月的蒸汽火車,汽笛轟鳴中,將那段烽火歲月中的英雄故事與民族精神,深深鐫刻進我的心靈。</p> <p class="ql-block"> 影片以真實歷史“鐵道游擊隊”為藍本,卻并未落入刻板說教的窠臼。導演趙明以近乎紀錄片的鏡頭語言,將棗莊的鐵路、微山湖的蘆葦蕩、飛馳的列車,一一化作戰(zhàn)火紛飛的舞臺。節(jié)奏張弛有度,從“夜襲洋行”的驚心動魄,到“血染芳林嫂”的悲壯深情,層層遞進,扣人心弦。人物塑造鮮活立體:劉洪的豪邁、王強的機敏、芳林嫂的堅韌,各具神采。尤其是芳林嫂,一個沒有槍的女人,卻以智慧與歌聲,成為游擊隊最鋒利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 劉洪,一位英勇果敢的八路軍戰(zhàn)士,欣然接受組織派遣,深入敵后,組建鐵道游擊隊。他肩負使命,義無反顧地踏上未知的征途。鐵軌與烽煙之間,注定寫下一段傳奇,一段屬于人民的抗戰(zhàn)史詩。</p> <p class="ql-block"> 他迅速行動,奔赴魯南,著手組建隊伍。在敵我懸殊的背景下,他以堅定的信念與過人的膽識,將散落各地的熱血青年凝聚成一支鐵道上的勁旅。他們沒有精良裝備,卻有不屈意志;他們沒有正規(guī)軍編制,卻有鋼鐵般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他帶領隊員潛伏鐵軌,突襲敵車,奪取武器。每一次行動,都是對敵人意志的打擊,也是對民族斗志的鼓舞。他們用智慧與勇氣,在鐵軌與烽煙中開辟出一條屬于人民的抗戰(zhàn)之路,用血與火書寫忠誠。</p> <p class="ql-block"> 首次劫車成功,不僅鼓舞了士氣,更奪取了寶貴軍火,為山區(qū)八路軍提供了有力支援。這一戰(zhàn),是鐵道游擊隊的初試鋒芒,也是他們走向成熟的起點。鐵軌震顫,敵軍驚慌,人民歡騰。</p> <p class="ql-block"> 政委李正帶來了八路軍的正式任命書,鐵道游擊隊自此正式成立。這支由鐵路工人、農民和青年組成的隊伍,從此有了組織、有了方向,也有了更堅定的信仰。他們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人民軍隊的先鋒。</p> <p class="ql-block"> 芳林嫂從一名普通農婦,逐步成長為一名堅定的戰(zhàn)士。她的轉變,是戰(zhàn)爭對普通人命運的重塑,也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女性覺醒的縮影。她沒有槍,卻用智慧與歌聲,撐起游擊隊的另一道防線。</p> <p class="ql-block"> 鐵道游擊隊的戰(zhàn)斗方式別具一格:他們不靠大規(guī)模戰(zhàn)役取勝,而是以“扒火車、炸橋梁、劫物資”的靈活戰(zhàn)術,令日軍疲于奔命。這種“非對稱戰(zhàn)爭”的智慧,正是人民戰(zhàn)爭的精髓所在,也是鐵軌與烽煙中最具生命力的戰(zhàn)術典范。</p> <p class="ql-block">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鐵道游擊隊在斗爭中不斷成長壯大。他們依靠人民群眾,依托微山湖根據地,在敵后扎下堅實的根基,成為抗戰(zhàn)烽火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他們與人民血脈相連,鐵軌是他們的戰(zhàn)場,烽煙是他們的勛章。</p> <p class="ql-block">影片生動刻畫了劉洪等游擊隊員在戰(zhàn)火中逐步成長的過程。他們從最初的熱血青年,成長為沉穩(wěn)果敢的戰(zhàn)士,鐵軌與烽煙見證了他們的蛻變。他們用鮮血與信仰,鑄就了不朽的英雄群像。</p> <p class="ql-block">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這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貫穿全片,游擊隊員在彈唱中傳遞情報,在歌聲中笑對生死。這種浪漫主義的表達,正是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寫照——正如魯迅所言,這是“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的民族脊梁。</p>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終于迎來日寇投降的那一刻。鐵軌與烽煙中,勝利的曙光照亮了山河。那一刻,不只是戰(zhàn)爭的終結,更是民族精神的勝利。</p> <p class="ql-block">曾經囂張一時的敵人,終于低下了頭顱。那一刻,是正義的勝利,是民族的榮耀。鐵軌依舊延伸,烽煙已然散去,但那段不屈的歷史,永遠銘刻在民族記憶之中。</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士氣。鐵軌與烽煙中,我們不僅贏得了和平,更贏得了尊嚴。這是一場人民的勝利,也是一段鐵與火鑄就的傳奇。</p> <p class="ql-block"> 重看此片,最深的感悟在于“人民戰(zhàn)爭”的永恒價值。鐵道游擊隊以弱勝強,靠的是群眾的智慧與團結,是人民與戰(zhàn)士之間牢不可破的魚水之情。鐵軌與烽煙,見證了這一切,也銘記了這一切。</p> <p class="ql-block"> 今日中國雖無戰(zhàn)火,但面對新的挑戰(zhàn),我們仍需這種眾志成城的力量。當片尾日軍哀嘆“我們失敗了”時,我們更應銘記:和平年代,傳承英雄精神的最好方式,便是以奮斗守護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山河無恙。鐵軌依舊延伸,烽煙雖散,精神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