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韋爾比耶音樂節(jié)上,布朗夫曼返場演奏了肖邦的《革命練習曲》。那一刻,琴聲如潮水般涌來,力道之中帶著韻致,爆發(fā)之內隱含歌唱。他的演奏仿佛將觀眾帶回了那個動蕩的年代,感受著肖邦筆下憤怒、憂傷與悲壯交織的情感。左手的洪流如怒濤翻滾,右手的旋律卻始終保持著歌唱般的線條,剛勁中透出細膩,令人屏息。</p>
<p class="ql-block">這首作品誕生于1831年波蘭起義期間,是肖邦內心激蕩的寫照。開篇的猛烈動機如火苗般引燃全篇,中段稍作喘息,仿佛在戰(zhàn)火中尋找片刻寧靜,而終段又以回旋的下行音階奔涌至結尾。整首曲子對演奏者左手的均勻性與耐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而右手則需在巨大的能量浪潮中保持旋律的連貫與情感的張力。布朗夫曼的演繹,正是將這種技術與情感的雙重挑戰(zhàn)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他1958年出生于塔什干,自幼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在蘇聯(lián)的嚴苛訓練下,他打下了扎實的技術基礎,后輾轉以色列、美國,進入茱莉亞、柯蒂斯等頂尖音樂學府深造,師從費庫斯尼、賽爾金、弗萊舍等大師。他的演奏風格被形容為“氣力萬鈞”與“靈魂吶喊”的結合,既能爆發(fā)驚人的力量,又不失音樂的深思與情感。他能在持續(xù)強奏中保持控制,讓每一個音符都充滿意義。</p>
<p class="ql-block">正因如此,他成為世界頂級樂團與指揮家爭相合作的對象。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倫敦交響、芝加哥交響,與楊頌斯、拉特、捷杰耶夫、尼爾森斯等大師的合作,讓他一次次站在音樂的巔峰。而這一次在韋爾比耶,他用一曲《革命練習曲》再次證明,真正的演奏不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靈魂的吶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