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李賀(790年—816年),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xiāng)(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后世稱李昌谷。</p><p class="ql-block"> 李賀出身唐朝宗室大鄭王(李亮)房,門蔭入仕,授奉禮郎。仕途不順,熱心于詩歌創(chuàng)作。作品慨嘆生不逢時、內(nèi)心苦悶,抒發(fā)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反映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和社會剝削的歷史畫面。詩作想象極為豐富,引用神話傳說,托古寓今,后人譽為“詩鬼”。27歲時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xué)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作為中唐到晚唐詩風(fēng)轉(zhuǎn)變期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詩鬼李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賀出身于皇族宗親,但是一生仕途慘淡,他的詩文變幻莫測、詭異瑰奇,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驚艷了世人,他的“雄雞一唱天下白,容天地造化”大氣磅礴。</p><p class="ql-block"> 李賀的詩以“鬼氣”著稱,非常俏麗瑰奇,充滿想象力。這種想象力不同于李白,比如兩個人同作《將進酒》,李賀寫的是“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珍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fēng)?!眱墒自娨粚Ρ龋畎椎脑婏L(fēng)清新飄逸,李賀的詩風(fēng)變幻莫測驚世駭俗。</p><p class="ql-block"> 公元790年,李賀出生于河南福昌縣,先祖鄭王李亮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經(jīng)過數(shù)代之后到了李賀這一輩,家道已經(jīng)衰落,他從小瘦骨嶙峋,通眉長爪,兩個眉毛連在一起,身體長的像一個竹竿。</p><p class="ql-block"> 他從小酷愛讀書,讀書狂熱到母親看了直害怕的程度。母親說你這哪里是讀書啊,簡直是要把心給嘔出來啊。成語嘔心瀝血的“嘔心”就是出自李賀這里,“瀝血”則出自韓愈《歸彭城》中的“瀝血以書辭”。</p><p class="ql-block"> 17歲的李賀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來到長安拜訪當(dāng)時的文壇大咖韓愈,韓愈很不耐煩的接過李賀遞過來的詩集,頭一篇是《雁門太守行》,一個在南朝被寫爛了的題目,沒啥新意。接著隨便看了一行“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有點意思啊,先聲奪人。接著往下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韓愈頓時精神百倍,受到他的認(rèn)可,前途可謂一片光明,可是,偏偏李賀倒霉。</p><p class="ql-block"> 正當(dāng)李賀準(zhǔn)備參加科考前夕,他的父親突然去世。在古代父親去世必須要回去守喪三年,李賀只能回老家丁憂。三年喪期一滿韓愈寫信讓他趕緊回京考試。20歲的李賀不負眾望,一路過關(guān)斬將來到了殿試。結(jié)果意外來了,就在殿試前夕,有人舉報說李賀父親的名字里面有“晉肅”兩個字,跟“進士”的“進”同音,所以要避父諱不能參加進士考試。這實在牽強,唐朝玩“諧音梗”玩的太過,并且在唐朝不能吃鯉魚,就因為當(dāng)時的皇帝姓李。</p><p class="ql-block"> 韓愈相當(dāng)氣憤,寫了一篇《諱辨》專門為李賀發(fā)聲。文章中罵那些居心叵測的小人說,人家父親名字里面有“晉肅”兒子就不能參加考試,那最好你們父親名字不要有仁字,不然你們就沒法做人了。</p><p class="ql-block"> 李賀當(dāng)然無語,父親去世三年了,總不能讓他改名字吧,最后還是被取消了進士資格,并且終生禁考。,在此期間李賀的妻子也去世了,面對仕途和家庭雙重打擊讓李賀一度非常消沉,好在恩師韓愈一直支持他,最終讓他燃起了“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做龍”的斗志。</p><p class="ql-block"> 在韓愈的多方斡旋之下,李賀利用他皇族宗親的身份恩蔭了一個九品芝麻官叫做“奉禮郎”,即便是人微言輕他還是不斷上書去針砭時弊陳述改革,只是那個時候根本沒人聽,大家也都瞧不起他,最終在這個位子苦熬三年之后,李賀終于受不了,辭官回老家。