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腳步丈量“鼓浪嶼”

鶴子

<p class="ql-block">腳步丈量“鼓浪嶼”</p><p class="ql-block">文/鶴子</p><p class="ql-block">圖手機隨拍</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3177022</p> <p class="ql-block">  二零零九年三月十四日出差又抵達廈門,我是第三次登上鼓浪嶼,算是故地重游了。</p><p class="ql-block"> 鼓浪嶼,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qū)的一個小島,是著名的風景區(qū)。原鼓浪嶼區(qū)后被撤銷行政區(qū)并入思明管轄,位于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p><p class="ql-block"> 由于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龍頭路商業(yè)街諸多火熱商鋪都有販賣各種廈門特色小吃,此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xiāng)”,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旅游景點。有鄉(xiāng)賢林承強題聯(lián)贊曰:鼓浪懸帆今勝昔,堆金積玉慨而慷。</p><p class="ql-block">圖:集美大學倆位學生初次游鼓浪嶼,從鼓浪嶼鋼琴碼頭乘輪渡時向我詢問鼓浪嶼景點情況,登島后,我給她倆當起了業(yè)余導游。</p> <p class="ql-block">鼓浪嶼足跡 </p><p class="ql-block"> 鼓浪嶼是雕琢在祖國東海之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是一座景色秀麗風情迷人的小島。 這里常年郁郁蔥蔥,氣侯適宜,是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侯。島嶼占地面積約1.78平方公里,早在元代便有人發(fā)現(xiàn)島上的礁石被海浪敲擊,有鐘鼓之聲,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這里集人文景觀,建筑景觀,藝術與風景旅游,歷史與音樂多種精典薈萃的島嶼。世界各國有七十多架古鋼琴匯集于此,到這里游玩的人們不論年齡大小,無論職位高低一律步行,因此,這里享譽步行島和音樂島的美名。 </p>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早晨,鳥囀百谷,鶯啼深澗,薄薄的輕霧飄渺在房頂上,場園里,樹林間。隱隱約約,朦朦朧朧,如夢如幻。 高大蔥綠的榕樹,風姿綽約,中西合壁造型不一的別墅掩映其間,若隱若現(xiàn),給百年鼓浪嶼籠上了一層優(yōu)美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沿著青石板路直行,前面就是商業(yè)街,這里商賈云集,土樓密布,草木相伴的小店,具有臺灣少數(shù)民族的壁畫裝潢,比比皆是,別有用心的房型設計,美妙精巧,風格各異。</p> <p class="ql-block">  羅馬式的圓柱,歌特式的尖頂,伊斯蘭的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臺,鉤欄,護架,突拱窗,爭相斗妍,異彩紛呈,洋溢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酌滿了獨特的歷史韻味。</p> <p class="ql-block">  還有小巷中的阿里山之戀,別具特色的閩南茶道,讓我們在百忙之中靜下心來,慢慢細品這古香古色透著濃郁民族風情的原汁原味。 這里有來自海內外四面八方的游客,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語種交匯在一起。冗長而不繁亂,魚龍而不混雜,環(huán)境整潔,秩序井然。 </p> <p class="ql-block"> 中午的時候,鼓浪嶼受到了陽光的恩賜,退去了那層薄薄的細紗,還原本來面目,從商業(yè)街的盡頭向左拐,前面便是日光巖了,到廈門旅游不到日光巖,就不算到廈門,這是當?shù)厥鞯囊痪渎糜涡艞l。 </p> <p class="ql-block">  從日光巖正門進入,抬頭就看見日光巖寺,這是明朝萬歷年間重新修繕的,距今巳有400多年的歷史,在巨大的礁石上面有一尊南海觀音的塑像,面容清碩,體態(tài)安祥。有道是"觀音菩薩妙難酬,清靜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周空剎,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揚枝不計秋″。 </p> <p class="ql-block">日光巖</p><p class="ql-block"> 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日光巖由日光巖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p><p class="ql-block"> 日光巖聳峙于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日光巖是鼓浪嶼每天接受第一縷陽光的地方,在日光巖可以俯瞰整個鼓浪嶼以及廈門對岸的風光。</p> <p class="ql-block">  順著山道,攀爬至日光巖頂,沿途有各朝代的墨客騷人的題詞。其中,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題的"叱咤天風鎮(zhèn)海濤,指揮若定陳元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便是對當時人文風尚和歷史風貌最完整的解讀。