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重點分享:癌癥的基礎(chǔ)知識、癌癥的預防和篩查,還有癌癥的藥物治療方式,最后針對網(wǎng)絡(luò)上關(guān)于癌癥的熱門流言一一揭秘,驗證真?zhèn)?。希望能讓大家對癌癥有基本的科學認知,不再感到過度焦慮。</p><p class="ql-block">癌癥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既然是聊癌癥,我們首先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p><p class="ql-block">比如提起癌癥,還有一個名詞也總會被提起,那就是腫瘤。癌癥和腫瘤的區(qū)別是什么呢?答案是“良性”和“惡性”。腫瘤有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而癌癥只有惡性的。所以用一句話概括是:惡性腫瘤就是癌癥。</p><p class="ql-block">那如何區(qū)分良性和惡性呢?是腫瘤大小嗎?還是生長速度?都不是,是“轉(zhuǎn)移”。腫瘤無論長多大,多快,只要不轉(zhuǎn)移到身體其他地方,不侵犯周圍組織,它就是良性的。反之,無論腫瘤多小,如果跑到了別的地方,就是惡性的。</p><p class="ql-block">那為什么腫瘤轉(zhuǎn)移以后,危險性會大大增加呢?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一個腫瘤轉(zhuǎn)移就成了N個腫瘤,危害自然就大;另一個原因是,腫瘤喜歡轉(zhuǎn)移的地方,往往是很重要的器官,比如腦轉(zhuǎn)移、肺轉(zhuǎn)移、骨轉(zhuǎn)移和肝轉(zhuǎn)移。這些地方由于重要性,手術(shù)往往很保守,這就非常難完全去除腫瘤了。</p><p class="ql-block">還可以順便說下一個問題,那就是癌癥為什么會導致死亡?每個病人個體情況不同,最終造成死亡的原因也不同。但是大致說起來,癌癥死亡原因往往和器官衰竭有關(guān)。腫瘤的轉(zhuǎn)移和過度生長,會壓迫關(guān)鍵器官,比如腦瘤會壓迫重要神經(jīng);肺部腫瘤會填充肺部空間,導致肺部氧氣交換能力大大降低,最后都會因為功能衰竭而死。</p><p class="ql-block">當然,癌癥致死有時候并不是某一個器官衰竭造成的,而是一個系統(tǒng)的衰竭。有很多癌癥,由于現(xiàn)在還不清楚的原因,會導致病人體重迅速下降,肌肉和脂肪迅速丟失,這在醫(yī)學上叫“惡病質(zhì)”(Cachexia)。這個過程現(xiàn)在無藥可治,無論病人吃多少東西,輸多少蛋白質(zhì)都沒用。由于肌肉和脂肪對應(yīng)的是整個機體的能量供應(yīng),所以病人很快就會出現(xiàn)系統(tǒng)衰竭。</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大部分人都談“癌”色變,原因就是癌癥難治。那癌癥和艾滋病哪個會先被攻克?我的答案肯定是艾滋病。癌癥為啥那么難治?有三個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第一個原因,癌細胞是身體的一部分,癌癥是“內(nèi)源性疾病”。對待“外源性疾病”,比如細菌感染,我們有抗生素。抗生素為什么好用,因為它只對細菌有毒性,而對人體細胞沒有作用。所以抗生素可以用到很高濃度,殺掉所有細菌,而不讓病人受到一點影響。</p><p class="ql-block">搞定癌癥就沒那么簡單了,癌細胞雖然基因突變了,但仍然是人體細胞。所以要搞定它們,幾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其實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副作用”。比如傳統(tǒng)化療藥物能夠殺死快速生長的細胞,對癌細胞當然很有用,但是很可惜,我們身體中有很多正常細胞也是快速生長的,比如頭皮下的毛囊細胞。毛囊細胞對頭發(fā)生長至關(guān)重要,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毛囊細胞,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化療的病人,頭發(fā)會掉光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同時,化療病人的免疫系統(tǒng)也非常弱,極容易感染,這是因為負責造血和維持免疫系統(tǒng)的造血干細胞,也會被化療藥物殺死。