</p><p class="ql-block"> 回老家的途中,李賀心情郁悶有感而發(fā),寫下了“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說,衰敗的蘭草在通往咸陽的路邊為我送別,老天哪怕是有情也會隨著光陰老去。此詩一出,“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就成了文人墨客之間斗法的一個上聯(lián),整個唐朝都沒有對出一個能服眾的下聯(lián),直到200年后的宋朝,一個文人叫做石延年,酒后脫口而出“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這才成了宋朝被公認(rèn)的對子。而現(xiàn)在我們公認(rèn)的搭配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p><p class="ql-block"> 27歲的時候,體弱多病內(nèi)心又憤懣的李賀走完了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最后病死在了老家。</p><p class="ql-block"> 早年,李賀抱著“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的志向奔赴長安,之后經(jīng)歷了喪妻、喪父家道中落、仕途無門。命運對李賀來說真的是不太友好,上天給他的才華反而成了他可悲的累贅。這也可能是我們說的“文章憎命達”。</p><p class="ql-block"> 李賀的一生,詮釋了什么叫做“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p> <p class="ql-block">詩鬼李賀及其詩《李憑箜篌引》賞析 </p><p class="ql-block"> 李賀生活在中唐時期,在此之前,詩壇已經(jīng)涌現(xiàn)出了大量的詩文大家,李白、杜甫更是大唐詩壇不可逾越的雙子座高峰,就是同時期的元稹、白居易等也是詩壇響當(dāng)當(dāng)?shù)膮柡θ宋?。李賀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華,絕不甘心居人之下,成功地創(chuàng)造出了獨步天下的長吉體。</p><p class="ql-block"> 李賀生不逢時,英年早逝,但他的詩歌卻永載史冊。在他的筆下,鬼神、神話、傳說、歷史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個奇幻的世界。他的詩歌不僅富有創(chuàng)意,而且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p><p class="ql-block"> 李憑是唐朝有名的梨園弟子,善彈箜篌,“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地位之高,較之我們相對比較熟悉的盛唐時期的著名樂工李龜年,有過之而無不及。</p><p class="ql-block"> 李賀二十一歲那年,在京城長安擔(dān)任禮部郎官,也就是一個官職九品,負責(zé)祭祀的小官。期間,他有幸接觸到當(dāng)時極負盛名的樂工李憑,十分賞識他的精湛技藝。于是,就寫下了一首《李憑箜篌引》。詩作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吳絲蜀桐張高秋,</p><p class="ql-block">空山凝云頹不流。</p><p class="ql-block">江娥啼竹素女愁,</p><p class="ql-block">李憑中國彈箜篌。</p><p class="ql-block">昆山玉碎鳳凰叫,</p><p class="ql-block">芙蓉泣露香蘭笑。</p><p class="ql-block">十二門前融冷光,</p><p class="ql-block">二十三絲動紫皇。</p><p class="ql-block">女媧煉石補天處,</p><p class="ql-block">石破天驚逗秋雨。</p><p class="ql-block">夢入神山教神嫗,</p><p class="ql-block">老魚跳波瘦蛟舞。</p><p class="ql-block">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p><p class="ql-block">露腳斜飛濕寒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憑箜篌引》主要描繪了樂工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及其音樂所創(chuàng)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p><p class="ql-block"> 詩人運用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詩中不僅描繪了李憑彈奏箜篌的場景,還將音樂與神話、自然景觀相結(jié)合,營造出一種神奇而深邃的藝術(shù)氛圍。</p><p class="ql-block"> 《李憑箜篌引》不僅是對李憑高超演奏技藝的贊美,也是對音樂藝術(shù)魅力的深刻體悟和表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