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中國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祠

繆志木(南飛雁)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27日我們在參觀完喬家大院之后,馬上來到今天第二個景點一一晉祠。</p><p class="ql-block">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懸甕山麓、晉水發(fā)源處,是集中國古代祠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shù)為一體的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晉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周成王的弟弟,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晉祠文化遺存極為豐厚,有宋、元、明、清時期的殿、堂、樓、閣、亭、臺、橋、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來雕塑100余尊,鑄造藝術(shù)品30余尊,歷代碑刻400余通,詩文匾聯(lián)200余幅,古樹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樹30株。</p><p class="ql-block">晉祠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國宗祠;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集約載體,國內(nèi)宋元明清至民國本體建筑類型、時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屬彩塑壁畫碑碣均為國寶;是三晉歷史文脈的綜合載體,晉文化系統(tǒng)上溯西周封唐建晉至盛唐肇創(chuàng)文脈傳承的實證。</p><p class="ql-block">晉祠最大的看點有三:</p><p class="ql-block">① 三絕:侍女像、難老泉、千年周柏;</p><p class="ql-block">② 三寶:獻殿、圣母殿、魚沼飛梁;</p><p class="ql-block">③ 三匾:水鏡臺、對越、難老。 </p> <p class="ql-block">晉祠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0平方米。2001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這里環(huán)境幽雅,風景秀麗,是集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shù)為一體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chǎn)。晉祠是太原第一名勝,向耒有“不到晉祠,枉耒太原”之說。</p> <p class="ql-block">到了景區(qū),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三座并排的石橋,雄偉壯觀,有如天安門城樓前的金水橋。</p> <p class="ql-block">過了石橋,不遠就是座木牌樓,四柱三門,五踩斗拱,上掛“晉祠勝境”橫匾。整個牌樓顯得古雅,宏偉。</p> <p class="ql-block">這是牌坊的后面,匾額用篆書題“唐晉思原”。</p> <p class="ql-block">走過牌樓不遠就是景區(qū)的大門,大門為單檐歇山式建筑,面闊五間,中間開三扇大門,正中門楣上懸“晉祠”一大匾,屋頂黃琉璃瓦,顯得威嚴莊重。</p> <p class="ql-block">大門內(nèi)側(cè)匾額用篆書題“宗唐發(fā)軔”四個字,藍底金框,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景區(qū)大門,就進入了晉祠景區(qū)。景區(qū)由晉祠公園和晉祠博物館兩部分組成。晉祠博物館在景區(qū)的最里面。</p> <p class="ql-block">晉祠公園尤如江南水鄉(xiāng),緣草如茵,樹木成蔭,湖水環(huán)繞,群多的亭、臺、樓閣、榭、奇石點綴其間。</p> <p class="ql-block">唐園,又名園門,建于公元2007年,單檐歇山頂,東、南、北向有抱廈,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南連半弧廊,北接曲廊。內(nèi)部包括:飛龍閣、長守廳、流珠樓、望月樓、御井亭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照壁,重建于2007年,高5米,寬8.4米。正面雕刻福祿壽,傳遞了人們的美好愿望。背面刻八仙過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飛龍閣,重建于2007,四角攢天頂,二層三檐,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周回廊,整體建筑坐落在假山石洞上,有登高遠眺之意,游人可穿行而過。</p> <p class="ql-block">浮屠院南月門門楣鑲嵌的“通幽”匾額,長1.3米、寬0.62米,1983年制作,匾文取自唐代常建詩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p> <p class="ql-block">望月樓,重建于2007年,是一座坐南向北的青瓦卷棚頂二層建筑,面闊三間,四周圍欄。南側(cè)設(shè)有一座望月平臺,供游客在此欣賞美麗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長守廳,建于2007年,單檐歇山頂,東向有抱廈,面澗三間,進深四椽,四獅鼓鏡柱礎(chǔ),四周圍欄。</p> <p class="ql-block">龍興晉陽雕塑高6.99米,寬9.5米,為紀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由張熙玉歷時三年設(shè)計而成。是目前為止太原市最大的青銅雕塑之一。中間騎馬者是唐太宗李世民,左側(cè)為國舅長孫無忌,右側(cè)為李績,左前站立者是尉遲恭,最右側(cè)站立者,前是魏征,后是馬周。