還有,化療病人會嚴重拉肚子,沒有食欲,那是因為消化道上皮細胞也被殺死了。</p><p class="ql-block">因為這些嚴重的副作用,讓醫(yī)生只能在治好癌癥和維持病人基本生命之間不斷權(quán)衡,甚至“妥協(xié)”。所以化療的藥物濃度都必須嚴格控制,而且不能一直使用,必須一個療程一個療程來。假如化療藥物也能像抗生素一樣,可以大劑量且持續(xù)使用,癌癥恐怕早就被治好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個癌癥難搞的原因是,癌癥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幾千上萬種疾病的組合。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癌癥。</p><p class="ql-block">比如肺癌,在中國所有癌癥中,它是第一殺手,30年來發(fā)病率增加了500%,中國現(xiàn)在每年新增近100萬肺癌病人。常有人問我:有什么新的治肺癌的藥嗎?我說:有不少,但每種都只對一小部分病人有用。比如很多靶向藥效果都很好,但它們通常只對攜帶特定的基因突變的肺癌有很好的效果,比例可能只有百分之幾。</p><p class="ql-block">因為癌癥的多樣性,藥廠幾乎注定每次只能針對很小一部分病人研發(fā)藥物。每一個新藥的開發(fā)成本,平均下來估計需要10年時間和超過10億美元。這樣大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導致目前抗癌新藥的研發(fā)進展極度緩慢。要攻克所有的癌癥,即使不是遙遙無期,也是任重道遠。</p><p class="ql-block">癌癥難搞的第三種原因,就是癌癥的突變和抗藥性了。這點是癌細胞和艾滋病共有的,讓大家頭疼的地方。生物進化讓人類能適應(yīng)不同的環(huán)境,在細胞層面,我們體內(nèi)的癌細胞也保留了這種能力。針對我們給它的藥物,癌細胞也能不斷突變和進化,想方設(shè)法躲避藥物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如果個別細胞產(chǎn)生新的基因突變,或者別的原因能起到抵御抗癌藥的作用,就會導致原本有效的藥物變得沒用。針對癌癥的突變抗藥性,醫(yī)生們一直在想辦法,比如換藥、聯(lián)合用藥或者研發(fā)新的藥物,這都是為了克服抗藥性,讓治療還能起效。</p><p class="ql-block">癌癥難治的三個主要原因,就說完了??偨Y(jié)一下,分別是,第一,癌癥治療時,容易誤傷正常細胞,這限制了藥物劑量和療效;第二,癌癥種類繁多且高度復雜,藥物研發(fā)難度大;第三,癌細胞會不斷進化產(chǎn)生抗藥性,導致藥物失效,增加了治療難度。</p> <p class="ql-block">癌癥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既然是聊癌癥,我們首先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p><p class="ql-block">比如提起癌癥,還有一個名詞也總會被提起,那就是腫瘤。癌癥和腫瘤的區(qū)別是什么呢?答案是“良性”和“惡性”。腫瘤有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而癌癥只有惡性的。所以用一句話概括是:惡性腫瘤就是癌癥。</p><p class="ql-block">那如何區(qū)分良性和惡性呢?是腫瘤大小嗎?還是生長速度?都不是,是“轉(zhuǎn)移”。腫瘤無論長多大,多快,只要不轉(zhuǎn)移到身體其他地方,不侵犯周圍組織,它就是良性的。反之,無論腫瘤多小,如果跑到了別的地方,就是惡性的。</p><p class="ql-block">那為什么腫瘤轉(zhuǎn)移以后,危險性會大大增加呢?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一個腫瘤轉(zhuǎn)移就成了N個腫瘤,危害自然就大;另一個原因是,腫瘤喜歡轉(zhuǎn)移的地方,往往是很重要的器官,比如腦轉(zhuǎn)移、肺轉(zhuǎn)移、骨轉(zhuǎn)移和肝轉(zhuǎn)移。