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親和母親都是老革命,父親是老八路,母親是解放戰(zhàn)爭參軍,都參加過抗美援朝。他們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父親的家庭是貧農(nóng),母親的家庭是地主。受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樣,父親只上過兩年小學,參加革命后才學的文化,母親上過師專,還會說幾句英語,后來上了共產(chǎn)黨的中原大學。</p> <p class="ql-block"> 他們的結合是在抗美援朝的朝鮮。母親原來看上的是一個參謀,因為當時志愿軍里女同志少,所以規(guī)定男同志結婚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如年齡、軍齡和職務,那個參謀不符合條件。母親也不是組織上安排的,他們是自由戀愛。他們結婚前回國見姥姥,姥姥和我說的河南話我也學不來,意思是一看父親是個麻子。因為父親和叔叔小時候都染上天花,叔叔的痕跡嚴重一些,父親的不細看看不出來。</p><p class="ql-block"> 父親和母親照結婚照同時還有一張和奶奶姥姥的合影,是兩個不同的階級家庭。不過姥姥還挺進步,把兩個孩子都送進了革命隊伍,舅舅搞農(nóng)業(yè)機械,接受過援助我黨的外國農(nóng)業(yè)專家陽早和寒春的培訓,創(chuàng)辦國營農(nóng)場。姥姥因成分地主,家里有地靠收租自已不勞動,按那時的說法算剝削階級,文革中被趕出北京到舅舅那兒住,也受了一些苦。</p> <p class="ql-block">左邊是奶奶,右邊是姥姥。</p> <p class="ql-block"> 母親離休后到勞動人民文化宮學習畫畫,她的畫在老干部的比賽活動中每次都獲獎,還托人制作了裱畫版和紙張準備自己裝裱,由于身體原因沒有做成。父親幫助一些因運動受到影響的老同志辦理具體事宜,解決他們政治生活上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 兩個不同成份的家庭,因為革命走到了一起,和電影的角色李云龍他們兩口子相似。母親又和另一部電影角色石光榮夫人一樣,在女同志大復員中脫下了軍裝,但她不愿意當家庭婦女,自己又找了工作,不像呂麗萍扮演的角色,后來做家屬委員會工作。那一批受大復員影響的女同志革命工作時間中斷,每月只拿生活補助,不享受離休待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