</p> <p class="ql-block">登鼓浪嶼日光崖</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記得當年草綠深</p><p class="ql-block">日光巖上聽潮音</p><p class="ql-block">近聞浪鼓聲穿石</p><p class="ql-block">遙念澎湖淚沾襟</p><p class="ql-block">舊館無人琴可待</p><p class="ql-block">新風有韻海當吟</p><p class="ql-block">遠峰搖曳霜濤外</p><p class="ql-block">今又登高滿目尋</p> <p class="ql-block">春游鼓浪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日光巖上放歌喉</p><p class="ql-block">鼓浪風光望眼收</p><p class="ql-block">海水有情連寶島</p><p class="ql-block">灘沙無意送飛舟</p><p class="ql-block">花香四季枝頭鬧</p><p class="ql-block">樂醉九州耳畔稠</p><p class="ql-block">人間仙境遠行客</p><p class="ql-block">頃刻驅除萬古愁</p> <p class="ql-block"> 走著看著,不覺巳來到了日光巖頂。這里是鄭成功當年抗荷反清的大本營,登臨山頂,極目遠眺,遼廓涔涔,峰巒無限。</p> <p class="ql-block"> 舉目遠眺,銀練般的大橋橫亙在廈門和漳州之間,這便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廈門跨海大橋,構造宏偉,頗為壯觀。真有"天地連海平,云苔一夜生"的氣勢。 </p> <p class="ql-block">  在日光巖上,一望無際的大海展現(xiàn)在眼前,金黃的沙灘上,有許多游客在游玩,嬉戲。充分享受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妙景致。此時海浪拍打島礁巖石,發(fā)出咚咚的鐘鼓之聲,我想,這也應該是鼓浪洞天名目的由來吧! 有詩云"鼓浪洞天真維妙,天罡人氣不為少。龍?zhí)度レF鎮(zhèn)海故,還把古訓遺今朝。</p> <p class="ql-block"> 鼓浪嶼盡管歷經(jīng)幾個世紀的滄桑歲月,但她所傳承的民族氣節(jié)和民族精神,仍是當今社會所祟尚的。正如鄭成功當年所題的,"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域,東海釀流霞"。 </p> <p class="ql-block"> 鼓浪嶼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寶貴珍品,島上居住的人們和這里的花草,樹木和諧相處,欣賞著美妙的音樂,年年代代繁衍生息,這就是音樂島兼步行島彌足珍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從日光崖出來,沿著青石小巷,看著指示牌,游到皓月園。</p><p class="ql-block"> 皓月園,位于鼓浪嶼東部,座落在鼓浪嶼東南,瀕臨鷺江。是一座鄭成功紀念園,覆鼎巖海濱,占地二萬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為了紀念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歷史功績,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在此建造了鄭成功紀念園。</p> <p class="ql-block">  皓月園里聳立海岸礁石上的鄭成功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 從皓月園出來后,走進鼓浪嶼著名景點——毓園。</p><p class="ql-block"> 毓園是福建省廈門的鼓浪嶼東南部復興路的一座公園,即林巧稚大夫紀念園。毓園占地5700平方米,為紀念鼓浪嶼的優(yōu)秀女兒、人民醫(yī)學家林巧稚大夫,廈門市政府于1984年5月修建此園。</p> <p class="ql-block">  林巧稚大夫于1901年12月23日誕生在日光巖下一個教師之家。</p> <p class="ql-block">  中國科學院第一位女院士,著名婦產(chǎn)科專家林巧稚大夫。</p> <p class="ql-block">  游覽鼓浪嶼島上又一個著名景點——鼓浪石。</p><p class="ql-block"> 鼓浪嶼沿海的一座礁石,相傳“鼓浪嶼”島名由來于此,鼓浪嶼唐宋時稱“圓沙洲”、“圓洲仔”,乃是因為小島呈橢圓形,四周遍布沙灘,形象而稱之。那時島上巨石滿坡,綠草豐茂,卻渺無人煙,頗為荒涼。</p> <p class="ql-block">  走進號稱鼓浪嶼最美景點——菽莊花園。該建于1913年,位于鼓浪嶼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巖,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有白水洋水景風光,有火山島之礁石,又有兔耳嶺高山草甸之美。</p><p class="ql-block"> 莊花園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動靜對比,相得益彰。園內還有四十四橋和十二洞天等景點。 遼闊的海域是它的亭臺,隔海的南太武山脈是它的圍墻。前方巨石上,明代大書法家張瑞圖筆書的"海闊天空"四個大字不禁讓我們引發(fā)無數(shù)的聯(lián)想。</p> <p class="ql-block"> 菽莊花園集世界園林藝術十大特點中的三個最有藝術個性的特點于一園——菽莊花園,是很難得的。第一個特點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見不到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門仍見不到海,一堵黃墻擋住了視線,待到轉出月洞門,繞過竹林,突然"海闊天空",取得突然見海的驚奇效果。