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日子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下鄉(xiāng)之前在家時從來不會考慮這些瑣事的,也由不得我來考慮,可下鄉(xiāng)后,不管是集體戶還是后來知青大多分灶吃飯,七件事就自然而然地提上了議事日程,開門七件事柴排第一位,誰也不能吃生米飯。<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們在鄉(xiāng)下時沒有煤餅也沒有煤氣,沒有沼氣更沒有電,除了柴,生米煮不成熟飯。這樣砍柴就成了我犯難的大事,農(nóng)活累還可以尋找各種借口不出工,飯可不能不吃??!集體戶的男生無理由地應(yīng)該成為砍柴的主力軍,獨自開灶柴也是必不可少的。<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說實在的,在下鄉(xiāng)的十年時間,除了第一二年,那以后,我就很少砍過柴。一是實在難以勝任,走七八里甚至十多里路上山砍,生產(chǎn)隊規(guī)定樹不能砍,只能砍枝丫。這樹是不停地往上長,接近地面的枝丫是越砍越少,常常是要攀爬枝丫根去砍更高的枝丫;二是砍下來的枝丫我沒有能力把它們捆扎緊,扎好了挑起來走不了多遠就散了,需要重新捆扎;三是把一捆柴從七八里或十多里外擔(dān)回來也不是輕松的事。但飯總要吃,柴必須燒,如何解決是好?<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老鄉(xiāng)不識字也不會寫,生產(chǎn)隊分東西需要簽字時往往不是按手印就是蓋章,有一枚自己的印章在老鄉(xiāng)心目中是有身份的象征。然而刻一個石章對我來說是小事一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能夠搞定,砍一擔(dān)柴對老鄉(xiāng)也是舉手之勞,半天功夫可砍我們兩倍乃至三倍的柴,我們各取所需應(yīng)該是不錯的換工方案。<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刻刀和印床我也是隨身帶了下鄉(xiāng)的,是想可能會派上什么用處,備用的石章手邊也帶了幾塊。于是,我就試探地放出消息,生產(chǎn)隊有誰愿意以砍柴換工刻印章的可以找我,沒有想到呼應(yīng)連連,老鄉(xiāng)說沒有印章石料,又沒有錢買你的石章,是否可以多給你一捆柴作為交換。這樣,我的換工廣告很順利地找到了下家。<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那年頭,農(nóng)民刻個圖章要花大半天時間趕到縣城(距我們生產(chǎn)隊25里路,來回50里)去刻,當(dāng)天還不能提貨,需要隔天或更長時間,那么一去一來要耽誤一整天工,縣城只供應(yīng)木制印章,年頭一多印章就被印泥塞住字跡模糊不清,多洗洗常常又爛掉了,石章只要不摔在石頭上就更經(jīng)久耐用,而鄉(xiāng)下多是泥巴地面,一般摔不壞??h里刻,材料帶加工費共需2角5分錢還沒記路程誤工,在我這里一擔(dān)半柴就搞定了,最大的好處還是無需花錢。因此,找我刻章的人很多,我就根據(jù)我柴火的儲備安排何時給人刻幾個章,后來鄰隊的老鄉(xiāng)也挑著柴找上門來請我刻章,因為他們覺得這是筆十分合算的換工交易。<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自開始刻章?lián)Q柴后,我回上海時就會去福州路的相關(guān)商店或南京路朵云軒買上一些便宜的小石章,記得最便宜的一次才5分錢一枚,我一下子就買了30多枚,買空了柜臺上的庫存。<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當(dāng)年在鄉(xiāng)下,文化似乎沒有什么市場,而技藝有著維持生存的基本功能,它才是香餑餑。這大概也是老鄉(xiāng)不愿意讀書更愿意學(xué)一門技藝的原因,特殊的時代有著特殊的追求,是符合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的。如果今天你與考研考博的學(xué)生說,“知識越多越反動”他會相信嗎?<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而我,恰恰也正是在人生最艱難的歲月,靠刻章這門技藝解決了我把生米煮成熟飯的難題,同時,在鄉(xiāng)下,我這個挑擔(dān)難上一百五,扛不能舉禾釜(一種口徑約一米八見方、底約一米四見方高五十公分打谷脫粒用的木制工具)上肩,插秧割稻比不上婦女,百無一是的我,也有一門技藝讓老鄉(xiāng)趨之若鶩地求上門來,著實讓我在那凡事憑力氣吃飯的農(nóng)村,難得昂起一回頭!有了讓人刮目相看的時光!<br data-filtered="filtered">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幾把刻刀 篆刻工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制印床 小巧輕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治印工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