</p> <p class="ql-block">德隱齋建于民國十八年(1929),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周圍廊,大廳前沿為高闊平臺。大廳正東,設(shè)一牌坊、石橋,兩側(cè)為八角蓮池,相互貫通。</p> <p class="ql-block">牡丹亭建于1957年,為全木結(jié)構(gòu)建筑,周邊栽種260個品種、9000余株牡丹,每年4月至5月舉辦牡丹文化節(jié)吸引大量游客。</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這是晉祠博物館的大門,為單檐歇山頂宮門式建筑,紅墻青瓦,面闊三間,下辟三個紅色券門。</p> <p class="ql-block">這是水鏡臺,它是古代唱戲的戲臺,是明清時期的建筑物。水鏡臺集樓、臺、殿、閣四種建筑風格于一體,前部為單檐卷棚頂,后部是重檐歇山頂,臺周圍有疏朗的走廊。此臺造型雄奇,雕刻彩繪精細。</p> <p class="ql-block"> “水鏡臺”匾額,晉祠“三大名匾”之一,水鏡”二字取自《漢書·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翰林院編楊二酉所書。被譽為“秀麗之筆”。</p><p class="ql-block">下圖取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會仙橋位于中軸線上,橫跨智伯渠,連接水鏡臺與金人臺等建筑,為明代石構(gòu)橋梁,長約6米、寬約3米,橋身呈弓形,東西各有石階數(shù)級,南北兩側(cè)有石欄圍護,兩側(cè)題字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金人臺古稱“蓮花臺,俗稱“鐵漢橋”,臺四隅各鑄鐵人一尊,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臺”。東北隅鐵人為民園二年(1913)補鑄,其余三尊均為北宋鑄造。其中,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于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tài)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盔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p> <p class="ql-block">金人臺之后便是對越坊,建于萬歷四年(1576年),造型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壯麗。相傳為萬歷年間太原縣舉人高應(yīng)元所建。他親筆題寫“對越”匾,宣揚報答圣母邑姜的神靈庇佑之功,也暗喻對父母祖先積德行善的頌揚之意。</p> <p class="ql-block">“對越”匾額,晉祠 “三大名匾”之一,“對越”二字取自《詩經(jīng)·周頌》:“秉文之德,對越在天”?!皩Α睘閳蟠穑弧霸健睘樾麚P。用在此意為報答宣揚圣母的功德。被譽為“雄奇之筆”。</p> <p class="ql-block">穿過對越坊不幾步便是獻殿,獻殿是晉祠“三大國寶建筑”之一,與緊接其后的魚沼飛梁、主殿圣母殿并列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筑。全部為鉚榫結(jié)構(gòu),未用一根鐵釘。</p><p class="ql-block">獻殿是祭奠圣母邑姜的享堂,為陳設(shè)祭品所用。始建于金大定年(1168年),面寬三間、深兩間,單檐歇山頂,四周無墻壁,東西正中辟門,其余各間僅設(shè)柵欄,整個大殿形似玲瓏的涼亭,是古建中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魚沼飛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在圣母殿與獻殿之間,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一處曠古奇觀,被譽為古代的立交橋,是國內(nèi)現(xiàn)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晉祠“三大國寶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下圖取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跨過魚沼飛梁便是圣母殿,它是全祠的主殿,殿內(nèi)供奉的是西周時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親,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大殿創(chuàng)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九年,是晉祠內(nèi)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晉祠“三大國寶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長31米,寬25米,大殿為重檐歇山頂,總高19米,面寬七間,進深六間,平面近似方形。殿頂筒板瓦覆蓋,黃綠琉璃瓦剪邊,雕花脊獸,色澤均衡精致,殿身四周圍廊。前廊進深兩間,廊下寬敞。殿前八根廊柱上,各纏繞一條木質(zhì)盤龍。這八條龍都已經(jīng)有一千年的歷史了,都是宋朝年間的原物。</p><p class="ql-block">步入殿內(nèi),光線昏暗,四十二尊侍女像靜立兩側(cè),彩繪雖已斑駁,神情姿態(tài)卻依然生動。</p> <p class="ql-block">木雕盤龍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盤龍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殿前正門上方所懸大匾“顯靈昭濟圣母”為宋仁宗真筆。</p> <p class="ql-block">殿中圣母邑姜盤膝端坐在神龕正中,頭戴鳳冠,身穿蟒袍,霞帔珠瓔,面部靜謐慈祥,雙腿盤坐在木制的方座上,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放在腿上,手指隱在袖內(nèi),身上穿著的蟒袍沿著膝蓋垂向座位下邊,整個塑像形態(tài)顯得穩(wěn)定而端莊。