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獨行西域懷古 追尋風蝕歲月 ——夏源

夏源

2023年,時年73歲,用時近兩個月,自駕完成219國道四個省區(qū)邊境沿線三萬里,在這條世界級景觀大道上,我用車輪去丈量,用心去感悟,用鏡頭去記錄,用身體去體驗,用宋代詩人余國寶詩“歸來不負西游眼,曾識人間未見花”作為切身感受。 <h3><p>  自駕219國道,只是我計劃中的第一步,完成《219國道紀行》一書才是終極目標?;貋砗笪矣昧?個月的時間整理、搜集和查證資料,結(jié)合筆記,撰寫了11萬余文字的全程記錄;從上萬張照片中挑選出近700張,用Photoshop圖像軟件進行處理,把一顆顆熠熠發(fā)光的珍珠串成一條大美項鏈,為讀者呈現(xiàn)閱讀體驗和攻略行囊書。</p><p></p><p> 2024年年末,《219國道紀行》由廣東省旅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十幾天后,書籍就在中國圖書風向標的第37屆北京圖書書展會展示,并在各地書店和各網(wǎng)絡(luò)平臺熱銷。</p><p> 現(xiàn)今還沒有看到個人或團隊以不同方式全程走完219國道,并撰寫出版的此類書籍。</p></h3> 圖:西藏薩普神山。<div>  書出版后,如釋重負,突感身體不適,數(shù)月后才恢復。<br>  轉(zhuǎn)眼已到暑期,不用再接送外孫上學,決定在難得的空閑時間第9次進藏,完成尚未走過的317國道——從昌都-類烏齊-丁青縣-邊壩縣-拉薩,走562國道從日喀則-南木林縣-申扎縣-尼瑪縣后,走216國道從措勤縣-改則縣,穿越800里無人區(qū)到達新疆的民豐縣。再從民豐縣-且末縣-若羌縣-青海省茫崖市,走青海海西大環(huán)線。<br>  年齡大了,不再適合長途自駕,在結(jié)束219國道行程后,我把愛車處理,斷了以后再自駕的想法。</div><div> 這次出行改用用租車出行方式與廣東韶關(guān)我中學同學的朋友,資深的驢友結(jié)伴,說走就走的藏、新、甘之旅。<div>  </div></div> 圖:擺拍于海拔5000米的嘎的拉埡口。<div>  我先期到達青海省玉樹縣休整,并游覽三江源國家公園、文成公主廟、結(jié)古寺、新寨瑪尼城、通天河等景點。在適應高原氣候環(huán)境后,乘坐我早前認識常年行走西藏的小孫司機的車,一路游覽類烏齊寺-孜珠寺-三色湖-祥格拉冰川-邊壩縣薩普神山 -骷髏墻等著名景點。</div><div> 途中我出現(xiàn)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到拉薩后,思考再三,安全起見,不宜冒險走平均海拔4500米,800里羌塘無人區(qū)了吧,于是打馬回府。<div>  這是我最后一次西藏之行了,但9次進藏已足矣。永別了——西藏!</div></div> 圖:且末防沙治沙成果觀景臺。<div>  回來后,念念不忘上次未完成的行走新疆和青海的計劃。時隔一個月,在外孫暑假還沒有結(jié)束時,抽空再一次說走就走——獨行西域懷古之旅。 由于不是常規(guī)成熟路線,不便約伴,一個人出行,尋找旅行的意義。</div><div> 第一站飛抵新疆,把且末縣作為此行的起點。<div>  且末縣位于塔里木盆地東南緣,是全國行政面積第二大縣,南依昆侖山脈與西藏自治區(qū)相連。且末縣歷史文化悠久厚重,是古西域三十六國的且末國和小宛國兩個城邦國之地、“絲綢之路”南道重鎮(zhèn)和“玉石之路”發(fā)祥地。<br></div><div><br></div></div> 我在十幾年前結(jié)識的且末縣維族朋友吾買爾江,曾是一名當?shù)鼐?,后來辭職從事玉石行當,且末是和田玉重要的產(chǎn)地,他干的風生水起,在當?shù)睾苡忻麣?,是且末縣政協(xié)委員。<div>  </div> 視頻:快樂的聚會。<div>  吾買爾江到機場接我,安排住在且末最好的酒店。</div><div> 晚上他約了幾個朋友為我接風,聚會場面十分熱鬧,讓我感受到維族人能歌善舞,熱情豪爽的風采。當?shù)亓晳T是先吃飯再喝酒,十分豐富的新疆風味的菜肴,盆底大的一盤馕包肉,幾塊羊肉就快飽腹。之后的重頭戲——喝酒,維族朋友們個個好酒量 ,一口小半兩,好在他們不強求酒力不勝者。他們邊喝酒,邊吃西瓜,稱這樣喝酒不醉。 他們彈琴唱歌,把酒言歡,十分熱鬧。深夜11點半,他們正在興頭上,我已經(jīng)支撐不住提前告辭。</div><div> 第二天,吾買爾江告訴我,昨晚他們一直玩到凌晨2點,4個人喝了3瓶酒(我喝了不到2兩)。</div> 圖:且末博物館。<div> 且末縣人少地廣,全縣總?cè)丝诩s10萬人,面積卻很大,約等于1.3 個江蘇省。且末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如昆侖山、塔克拉瑪干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有胡楊林與沙海交織的奇景,可體驗沙漠越野、駱駝騎行及落日攝影。是探險旅游和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div>  且末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且末縣境保存下來了很多古絲綢之路遺址、古城、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div><div> 來到且末,一定要到且末博物館參觀。縣城很小,步行到達。館區(qū)分“走進且末”、“滄海桑田”、“物華天寶”、“物奇地靈”、“且末春秋”、“瀚海遺珍”、“等待復活”、“玉王故鄉(xiāng)”、“別樣風情”等9個歷史文化和文物展區(qū)。無論是對于歷史愛好者還是普通游客來說,都是一次不可錯過的文化之旅。<br><br></div></div> 且末博物館內(nèi)可以探秘千年古國珍寶。這里有一對夫妻干尸和一具嬰兒干尸,其身著色彩艷麗、工藝精美的毛織服飾,是鎮(zhèn)館之寶。出土于扎滾魯克墓的木豎箜篌,有2700年的歷史,是我國最早的撥弦樂器之一,入選“上海大世界基尼尼斯之最”。<br><br> 且末產(chǎn)玉,被稱為“中國玉都”。館藏玉器種類很多,其中一條長達133.33米的和田玉珠鏈,由7158顆精美玉珠串聯(lián)而成,堪稱世界之最。館藏一塊重達1502公斤的玉塊,是有史以來世界采玉史上最大的和田青白玉,載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div>  圖中這塊山流水料玉質(zhì)極佳。</div> 圖:且末火車站。<div>  傍晚乘坐和田至烏魯木齊環(huán)線綠皮車前往若羌縣。