這些地方由于重要性,手術(shù)往往很保守,這就非常難完全去除腫瘤了。</p><p class="ql-block">還可以順便說下一個問題,那就是癌癥為什么會導致死亡?每個病人個體情況不同,最終造成死亡的原因也不同。但是大致說起來,癌癥死亡原因往往和器官衰竭有關(guān)。腫瘤的轉(zhuǎn)移和過度生長,會壓迫關(guān)鍵器官,比如腦瘤會壓迫重要神經(jīng);肺部腫瘤會填充肺部空間,導致肺部氧氣交換能力大大降低,最后都會因為功能衰竭而死。</p><p class="ql-block">當然,癌癥致死有時候并不是某一個器官衰竭造成的,而是一個系統(tǒng)的衰竭。有很多癌癥,由于現(xiàn)在還不清楚的原因,會導致病人體重迅速下降,肌肉和脂肪迅速丟失,這在醫(yī)學上叫“惡病質(zhì)”(Cachexia)。這個過程現(xiàn)在無藥可治,無論病人吃多少東西,輸多少蛋白質(zhì)都沒用。由于肌肉和脂肪對應(yīng)的是整個機體的能量供應(yīng),所以病人很快就會出現(xiàn)系統(tǒng)衰竭。</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大部分人都談“癌”色變,原因就是癌癥難治。那癌癥和艾滋病哪個會先被攻克?我的答案肯定是艾滋病。癌癥為啥那么難治?有三個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第一個原因,癌細胞是身體的一部分,癌癥是“內(nèi)源性疾病”。對待“外源性疾病”,比如細菌感染,我們有抗生素。抗生素為什么好用,因為它只對細菌有毒性,而對人體細胞沒有作用。所以抗生素可以用到很高濃度,殺掉所有細菌,而不讓病人受到一點影響。</p><p class="ql-block">搞定癌癥就沒那么簡單了,癌細胞雖然基因突變了,但仍然是人體細胞。所以要搞定它們,幾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其實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副作用”。比如傳統(tǒng)化療藥物能夠殺死快速生長的細胞,對癌細胞當然很有用,但是很可惜,我們身體中有很多正常細胞也是快速生長的,比如頭皮下的毛囊細胞。毛囊細胞對頭發(fā)生長至關(guān)重要,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毛囊細胞,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化療的病人,頭發(fā)會掉光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同時,化療病人的免疫系統(tǒng)也非常弱,極容易感染,這是因為負責造血和維持免疫系統(tǒng)的造血干細胞,也會被化療藥物殺死。還有,化療病人會嚴重拉肚子,沒有食欲,那是因為消化道上皮細胞也被殺死了。</p><p class="ql-block">因為這些嚴重的副作用,讓醫(yī)生只能在治好癌癥和維持病人基本生命之間不斷權(quán)衡,甚至“妥協(xié)”。所以化療的藥物濃度都必須嚴格控制,而且不能一直使用,必須一個療程一個療程來。假如化療藥物也能像抗生素一樣,可以大劑量且持續(xù)使用,癌癥恐怕早就被治好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個癌癥難搞的原因是,癌癥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幾千上萬種疾病的組合。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癌癥。</p><p class="ql-block">比如肺癌,在中國所有癌癥中,它是第一殺手,30年來發(fā)病率增加了500%,中國現(xiàn)在每年新增近100萬肺癌病人。常有人問我:有什么新的治肺癌的藥嗎?我說:有不少,但每種都只對一小部分病人有用。比如很多靶向藥效果都很好,但它們通常只對攜帶特定的基因突變的肺癌有很好的效果,比例可能只有百分之幾。</p><p class="ql-block">因為癌癥的多樣性,藥廠幾乎注定每次只能針對很小一部分病人研發(fā)藥物。每一個新藥的開發(fā)成本,平均下來估計需要10年時間和超過10億美元。這樣大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導致目前抗癌新藥的研發(fā)進展極度緩慢。