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59430367</p><p class="ql-block">作者:健 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健康從不是靠偶爾的“突擊養(yǎng)生”,而是藏在一天中每個不起眼的時段里。晨起喚醒身體、飯后消化休整、睡前準備入眠,這三個關鍵節(jié)點若能做好“避忌”,就能為健康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晨起時,身體剛從數小時的休眠中蘇醒,各器官機能還未完全“啟動”,需避開三個誤區(qū)。其一,不要猛地起身。夜間人體心率放緩、血液流速減慢,突然坐起或站起,會讓腦部瞬間供血不足,可能引發(fā)頭暈、眼前發(fā)黑,對老年人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甚至有誘發(fā)意外的風險。正確的做法是醒來后先躺3-5分鐘,活動活動手指、腳趾,再慢慢坐起,最后在床邊坐一會兒再起身。其二,不要憋大小便。經過一夜代謝,腸道內已積累糞便,膀胱也處于充盈狀態(tài),及時排泄能減少毒素在體內的停留時間,減輕肝腎負擔。起床后喝一杯溫白開水,還能濕潤腸道、促進排便。其三,不要不吃早餐。睡眠中身體持續(xù)消耗能量,早餐相當于為身體“充電”,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上午血糖偏低,出現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還可能引發(fā)膽囊結石、代謝紊亂等問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飯后是消化系統(tǒng)高速運轉的時段,此時“急不得”,要記住三個“不急”。第一,不急著吸煙。很多人誤以為“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實則飯后血液循環(huán)加快,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會被更快、更多地吸收,對肺部、肝臟的損害比平時吸煙大得多,還可能影響消化酶分泌,阻礙食物消化。第二,不急著洗澡。飯后大量血液會集中到胃腸道幫助消化,若立即洗澡,血液會轉向皮膚,導致胃腸供血不足,容易引發(fā)腹脹、消化不良,甚至出現頭暈。建議飯后1-2小時,待食物初步消化后再洗澡。第三,不急著劇烈運動。飯后胃內充滿食物,劇烈運動(如跑步、跳繩)會使胃腸受到震蕩,可能引發(fā)腹痛、惡心,還可能導致胃下垂。飯后可散步10-15分鐘,幫助促進胃腸蠕動,但避免快走或跑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睡前是身體進入修復狀態(tài)的準備期,有三個“不宜”需恪守。首先,不宜過量進食。睡前2-3小時內若吃太多食物,胃腸需要“加班”消化,不僅會影響睡眠質量,導致多夢、易醒,還可能因熱量無法消耗轉化為脂肪,長期下來引發(fā)肥胖。若睡前實在饑餓,可吃一小杯溫牛奶或半根香蕉,避免高油、高糖、難消化的食物。其次,不宜劇烈運動。運動時大腦皮層會處于興奮狀態(tài),即使運動結束,興奮感也需一段時間才能消退,睡前1-2小時內劇烈運動(如健身、跳操),很容易導致入睡困難。若想運動,可選擇白天或傍晚,睡前更適合拉伸、冥想等放松活動。最后,不宜久看電子屏幕。手機、電腦等發(fā)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是調節(jié)睡眠的關鍵激素,長期睡前刷手機,會打亂睡眠節(jié)律,導致入睡慢、睡眠淺,建議睡前30-45分鐘關掉電子設備,可通過看書、聽白噪音等方式放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晨起、飯后、睡前這三個時段,看似都是日常小事,卻直接關系著身體的舒適與健康。把這些“避忌”變成習慣,無需刻意費力,就能讓健康融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為身心筑起長久的安穩(wě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