</div><div> 已有幾十年未坐過綠皮火車,躺在軟臥車廂中,看著火車慢騰騰地在一望無際的戈壁荒漠上行駛,一切都顯得舒適安逸,仿佛時光倒流。</div><div> 280公里,車行4個半小時,于夜間11點半抵達若羌縣。</div> 圖:公園中地標性建筑<div>  若羌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緣。東與甘肅省、青海省交界,南與西藏自治區(qū)接壤,行政區(qū)域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 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縣,約相當于2個江蘇省加浙江省,地大人口稀少,戶籍人口8萬人。</div><div> 若羌是內(nèi)地通往中亞和新疆通往內(nèi)地的第二條戰(zhàn)略通道,也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要道。</div> 圖:若羌樓蘭博物館。<div>  若羌縣境內(nèi)共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樓蘭古城、米蘭古城、海頭古城。聞名于世的樓蘭古城位于若羌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羅布泊。</div><div>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公元前后與漢朝關(guān)系密切,在絲綢之路開通后加速了樓蘭人發(fā)展城市文明。 城內(nèi)最高的建筑物是位于城東部的一座高10.4米的佛塔;最特殊的建筑遺跡是中部的三間房遺址;城的周圍還有一些佛寺和烽燧等遺跡和古墓。</div><div> 樓蘭消失至今是個謎,有多種說法:戰(zhàn)爭、干旱、缺水、羅布泊的南北游移、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瘟疫疾病等。</div><div> 出于自然環(huán)境惡劣和古遺址保護需要,樓蘭古城不對外開放,在縣城建了樓蘭博物館可以使人們近距離了解樓蘭古城的輝煌歷史。</div><div> 博物館是人們到若羌旅游的首選地。</div><div> </div><div> </div> <div>圖:博物館大廳,上方為出土于羅布泊的千年木舟。</div><div> 若羌縣樓蘭博物館是若羌縣文化旅游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div><div> 館內(nèi)分設(shè)史前時期展示廳、樓蘭歷史文化展示廳、絲路樓蘭·秘境展、錦繡樓蘭織錦展、百年守護·歷史有聲展示廳,館內(nèi)展覽內(nèi)容形式多樣,史料詳實,設(shè)計新穎。</div> 圖:出土的木漿。<div>  館藏各類文物5838件,主要以木器、陶器、青銅器、干尸標本為主,分別出土于樓蘭古墓、樓蘭古城、米蘭遺址、羅布泊南古城遺址、小河墓地等。最具樓蘭文化代表的文物有從樓蘭古墓中采集的皮靴、織錦、草編簍、陶器和米蘭遺址出土的木簡。</div> 圖:美女干尸。<div>  館藏樓蘭遺址和小河墓地出土的9具成人和兒童的干尸等。<div>  最著名的是“樓蘭美女”,距今約有3800年。女子死時為45歲左右,現(xiàn)重10公斤,身著粗質(zhì)毛織物和羊皮,足蹬粗線縫制的毛皮靴,發(fā)長一尺有余,皮膚為紅褐色,還稍有彈性,面部輪廓非常明顯,眼睛大而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而翹,生活在約4000年前的美女,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div><div> 由于沙漠地區(qū)干燥的氣候條件使得幾千年前的人物和實物得以保存至今。<br><br></div></div> 博物館門前的一棵生長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胡楊樹。 圖:米蘭古城游客中心。<div>  蘭古城遺址為自治區(qū)和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若羌縣東80公里處,是古代西域名城鄯善古國伊循城遺址,是新疆保存較為完好,并對外開放漢唐時期的重要遺址。</div><div> 交通不便,只好租車前往尋古探幽。土黃色的游客中心建在荒漠隔壁上,與周邊色彩十分搭配,改換任何一個顏色都會顯得突兀。</div><div> <br><div> </div></div> 圖:米蘭古城古長城展覽館。<div> 古漢唐長城從甘肅張掖、敦煌到新疆米蘭最后到達樓蘭古城,是中國長城文化遺產(chǎn)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展館分中國長城、新疆長城、新疆米蘭長城等多個區(qū)域,講述了偉大長城的歷史文脈,充分展現(xiàn)了以烽燧為代表的新疆長城獨特魅力。</div> 圖:米蘭古城模型圖。<div>  游客中心有米蘭博物館,展示米蘭古城的歷史。這里曾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鄯善國重鎮(zhèn),唐代時,這里被稱為“七屯城”,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節(jié)點。</div> 圖:米蘭古城陳列館。<div>  米蘭遺址保護區(qū)里有佛寺、佛塔、烽火臺、灌溉渠道、古戍堡等遺址。<div>  米蘭古城遺址是西域文明史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位于若羌縣東部約80公里處,由8座佛塔和3座佛寺、漢屯田水利等遺址組成,地處古羅布泊之南,為絲綢南道之咽喉。遺址中出土的具有希臘羅馬藝術(shù)風格的米蘭“有翼天使”壁畫、佛教寺院遺跡,是東西方文化碰撞、融匯、結(jié)合的產(chǎn)物。</div><div> 同時米蘭也是《西游記》中王母娘娘舉辦蟠桃宴的地方,米蘭河被譽為子母河。<br><br></div></div> 乘景區(qū)交通車前往米蘭古城。茫?;脑椴记О倌陙肀粴q月風沙侵蝕尚存的建筑殘垣斷壁。 圖:米蘭西大寺佛塔遺址。<div> 佛塔高3 ~6米,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處漢唐時期的重要遺址。