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黃土長歌里的視聽盛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一《印象陜北》觀后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閑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陜北是一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是炎黃文化和黃河文化的源頭。陜北民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世界文藝的經(jīng)典,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是陜西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印象陜北》是原生態(tài)陜北民歌演唱會,由陜北民歌藝術(shù)家、“西部歌王”、國家非遺傳承人王向榮為團(tuán)長的陜北民歌藝術(shù)團(tuán)榮譽推出,歌手由王向榮嫡傳弟子和得意門生組成,全部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基層一線,但有其共同特點:腔調(diào)純正、嗓音甘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昨天晚上,我和老伴走進(jìn)陜西省文化館曲江館區(qū),走進(jìn)《印象陜北》大劇院,觀看了“沉浸式”陜北民歌特色演出,欣賞了一場關(guān)于陜北的視聽盛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印象陜北》原生態(tài)陜北民歌綜藝演出, 是中國首個以陜北民歌為主題的綜藝文化演出,將傳統(tǒng)的原生態(tài)文化與現(xiàn)代的聲、光、電等數(shù)字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全新演繹黃河兒女的勞動、生活、情感,讓觀眾真實感受這一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在這里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個精彩的夜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印象陜北》原生態(tài)陜北民歌演唱會,共分三個篇章:《黃土文化篇》《陜北民俗篇》《紅色革命篇》。以最時尚的編配、最為經(jīng)典的古老歌謠,用最為純正的腔調(diào),最有韻味的嗓音,全新演繹原汁原味的陜北民歌,讓觀眾親身體驗到黃河流域黃土高原上古老歌謠的魅力,記住中華民族的鄉(xiāng)愁和精神記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當(dāng)大幕拉開,《印象陜北》在觀眾眼前徐徐展現(xiàn)。這部作品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通往陜北這片神秘而又充滿魅力土地的大門,讓我們在短短幾十分鐘內(nèi),領(lǐng)略到了陜北深厚的歷史文化、獨特的風(fēng)土人情和堅韌的民族精神。撞進(jìn)耳朵的鼓點,不是零散的響,是一群漢子扎著紅腰帶,把鼓槌往鼓面上狠砸,每一下都像夯土筑窯的力道,震得人胸口發(fā)暖。舞臺上展現(xiàn)出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坡,演員們質(zhì)樸的歌聲仿佛裹挾著黃土高原的風(fēng)沙,將這片土地的蒼茫與遼闊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們仿若看到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溝壑縱橫間辛勤勞作,與大自然頑強(qiáng)抗?fàn)?,他們的身影與黃土融為一體,成為了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風(fēng)景。那高亢激昂的信天游,在空曠的舞臺上回蕩,唱出了陜北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執(zhí)著,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從黃土地里生長出來的,充滿了生命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風(fēng)俗印象》則像是一幅陜北民俗的風(fēng)情畫卷。熱鬧喜慶的陜北婚嫁場景,大紅的花轎、歡快的嗩吶,演員們生動的表演,讓我們感受到了陜北人民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陜北的大秧歌和安塞腰鼓也在這一篇章中精彩呈現(xiàn),舞者們手中的紅綢飛舞,腰鼓敲響,那整齊有力的節(jié)奏,展現(xiàn)出陜北人民的豪爽與奔放。黃土色的衣襟隨鼓點翻飛,白羊肚手巾在頭頂揚起,恍惚間竟分不清是舞臺上的演員,還是從山坳里走出來的陜北人——他們的笑里帶著土味,汗里裹著勁兒,連喘的氣都像混著黃河的浪漫。還有陜北的說書,藝人用獨特的方言和生動的講述,將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讓我們對陜北的民間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而《紅色印象》則將我們帶回了那個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舞臺上再現(xiàn)了紅軍在陜北的艱苦斗爭和偉大勝利,那一首首經(jīng)典的紅色歌曲,如《東方紅》等,喚起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紅色記憶,讓我們對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和奉獻(xiàn)精神充滿了敬佩之情。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陜北這片土地成為了革命的搖籃,無數(shù)英雄兒女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觀看完《印象陜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部作品不僅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對陜北文化的深度探尋。這是一場黃土地上的深情訴說,一代民族文化的經(jīng)典傳承,一段崢嶸歲月的革命贊歌,也是中國唯一的、常態(tài)上演的、純正原生態(tài)的陜北民歌特色演出。它讓我明白,陜北文化之所以如此獨特和迷人,正是因為它承載了陜北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無論是在艱苦的歲月里,還是在如今的新時代,陜北人民始終保持著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信心,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傳承和弘揚著這片土地的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散場時,外面的秋雨還下個沒完,可我心里卻覺得很溫暖。耳邊還繞著鼓點和歌聲,那些黃土色的身影總晃在眼前。原來有些故事,不用講,只需聽那鼓點,看那紅綢,就懂了——這是陜北,是把苦日子過成歌的地方。走出劇院時,晚風(fēng)里還飄著隱約的嗩吶聲,回頭望了望亮著燈的大劇院,忽然覺得,它像陜北人家的窯洞——不華麗,卻能把最實在的溫暖,留在每個觀眾的心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5.8.3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