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神州記游(82)《悠游山西》之一,——太原晉祠

老生常談

<p class="ql-block">山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相傳堯舜禹都曾在此建都。它保留了全國70%的地面古建筑,素有“中國古代藝術(shù)博物館“的美稱。其自然美景、歷史文明和革命史跡,共同構(gòu)成了山西得天獨厚、古今兼?zhèn)?、多姿多彩的旅游資源。</p><p class="ql-block">自1997年以來,我曾多次到過山西,游覽了該省的全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6處)、5A級旅游景區(qū)(11處)、歷史文化名城(6座)以及眾多的名山大川、溶洞奇觀、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石窟造像、古代彩塑、歷代古塔和城垣關(guān)隘等。但山西是一個自然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的地方,除此之外,它還有著9處國家地質(zhì)公園,25家國家森林公園,45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就有1848處之多,要想全覆蓋地實現(xiàn)對這些地方的參觀游覽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我還是想尋找機會,多去一次山西,看一看“三晉大地”,看一看“古代的中國”……</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7日,我第三次來到了山西,到太原時是3月20日,而來太原游覽的第一個景點就是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晉祠。</p> <p class="ql-block">其實,晉祠早在1952年就已被辟為博物館,當時的名稱為“晉祠古跡保養(yǎng)所”,負責晉祠文物的保護與管理。1990年正式更名為“晉祠博物館”,成為獨立的文化機構(gòu)。它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首批4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晉祠博物館的外圍是晉祠公園,建筑面積6670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605畝,水面300余畝。</p> <p class="ql-block">公園的大門為1984年所建,是晉祠景區(qū)的主要入口,其建筑風格為單檐歇山頂,氣勢宏偉。大門上方的“晉祠”二字由唐太宗李世民手跡題寫,出自《晉祠之銘井序》碑文,兩邊的楹聯(lián)為“臨汾川而降祉,構(gòu)仁智以棲神”。</p><p class="ql-block">楹聯(lián)從字面上理解是“靠近汾河而接受福澤,用仁德與智慧構(gòu)筑精神棲息地”的意思。此聯(lián)將自然景觀(汾河)與人文精神(仁智)相結(jié)合,既描繪了晉祠的地理優(yōu)勢,又突出了其作為文化地標的功能,既是對晉祠自然景觀的贊美,也蘊含了李世民“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建筑與人文精神的結(jié)合。</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nèi)遍布亭臺樓閣,環(huán)境優(yōu)雅,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雖是初春,天氣有點冷,但公園里的桃花、杏花卻開得非常燦爛。</p> <p class="ql-block">唐園是進入晉祠公園的首座園林,它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1300多年前,李淵、李世民父子于晉陽起兵,建立唐朝,開創(chuàng)了一代盛世?!疤啤弊忠渤蔀橹袊幕闹匾?。晉祠素有“宗唐”之稱,唐園正是為了紀念李氏父子開創(chuàng)唐朝的豐功偉績而建。</p><p class="ql-block">唐園的園門建于2007年,其造型別具一格,更似一座穿廳。它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的方形建筑,由“橫八豎十”共22根立柱撐起單檐歇山頂,東、南、北三面抱廈的設(shè)計,將建筑的精巧之美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盡顯匠心獨運。雖是仿古建筑,匠人卻將古韻還原的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是凌云閣了,它為紀念唐太宗李世民而建,是晉祠公園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三層三檐的樓閣式建筑,第一層上面的匾額為“飛龍閣“,飛即起飛,龍代表皇帝,這個皇帝就是李世民,李世民在晉陽起兵,所以稱龍興晉陽。