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首提“原拆原建”:老舊房改造告別“政府包辦”,居民自主權升級</p><p class="ql-block">驪歌一疊</p><p class="ql-block">2025-08-29 </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中辦、國辦正式發(fā)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老舊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這一政策標志著我國城市更新模式從“政府主導拆遷”向“居民自主參與”轉型,其核心細節(jié)與數(shù)據支撐如下:</p><p class="ql-block">一、政策背景:城鎮(zhèn)化進入存量提質階段</p><p class="ql-block">1. 發(fā)展階段轉變</p><p class="ql-block">我國城鎮(zhèn)化率已突破65%,城市發(fā)展從大規(guī)模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意見指出,到2030年需完成城市開發(fā)建設方式轉型,2035年基本建成現(xiàn)代化人民城市,老舊住房改造成為關鍵抓手。</p><p class="ql-block">2. 民生需求驅動</p><p class="ql-block">全國需改造的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達21.9萬個,涉及居民超1億人。其中,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住宅占比超80%,存在結構老化、設施缺失、安全隱患等問題。政策旨在通過自主更新解決居民“住有優(yōu)居”需求。</p><p class="ql-block">二、政策核心:自主更新與原拆原建的實施路徑</p><p class="ql-block">1. 支持范圍與條件</p><p class="ql-block">? 對象:城中村、危舊房、老舊小區(qū)(以2000年前建成住宅為主)。</p><p class="ql-block">? 方式:居民可自主申請拆除重建,或通過“原拆原建”模式在原址重建新房。</p><p class="ql-block">? 條件:需滿足規(guī)劃要求、居民協(xié)商一致、資金自籌平衡等前提。例如,鹽城明確針對獨立產權、土地完整的2000年左右拆遷戶自建房。</p><p class="ql-block">2. 資金與政策支持</p><p class="ql-block">? 財政補貼:中央財政對涉及重大安全和基本民生保障的項目加大專項轉移支付,地方財政配套資金。</p><p class="ql-block">? 金融創(chuàng)新:鼓勵保險、信托等機構提供金融服務,支持居民通過貸款、合作建房等方式籌集資金。</p><p class="ql-block">? 規(guī)劃調整:建立與建筑功能轉換相適應的規(guī)劃機制,允許存量房屋功能混合利用(如商住結合)。</p><p class="ql-block">3. 實施案例與數(shù)據</p><p class="ql-block">? 上海試點:2025年7月發(fā)布《關于加快轉變發(fā)展方式 集中推進本市城市更新高質量發(fā)展的規(guī)劃資源實施意見》,提出構建全周期更新模式,明確年度更新計劃。</p><p class="ql-block">? 鹽城實踐:針對城西南福裕小區(qū)、城南新園新村等2000年左右建設的磚混結構房屋,推行自主更新模式,無需大規(guī)模拆遷,僅需重新建設。</p><p class="ql-block">? 江蘇目標:到2026年,設區(qū)市城市更新專項規(guī)劃編制和審定工作全面完成,省市縣聯(lián)動項目庫基本建立。</p><p class="ql-block">三、政策目標: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yōu)居”</p><p class="ql-block">1. 住房品質提升</p><p class="ql-block">? 推進“好房子”建設,全鏈條提升設計、建造、維護水平,打造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居住空間。</p><p class="ql-block">? 實施物業(yè)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解決老舊小區(qū)管理缺失問題。</p><p class="ql-block">2. 社區(qū)功能完善</p><p class="ql-block">? 建設完整社區(qū),嵌入助餐、家政、托育等便民服務設施,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p><p class="ql-block">? 推動人口、產業(yè)、城鎮(zhèn)、交通一體規(guī)劃,建設創(chuàng)新型產業(yè)社區(qū)和商務社區(qū)。</p><p class="ql-block">3. 城市安全與韌性</p><p class="ql-block">? 全面排查城市基礎設施風險,推進地下管網改造和防洪排澇體系建設。</p><p class="ql-block">? 加強老舊房屋抗震加固,對C級、D級危房實施分類改造。</p><p class="ql-block">四、政策意義:激活存量資源,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p><p class="ql-block">1.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p><p class="ql-block">通過自主更新盤活存量低效用地,避免大拆大建造成的資源浪費。例如,改造利用老舊廠房、低效樓宇,建立功能轉換機制。</p><p class="ql-block">2. 居民參與度增強</p><p class="ql-block">政策強調“居民主體”,通過協(xié)商共治機制提升改造滿意度。北京、上海等地試點“一村一策”“一區(qū)一策”,尊重居民意愿。</p><p class="ql-block">3. 經濟與社會效益雙贏</p><p class="ql-block">? 經濟層面:拉動建筑、裝修、家電等行業(yè)需求,促進消費升級。</p><p class="ql-block">? 社會層面:改善居住環(huán)境,消除安全隱患,提升居民幸福感。</p><p class="ql-block">五、挑戰(zhàn)與展望</p><p class="ql-block">1. 資金平衡難題</p><p class="ql-block">居民自籌資金能力有限,需探索政府補貼、市場參與、金融支持的多渠道融資模式。</p><p class="ql-block">2. 規(guī)劃協(xié)調壓力</p><p class="ql-block">自主更新需兼顧個體需求與城市整體規(guī)劃,避免出現(xiàn)建筑風格混亂、功能沖突等問題。</p><p class="ql-block">3. 治理能力提升</p><p class="ql-block">需完善社區(qū)協(xié)商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確保改造過程公開透明。</p><p class="ql-block">結語</p><p class="ql-block">老舊住房自主更新政策是我國城市更新模式的重大創(chuàng)新,其通過“小規(guī)模、漸進式”改造,既保留了城市記憶,又提升了居住品質。隨著政策的落地實施,預計到2030年,全國將有數(shù)千萬居民受益于這一改革,城市發(fā)展將實現(xiàn)從“規(guī)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歷史性跨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