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兩塗軒古畫之印象

沈青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館又上新展,《珠歸海上》,令我,又追展了。</p><p class="ql-block">這次展出的是歸僑大家莊萬里先生捐贈的兩塗軒文物,書畫皆有。</p> <p class="ql-block">畫展部分首先是一幅長卷畫,宋代無款《秋山蕭寺圖卷》,這是此展藏畫中年代最早的一幅,我拍了幾個視覺感應還可以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來回看了兩遍,不愧是宋畫,耐賞,感覺畫的是江南吧,細讀后面的題字,竟然畫的是北方的終南山麓,那水面泛舟、山寺肅然、層巒疊嶂、草木漸秋,真不敢相信,這畫的地方,不在江南,但勝似臨安一隅、姑蘇城外一片。可惜,畫家名字不曾署上,留下了多少畫后面的謎語,讓看畫人如我,連連看、連連猜,莫不是畫在南宋?風云突變、朝代在更迭之中,署名易受累?如此,這幅精美之畫當是名人之作,那他,會是誰呢?若不是宋末,那,又會是誰呢?他熟悉終南山,應該是北宋年間的人吧?上博人猜是范寬之作,有點可能。范寬(950—1032),山水畫之“北宋三大家”之一,擅畫山水,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用筆強健有力,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等,后者似乎接近展品。</p><p class="ql-block">明代陳洪綬作品這是一個早就聽說過名字的人,而且知道他是以繪畫而出名的,所以排序在前是我之意。</p> 我也對畫進行了不同部分的放大細看。 陳洪綬(1598-1652年),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晚號老遲、悔遲,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如今諸暨市楓橋鎮(zhèn)陳家村人。他是晚明清初著名的書畫家、詩人,歷經(jīng)了明亡清興,見證過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及后面的幾個尾明年號,明弘光年、明魯監(jiān)國年,這些都是與清初順治年號雙存的時代,他卒于順治九年55歲上。 他在畫的右上題字放大后如下: <p class="ql-block">這里,他自稱弗遲老人,這個別號還是第一次看見。畫此畫時,應該是在順治年間了,他大概50歲出頭而已。紹興如今還在的青藤書屋,大家都知道是明代徐渭故居,其實,崇禎國變之際,它的主人就是陳洪綬。看陳洪綬的畫,雖是一幅畫軸,但很沉重,如看一幅歷史畫卷,明清交替,緩緩展開、徐徐而來。</p><p class="ql-block">清初四王作品是看明清作品基本上會出現(xiàn)的。大名鼎鼎的清初四王一定會有,三個太倉人、一個常熟人,早就知道、聽說過他們的故事、畫作和軼事了。</p> 四王之一,王鑑的一幅《仿陳惟允山水圖軸》在展出。 <p class="ql-block">清初,四王是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和王翚,他們的畫風追宋元名家,深得當朝皇帝的認可和提倡,因此被尊為“正宗”。這好像也是正宗一詞的由來。四王以山水畫為主,各自畫風略有區(qū)別,又以師承關系,分為“婁東”與“虞山”兩派,前是太倉地名、后是常熟勝景,畫好加上帝捧,四王作品從此影響了后代三百余年。有意思的是,王鑒與陳洪綬其實是同時代的人,兩人而且還是同年出生的,但展覽中的標簽則分屬兩個朝代,令不知的人誤解兩人不僅有輩分之隔、還有朝代之隔。其實,同展的陳洪綬作品與王鑒作品的年代也大致一樣,都是清初之畫??梢?,上博的具體操辦人員也缺少相關歷史。與不久前看中共一大的展覽中的出錯都屬實在不應該。</p><p class="ql-block">清代蔣廷錫作品這個人的名字我不熟悉,但他的這幅展出的畫上有許多人的題字題跋還是驚到了我,再細看這些題字的人與文,不得不對畫家肅然起敬。我不識人與畫、但有人識人又識畫,而且,其中不乏達官貴人。</p> 第一次看見題字之多、環(huán)整個畫面,而這畫,不過是一幅小品。 題字者之一,張廷玉(1672.10.29-1755.4.30),安徽桐城人,是康雍乾三個時期的重臣,康熙時官至吏部侍郎。雍正時,初為戶部尚書,不久便被升為文淵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并兼任吏部尚書,雍正七年(1729年),他成為軍機處的頭一批大臣,成為真正的實權(quán)宰相。乾隆即位后,君臣漸生嫌疑,晚景凄涼,致仕歸家。 但是整個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如此三朝元老為此畫題字,可見畫品人品都在上位。