要攻克所有的癌癥,即使不是遙遙無期,也是任重道遠。</p><p class="ql-block">癌癥難搞的第三種原因,就是癌癥的突變和抗藥性了。這點是癌細胞和艾滋病共有的,讓大家頭疼的地方。生物進化讓人類能適應(yīng)不同的環(huán)境,在細胞層面,我們體內(nèi)的癌細胞也保留了這種能力。針對我們給它的藥物,癌細胞也能不斷突變和進化,想方設(shè)法躲避藥物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如果個別細胞產(chǎn)生新的基因突變,或者別的原因能起到抵御抗癌藥的作用,就會導致原本有效的藥物變得沒用。針對癌癥的突變抗藥性,醫(yī)生們一直在想辦法,比如換藥、聯(lián)合用藥或者研發(fā)新的藥物,這都是為了克服抗藥性,讓治療還能起效。</p><p class="ql-block">癌癥難治的三個主要原因,就說完了??偨Y(jié)一下,分別是,第一,癌癥治療時,容易誤傷正常細胞,這限制了藥物劑量和療效;第二,癌癥種類繁多且高度復雜,藥物研發(fā)難度大;第三,癌細胞會不斷進化產(chǎn)生抗藥性,導致藥物失效,增加了治療難度。</p> <p class="ql-block">癌癥篩查</p><p class="ql-block">除了癌癥預防,癌癥的篩查同樣重要。在醫(yī)學界,把規(guī)避致癌風險因素,稱為癌癥的一級預防,而把癌癥篩查,稱為二級預防。</p><p class="ql-block">為什么能這樣說呢?就是因為癌癥致命幾乎都是腫瘤轉(zhuǎn)移造成的,但好在癌癥的發(fā)生,往往需要10年以上,只要在轉(zhuǎn)移前發(fā)現(xiàn)它,可能一個簡單手術(shù)就治愈了。所以,癌癥的篩查,尤其是早篩,是很重要的。</p><p class="ql-block">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癌癥類型都有好的篩查方法,比如對于腦瘤、胰腺癌、膽管癌、卵巢癌這些癌癥,篩查還是非常困難。但幸運的是,最常見的癌癥很多是有篩查方法的,包括腸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肝癌,等等。每種癌癥的篩查方法都是不同的。</p><p class="ql-block">對女性來說,乳腺癌和宮頸癌都值得篩查。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癌癥之一,但是篩查也比較容易,也很成熟,就是乳房的X線造影,也就是鉬靶。對于致密型乳腺的女性,還應(yīng)該加上超聲。中國年輕的乳腺癌患者特別多,這不一定是壞事,其實是因為它比一般癌癥更容易在早期發(fā)現(xiàn)。無論是摸到腫塊,還是通過篩查發(fā)現(xiàn),總之是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早治愈。</p><p class="ql-block">宮頸癌的篩查,現(xiàn)在最推薦的是HPV基因檢測,看是否感染了高危的HPV病毒。另外還有宮頸涂片,看看有沒有癌變早期的細胞。</p><p class="ql-block">除了乳腺癌和宮頸癌,肺癌是中國第一大的癌癥,肺癌篩查也很關(guān)鍵,尤其對吸煙的男性,或者長期接觸二手煙、生活在空氣污染狀態(tài)下的人,更應(yīng)該進行肺癌早篩。它的篩查標準方法是低劑量螺旋CT,之所以用低劑量,是因為輻射小,更安全,而且肺部密度很低,低劑量就夠了。需要說的是,X光的效果不如低劑量螺旋CT。</p><p class="ql-block">還有腸癌,腸癌的篩查黃金標準是腸鏡。美國腸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已經(jīng)連續(xù)20多年下降,這就和腸鏡篩查的普及有很大關(guān)系。說起腸鏡,有人很害怕,但其實一方面大家可以選擇無痛,也就是麻醉下的腸鏡。另一方面,中國有一些技術(shù)很好的醫(yī)生,在不麻醉情況下也能做好腸鏡,現(xiàn)在信息發(fā)達,這些醫(yī)生的信息在網(wǎng)上都能搜到。所以大家可以不用那么恐懼,到了45歲,每個人都應(yīng)該做一次腸鏡。</p><p class="ql-block">和腸鏡類似,胃癌的篩查方法是胃鏡。如果是麻醉下,一般推薦胃腸鏡一起完成,效率比較高。日本胃癌也很多,但生存率特別高,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他們胃鏡篩查普及率廣,早期發(fā)現(xiàn)的比例很高,那自然治療效果就好。