1906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此佛塔處發(fā)現(xiàn)許多精美的佛頭像、婆羅米文殘紙等珍貴文物,在佛塔的回廊壁上發(fā)現(xiàn)的有翼天使壁畫尤為珍貴。</div> 圖:唐代戍堡遺址。<div> 戍堡南臨米蘭河道,呈不規(guī)則正方形,南北寬56米,東西長70米,四角有望樓,西有城門曾在此發(fā)掘大量的土蕃文木簡、吐蕃文書和唐代陶片。<div>  </div></div> 圖:東大寺遺址。<div> 東大寺是米蘭古城遺址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分為上下兩層,外圍是較高的院墻,寺內(nèi)建有12米×0.6米×2.4米的佛龕,龕內(nèi)尚存半浮塑的菩薩和天王像,廢墟東側(cè)上存有大型佛佛像和遺落在地上的大佛頭。<div>  當年這里曾是一片綠洲,大河繞城而過,為絲綢之路驛站要地,商賈往來,熱鬧豐凡。這里是佛教東傳必經(jīng)之地,佛寺諸多,佛塔遍布,僧侶云集,為佛教極盛之地。著名法顯、恵生、玄奘等僧人在前往天竺,途經(jīng)米蘭古城時,均在東大寺講法。</div></div> <p class="ql-block">  當年這里流淌著米蘭河,岸邊是無際的草原綠洲,曾是漢朝軍墾屯田之地,漢代屯田水利灌溉工程遺址至今清晰可見,展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轉(zhuǎn)瞬千年,氣候變化,河水枯竭,綠洲變荒漠,古城鬧市變得如此寂寞,讓人無限感慨。</p><p class="ql-block"> 胡謅一首大風歌:大風起兮沙飛揚,威加米蘭兮變摸樣,不聞駝鈴兮響婼羌!</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來憑吊“荒涼的米蘭”。這塊土地上曾承載過絲綢之路的繁榮,接納過遷徙與停留,包容過不同的民族與多種信仰。千年的風沙可以吹蝕古城,但在這塊土地上的記憶卻永存。</p> 圖:趙朔與“悟空”別離處。 <div>  在米蘭古城游客中心,今年發(fā)生一起著名的網(wǎng)絡(luò)熱點事件——趙朔與貓的故事。這要從 2024 年 10 月說起,網(wǎng)紅騎行博主趙朔在新疆阿爾泰時,寒冬深夜時一只流浪貓闖入他的帳篷取暖。趙朔將其收養(yǎng),并給小貓取名 “悟空”,寓意它能夠七十二變,擁有第二次生命。<br>  <br>  </div> 圖:趙朔與悟空。<div>  此后,趙朔帶著 “悟空” 一起騎行穿越雪山、戈壁等自然景觀,他通過短視頻記錄下一人一貓的旅途生活?!拔蚩铡?因靈性的表現(xiàn)和可愛的形象迅速走紅,相關(guān)視頻在短視頻平臺播放量超千萬,粉絲稱其為 “治愈系電子小貓”。</div><div> 然而,2025 年 4 月 15 日下午,“悟空” 在米蘭古城游客中心丟失,后在幾公里外發(fā)現(xiàn)貓尸。后續(xù)趙朔發(fā)布驅(qū)車 3000 公里前往阿勒泰安葬小貓悟空的全過程短視頻,引發(fā)近600萬粉絲持續(xù)關(guān)注,成為網(wǎng)紅事件<br> 我的女兒和外孫就是粉絲之一,期間娘倆捧著手機看著事態(tài)的后續(xù)發(fā)展,每每淚淌不已。引得我?guī)滋煲苍诙兑糁谐掷m(xù)關(guān)注。</div><div> 我這次專門到趙朔搭帳篷處拍照發(fā)到家人群中,了結(jié)這娘倆的未了情。</div> 一路東行,前往青海省的茫崖。<div>  出租車司機告知,若羌到茫崖的火車在7月剛開通,真是幸運,于是在攜程網(wǎng)上定了下午5點鐘前往茫崖的車票??芍^趕得早,不如趕得巧,到火車站剛好趕上檢票上車。</div><div> 軟臥車票不貴才一百多元,不足的是太慢,單行線逢小站就避讓。習慣了飛機、高鐵快節(jié)奏的出行方式,這還真得適應。一路手機信號斷斷續(xù)續(xù),無所事事,好在軟臥車廂恬靜舒適,就臥倒吧。</div><div> 出新疆進入青海翻越阿爾金山,明顯感覺火車在上坡,此時海拔3000多米,耳膜開始鼓脹。</div><div> 全程360公里,7個小時,深夜12時到達茫崖。</div> 圖:茫崖市。<div> 茫崖市地處青海省西北、柴達木盆地西緣,是青海省“西大門”,它是個最孤獨的城市,常住人口不到2萬人。茫崖城市小,但轄區(qū)大,轄花土溝鎮(zhèn)、冷湖鎮(zhèn)、茫崖鎮(zhèn)3個鎮(zhèn)。<div>  昨晚難以入睡,可能與茫崖海拔近3000米有關(guān)系,服安眠藥睡到上午9點鐘。經(jīng)打聽一個茫崖旅行社的經(jīng)理告知,這里少有旅客當?shù)貐F,只有個人到茫崖建設(shè)銀行的停車場附近租車旅游。 果不其然在此找到當?shù)刭Y深的喬師傅,前往茫崖代表性的艾肯泉和翡翠湖。</div></div> 圖:艾肯泉景區(qū)。<div> 從茫崖市西行40公里,到達艾肯泉游客服務中心,這里距景點還有數(shù)公里,可選擇徒步或乘景區(qū)交通車?,F(xiàn)今國內(nèi)旅游景點幾乎都把游客中心設(shè)在遠離景點之地,乘坐交通車已成通例,名其曰環(huán)保,實則是景區(qū)的又一筆收入。<div>  下交通車后,還要沿著木道走很遠的一段路,路旁是一塊塊長期受礦物質(zhì)侵蝕的梯塊狀土地,顏色五彩斑斕,以紅、橙、黃為主色調(diào),褐、藍、綠斑駁其中。這是艾肯泉常年噴涌出含硫量極高的泉水,沿地表漫延而形成,水具有腐蝕性,周邊草木不生,飛禽走獸絕跡。<br><div><br></div></div></div> 圖:艾肯泉。<div> 艾肯泉海拔約3000米。這是一個地熱噴泉,水溫常年保持30℃左右,直徑10多米,深達1000米,噴涌可達半米之高。艾肯泉因為硫磺含量極高,周圍幾乎是寸草不生,也沒有什么生物的痕跡,色彩斑斕,奇幻獨特。</div> 俯瞰泉內(nèi)礦物質(zhì)隨泉水噴積于地面,沉淀出深紅環(huán)帶狀的“眼瞼”,猶如一只濃妝艷抹,熾烈狂野的眼睛,艾肯泉故而得名“惡魔之眼”。(網(wǎng)絡(luò)照片) 圖:天使之眼,<div> 與艾肯泉毗鄰的“天使之眼”景觀,實際是一汪小泉水水,被施以美名。它靜臥于廣袤的荒原,以獨特的形狀與澄澈的色澤和神秘莫測的艾肯泉遙相呼應。一個張揚熱烈,一個靜謐婉約,相映成趣。<div><br></div><div><br><div> </div></div></div> 圖:遠觀尕斯庫勒湖。<div> 從艾肯泉原路返回茫崖市,前往翡翠湖,車行10公里,在國道上遠遠的可以看到尕斯庫勒湖。這是一個是固液共存的特大型石鹽礦床的咸水湖,湖面積103平方公里。<br>  湖區(qū)內(nèi)許多鹽泉群景觀,其中直徑280米的"藍洞"地質(zhì)奇觀最為著名,由于地處鹽場廠區(qū)無法進入。</div> 圖:翡翠湖。<div> 茫崖市到翡翠湖20公里。