</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內(nèi)侍女像為晉祠“三絕”之一,是北宋1082年創(chuàng)作的彩塑群像,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shù)的巔峰之作,43尊塑像中共有1尊圣母像,33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和5尊宦官像。塑像各具特色,栩栩如生,侍從都是各有專職,身份、性格也是無一雷同。</p><p class="ql-block">下圖取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下圖取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在圣母殿右側(cè),有兩株千年古柏,一立一臥,據(jù)載是東周時所植,所以叫“臥龍周柏”,已有三千多年歷史。難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譽為晉祠“三絕”,周柏稱為晉祠“三絕”之首,是晉祠滄桑歷史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善利泉俗稱北海眼,為晉水第三源泉。它與難老泉南北對峙為圣母殿左右翼。</p> <p class="ql-block">公輸子祠?,為供奉中國建筑業(yè)祖師魯班(公輸子)的專祀祠堂,現(xiàn)存建筑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遺構(gòu)。</p> <p class="ql-block">難老泉,晉祠“三絕”之一,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巖層,終年涌水,北齊時有人據(jù)《詩經(jīng)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懸掛著清代學者傅山寫的“難老”兩個字。當年李白來到這里,曾贊嘆說:“晉祠流水如碧玉”。晉水的源頭就從這里流出,長年不息。</p> <p class="ql-block"> 晉祠內(nèi)共有三泉,魚沼泉和善利泉時流時枯,唯難老泉則長流不竭,泉上筑井,井上建一八角攢尖泉亭,檐口處有一橫匾,上題“晉陽第一泉”。</p> <p class="ql-block">“難老”匾額,晉祠“三大名匾”之一?!半y老”二字出自《詩經(jīng)》“永錫難老”,意味生生不息,青春永駐。由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傅山所書。用筆蒼勁洗練,頗具神韻,被譽為“神奇之筆”。</p> <p class="ql-block">晉水環(huán)繞。</p> <p class="ql-block">祠內(nèi)古木參天,千年以上的大樹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唐叔虞祠是一座獨立的兩進院落,高大宏偉,祠門懸掛貼金篆書“唐叔祠”匾。晉祠最初是紀念晉國侯唐叔虞的祠堂,唐叔虞祠應(yīng)是祠內(nèi)最早的建筑。關(guān)于唐叔虞祠的建筑位置,歷來很有爭議,有一種說法是最初的唐叔虞祠坐落在現(xiàn)今圣母殿的位置上?,F(xiàn)存唐叔虞祠是北宋時期重建的祠堂,其建筑風格和人物塑像的建造方式均為宋朝手法。</p> <p class="ql-block">唐叔虞,姓姬名虞,周武王子,周成王胞弟,因其封地為唐國,而古代兄弟排行又有伯、仲、叔、季之稱,因此稱其為唐叔虞,其子燮父改唐為晉,山西簡稱晉由此而來。</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公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建。殿內(nèi)為清塑關(guān)圣帝君像,殿周繪有80余幅珍貴的清代壁畫,講述關(guān)羽生平故事,是我國早期連環(huán)畫的雛形,是難得的藝術(shù)珍品。</p><p class="ql-block">關(guān)帝廟前掛“如天之平”額,意為與天同高,用以贊頌關(guān)公的偉大。</p> <p class="ql-block">東岳祠又名泰山廟,坐北向南,東鄰文昌宮,西連昊天神祠。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明隆慶元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文昌宮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供奉文昌帝君為核心功能,兼具歷史建筑與傳統(tǒng)文化教育價值。</p> <p class="ql-block">視履門</p> <p class="ql-block">五云亭</p> <p class="ql-block">清華堂</p> <p class="ql-block">晉溪書院,原名“晉溪園”,是王瓊的別墅,王瓊?cè)ナ篮?,他的長子將“晉溪園”改成了“晉溪書院”,成為人們講文習武的場所。并在后院辟建了太原王氏始祖“子喬祠”,是太原王氏后裔尋根祭祖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子喬祠面寬五間,進深兩間,懸山頂,東向,飛檐斗拱,雕梁畫棟,1993年重建,殿內(nèi)塑子喬公坐像,殿周繪有子喬公生平壁畫。院內(nèi)廣植松樹,澹泊雅潔,肅穆清絲。子喬,姓姬,名晉,周靈王太子,相傳因諫阻靈王雍塞谷,洛二水,被貶逐至晉陽,于龍山跨鶴升仙而去。因其出身王室,后裔遂以王為姓,尊子喬為王氏始祖。</p> <p class="ql-block">懂壽平美術(shù)館</p> <p class="ql-block">太原堂</p> <p class="ql-block">晉祠可供欣賞的地方非常多,不同朝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各種精美建筑、雕塑、壁畫、古樹等等,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顧此失彼。</p><p class="ql-block">可惜我們是跟團游的,晉祠太大,導游給我們的時間太少,沒時間對晉園作全面拍攝。</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所有照片除標明出處以外,均為原創(chuàng),文字材料部分取自網(wǎng)絡(luò),在此表示感謝!</p><p class="ql-block">謝謝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