先把海"藏"起來,而后大海奔騰而至,引人踏海而行,來到海中的"觀潮樓",觀賞海景,真是豪情滿懷,可惜觀潮樓被臺風吹倒后一直未能恢復。瑞士園林專家參觀菽莊花園后說:"我們只有藏湖,而廈門有藏海,十分難得。"菽莊花園的第二個特點是"巧借":是林爾嘉把臨海的坡面,海灣里的礁石,漲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來,圍地砌階,造橋建亭,使原本十分狹窄的一個小海灣,借四周自然美景為鋪墊,變成涵納大海,頗有層次,視野寬廣的海上花園。這在中國的任一個城市,任何一個公園都無法領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這是菽莊花園最秀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可以看到?jīng)坝考ぴ降暮@?,澎湃往返;遠處的南太武,近處的擔嶼、青嶼、浯嶼,煙波浩渺、風姿綽約;前方的日光巖,英雄山乃至海滄的嵩嶼角都成了花園的外景,構成一幅動感的立體畫,十分秀美。</p> <p class="ql-block">  菽莊花園風光萬千,但最有特色的是:</p><p class="ql-block"> 藏海,一路走來不見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大門仍不見海,一堵高墻擋住了視線,偶回首,園門內側楣上高</p><p class="ql-block">懸"藏海"匾額赫然入目,頓時領悟藏海的意蘊,轉出月洞門,突然"海闊天空",大海奔騰而至,這種先藏后露的手法,收到了驚奇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巧借,林爾嘉把臨海的坡面,海灣里的礁石,漲落的潮水,全部利用起來,圍地砌階,造橋建亭,使原本十分狹小的海灣,借四周自然美景為鋪墊,變成涵納大海,視野寬大,頗具層次的海濱花園。</p><p class="ql-block"> "巧",四十四橋凌波臥海,按不同地形變化,依山壘石建亭,圍池砌階聯(lián)以曲橋,宛如游龍。使小巧玲瓏的花園,擴大數(shù)倍,且園內亭閣無一雷同,此乃巧字做工夫。</p> <p class="ql-block">  特別是走在四十四橋上,面地遼闊的海空,誰也不感到其小,卻感到花園之大。 菽莊花園遠方的南太武,山下的嶼仔尾,羅列的擔嶼、青嶼、浯嶼,眼前的日光巖、英雄山,前方的海滄嵩嶼角以及翻飛的海鷗,都成了花園的外景。</p> <p class="ql-block"> 四十四橋上的渡月亭,是菽莊觀海賞景的最佳點,每逢中秋,夜深人靜,海浪輕搖,欣賞那海色月色,真乃人生樂事!</p> <p class="ql-block"> 菽莊花園,將聽濤軒改建成"鋼琴博物館",展出由鼓浪嶼旅澳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世界名古鋼琴30臺,其中有十九世紀上半葉美國制造的"士坦威",奧地利的"博森多福",德國皇室專用的皇家鋼琴,稀世珍品鎦金鋼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最大的立式鋼琴,最老的手搖鋼琴,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八個踏腳四套琴弦鋼琴,表現(xiàn)了一百多年來世界鋼琴的制作技術和發(fā)展水平,這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p> <p class="ql-block"> 鋼琴博物館使鼓浪嶼琴島名符其實,增添光彩!</p><p class="ql-block">圖:收藏家胡友義先生雕像。</p> <p class="ql-block"> 菽莊花園的第三個特點是:"動靜結合":林爾嘉對動與靜的處理也頗為獨到,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裂為"十二洞天",洞洞相聯(lián),讓孩子們去追玩,顯出跳動出沒的動景;坡邊建有小亭小閣,休息觀景,表現(xiàn)靜雅的環(huán)境。海潮的流動,長橋的安臥,岸上花團錦簇,海中百舸爭流,都體現(xiàn)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匠心獨具!還有林爾嘉把臺北板橋別墅的小板橋也搬了進來,把眉壽堂,壬秋閣等建得小巧玲瓏,采用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琉璃粉墻,小橋流水,淡雅高潔,與海色、山色、天色渾然一體。組成了風格統(tǒng)一的中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群體,使整座花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秀美,又兼閩南園林的亮麗。</p> <p class="ql-block"> 菽莊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 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所造樓臺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看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巖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進園,便有橫墻一堵,擋住游人視線,把海藏入園內。</p> <p class="ql-block">  藏海園有五景:即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園也有五景,即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以后又陸續(xù)建小板橋,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茅亭、 扇亭等。