天公不作美,到達翡翠湖時烏云密布,據(jù)說觀賞翡翠湖最佳時間是晴天,但可遇不可求,順其自然吧。<div>  游客中心距景區(qū)不遠,進入景區(qū)參觀可以步行也可以乘坐景區(qū)游覽車,觀賞三個景點。我購票乘車到達第一個景點下車后,按照喬師傅的建議,走著鹽鋪就的路從兩湖中漫步前往第二個景點,這段路約1公里,邊走邊看沿途美景,還可以到一個數(shù)十米高的鹽山上遠眺。從這條路走到頭,就是第二個乘車點,再到第三個景點,這里是一些人造景觀,供游客與湖水互動。 </div><div> </div></div> 茫崖翡翠湖地處昆侖山與阿爾金山之間,海拔約3200米,屬柴達木盆地西緣。湖區(qū)原為鉀肥開采礦區(qū),2021年后通過生態(tài)修復形成人工鹽湖景觀。湖底覆蓋白色鹽結(jié)晶層,邊緣分布紅色英雄山與雅丹地貌群,形成紅、白、綠三色交織的視覺對比。<br>  鹽湖總面積約26平方公里,屬硫酸鎂亞型鹽湖,底部有石鹽層,一般厚5米,最厚處達9.68米,湖中盛產(chǎn)鋰、鉀肥、芒硝等鹽化物。我看到遠處的湖中,幾臺挖掘機正在開采。<br>  這片大小不等、形態(tài)迥異、深淺不一的鹽池,是多年的鹽湖開采而形成的采挖坑,坑中高濃度“鹽鹵水”,由于所含礦物質(zhì)濃度的不同,在光線作用下形成了多彩的顏色。風平浪靜時,像鏡面呈現(xiàn)剔透的淡青、翠綠、深綠色。使得整個湖水如鑲嵌在戈壁上的多彩翠玉,猶如“天空之鏡”。 圖:冷湖鎮(zhèn)。<div>  從翡翠湖回到茫崖市,已是下午,神通廣大的喬師傅給我聯(lián)系一輛前往冷湖鎮(zhèn)的拼車,安排我坐在前排。司機是敦煌人,開著一輛臨時牌照新福特越野車,不怕限速拍照,風馳電掣,走315國道轉(zhuǎn)316省道,300公里,不到4個小時,在晚7點鐘到冷湖鎮(zhèn)。<div>  冷湖鎮(zhèn),曾經(jīng)因石油的繁榮而興起,又因資源的枯竭而逐漸沉寂,在廣袤的八百里瀚海戈壁中,它似乎被世人遺忘。然而,近年來,一些驢友和攝影愛好者發(fā)現(xiàn)冷湖的雅丹地貌、廢棄石油廢墟、獨特的黑獨山,捕捉到了別樣的美,獨特的“末日感”景觀在網(wǎng)絡(luò)上傳播,迅速成為環(huán)海西大環(huán)線上一個網(wǎng)紅旅游地,鎮(zhèn)上的酒店和餐館炙手可熱,供不應求,使得只有一條十字街的小鎮(zhèn)煥發(fā)出勃勃生機。<br></div><div> 我在途中搜索預定冷湖的酒店,價格貴的離譜。于是到冷湖后司機介紹入住熟人的賓館,經(jīng)理給面子訂到一間一樓服務臺旁,無窗8個平方雙人床房,房價不菲喲!就這就不錯了,晚來一會這房間就沒了。</div></div> 圖:黑獨山后山小道。<div> 這兩年在網(wǎng)上被炒得火熱的黑獨山,人滿為患。據(jù)說交通車十分擁擠,到景點還要爬坡走很遠的路,進出景區(qū)需要數(shù)小時時間,影響我今天到敦煌的計劃。賓館老板說有辦法解決,可以租車走后山到黑獨山背面,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觀,時間可以趕趟。他介紹了一個司機,見面商談后,決定租車前往。<div>  清晨天不亮,司機開著豐田霸道車接到我,向黑獨山游客中心相反方向出發(fā)。出鎮(zhèn)十幾公里,車下道駛向戈壁灘,沿著可見的車轍向東,一路坑洼不平,翻過溝坎,穿越河道,車很顛簸,我攥緊上方的拉手,屁股不敢坐實避免蹾著,在日出時才到近景點。</div></div> 圖:黑獨山。<div> 眼見黑獨山讓人驚嘆,連綿的黑色山體層疊如潑墨山水畫,深淺不一的墨色紋理與灰白沙丘形成天然留白,猶如“荒漠戈壁中的水墨長卷”。?<div>  若用無人機拍攝,眼睛飛上天,拍攝效果一定令人驚嘆。<br>  </div></div> 附:黑獨山視頻。 黑獨山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巍峨山峰,它由海拔3000多米的黑色礫石臺地構(gòu)成。在這片土地上,火山噴發(fā)留下的玄武巖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風化的玄武巖薄片覆蓋在黃沙之上,仿佛金屬般閃耀。四周無垠的白色鹽堿地,與黑色礫石臺地相映成趣,猶如一幅水墨畫卷。 車駛?cè)肓硪粭l過河爬坡小路,則是另一番風光。 圖:胭脂山。<div>  去年中央電視臺播放航拍與黑獨山毗鄰的胭脂山,首次向公眾展示長達3公里的胭脂山全景,彩色山脊如同燃燒的晚霞,與周邊黑灰色戈壁形成強烈視覺反差。晴天正午陽光直射時,山體色彩飽和度達到峰值,呈現(xiàn)出"七彩流沙"的獨特效果。</div> 胭脂山山體因富含鐵、銅等多種礦物質(zhì),在長期風化侵蝕和陽光照射下形成以粉紅色為主的斑斕色彩,航拍視角呈現(xiàn)"戈壁調(diào)色盤"的視覺效果。 風景如畫,對于一個又一個,一代又一代欣賞者,美景永恒,我們每一個人不過是個匆匆過客而已。<div>  </div> 圖:冷湖石油基地遺址。<div>  從黑獨山回冷湖鎮(zhèn)后,我在”哈嘍出行順風車“中搜到一輛前往敦煌的順風車。</div><div> 路過冷湖石油基地遺址?,這是冷湖新開辟的旅游景點。冷湖油田始建于1958年,曾為中國第四大油田,鼎盛時期年產(chǎn)原油30萬噸(占全國總產(chǎn)量12%)。1992年,隨著青海石油工業(yè)的東遷敦煌西移茫崖市,冷湖石油工業(yè)基地逐漸落寞,從10萬人的駐地到如今成為一片佇立在蒼涼戈壁中的殘垣斷壁,靜靜訴說著往日繁華。遺址現(xiàn)為第二批中國工業(yè)遺產(chǎn)保護名錄的核心歷史地標。</div><div><div> 近年來冷湖另辟蹊徑,發(fā)展旅游業(yè),以其周邊的自然景觀開始蜚聲業(yè)界。這里匯聚了諸如黑獨山、胭脂山、火星公路、黑金山等奇觀,以及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俄博梁雅丹地貌,成為旅游熱門之地。常住人口不到千人的冷湖鎮(zhèn),旅游旺季日入住游客達數(shù)萬人。<br></div></div><div> 我在冷湖餐廳吃飯時與一個在此開酒店的河南周口老板聊天,他經(jīng)營一家有40個平房的檔次不高的賓館,每年營業(yè)9個月,旺季日進斗金2~3萬元。聽后咂舌。</div><div><br></div> 圖:《又見敦煌》演出現(xiàn)場。<div> 冷湖到敦煌不到300公里,司機輕車熟路,早早到達敦煌,入住的嘉河云境酒店,房價與冷湖賓館同,可條件差別大了。<div>  計劃在敦煌2天時間去莫高窟 、敦煌博物館、鳴沙山月牙泉 、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敦煌雅丹地貌等景點,另觀看一場演出。</div><div> 入住后把途中的臟衣服洗完后,立馬前往位于莫高窟旁的劇場觀看《又見敦煌》演出。