他題的字是一首七絕,格律完整,詩意有味。 這個地方擠進了兩段題字,陳邦彥(1678-1752)在前,這位可是海寧陳家“春暉堂”創(chuàng)建人,康熙、乾隆年間的副部長,大內(nèi)一枝筆。他的小楷,可是清朝一代的頂流,如今題字在這幅畫上,標標準準的錦上添花。他題的也是一首七絕,文中好像還有故事,不知是畫家還是陳自己與杭州西湖有關,或是兩人一起游過西湖?兩人相識有十年,應該非常熟悉了。最后一句“錢塘門外晚涼歸”,很有意境。 這個阿克敦,就是章佳?阿克敦(1685-1756),也是清初的一個大人物,是名將阿桂之父??滴跄觊g的協(xié)辦大學士,雍正朝的副部長、乾隆年間的部長。 <p class="ql-block">一幅題字就是一幅書法,一畫竟有如此多書法配畫,且多是詩,如此集成,非常罕見、于我,首見首記。</p><p class="ql-block">明朝藍瑛作品這也是一個聽說過名字的人,雖是杭州人,但久居上海松江,幾乎吾似。</p> <p class="ql-block">他學董其昌,字畫皆通。陳洪綬的畫風中,有他的影子。我把他畫中人進行了放大,只見一個明代人在秋天的樹林里,背有點駝了,是畫他自己吧。</p> <p class="ql-block">這幅畫,應該是他在一個甲子前后畫的,老來背駝,也正常。</p><p class="ql-block">明末葛征奇作品這人的名字沒有聽說過,但看他的畫有點熟悉,極像小時候臨摹《芥子園畫譜》中的那些畫。</p> <p class="ql-block">看介紹才知道,原來他與陳洪綬、王鑒是同時代的人,但上博把他們?nèi)齻€人分成了兩個時代的人,有誤導。</p> <p class="ql-block">看他的題字內(nèi)容非常現(xiàn)代,海上某某人,這都是現(xiàn)在上海人的自稱;住在邸里,這也是現(xiàn)在對官員住宅的一種稱呼。查了一下他的經(jīng)歷,確實是一個官,崇禎元年(1628)的進士,授過中書舍人,任過湖廣道御史、川東副使,后升任太仆寺少卿,轉(zhuǎn)光祿寺卿,副部級官員,是有官邸了。</p><p class="ql-block">清朝華嵒作品的名字有點意思,這個揚州八怪之一的畫家給畫取的名字叫《東山攜妓圖》,不避妓女之晦。</p> <p class="ql-block">不避妓女,也許是因為畫得是更古的古人與古事吧。</p> <p class="ql-block">為了看清謝安及東晉女性的姿態(tài),我放大了人物部分,確實,人物開相端秀,線條疏放飄逸,樹石筆墨瀟灑。如此畫風,怪不得是揚州八怪之一。</p> <p class="ql-block">他在畫中的題字更有意思,雖是一首五言詩,但詩意粗獷且首韻破律,而且,字不如畫,還自稱是南陽山中一樵子。</p><p class="ql-block">清朝李鱓,也是揚州八怪之一,我看他的畫其實是被他的名字和題字所吸引了。</p> <p class="ql-block">康熙后壬寅年,怎么會有這種叫法?這壬寅年不會因為朝代更迭而變化吧。那康熙前壬寅年又怎么了呢?還是第一次看見如此的時間描述。</p><p class="ql-block">明朝林良作品這人也不熟悉,但他的花鳥畫在明代有地位,還是值得細品的。</p> <p class="ql-block">清朝余省,一個妥妥的清朝大內(nèi)畫家,畫上署名就稱臣,還是恭恭敬敬畫的畫。</p> <p class="ql-block">我把畫中兩鳥部分放大細看了,鳥身上的羽毛色彩過渡一點無痕跡,寫實遠勝花木,是一個動物寫實高手。</p><p class="ql-block">清朝朱昂,此人名雖是初知,但他的兩個字很特別,有點外國人的名字似的,而且,畫的確實不錯,是很耐看的山水畫。</p> <p class="ql-block">上博文字說他學董其昌,但此畫明顯更像元代畫家王蒙的風格,尤其是下面我放大的部分,看之賞心悅目。</p> <p class="ql-block">把畫的一些局部進行放大看,更有趣味,山中小道上,竟然有保護曲欄了,說明這山已經(jīng)有不少游人了。</p><p class="ql-block">清朝萬上遴,這也是一個初知的清代畫家,畫面很美,而且是一種簡約之美。</p> <p class="ql-block">他的簽名,風格別致,尤其是萬字繁體之書法,不配說明不能認識。清朝羅牧,第一次聽說此人、看他的畫,內(nèi)容簡單,看畫,樹的感覺勝過石頭,觀賞石,不立則已,一立必有其瘦漏透特色,而畫上之石,品相太差了。</p> <p class="ql-block">其實,還有一些名人的畫在展出中,但我好像看多了,沒有了感覺,也就不列出、無評價了。</p><p class="ql-block">品畫,是一個養(yǎng)心的過程,看懂畫、理解畫、還知道畫家的人與事,那是一種樂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