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3年的春天,雙遼農(nóng)場的風,依舊帶著絲絲寒意,仿佛還未從冬日的沉睡中完全蘇醒。然而,農(nóng)場里卻涌動著一股熱烈的氣息,如春風拂過田野,喚醒了每一個人的心靈。那年5月13日,中共雙遼農(nóng)場黨委發(fā)出了一份特殊的通知——《關(guān)于向馬玉峰學(xué)習的通知》。這一紙通知,似星星之火,瞬間點燃了全場職工心中的熱情,讓馬玉峰這個名字,銘刻在了農(nóng)場的歷史長河中,成為了那永不磨滅的印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馬玉峰,這位二大隊一生產(chǎn)隊的小隊長,同時也是共青團一支部的書記,宛如農(nóng)場中的一棵蒼松,始終屹立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最前線。1953年,剛從高小畢業(yè)的他,懷揣著建設(shè)新農(nóng)村的美好夢想,毅然投身于農(nóng)業(yè)戰(zhàn)線。從生產(chǎn)組長到大隊管理員,再到小隊長,他一步一個腳印,用汗水澆灌著這片熱愛的土地。他管理的食堂,秩序井然,現(xiàn)金收支分毫不差,如同精準的時鐘,連續(xù)被評為全場先進食堂。他帶領(lǐng)的團支部,兩次榮獲“四好支部”的殊榮,而他本人,也多次斬獲“優(yōu)秀團員”“五好干部”等榮譽稱號,如繁星般閃耀在農(nóng)場的天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真正打動人心的,是他那一顆純粹而熾熱的心,一顆始終為集體、為國家、為他人著想的心。那是1962年的春天,農(nóng)場號召各行各業(yè)支援農(nóng)業(yè)一線。彼時,馬玉峰作為大隊管理員,腿上還帶著舊傷,每走一步都伴著隱隱的疼痛。有人勸他:“你腿有傷,就別去一線受苦了?!笨伤麉s眼神堅定,語氣鏗鏘地說:“不,我是共青團員,這點困難算不了什么,我能克服!”于是,他主動請纓,來到了二大隊二小隊擔任小隊長。這是一個全場公認的“薄弱小隊”,工人思想復(fù)雜,工作進度滯后,宛如一艘在波濤中搖搖欲墜的小船。然而,馬玉峰沒有絲毫退縮,他就像一位勇敢的船長,毅然挑起了帶領(lǐng)小隊前行的重擔。</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冬天,稻田里冰渣浮動,寒氣刺骨。工人們望著冰冷的水田,面露懼色,遲遲不敢下水。馬玉峰見狀,沒有猶豫,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水中,那冰冷的水瞬間浸濕了他的褲腿,寒意迅速蔓延全身。他的雙腿很快被凍得發(fā)紫,嘴唇也微微顫抖,但他依然緊握手中的工具,奮力勞作。在他的感召下,工人們仿佛被注入了勇氣,紛紛跳進稻田,與他并肩作戰(zhàn)。播種時節(jié),他總是早早地扛起稻種,穿梭在田間地頭,為全隊節(jié)省了幾十個工日。當妹妹病重的消息傳來,他心中雖滿是擔憂與牽掛,但看著尚未完成的播種任務(wù),他咬了咬牙,選擇了堅守崗位。最終,他帶領(lǐng)小隊提前完成了任務(wù),可他卻再也沒能見到妹妹最后一面。那一刻,淚水在他眼眶中打轉(zhuǎn),心中的悲痛如潮水般涌來,但他知道,妹妹會理解他,因為他是為了集體的利益,為了心中的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后,馬玉峰沒有沉浸在悲痛中,而是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他堅信:“共產(chǎn)黨救了我,我要用一生的精力回報黨,獻給革命事業(yè)?!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生活中,他同樣處處彰顯著無私與善良。一次,一位工人不慎丟失了工會發(fā)放的困難補助費,急得團團轉(zhuǎn),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希望。馬玉峰撿到后,立刻交給了黨支部,當失主得知消息,淚水奪眶而出,那是感動的淚水,也是對馬玉峰深深的感激。還有一次,幾位新工人沒錢購買年貨,正為過年而發(fā)愁。馬玉峰得知后,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準備的豬肉和錢借給了他們,讓他們能過上一個溫暖的新年。孫文革的孩子生病急需用錢,他更是不假思索,將口袋里的錢全部掏出,遞到了對方手中,仿佛那不是自己的錢,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收割任務(wù)完成后,他總是主動提出支援其他小隊。即便本小隊還有一些收尾工作,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抽出人手,去幫助兄弟單位。他常說:“只要是對集體有益的事,對個人有幫助的事,我一定有求必應(yīng)?!边@份胸懷,這份擔當,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讓眾人敬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馬玉峰不僅是個實干家,還是個熱愛學(xué)習的人。他總是隨身帶著《黨章》《團章》,一有空閑,就會拿出毛主席著作,認真研讀,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與偉人對話。他還經(jīng)常組織團員學(xué)習黨的文件和雷鋒事跡,讓那一抹紅色的信仰,在每一個團員心中生根發(fā)芽。他用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用行動踐行著對黨的忠誠與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了什么是“好頭行人”,什么是“勞動模范”。他不為榮譽而活,只為心中的信仰、肩上的責任和人民的幸福而拼搏。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雙遼農(nóng)場早已舊貌換新顏,高樓取代了低矮的平房,現(xiàn)代化的農(nóng)機具穿梭在田野間。然而,馬玉峰的名字,依然在人們心中熠熠生輝,他是那個時代最閃亮的星,是農(nóng)場人心中永遠的榜樣,他的精神,如同一朵盛開在歲月深處的花朵,散發(fā)著永恒的芬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農(nóng)場人,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續(xù)寫著奮斗與奉獻的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