</div></div> 《又見敦煌》是由著名導演王潮歌執(zhí)導的大型沉浸式實景演藝項目,敦煌的四大經(jīng)典演藝劇目年演出突破2000場次,接待游客113.7萬人次,成為敦煌文化旅游的標志性名片。<div>  《又見敦煌》通過現(xiàn)代科技與藝術(shù)手段,讓觀眾在90分鐘內(nèi)穿越千年歷史時空,感受敦煌文化的厚重與絲綢之路的輝煌。 攬獲“中國最佳旅游演藝項目獎金獎”等多項榮譽。?<div>  劇目以張騫、王維、王圓箓等6個歷史人物為線索,重現(xiàn)藏經(jīng)洞文物流失、張議潮收復河西走廊等5個關(guān)鍵場景。通過粟特族女子米薇的跨國婚姻、歸義軍張議潮的忠義故事等情節(jié),展現(xiàn)敦煌作為四大文明交匯地的包容性。??</div></div> 圖:墻壁上的場景。<div>  觀眾需步行穿越四個表演區(qū)站立觀看,演員在不同空間輪換表演在T臺、空中、高墻、觀眾席中和地下,最后入座觀看,給觀眾一種從未有過的沉浸式體驗“一瞬千年”的時空轉(zhuǎn)換效果。</div><div> <br><br></div> 酒店位于黨河畔,在燒烤一條街上,晚上滿街擺滿桌椅,煙火氣特濃,吃燒烤的一撥又一撥,到深夜才散攤。<div>  觀看演出回來,在樓下的燒烤攤上點了20串羊肉串,在陣陣涼風中,喝著啤酒吃著串,十分愜意。</div><div> 想起30年前,我和單位的幾個同事第一次來敦煌旅游也是在黨河畔吃燒烤,不過那時是燒烤攤在黨河土堤旁土路上,周邊沒有高樓大廈。</div><div> </div> 圖:莫高窟。<div> 莫高窟絕對是絲綢之路旅行的不二之選。</div><div> 敦煌莫高窟一票難求,昨天到半夜在“莫高窟參觀預約網(wǎng)”搶票無果。今天一早6點鐘,我上網(wǎng)搶票,終于在8點鐘搶到一張11點鐘的應急票。</div> <br>  莫高窟分常規(guī)票和應急票兩種。常規(guī)票需提前通過莫高窟參觀預約網(wǎng)實名預約,每日限6000張,238元/人,含96窟、148窟等8個經(jīng)典洞窟;應急票每日限12000張,100元/人,僅能參觀位于一層的96窟、100窟4個大型洞窟。<br> 不到10點鐘我就到了莫高窟游客中心,人流如織排隊進場。十分感謝工作人員把我和幾個大歲數(shù)的人領(lǐng)到一條專線直接進場,乘交通車前往莫高窟。 <div>圖:莫高窟第96窟。</div><div> 第96窟建于初唐,窟外依靠山崖而建的九層樓閣木構(gòu)窟檐高達45米,雄偉壯觀,俗稱九層樓。它是莫高窟最大的標志性建筑。<br> 莫高窟中最大的佛像位于96號窟內(nèi),佛像高達幾十米,被稱為“北大像”。進入洞窟,人們要抬頭仰視才能觀看這尊33米高雄偉壯觀的九層樓高的大佛,感受到這尊彌勒佛代表未來佛的慈悲與威嚴。<br></div> 佛像采用石胎泥塑技術(shù),先在崖壁鑿出輪廓,再分層敷草泥、麻泥并彩繪,右手施無畏印,左手作與愿印,體現(xiàn)唐代典型造像風格。?<br> 莫高窟作為絲綢之路文化交匯的典范,第96窟大佛是其核心代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br> 圖:第130窟的南大佛。<div> 第130窟開鑿于盛唐開元、天寶年間??邇?nèi)是莫高窟的第二大佛,因位于96窟之南,也稱南大佛。佛高26米,為石胎泥塑彌勒倚坐像。洞窟窟形為上小下大的方錐形覆斗頂窟。主室南北壁各繪高約15米的巨型菩薩像,上部為宋代所繪飛天,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飛天圖象。<div> 大佛僅頭部就有7米,雖然不符合人體比例,但卻巧妙地解決了近距離自下而上仰望佛時的視覺差,從而使觀佛者能清晰地看到莊嚴慈祥的彌勒佛的表情,增加了對佛的敬畏感。<br><br></div></div> ? 圖:臥佛。<div> 莫高窟148號窟臥佛窟開鑿于唐代。洞窟為橫長方形縱券頂?shù)哪鶚効?,形似石棺,佛壇上塑有釋迦牟尼涅槃像,長14.4米,佛像右脅枕手,面東橫臥,身后環(huán)繞73身菩薩、比丘等塑像。?<div>  臥佛的手部形態(tài)被描繪得異常細膩和生動,被譽為“東方第一美手”。<br>?<br><br><br></div></div> 圖:100號窟,家廟窟。<br>  莫高窟第100窟是五代時期開鑿,由歸義軍節(jié)度使曹議金家族主持營建,該窟又稱“天公主窟”?、家廟窟。<div>  窟內(nèi)供養(yǎng)人圖像及題記反映了曹氏與甘州回鶻的聯(lián)姻關(guān)系。 主室為覆斗形頂?shù)钐每?,西壁設(shè)盝頂帳形龕,窟頂四角淺龕繪四大天王,甬道南、北壁分別繪制了曹家11個男性和15個女性供養(yǎng)人精美的壁畫像?。雖因年代久遠而略顯熏黑,但仍能發(fā)現(xiàn)其細膩和繁復之處。<div>  <br><br></div></div> 圖:被揭的100窟壁畫。<br>  1941年3月,張大千帶領(lǐng)弟子和家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臨摹并整理了近300幅敦煌壁畫,整理了珍貴的敦煌文物,為洞窟精心編號。有了張大千的畫作,許多人首次接觸敦煌壁畫,并為其魅力而深感震撼。<div>  然而張大千進行臨摹的過程中,有知名人士認為他有不當行為——在壁畫上題字、架設(shè)梯子進行臨摹,暴露他揭掉臨摹過的畫層后,對下一層再次臨摹破壞文物的行為。但也有人為他“破壁”行為辯解,認為這是對殘缺不堪的表層壁畫處理后,人們能看到更早內(nèi)層的畫作,具有顯著的貢獻。</div><div> </div> 圖:后人臨摹繪制被揭的第100窟壁畫。 <div>  然而張大千卻因“破壁尋畫”,陷入永世謎題——是破壞者還是開拓者?成為了藝術(shù)史上一個關(guān)于探索、爭議與永恒價值的話題。</div> 景區(qū)內(nèi)不可錯過去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參觀。<div>  這里陳列著敦煌研究院收藏的精美文物和專家精挑細選臨摹復制8個復制的的各個時期的代表洞窟,堪稱實體洞窟的“孿生兄弟”。我租了一個電子講解器,到未能進入的洞窟中,邊聽邊看這些精美壁畫和雕塑細節(jié),彌補缺憾。<div><div>  在“尋境敦煌”數(shù)字展廳。佩戴VR眼鏡,沉浸式走入莫高窟特窟第285窟,在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營造的景觀中,零距離觀賞壁畫、360度探索洞窟細節(jié)。<br></div></div><div><br></div><div><br></div></div> 很喜歡敦煌這個城市,干凈、閑適、恬靜。 <div>  莫高窟回來,氣溫飆升,回到酒店到下午5點鐘,日已偏西后前往鳴沙山月牙泉打卡。</div><div> 景區(qū)內(nèi)沙漠駱隊浩浩蕩蕩,綿延數(shù)公里,這個景觀可謂全國第一。<br></div> 很奇葩距敦煌市區(qū)數(shù)公里處有這么一處沙山,在沙丘中居然還有一汪千年不干涸的形若月牙的泉水。<div> 截至2025年8月,?月牙泉生態(tài)治理成效顯著?,水位和水域面積均達到近20余年最高值,通過科學補水工程及生態(tài)保護措施,實現(xiàn)了水域形態(tài)的穩(wěn)定恢復。?月牙泉監(jiān)測點水位埋深達3.8米,水域面積擴展至32畝,較20世紀末不足1米水深、2.6畝面積的瀕危狀態(tài)實現(xiàn)根本性逆轉(zhuǎn)。?</div><div> 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景觀造假,各種說法讓人莫衷一是。</div> 圖:鳴沙山滑沙場。<div>  天氣依然酷熱,藍天、碧水、黃沙景色很美。我不由自主隨著人流從鋼索步梯爬上鳴沙山,登高遠望,心曠神怡。</div><div> 年過55歲不能參加滑沙活動,只有踉踉蹌蹌下沙山。</div> 圖:鳴沙山月牙泉星空演唱會。(網(wǎng)絡(luò)照片)<div>  今晚,敦鳴沙山月牙泉將舉辦萬人星空演唱會,由于行程安排明天一早去玉門關(guān)和陽關(guān),打馬回府。<div>  網(wǎng)絡(luò)照片看到夜幕降臨,別開生面的這場音樂盛宴,璀璨的星空與絢麗的舞臺燈光交相輝映,近萬名觀眾齊聚月牙泉畔揮舞著燈管,與演員互動感受音樂與大漠的完美融合。<br><div>  </div></div></div> 一早天不亮,乘坐網(wǎng)約出租車出發(fā),開始敦煌雅丹地貌世界地質(zhì)公園—玉門關(guān)—關(guān)山之旅。<div>  首先到達距敦煌市區(qū)168公里的敦煌雅丹國家地質(zhì)公園。公園俗稱“敦煌雅丹魔鬼城“,據(jù)稱是迄今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地質(zhì)形態(tài)發(fā)育最成熟、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群落。被譽為“中國最美的三大雅丹之一”。</div> 觀光車在荒漠戈壁上前行,第一個景點居然是建在雅丹地貌土包中的景區(qū)警務所。 雅丹地貌是由于風長期的猛烈吹蝕,松軟的沙土石被卷走,地表被侵蝕成為高矮不等的土崗,強風又刀刻斧鑿般地把土崗雕成一個個似人非人、似禽非禽的造型,“石人”、“石佛”、“石蘑菇”、“孔雀”、“寶塔”、“蒙古包”等,千姿百態(tài),維妙維肖。 <p class="ql-block">附:敦煌國家地質(zhì)公園雅丹地貌視頻。</p><p class="ql-block"> 景區(qū)主要地貌類型有沙漠、戈壁、雅丹和堿土平原等。分為兩個區(qū),北區(qū)為連片的雅丹地貌集中區(qū);南區(qū)以風蝕谷、風蝕殘丘、風蝕柱、風蝕蘑菇、搖擺石、風蝕洼地、風棱石等為主,造型豐富多姿,土質(zhì)堅硬,呈淺紅色。</p> 這里多狂風,夜幕降臨之后,狂風發(fā)出恐怖地嘯叫,猶如千萬只野獸在吼叫,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也因此而得名。 圖:孔雀形狀地貌。<div> 剛進入景區(qū),突然刮起8級大風,人們難以站立,砂石打在身上生疼。</div><div> 出租車司機告知,他的夫人今天也拉客人去關(guān)山景區(qū),突然刮起有10級狂風,她的車身迎風面都被砂石打毛了??梢娺@里常年大風肆虐。</div><div><br></div> 圖: 敦煌漢長城遺址。<div>  敦煌漢長城位于地質(zhì)公園內(nèi),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長城修建工程。史書記載,長城從最東的甘肅永登經(jīng)河西走廊、居延海、酒泉、嘉峪關(guān)、玉門、敦煌至新疆羅布泊的樓蘭,綿延數(shù)千公里。<div>  </div></div> 漢長城是漢代河西走廊軍事防御體系的核心部分。修建長城背景與漢武帝開拓西域、鞏固邊疆的戰(zhàn)略密切相關(guān),旨在抵御匈奴侵擾并保障絲綢之路的商貿(mào)與文化交流。? <div>  長城主體采用紅柳、蘆葦枝條作地基,分層夯筑土砂礫石,形成類似現(xiàn)代鋼筋混凝土的層狀結(jié)構(gòu);內(nèi)側(cè)鋪設(shè)細沙建成。</div><div> 歷經(jīng)千年歲月和大漠風沙侵蝕,漢長城多破損為殘垣斷壁,其中敦煌漢長城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好的一段漢長城塞墻。</div> 圖:烽燧遺址。<div> 漢長城沿線,每隔十華里許筑有烽隧一座。這就是古籍中所寫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臺。每座烽隧都有戍卒把守,遇有敵情,白天煨煙,夜晚舉火,傳遞消息,所燃煙火遠在三十里外都能看到。敦煌境內(nèi)現(xiàn)存烽隧八十多座,玉門關(guān)西湖一帶保存得最為完整。</div> 第二站,從地質(zhì)公園開車100公里,來到距敦煌市60公里的玉門關(guān)遺址。<div> 玉門關(guān)遺址在敦煌市西北小方盤城,始置于漢武帝時期修筑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guān)當隨之設(shè)立。為漢時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div> 玉門關(guān)景區(qū)面積很大,景點分散,需乘坐景區(qū)游覽車前往。<br>  </div></div> 圖:大盤城遺址。<div> 玉門關(guān)遺址中含大方盤城和小方盤城兩個遺址。首先來到大方盤城遺址。</div><div> 大方盤城又稱河倉城,建于西漢,位于疏勒河古道旁,遺址西面是一個大湖泊,水平如鏡,蔚藍透明。大方盤城建在高出湖灘的土臺地上,因臨疏勒河,故稱河倉城。</div><div> 大方盤城是長城邊防的重要軍需倉庫。漢朝時代,騎兵乃匈奴騎兵十分強悍,糧草卻是匈奴騎兵所短,漢軍雄踞一方戍守邊關(guān),以逸待勞,實屬上策。</div><div> 南北有高出城堡數(shù)丈的大戈壁懷抱,使大方盤城(河倉城)極為隱蔽。不到附近很難發(fā)現(xiàn)。<br><br><br></div> 大方盤城(河倉城)為夯土版筑,四垣都坍塌,僅有殘基。