</p><p class="ql-block">不過,癌癥篩查也要防止過度。比如甲狀腺癌,就是最典型被過度診斷和治療的癌癥類型。中國的甲狀腺癌最近幾年暴漲,關(guān)鍵原因不是患者真的多了,而是因為體檢儀器敏感度大大增加。99%體檢發(fā)現(xiàn)的微小乳頭狀甲狀腺癌,都不會致命,所以不需要著急手術(shù)切除。很多時候密切隨訪和觀察,才是更好的選擇。</p><p class="ql-block">癌癥治療</p><p class="ql-block">癌癥的藥物治療,經(jīng)歷了三次革命,化療算是第一次,第二次是靶向療法,第三次是免疫療法。三次藥物革命的背后,伴隨著的是我們對“癌癥是什么”,這個問題越來越深刻的理解。我們一個個來講。</p><p class="ql-block">早在古埃及,就已經(jīng)有了對癌癥的記錄,只不過當時對怎么治癌癥就四個字:無藥可治。在幾千年歷史中,各大文明都記錄了癌癥這種疾病,但傳統(tǒng)醫(yī)藥都沒有任何好的辦法,癌癥就等于絕癥。</p><p class="ql-block">直到科學進步,顯微鏡的出現(xiàn),大家才了解癌癥原來是由分裂很快的細胞組成的。經(jīng)過科研人員漫長的研究和試錯,才最終找到了殺死這些細胞的方法,這就是第一次癌癥治療的革命——化療,也就是使用化學藥物來治療癌癥的醫(yī)學手段。</p><p class="ql-block">但很多人對化療非常害怕,甚至有謠言說去醫(yī)院化療死得更快。事實上,化療的歷史也不過幾十年,它們之所以被廣泛應(yīng)用,是因為它們對于某些癌癥確實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對很多血液腫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還有兒童腫瘤,它的整體效果都很好。</p><p class="ql-block">但我們都知道,化療是有副作用的,這和它的作用機理有關(guān)?;熎鹦У脑颍撬鼈兡軞⑺婪至押芸斓募毎?。癌細胞當然屬于這一類,但身體里還有很多正常細胞分裂也非??欤热缑壹毎?、消化道細胞、造血干細胞,等等。</p><p class="ql-block">化學藥物進入體內(nèi)后,不僅殺死癌細胞,也殺死了這類正常細胞,因此導致了各種副作用,比如掉頭發(fā)、腹瀉、惡心嘔吐、免疫力低下。其實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不難,難的是在殺死所有的癌細胞之前,不過度傷害病人本身。</p><p class="ql-block">所以對于化療,不用妖魔化,也不用神話。選擇任何治療癌癥的方法,本質(zhì)上都需要做風險收益評估。如果收益大于風險,就可以嘗試;如果風險大于收益,比如患者身體狀態(tài)差,或者已經(jīng)知道某些癌癥對化療不響應(yīng),那就沒必要用。</p><p class="ql-block">正因為化療的局限,所以科學家一直在琢磨,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藥物,能精準殺死癌細胞,而不影響到正常細胞。要做到這一點,關(guān)鍵就是要找到癌細胞特有的地方。隨著基因測序的出現(xiàn),我們有了一個突破,那就是基因突變。</p><p class="ql-block">針對癌細胞特殊的基因突變和基因特征,科研人員研究出了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這就帶來了癌癥藥物治療的第二次革命。簡單來說,靶向藥物就像導彈一樣,它專門針對癌細胞的某個特定弱點去攻擊,而不是像傳統(tǒng)化療那樣,把正常細胞和癌細胞一起傷害。</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上市的靶向藥物已經(jīng)有上百個,幾乎應(yīng)用于所有的癌癥類型,給患者帶來了福音。很多以前是絕癥的癌癥類型,現(xiàn)在都有了長期控制的希望,患者能夠高質(zhì)量生活很多年。</p><p class="ql-block">而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fā)現(xiàn),癌癥的發(fā)生不僅需要癌細胞發(fā)生基因突變,還需要逃脫免疫系統(tǒng)的監(jiān)管和抓捕,也就是要發(fā)生“免疫逃逸”。