第二層上面的匾額為“凌云閣”,里面有樓梯上去,可以登高望遠,俯瞰晉源美景。第三層為閣樓,上面的匾額為“凌煙閣”,但這層不開放。</p><p class="ql-block">凌云閣的高臺設(shè)計獨特,它與周圍仿古建筑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xiàn)了唐代文化與晉祠歷史淵源的高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穿過凌云閣,就是“唐風遺蹤”亭,亭子前面就是“龍興晉陽”雕塑。</p> <p class="ql-block">該雕塑于2003年落成,高6.99米,寬9.5米,重達2500多噸。雕塑中間騎馬者為唐太宗李世民,左側(cè)為國舅長孫無忌,右側(cè)為李績,左前站立者是尉遲恭,最右側(cè)站立者前面是魏征,后面是馬周。雕塑是為紀念太原建城2500年而建的,它通過再現(xiàn)李世民及其重臣的群像,展現(xiàn)了太原的歷史滄桑和盛唐榮光。</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們進入晉祠(博物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第一座建筑就是“水鏡臺”,它是一座戲臺?!八R”二字出自《漢書?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意為忠奸善惡盡人皆知,這一典故強調(diào)了戲曲通過演戲教化百姓的功能,又與廟宇“神道設(shè)教”的傳統(tǒng)相契合。</p><p class="ql-block">我們是沿著從東向西的中軸線走的,首先看到的是它的后臺這面,建筑風格為重檐歇山式屋頂,為明清時期的建筑。二層的檐下掛有“三晉明泉”的匾額,是清康熙年間為紀念晉祠三泉(難老、魚沼、善利)的歷史地位而立,歷經(jīng)乾隆年間重裝,至今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此臺造型雄奇,雕刻彩繪精細,是晉祠自唐代開始進行“廟會”活動的主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另一面掛有“水鏡臺”牌匾的是它的前臺,為卷棚歇山屋頂,是它的表演區(qū)域。</p> <p class="ql-block">對著戲臺前面的這座橋叫“會仙橋”,它架在“智伯渠”上,人們看戲時也可以站在上面。</p> <p class="ql-block">從這里再往西走,就是“金人臺”了。</p> <p class="ql-block">“金人臺”古稱“蓮花臺”,俗稱“鐵漢橋”。臺上有四個角,各立了一尊鑄鐵人,東北角的一尊為民國二年(1913年)補鑄,其它三尊為北宋元祐年間所鑄。</p><p class="ql-block">這四尊鐵人中,其西南角的一尊保存最為完好,據(jù)說為河南人所鑄,里面加了鉻、鎳等合金成分,其它三尊(為山西本地人所鑄)都已經(jīng)銹跡斑斑了。</p><p class="ql-block">金人臺的中央還有一座為后世所立的4米高的琉璃頂小樓閣。</p> <p class="ql-block">從金人臺再往前走,就是一座非常大的牌坊——“對越坊”。</p><p class="ql-block">“對越”二字出自詩經(jīng),寓意為報答和宣揚祖先功德。它與“難老”“水鏡臺”并稱“晉祠三匾”。</p><p class="ql-block">對越坊長12.5米,寬9.3米,高6.55米,占地面積115.8平方米。采用四柱三樓單檐歇山頂設(shè)計,檐下斗拱密致,整體造型玲瓏剔透,瓦頂全覆琉璃,左右置北宋鐵獅子一對,氣勢雄渾。相傳此牌坊為明代太原舉人高應元為母祈福(其母患偏頭痛久治不愈)而建。</p> <p class="ql-block">“對越坊”的左右為明萬歷年間所建的“鐘鼓”和“鼓樓”。</p> <p class="ql-block">穿過對越坊就來到了獻殿。獻殿為三開間歇山頂式建筑風格,建于金代大定八年,后來又在明萬歷二十二年得到修葺。</p><p class="ql-block">獻殿的樣子猶如涼亭,四面敞開不設(shè)圍墻,用直欞木柵欄圍擋。此建筑采用榫卯結(jié)構(gòu),無釘無鉚,通風蔽日,是祭祀時陳列貢品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獻殿的正對面就是“圣母殿”了。圣母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筑。它崇宏巍峨,壯麗秀美,殿內(nèi)有八根木柱支撐屋頂,屋頂則為黃綠色琉璃瓦覆蓋,整體建筑融合了唐代建筑風格與宋代的工藝特點,是我國古代架構(gòu)建筑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是晉祠的主殿,它供奉著唐叔虞之母邑姜。里面還有40多尊侍女的塑像,其中有兩尊是在明代補塑的,其余均為宋代原塑,彌足珍貴。</p> <p class="ql-block">這些塑像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是宋代宮廷生活的真實寫照。 她們身高差不多1.6米左右,年齡都在16到40歲之間,穿著當時常見的繡羅裙,手中捧著文印、飲食器皿和梳妝用具等,由此也可表明各自的身份。