東西長約132米,南北寬約17米,殘垣最高6.7米,城內(nèi)建有倉房一座,寬17米,長132米,城內(nèi)有并排的三座倉庫。四壁多已頹塌,墻壁上下置三角形小洞,間隔距離交錯相等,可能是通風設(shè)施。外圍的東、西、北三面加筑有兩重圍墻。 圖:遠眺烏云籠罩下的玉門關(guān)(小方盤城)。<div>  想起古人玉門關(guān)詩句:<div>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玉門關(guān)城迥且孤,黃沙萬里百草枯,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關(guān)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玉門關(guān)外雜塵埃,白帝城邊對酒杯\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div>  這一首首流傳千年膾炙人口的詩句,仿佛讓我們回到漢唐時期的玉門關(guān)前,聽著悠揚且哀怨的羌笛聲,感受蒼涼大漠中的戍邊戰(zhàn)士的孤獨、無奈和悲哀,思鄉(xiāng)之情,含蓄雋永,委婉深沉。深深被他們?yōu)楸Pl(wèi)國家,保衛(wèi)家園,義無反顧奔赴戰(zhàn)場,血染沙場的壯舉所感動。</div><div> 讓我們一起去玉門關(guān),感受它的魅力吧。<div><br></div></div></div></div> 玉門關(guān)又稱小方盤城,現(xiàn)存城垣完整,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全為黃膠土筑成。<br>   <div>  圖:玉門關(guān)(小方盤城)。</div><div> 遺址西墻、北墻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是一條東西大車道。古籍記載,西漢在敦煌設(shè)郡玉門關(guān)后,凡是與軍事相關(guān)的事務都經(jīng)由玉門關(guān)進出,凡是與通使有關(guān)的外國客使都經(jīng)由陽關(guān)進出??梢娪耖T關(guān)是個軍事關(guān)隘。<br></div> <p class="ql-block">附:玉門關(guān)視頻。</p><p class="ql-block"> 玉門關(guān)遺址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r></p> 圖:陽關(guān)“歷史再現(xiàn)”示范博物館,館藏文物近4000件。<div>  第三站,來到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陽關(guān)遺址。</div><div> 陽關(guān)設(shè)置于西漢時。陽關(guān)景區(qū)現(xiàn)存有古陽關(guān)遺址、陽關(guān)烽燧、陽關(guān)古道、壽昌城遺址、漢長城塞墻遺址、漢代渥洼池遺址、西土溝(唐無鹵澗)遺址、古墓葬群、古陶窯等漢代時期的眾多文物遺跡。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div><div> 陽關(guān)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重要的象征。陽關(guān)大道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交通便利、無阻礙的大道和光明之路,比喻對未來充滿希望和前途無量。陽關(guān)成為古代文化中的一個符號,被人們所傳頌和紀念。<br></div> 到景區(qū)趕上戈壁沙漠經(jīng)年不遇的狂風夾挾的大雨,乘坐景區(qū)觀光車上,傘被吹翻,下半身全被濕透。<br>  人們沒有被大雨阻擋,依然興致盎然。 圖:仿陽關(guān)關(guān)城大門。<div>  仿陽關(guān)關(guān)城根據(jù)古代“陽關(guān)關(guān)城正門,東西廿步,南北廿七步”復現(xiàn)而成。簡括大氣,古樸偉岸,反映歷史原本風貌。</div><div>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念符號,陽關(guān)已成為告別故國家園親人,遠行時別情離緒的寄托。</div><div> 我十分喜歡中國十大古琴曲之一的《陽關(guān)三疊》,改編自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送元二使安西》:</div><div> 渭城朝雨浥輕塵,</div> 客舍青青柳色新。<br> 勸君更盡一杯酒,<br><div>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div><div> 這首千古名句被古人改為七弦琴歌,歌曲分三大段,即三次疊唱,音調(diào)純樸而富于激情,情意真切,激動而沉郁,使陽關(guān)成為離別與遠行的文化符號,再現(xiàn)中國人深厚的邊塞情懷和離別愁緒。</div> <p class="ql-block">附:陽關(guān)視頻。</p><p class="ql-block"> 陽關(guān),始建于公元前1世紀西漢武帝時期,曾是中國漢唐時期重要的邊塞關(guān)隘和最早的海關(guān)。</p> 漢武帝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據(jù)兩關(guān)”。四郡為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兩關(guān)為玉門關(guān)和陽關(guān)。<br> 玉門關(guān)和陽關(guān)之間有長城連結(jié),陽關(guān)以南也有城墻,還有烽燧多處,兩關(guān)虎踞長城。<br> 當時,與西域以及西亞各國交往頻繁,北行出玉門關(guān),南行出陽關(guān);兩關(guān)分扼天山南北路的咽喉,成為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 圖:陽關(guān)烽燧遺址。<div>  烽燧采用幾層土塊一層蘆葦?shù)姆绞綄訉盈B壓而筑成?,F(xiàn)高4.7米左右,攀登烽頂,方園數(shù)十里,盡收眼底,故稱“陽關(guān)耳目”。</div><div> 曾經(jīng)繁華的陽關(guān)關(guān)城,隨著絲綢之路的變遷和環(huán)境的惡化,尤其是在宋代以后與西方陸路交通的衰落,關(guān)隘廢用,逐漸湮沒在歷史長河中。