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春深,重返求學故地重慶,五日行程既為追思,亦為重逢。闊別四十七載,山城早已換了模樣,而心中的人與事,卻始終鮮活如初,仿佛昨日仍在黃葛古道上匆匆趕往課堂。</p> <p class="ql-block">碩士研究生導師毛寶齡教授的塑像聳立在新橋醫(yī)院院內(nèi)。這是2018年10月來重慶掃墓時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老伴陪同我一起來重慶掃墓,在毛寶齡教授塑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任成山主任是毛寶齡教授的河南老鄉(xiāng),也是毛寶齡教授的學生,每次回新橋醫(yī)院,任成山主任都會陪同,我們在毛寶齡教授塑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何作云教授是我的碩士研究生同學,2018年10月我們約定好在毛寶齡教授塑像前見面,我們與任成山主任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5.4.12上午,我約了毛寶齡教授的博士研究生郭振輝與毛寶齡教授的女兒毛嵐一起去掃墓,此前我們在聳立在新橋醫(yī)院院內(nèi)毛寶齡教授的塑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5.4.12掃墓前,我們參觀了新橋醫(yī)院榮譽室,看見了為醫(yī)院建功立業(yè)專家們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毛寶齡教授</p> <p class="ql-block">錢桂生同學</p> <p class="ql-block">何作云同學</p> <p class="ql-block">李隆貴同學</p> <p class="ql-block">陳正堂學弟</p> <p class="ql-block">2025.4.12我們一群毛寶齡教授的學生與兒女來到白市驛毛寶齡教授與周巧玲夫婦墓地掃墓,寄托我們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2025.4.12我們來到毛寶齡教授墓地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遺憾的是錄制的按鈕弄錯了,正式掃墓沒有錄下來。</p> <p class="ql-block">2018.10我們夫婦倆人在重慶與毛寶齡教授大兒子毛虹與媳婦羅紅見面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18.10毛寶齡教授兒子毛虹與媳婦羅紅陪同我們給毛寶齡教夫婦掃墓。</p> <p class="ql-block">2025.4.13原新橋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李琦主任宴請我們共進午餐,餐后大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5.4.13午餐后,我們來到新橋醫(yī)院家屬院區(qū),看望我的老師與他們的夫人。</p> <p class="ql-block">2025.4.13我專程去拜訪了郭先健主任的夫人。</p> <p class="ql-block">2025.4.13我還去拜訪了原肺功能室賈巨才老師。</p> <p class="ql-block">2005年,我重返母校新橋醫(yī)院,拜訪恩師毛寶齡教授。歲月流轉,當年的導師雖已白發(fā)添霜,卻依舊神采奕奕,談笑間透著醫(yī)者的嚴謹與師者的慈愛。</p> <p class="ql-block">那年回新橋醫(yī)院時,錢桂生同學熱心召集呼吸內(nèi)科的老師們,設宴為我接風洗塵。席間歡聲笑語,舊友重逢,仿佛時光倒流,又回到了那段并肩求學、共研醫(yī)術的青春歲月。</p> <p class="ql-block">錢桂生同學更不忘情誼,特地邀請當年留校的同窗共聚一堂。大家圍坐暢談,回憶往昔,感慨今朝,情誼如酒,愈久愈醇。</p> <p class="ql-block">2005年返校期間,我專程拜訪了大學同窗孫楓的家人。他的父母與妹妹皆為三軍大教職員工,父親孫秉庸教授曾任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母親則是西南醫(yī)院婦產(chǎn)科教授,妹妹孫瑜亦為組胚檢驗室研究員。一家三代從醫(yī),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2日,我與妻子專程拜訪孫瑜夫婦。其父母已相繼離世,骨灰安放家中,我們默默致意,愿二老安息。當晚,孫瑜設宴款待,一鍋熱辣的四川火鍋,溫暖了久別重逢的情誼。</p> <p class="ql-block">1978年10月,第三軍醫(yī)大學首次招收碩士研究生,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彼時隊長為陳力麒,我們懷揣理想,踏入醫(yī)學殿堂,開啟人生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1978年10月至1982年1月,我于新橋醫(yī)院攻讀呼吸內(nèi)科碩士,師從毛寶齡教授。錢桂生與我同屆,亦是毛教授當年僅收的兩位弟子,同窗共讀,情誼深厚。</p> <p class="ql-block">1981年11月,我與錢桂生成為第三軍醫(yī)大學首批通過碩士論文答辯的研究生。答辯結束后,與校領導及導師合影留念,答辯委員會主任為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穆魁津教授,那一刻,是我們學術生涯的重要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那屆共招收26名碩士研究生,其中女同學6人。畢業(yè)典禮后,大家合影留念,笑容洋溢,青春激昂,定格了那段共同奮斗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1986年12月,母校舉行校慶,我攜四歲小兒重返校園,與留校的研究生同窗合影。趙子彥也從外地趕來,大家圍坐暢談,仿佛從未分別。</p> <p class="ql-block">年份已記不清,只記得錢桂生同學來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開會,我專程前去探望。我們促膝長談,回憶過往,情誼如初,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求學時光。</p> <p class="ql-block">2005年,我赴南充講學,結束后特地返回新橋醫(yī)院,錢桂生同學熱情接待,安排食宿,臨行前更親自送我們至江北機場,依依惜別,情深意切。</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我赴遵義講學,特意繞道回母校,與錢桂生、何作云兩位老友重逢。時光雖逝,情誼未改,相視一笑,皆是舊日模樣。</p> <p class="ql-block">我們合影留念,記錄下這難得的重逢時刻。未曾想,這竟是我與錢桂生的最后一次相見。</p> <p class="ql-block">未曾想,那次見面,竟成永別。錢桂生同學的離去,令我悲痛不已,回憶如潮水般涌來,點點滴滴,皆是深情厚誼。</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2日,李琦主任設宴款待,席間我見到了錢桂生的夫人,我們合影留念,雖無多言,卻皆知彼此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懷念。</p> <p class="ql-block">這張合影是錢桂生發(fā)至研究生微信群的,估計是2021或2022年春節(jié)所拍。那時他雖已年邁,卻仍精神矍鑠,笑容可掬,令人懷念。</p> <p class="ql-block">新橋醫(yī)院,是我醫(yī)學夢想的起點。2025年4月13日,我再次站在醫(yī)院門口,拍照留念。門前依舊車水馬龍,而我,已白發(fā)蒼蒼。</p> <p class="ql-block">2025.4.13午餐后,我們來拜訪何作云同學的夫人尹老師。</p> <p class="ql-block">儲桂蘭是我的戰(zhàn)友,與我同批入伍。此次來渝(2025.4.14),特地拜訪她,我們合影留念,憶往昔崢嶸歲月,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5日,我與老伴拜訪了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的黃繼堅教授與劉瓊教授。劉教授設宴款待,席間談笑風生,醫(yī)者仁心,令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2025.4.14我們在堂弟史維嘉的陪同下,為我老伴安葬在重慶的姨夫姨媽掃墓。午餐后,與堂弟的夫人與孩子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重慶的變化很大,我們目睹了城市的發(fā)展,參觀了幾個很有代表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來福士廣場樓頂?shù)目罩谢▓@。</p> <p class="ql-block">重慶朝天門碼頭舊址上建造的來福士廣場空中花園。</p> <p class="ql-block">來福士廣場樓頂空中花園上的玻璃棧道。</p> <p class="ql-block">重慶人民大會堂</p> <p class="ql-block">重慶市具有特色的軌道交通穿樓而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