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梅蘭芳先生曾經(jīng)來過這里,他最喜歡的就是北側(cè)的一尊微微低頭的侍女像,其正面表情含笑,但側(cè)面卻有些悲戚,其一顰一笑似訴平生。這些溫柔的侍女像和金人臺剛健的鐵鑄神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檐廊柱上飾有八條蜿蜒欲動的木雕龍,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木雕盤龍柱,其中六條雕龍制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兩條為宋崇寧元年(1102年)增制。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圓睜,張牙舞爪,栩栩如生,圣母殿正面的臺階上還有兩條無角的石雕螭首。</p> <p class="ql-block">“魚沼飛梁”是位于圣母殿與獻殿之間的一座橋,也叫“魚沼飛橋“。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座十字形立交橋,是我國唯一一座十字形橋面設(shè)計的古橋。</p><p class="ql-block">此橋北魏始建,北宋天圣年間(1023至1030年)與圣母殿同期改建,現(xiàn)存石柱柱礎(chǔ)仍保留北朝風格。橋東西長19.6米,南北長19.5米,形如展翅飛鳥,橋下有34根小八角石柱支撐其結(jié)構(gòu),兼具建筑的獨創(chuàng)性與文化價值,與河北的趙州橋并稱為“南橋北梁”。</p> <p class="ql-block">晉祠里面的“難老泉”是晉水的源頭,“難老”出自詩經(jīng)中的“永錫難老”之語,形容泉水永遠生生不息,保持清澈,它與“魚沼泉”、“善利泉”并稱“三泉”。據(jù)介紹:魚沼泉和善利泉時流時枯,而難老泉則長流不竭,泉水自地下約5米的巖石中流出,平均流量約每秒1.8立方米,并含多種礦物質(zhì)。</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我在難老泉的噴水處呆了好久,也沒有看到泉眼噴水,也許是3月份正處于枯水期的緣故吧。</p> <p class="ql-block">這是美友在2023年9月份拍的難老泉照片,據(jù)說自此難老泉開始復涌。</p> <p class="ql-block">此為“難老亭”的“難老”牌匾,是“晉祠三匾”之一,為傅山草書。</p> <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和水之外,晉祠還有眾多的古樹名木。最古老的就是一株周柏,其樹干龜裂,猶若滄桑的老人,側(cè)臥在臺階的一側(cè)。另一株為唐槐,樹干粗大,蒼勁盤曲,柔枝萬縷,生機盎然。</p> <p class="ql-block">晉祠里面還有一座“公輸子祠”,祠里面供奉的是木匠的鼻祖魯班。魯班是我們山東人,它之所以出現(xiàn)在山西的晉祠里,是因為這里的建筑物大都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因此在以木結(jié)構(gòu)建筑為主的晉祠出現(xiàn)木匠的祖師爺魯班的祠堂,就不足為奇了。由于魯班又叫公輸班,所以此祠堂便冠以“公輸子祠”的名稱。</p> <p class="ql-block">令我不解的是,晉祠的主人——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的祠堂并不在晉祠的中軸線上,而是在圣母殿的東南角,很多游客甚至都忘了他的存在。況且,晉祠原來就稱作唐叔虞祠,其子即位后才將國號由“唐”改為晉,所以其祠又稱“晉王祠”,簡稱晉祠。</p><p class="ql-block">不解歸不解,但唐叔虞祠是一定要看的。它是一座獨立的兩進院落,院中設(shè)過殿,為單檐卷棚頂式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其大殿的神龕內(nèi)塑有唐叔虞身穿蟒袍、手執(zhí)玉圭的坐像,為元代的雕塑特征。 大殿神龕前兩柱上各盤繞泥塑蟠龍一條,活靈活現(xiàn),形態(tài)生動。過殿內(nèi)的樂伎像也是元代作品,距今已有700到800年的歷史,很具有欣賞性。大殿內(nèi)的侍童、神臺下的文臣武將則均為明代重塑。</p> <p class="ql-block">據(jù)說唐朝大詩人李白也曾在晉祠住過很長時間,寫了不少吟詠晉祠的詩篇,如“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向碧玉”、“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等。應該說,晉祠不僅是中國最古老、最豐富的祠廟建筑群,同時也是中國最優(yōu)美的古典園林之一。</p><p class="ql-block">借用一句別人說過的話:五千年很遠,而山西則很近,當你走進山西,晉祠一定要來……</p><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0日于山西太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