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27天 12月6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在江門行攝第二天,游覽臺山《梅家大院》《三十三虛街》</p><p class="ql-block"> 晨光漫過嶺南的薄霧,車輪正朝著江門臺山的方向前行,今日首個目的地,是藏著百年僑胞心事的梅家大院。想象中,青磚騎樓會沿著街巷鋪開,西洋紋飾在陽光下泛著時光的光澤,那些曾承載著歸鄉(xiāng)夢的建筑,正等著我們用腳步丈量,用目光讀懂每一處細節(jié)里的僑鄉(xiāng)故事。</p> <p class="ql-block"> 梅家大院,位于廣東江門臺山端芬鎮(zhèn),始建于1931年,由當?shù)孛沸杖A僑及僑屬創(chuàng)建。沉寂多年,因近年曾作為《讓子彈飛》、《臨時大總統(tǒng)》等電影及電視劇《狂飆》在此拍攝,而逐漸受到外界的關注。</p> <p class="ql-block"> 踏入梅家大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108幢騎樓式樓房,它們?nèi)缤环归_的歷史畫卷, 整齊劃一地排列著,訴說著上世紀的故事。每一棟樓宇都保留著異國風情的裝飾,羅馬式的圓柱、英式的窗戶,無不體現(xiàn)著當年僑胞們的國際視野和懷鄉(xiāng)情感。漫步在這片“小方城”中,我不禁想象著當年的繁華景象,商販們的叫賣聲、孩童們的歡笑聲似乎仍在耳邊回響。</p> <p class="ql-block"> 青磚騎樓連綴成街,西洋浮雕鐫刻著歲月,當鏡頭對準江門臺山梅家大院的那一刻,時光仿佛在此刻折疊 —— 這里既是百年前僑胞用鄉(xiāng)愁筑就的 “小廣州”,也是如今仍跳動著生活氣息的嶺南建筑活化石。每一道墻縫里的故事,每一扇窗欞外的光影,都在等待快門按下,將僑鄉(xiāng)的堅韌與浪漫,定格成永恒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 要了解一座城市,首先要到它的舊城和老街走一走。這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脈絡,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和變遷。我們離開了梅家大院,來到了江門老街。</p> <p class="ql-block"> 江門老街主要指蓬江區(qū)的三十三墟街和長堤歷史文化街區(qū),是江門市的歷史文化發(fā)源地。以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筑、青石板階梯和僑鄉(xiāng)文化為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墟街?是一個充滿歷史韻味的地方,見證了江門數(shù)百年的風雨變遷。它的名稱源于水埠頭的33級青石板梯,這些石板梯建于清朝光緒年間,兩側商鋪林立,是江門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 </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墟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已有600余年的歷史?。它不僅僅是一條街道,而是一片歷史街道的統(tǒng)稱,包括墟頂街、興寧路等多條歷史街道。這里的“墟”字在廣東是對市集的稱呼,暗示了這里自古便是貿(mào)易繁華之地?。</p> <p class="ql-block"> 走在老街上,看到一個轉(zhuǎn)角處,上面寫著“江門墟頂”,許多人在這里打卡留念。仔細了解,墟頂老街是三十三墟街的核心部分,墟頂是江門這座城市的發(fā)源地。在老街上一塊牌子這樣寫到:墟頂就是江門,江門就在墟頂,所有江門的故事由此展開。</p>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三十三墟街因為電視劇《狂飆》的熱播而煥發(fā)新的活力,成為游人打卡的網(wǎng)紅點。這里不僅有豐富的歷史遺跡,還有各種特色小店和美食,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了舊時光?。</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三墟街,是一處讓人發(fā)呆、放松的地方。街道狹窄,樓房破舊,卻成了影視天堂,游人樂土。</p> <p class="ql-block"> 在過去的600多年里。墟頂老街見證了江門這座城市的風雨滄桑和光輝繁榮,也因此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鏡頭掠過梅家大院環(huán)形騎樓的斑駁磚瓦,光影在百年立柱間流轉(zhuǎn),那西洋穹頂與嶺南趟櫳門的碰撞,是僑鄉(xiāng)往事最鮮活的注腳;轉(zhuǎn)角走進三十三墟街,青石板路映著舊商鋪的霓虹,斑駁墻面上的廣告招牌與新潮咖啡館的玻璃窗相映,時光在此刻慢下來,定格成江門獨有的煙火詩篇。這場行攝,不僅是記錄建筑與街巷的形態(tài),更是與一座城市的歷史溫柔對話,每一幀畫面,都是江門故事未完待續(xù)的序章。</p><p class="ql-block"> 一天行程結束,明天前往陽江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