這就為第三次藥物革命——對免疫系統(tǒng)的研究,帶來了可能。</p><p class="ql-block">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癌細胞的免疫逃逸是可以被逆轉(zhuǎn)的。即使晚期癌癥患者,體內(nèi)依然存在可以被喚醒的抗癌免疫細胞,它們能夠在藥物的幫助下,重新掌握主動,控制癌癥,這也就是最近10年改變了無數(shù)患者命運的免疫治療。</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上市的免疫治療有很多種,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分別是細胞免疫治療和藥物免疫治療。細胞免疫治療,顧名思義,是“外源地”給患者輸入免疫細胞,從而控制癌癥;而藥物免疫治療,則是給患者用藥,激活患者體內(nèi)本身的免疫反應(yīng)。</p><p class="ql-block">不同的免疫治療,最適合的癌癥類型是不同的,醫(yī)生會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出選擇。而未來還會有更多新型免疫療法上市,包括很前沿的癌癥疫苗、溶瘤病毒、腸道菌群調(diào)節(jié)劑,期待這些免疫療法,很快就能應(yīng)用到更多患者身上。</p><p class="ql-block">未來的癌癥治療,一定是組合治療的世界?;熕?、靶向藥、免疫藥,不同的療法并無絕對高低之別,它們更像廚師手中的不同調(diào)料,根據(jù)需要調(diào)配,才能烹飪出最好的菜肴,帶給患者最好的療效。</p> <p class="ql-block">癌癥流言</p><p class="ql-block">最后再來花點時間,鑒別下網(wǎng)絡(luò)上關(guān)于癌癥的熱門流言,看看這些流言背后到底有沒有道理。我相信這也是大家非常關(guān)心的。</p><p class="ql-block">比如,網(wǎng)上說酸性體質(zhì)更容易致癌,這是真的嗎?這純粹是瞎扯,毫無科學證據(jù)。事實上,無論中醫(yī)還是西醫(yī),都沒有酸性體質(zhì)這個概念,它是美國一個連大學都沒讀過的騙子編出來的,目的就是賣各種排酸養(yǎng)生產(chǎn)品。</p><p class="ql-block">還有熬夜更容易得癌癥,這是真的嗎?準確說,這取決于怎么熬。從防癌角度來說,規(guī)律的作息是最重要的,所以最危險的并不是晚睡晚起,而是混亂的作息時間。有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從事日夜班顛倒的工作,或者從事經(jīng)常需要倒時差的工作,都有可能增加患癌風險。所以我的建議是,能不熬夜就不熬夜,如果非要熬夜,那就熬得規(guī)律點。</p><p class="ql-block">還有個子高的人更容易得癌癥,是真的嗎?答案是真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無論男女,都是個子越高,患癌風險越大:身高每高10厘米,患癌風險就會增加8%—10%。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個子高的人身體細胞更多,變異風險也更大,更重要的是,個子高意味著生長激素旺盛,這也會增加長期患癌的風險。</p><p class="ql-block">另外,微波爐、手機信號和WIFI這些生活中的輻射致癌嗎?答案是不會。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能量高,能打斷DNA鏈,從而引發(fā)基因突變,因此具有致癌風險,而非電離輻射則不會。生活中常見的微波爐、手機信號和WIFI都屬于非電離信號,正常情況并不會致癌。</p><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luò)時代,謠言滿天飛。要靠科普作家一一鑒別所有謠言,根本是不現(xiàn)實的,主要還得靠自己。這個靠自己,并不是說要有多深厚的癌癥生物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理性分析和思考的能力,這是一種通用的能力。這本書不僅對癌癥的認知更進了一步,也能更好地鑒別網(wǎng)絡(luò)上各種各樣的流言,保護自己和家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