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金聲與狀元粥</p><p class="ql-block">話說在響水這個小地方,有一位傳奇人物,他的故事比小說還傳奇,我們敬愛的王金聲,響水歷史上那位名副其實的“狀元”。聽說他一生最愛的美味就是那碗“豆粥”,竟然還因此一舉奪魁,登上了狀元寶座</p><p class="ql-block">王金聲是誰?據(jù)縣志記載,他是安東縣潮河鎮(zhèn)八墩王槽坊的本地人,出生在乾隆五十二年,活到光緒九年,享年九十六歲。別看他年紀(jì)挺大,年輕時可是個“苦孩子”。七歲就被送進(jìn)書塾,聰明伶俐,學(xué)習(xí)刻苦,二十歲就考中秀才。接著,二十九歲時又中了鄉(xiāng)試,三十二歲便趕赴京城參加會試,夢想著一飛沖天??上а?,家里窮得叮當(dāng)響,每次考試都是借債去的。</p><p class="ql-block">雖然中了進(jìn)士,王金聲依然是個窮苦人。為了還債,他把那進(jìn)士以五百兩紋銀賣掉,鄰里朋友都為他惋惜,覺得他命運多舛。亂世之中,他的家依然貧困,心中卻還惦記著仕途。于是,他又一次踏上了京城趕考的路途。誰知道,好事難成,連續(xù)幾次都“名落孫山”。</p><p class="ql-block">然而,命運的轉(zhuǎn)折點終于來了。道光二十七年,已是六旬之年的王金聲再次踏上京城之旅。主考官看他詩文出色,將其呈上御覽。道光皇帝一看,感動得不得了,特恩賜他進(jìn)士,列候補闕。后來,又以翰林院編修的身份賜職,官至正七品。再后來,他選擇退隱養(yǎng)家,俸祿照領(lǐng),日子過得安穩(wěn)。</p><p class="ql-block">不過,王金聲雖然身居高位,卻依然保持著那份“鄉(xiāng)土情懷”。他最愛的還是那碗豆粥,他的故事之所以流傳甚廣,不僅因為他曾經(jīng)是“狀元”,更因為他有兩件事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p><p class="ql-block">第一件事,是“龍袍案”。清同治元年,皇帝派人到杭州趕制一件龍袍,海運途中被海盜竊走了。皇帝大怒,命淮安府捉拿盜賊。誰知道,差役們誤把王金聲的族人為賊,差點把他家人“送上斷頭臺”。王金聲得知后,毫不猶豫,親自趕到淮安府為族人申冤。知府一看,這位“官員”身份非凡,很尊重他。王金聲當(dāng)場宣誓:“如果我族人真有錯,我愿受罰,滅我九族?!边@份豪氣,讓人不由得佩服得五體投地。族人們也感激不盡,紛紛請他吃飯,感恩戴德。</p><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是“朝珠盜竊事件”。有一次,王金聲身為翰林,官帽上的朝珠被人偷了。家人們氣得直跳腳,王金聲倒是不慌不忙,他分析說:“偷珠子的人,估計是窮得叮當(dāng)響,窮到連面子都不要了?!彼€說:“這朝珠可是皇上賜的,誰敢買?我也不想惹事,今晚就讓管家把門狗看好?!钡诙煸缟希贿吅戎峭胧煜さ亩怪?,一邊對管家說:“去,把帽子上的朝珠取下來,裝到我的帽子里?!边@動作看似簡單,卻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p><p class="ql-block">這兩件事在百姓中傳得沸沸揚揚,大家都說:“這人不僅考上了狀元,還能用一碗粥和一顆朝珠,演繹出如此傳奇的故事?!彼挠哪?、智慧和那份“鄉(xiāng)土情懷”,成為人們心中永遠(yuǎn)的傳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