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元節(jié)是我國主要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今年的中元節(jié)時間為農歷七月十五即新歷的九月六日。該節(jié)最初為道教所稱的鬼節(jié),佛教稱為“盂蘭盆節(jié)”,民間又稱亡人節(jié)、七月半。中元節(jié)帶有祭祖和感恩的雙重功能,孝文化是其精神內核,也是中國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中特殊的存在,是中國人對逝去父母以及親人表達孝敬、思念的重要節(jié)日。</p> <p class="ql-block">中元節(jié)的祭祀并非僅局限于“祭鬼”的角度,其結合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更多是在于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發(fā)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趥鹘y(tǒng)節(jié)日而言,祭祖作為中元節(jié)的重要活動,是維系血緣宗親的紐帶,是實行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徑,也是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傳播孝文化的重要方式。孝文化作為中元節(jié)重要的精神內核,有利于大力提高文化自信和道德意識,具有深遠的教育和文化意義。</p> <p class="ql-block">西方文化崇尚絕對的人人平等與自由,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崇孝敬父母,母愛大于天。家庭是我們人生修行的第一道場,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夠孝敬的人,對外人會真心實意的無私付出嗎?中國人的圣經(jīng)《論語·為政篇》中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意思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很難。僅僅有了事情,兒女幫助父母去做;有了酒食,讓父母先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是孝了嗎?</p> <p class="ql-block">齊家治國平天下,傳統(tǒng)文化文化要求我們的仁愛之心和溫良恭儉讓,首先就是對待我們的親人。當今社會物欲橫流,有些人在外邊和顏悅色像謙謙君子,樂于助人甚至熱衷于做慈善,對待自己的家人缺乏愛心和寬容,不能不讓我們懷疑他們的私心和偽裝。</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沒有私心和偽裝,為什么又不能對父母和家人和顏悅色呢?也許細想起來應該是: 我們對家人付出時抱有較大的回報期望值,稍不如意我們就心生怨氣難以和顏悅色;相反我們對外人奉獻時抱有較小的回報期望值,對方稍有謝意我們就滿心歡喜。</p> <p class="ql-block">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鬃诱f孝敬父母色難還有一層意思: 好德如好色很難。我們都喜歡美女和帥哥,很多人特別是女性每天花很多時間化妝打扮,卻很難花一點時間來反省自己的內心是否溫良恭儉讓或者溫良賢淑。難道不是這樣嗎?</p> <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修心。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陨倨诖郎p貪嗔多奉獻呢?正如稻盛和夫所說: 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是,靈魂在離開時比來時更高尚一些。星云大師說: 我們對任何人都應該面帶笑容與和顏悅色,努力這樣練習就是?;垭p修。微笑表示自己性格很柔和與慈悲,微笑表示對人的和善友好與平易近人。所以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樣子,也是是人際關系中最好的潤滑劑和最好的風水。</p> <p class="ql-block">父母就是我們身邊最大的活佛,他們如果健康長壽,說明我們自己的福報深;與其說是他們需要我們盡更多的孝,還不如說是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磨礪我們的意志和秉性,成就我們更好的自己。老話講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在,我們才有一些孩子氣,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恩情似海深,寸心難報三春暉!</p> <p class="ql-block">近代以來,由于我們的科技落后和閉關鎖國,全民族飽受帝國主義的屈辱和欺凌,所以我們才迫切需要優(yōu)先發(fā)展科學技術。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全面實現(xiàn)小康,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F(xiàn)在我們重溫傳統(tǒng)文化中的古人思想精華,才能高瞻遠矚地保持清醒和行穩(wěn)致遠,牢記初心和堅定信仰,自覺抵制西方享樂至上和個人主義思想的侵蝕。為了早日實現(xiàn)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xiàn)代化,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讓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