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翻山越嶺只為民 涉水過灘郵遞情</p><p class="ql-block">——記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王順友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王順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郵政局投遞員,一位以腳步丈量高原、用堅守書寫忠誠的平凡英雄。他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wù)隆薄叭珖鴦趧幽7丁薄叭珖赖履7度宋铩钡榷囗検鈽s。在雪域高原的深山峽谷間,他一人一馬,穿越風(fēng)雪,成為藏族鄉(xiāng)親心中最溫暖的信使,用一生踐行“人民郵政”的初心與使命。</p> <p class="ql-block">1984年,年僅19歲的王順友子承父業(yè),從父親手中接過那根象征責(zé)任與使命的馬韁繩,成為木里縣馬班郵路的一名鄉(xiāng)郵員。木里藏族自治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群山環(huán)抱,地勢險峻,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在2000年以前,許多鄉(xiāng)鎮(zhèn)尚未通公路、電話,牽馬送信的郵遞員,成了大山與外界溝通的唯一橋梁。</p> <p class="ql-block">接過韁繩的那一刻,父親拍著他的肩膀鄭重地說:“送信就是為黨做事,為黨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這句話深深刻在王順友心中。為了這份樸素而崇高的使命,他在數(shù)百公里的雪域高原上,一人一馬,默默跋涉,將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這片土地,成為鄉(xiāng)親們心中最可信賴的“信使”。</p> <p class="ql-block">20多年來,他每年有330天以上獨自行走在馬班郵路上,每月往返兩次,每次行程14至15天。途中只有馬兒相伴,餓了嚼干糧,渴了飲山泉,困了便蜷縮在山洞、牛棚、樹林或雪地之中。這條郵路不僅遙遠,更充滿艱險。一次,王順友牽馬經(jīng)過雅礱江吊橋,來到“九十九道拐”的險峻山路。這里峭壁如削,腳下是奔騰江水,稍有不慎便可能墜入深淵。</p> <p class="ql-block">突然,一只山雞驚飛而出,受驚的馬匹亂踢亂跳。王順友急忙上前拉韁,卻被馬蹄重重踢中腹部,劇痛難忍,倒地不起。他強忍傷痛繼續(xù)前行,走走停停,實在撐不住就躺一會兒,就這樣堅持了整整九天,才將郵件全部送達?;氐娇h城后,他被鄰居送進醫(yī)院,醫(yī)生檢查后震驚不已:大腸破裂,腹腔積血積膿,若再晚來片刻,性命難保。雖經(jīng)全力搶救保住性命,但大腸短了一截,落下終身殘疾,腹痛時常折磨著他。</p> <p class="ql-block">躺在病床上,王順友心生動搖:這副傷軀,還能繼續(xù)走郵路嗎?父親察覺后,語重心長地說:“為黨做事要一輩子,當(dāng)不得逃兵!”這位曾扛槍剿匪的老黨員,不僅將馬韁繩交給了兒子,更將對黨忠誠的信念傳承給了他。不久后,王順友重新振作,再次踏上郵路。有人問他是否后悔,他坦言:“猶豫過,但我不能讓鄉(xiāng)親們失望,我必須堅持下去?!?lt;/p> <p class="ql-block">20多年來,王順友從未延誤一個班期,從未丟失一封郵件。他每年投遞報紙8000余份、雜志700余份、函件1500余份、包裹600余件,投遞準確率始終保持100%。他在高原上跋涉了26萬公里,相當(dāng)于走了21趟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這條悠長的郵路上,一人一馬,穿越風(fēng)雪,將外面的世界送進大山深處的每一個村寨,成為鄉(xiāng)親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p> <p class="ql-block">王順友用一生的堅守,詮釋了什么是責(zé)任與信念。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平凡的腳步走出不凡的人生。他是一束光,照亮了大山的角落;他是一條紐帶,連接著黨和人民的心。他,是新時代最可敬的郵遞員,是感動中國的楷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