</p> <p class="ql-block"> "眉壽堂"位于入園庭院右側,表示祝愿長壽的意思。又名"談瀛軒",因臺灣古時稱瀛州,此乃表示懷念臺灣的意思。 園內景致 眉壽堂臨海兩邊有曲堤,每逢大潮,坐在堤上俯身可以掬水,倘在月夜,又可領略"掬水月在手"、"滿目飛明鏡"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四十四橋,乃全園主景,因主人建橋時四十四歲而得名。此橋下有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構成了大海、外池、內池三處,把大海藏進去。由于橋身迂回曲折、凌波臥海,宛如游龍。橋上有觀魚臺,渡月亭,千波亭,渡月亭有楹聯(lián):"長橋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欄"。在月夜,坐在亭里,看皓月當空,靜影沉璧,令人浮想聯(lián)翩,月下濤聲,輕如細語,仿佛與人談心。明月之夜,游此最佳。</p> <p class="ql-block">四十四橋</p> <p class="ql-block">“補山”與“藏?!?。</p> <p class="ql-block">  壬秋閣,建于農(nóng)歷歲次壬戌之秋而得名,落成之日,正逢久雨初晴,江山如洗,主人趁此良辰邀客吟詩,自己也吟有:"橫江鶴去笛聲在,未信消沉八百年"之句。壬秋閣水陸各半,東西兩拱門,一背陸一朝水,在此可觀山賞海,山嵐流云,帆影鷗鳥,盡收眼簾。</p> <p class="ql-block">  千波亭,造形幽雅精巧,游人在此觀潮、聽濤、躑躅、盤桓,均能各盡其妙。</p> <p class="ql-block">  招涼亭,面對大海,涼風習習,且亭子造型如折扇,更有招涼之意。</p> <p class="ql-block"> 補山園,隱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補之意。"十二洞天"是人工造出來的連環(huán)洞,像猴子洞,因客人進洞摸不出路來,又叫迷魂洞。十二洞天,即十二洞室,以地支的子、丑、寅、……戊、亥為名,洞室大小、形狀各異,小徑錯落、上下盤旋,曲折迷離。</p> <p class="ql-block"> 亦愛吾廬,乃林家居住的院子,昔日用竹籬笆圍起來,并種菊花,主人在欣賞"竹禽茅舍自甘心"之余,對家居情景,頗為自得,故名"亦愛吾廬"。</p> <p class="ql-block"> 菽莊花園岀來,我邊走邊沉思,林爾嘉先生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本來這個庭院以靜為主,靜中生趣,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濤聲回響,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lián)璧合,妙趣橫生。從妙處說,是"藏"、"借"、"巧"三個字。"藏"就是把海藏起來,進門左拐后,才能見到萬頃碧波的大海;四十四橋把海水引入園內,變成大海、外池、內池,使海水不再揚波,這就是"藏"字做工夫。"借",就是借景、借聲、借意、借影。化他物為己物,納外景為內景,借日光巖為仰景,南太武山為遠景,借大海做鋪墊,借樓閣做近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由此可見,林先生的確是一位杰出的建筑藝術家,確實在設計理念上有超前的過人之處,值得后人稱頌!他為我們留下了永恒的美學藝術博物館一點也不為過!</p> <p class="ql-block">游鼓浪嶼感懷</p><p class="ql-block">——鶴子</p><p class="ql-block">踏浪鼓而來</p><p class="ql-block">相逢此一嶼 </p><p class="ql-block">今晚</p><p class="ql-block">我在夢境</p><p class="ql-block">聞浪與嶼私語</p><p class="ql-block">聽瀟瀟春雨 </p><p class="ql-block">鋼琴音樂會剛結束</p><p class="ql-block">旋律余音還在島上縈繞</p><p class="ql-block">鋼琴前</p><p class="ql-block">還躍動著純情少女的身姿</p><p class="ql-block">這是閩南的春天</p><p class="ql-block">海內外許多游客踏詩而行 </p><p class="ql-block">小島相聚 </p><p class="ql-block">無車馬喧囂</p><p class="ql-block">無紅燈曖昧</p><p class="ql-block">無詭謀云集 </p><p class="ql-block">只有幽徑</p><p class="ql-block">通向美景</p><p class="ql-block">只有春風</p><p class="ql-block">白鷺與天籟聯(lián)袂來棲 </p><p class="ql-block">海天盡頭</p><p class="ql-block">此一隅 </p><p class="ql-block">面對廣袤的濤聲和海鷗</p><p class="ql-block">詩的靈感</p><p class="ql-block">心路逐夢</p><p class="ql-block">還是踏浪而行</p><p class="ql-block">今生</p><p class="ql-block">與鼓浪嶼結緣了 </p><p class="ql-block">一百年</p><p class="ql-block">一千年以后</p><p class="ql-block">我還會重來的 </p><p class="ql-block">或許</p><p class="ql-block">化作一疊海波 </p><p class="ql-block">來叩問她的無恙 </p><p class="ql-block">或許</p><p class="ql-block">化作一聲鵑啼 </p><p class="ql-block">來訴說我的癡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