</div><div> 昔日的陽關(guān)城早已蕩然無存,如今僅存這座被稱為“陽關(guān)耳目”的漢代烽燧遺址,聳立在墩墩山上。</div><div> <br></div><br><div> </div> 雨中站在墩墩山上,眺望四周,浩瀚戈壁,蒼茫大漠的場景盡收眼底。這片土地見證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也承載了無數(shù)個體的離別與鄉(xiāng)愁。<br>  陽關(guān),早已不是一處地理關(guān)隘,更是中華民族記憶中一個永恒的文化坐標。<div>  從陽關(guān)回來,出租車送我到機場,乘晚班飛機從甘肅前往新疆哈密。開始此次最后的旅行。</div> 圖:巴里坤天山廟。<div>  哈密市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也是新疆的“東大門”,素有“西域咽喉,東西孔道”之稱。哈密歷史悠久,是漢代張騫第一次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要塞,也是歷代王朝經(jīng)營西域的前哨陣地。</div><div> 租車前往哈密市轄的巴里坤。一路向東進入天山路段,蜿蜒曲折有三十六盤,道旁林海莽莽,沿盤山道,到達最高處的天山廟景區(qū)。</div><div> 天山廟海拔2700米,全稱天山關(guān)帝廟,由清乾隆年間在天山山頂修建關(guān)帝廟而得名。天山廟扼絲路北新道的咽喉要沖,歷史上可上溯至漢唐,天山廟與漢、唐、清三代經(jīng)營西域的歷史事件都有重大關(guān)系,原廟中存聯(lián)額頗多,后都已損毀。<br><div> </div></div> 圖:天山廟廣場上班超雕像。<div> 班超,東漢名將。歷史上班超享有盛名,他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擊敗匈奴,鞏固了漢在西域的統(tǒng)治。他陸續(xù)平定莎車、龜茲、焉耆等地貴族的變亂,并擊退月氏的入侵,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以及“絲綢之路”的暢通。這些功績被后人永遠銘記。</div> 圖:俯瞰巴里坤草原。<div>  巴里坤地處東天山北麓,是絲綢之路新北道的重要節(jié)點。這里融合了草原、湖泊、雪山、濕地、沙漠等自然景觀,以及古城、烽燧、墓葬等歷史遺跡,被譽為“新疆縮影”。</div><div> 登臨天山廟景區(qū)最高處,天山、巴里坤草原美景一覽無余。<div> </div></div> 巴里坤草原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牛羊肥碩,牧草豐美,空氣清新,綠草如茵,是一處夏季避暑冬季休閑的好去處。<br>  古詩《疏勒歌》中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據(jù)說就寫的是巴里坤。古人也稱這里是“甘露川”。 巴里坤湖,古稱“蒲類海”也稱“西海子”,位于巴里坤縣城18公里。巴里坤湖是咸水湖,面積最大時達800多平方公里,湖東為草原,蘆葦叢生,牧草茂盛,景色美麗。 巴里坤鳴沙山全國四大鳴沙山之一,沙丘會因風力作用發(fā)出轟鳴聲得名。 視頻:滑沙。<div>  鳴沙山?jīng)]見多少游客。景區(qū)人員推薦乘纜車拉上沙山上,乘滑板下來,并且錄像,費用50元。</div><div> 這里沒有像敦煌鳴沙山滑沙年齡限制,感受一下也不錯。</div> 中午來到哈密、伊吾縣和巴里坤縣三地的三岔路口休息區(qū)午餐。這里一致排開的幾十家羊肉湯館生意十分興隆。司機介紹巴里坤天山草原牧場的羊肉肉質(zhì)好,這里加工鮮美的羊肉湯名氣很大,吸引南來北往西去的人們來此品嘗。我大快朵頤一碗羊肉湯泡餅后,又在一家地攤上買了產(chǎn)自天山野生的黑菇、白丁、松菇、雞腿菇等干蘑菇。也算是此行的一點收獲。 高家湖濕保存完好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夏季水草豐茂。湖邊建了很多休閑獨棟小屋供人們休閑度假。<div><br></div><div><br></div> 最后一站來到巴里坤古城 。古城很小,總面積只有 4 平方公里,它像一座巨大的歷史博物館,靜靜地訴說著往昔的故事。<div>  古城是西域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兵城,是清代北疆四大軍城之一,也是清代新疆四道之一,更是歷代中原地區(qū)連接西域的中樞,古絲綢之路北新道進入新疆的第一重鎮(zhèn),享有新疆 “三大商都”“八大名城” 的美譽,被譽為 “新疆漢文化活化石” ,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div> 圖:得勝門甕城。<div>  巴里坤古城是古代絲綢之路重鎮(zhèn),小城見證了無數(shù)歷史的滄桑變遷,被譽為新疆的東大門。自古以來,它便為兵家必爭之地,是連接西域的咽喉要道。</div><div> 巴里坤縣城建有4個城門,其中得勝門在古城西側(cè),是為紀念岳鐘琪平定準噶爾叛亂而建。得勝門之名寓意“凱旋得勝”。岳鐘琪為清朝中期名將,南宋岳飛第二十一世孫,身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戰(zhàn)功顯赫。<br><div> 得勝門城樓為新建,是巴里坤古城4座城門中,唯一可登臨的城門,登樓可見甕城和土夯城墻及護城河遺跡。<div> <br></div></div></div> 圖:清代糧倉。<div>  巴里坤自古便是屯戍之地,糧草直接關(guān)系到戰(zhàn)爭的勝敗與城池的存亡。乾隆年間,屯田面積達近9萬畝,為了儲備糧食和穩(wěn)定糧價,清政府從國庫撥款購買糧,并建糧倉儲存,為屯戍提供保障,<br>  古糧倉遺址仍完好地保存在巴里坤縣糧食局大院內(nèi)。</div> 圖:阿勒屯古街夜景。<div> 意猶未盡,傍晚來到阿勒屯古街體驗哈密獨特的小吃文化。夜游哈密,阿勒屯古街是不二之選!這條充滿民族特色的步行街,保留著維吾爾族古村落的傳統(tǒng)格局與生土建筑風貌,展現(xiàn)濃郁的西域風情</div> 圖:古街風味小吃組圖。<div> 夜晚這條街上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原住維吾爾族民眾在自家門口擺攤,售賣各種新疆維族風味食物和各種水果,煙火氣香氣四溢,這里是哈密夜晚最繁華的地方。</div> 一大把烤羊肉串,一瓶烏蘇瓶酒,以此結(jié)束我的10天西域懷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