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1956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在沈陽首次開庭,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審判了36名日本侵華戰(zhàn)犯。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擔任法官,獨立審判外國侵略者。</b></p><p class="ql-block"><b>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近日,記者走進位于遼寧省沈陽市的審判日本戰(zhàn)犯法庭舊址陳列館進行了探訪,去了解這場正義審判。</b></p><p class="ql-block"><b>在熱鬧繁華的城市街頭,一幢古式斜檐悶頂二層小樓,格外引人關注。</b></p><p class="ql-block"><b>沈陽市皇姑區(qū)黑龍江街77號,曾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公開審判了36名日本戰(zhàn)犯。在特別軍事法庭的舊址上建立起來的陳列館,于2014年5月開始正式對外開放。</b></p> <p class="ql-block"><b>推開陳列館的大門,“正義審判”四個大字即刻映入眼簾,這里成為我們穿越時空、回望歷史的最好載體。</b></p><p class="ql-block"><b>步入沈陽審判日本戰(zhàn)犯法庭舊址內部,蠟像逼真地還原了當年的審判現(xiàn)場:審判長、審判員和公訴人的表情莊嚴肅穆,所有受審戰(zhàn)犯垂首站立,等待著歷史的判決,空氣中似乎還回蕩著義正詞嚴的宣判聲。</b></p> <p class="ql-block"><b>史實陳列區(qū),泛黃的文件、戰(zhàn)犯的供詞、審判的相關文書等史料安靜陳列。它們是歷史的鐵證,真實還原了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1956年6月9日至7月20日在沈陽公審36名日本戰(zhàn)犯的歷史原貌。</b></p> <p class="ql-block"><b>沈陽審判日本戰(zhàn)犯法庭舊址陳列館副主任王萌介紹,在沈陽的審判共分為兩個案件:</b></p><p class="ql-block"><b>* 第一個案件是1956年6月9日到6月19日,對前日本陸軍第117師團中將師團長鈴木啟久等8名軍職戰(zhàn)犯進行的審判;</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個案件是1956年7月1日到7月20日,對偽滿洲國總務廳長官武部六藏等28名戰(zhàn)犯進行的審判。</b></p> <p class="ql-block"><b>當年從埋人坑里逃生的幸存者周樹恩,在法庭上對鈴木啟久的罪行進行了控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沈陽審判日本戰(zhàn)犯法庭舊址陳列館副主任 王萌:</b><b>面對鐵證如山的指正,面對周樹恩的控訴,鈴木啟久跪倒在地說,這完全是事實,我誠懇地謝罪。</b></p><p class="ql-block"><b>面對證人的控訴與傷痕累累的鐵證,法庭上出現(xiàn)了國際審判史上罕見的情景:</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有戰(zhàn)犯均認罪悔罪、無一賴罪。</b></p> <p class="ql-block"><b>人道主義改造 讓日本戰(zhàn)犯“從鬼到人”</b></p><p class="ql-block"><b>審判能夠順利推進,一方面得益于多重鐵證,另外一方面則是中國政府改造日本戰(zhàn)犯的方針策略,使日本戰(zhàn)犯恢復了人的良知,蕩滌了靈魂,完成了從戰(zhàn)爭狂魔到人的蛻變。</b></p><p class="ql-block"><b>1950年至1956年,中國政府共接管和關押日本侵華戰(zhàn)犯1109人,分別關押在撫順、太原兩地的戰(zhàn)犯管理所接受人道主義改造。</b></p> <p class="ql-block"><b>這些日本戰(zhàn)犯中,包括偽滿洲國國務院總務廳長官武部六藏、前日本陸軍第117師團中將師團長鈴木啟久、前日本陸軍第59師團中將師團長藤田茂等。這些日本戰(zhàn)犯被收押初期,多數(shù)對抗改造,自認是“戰(zhàn)俘”而非“戰(zhàn)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遼寧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 孟月明:</b><b>主要目的是從思想上進行改造,讓他們徹底認識到犯戰(zhàn)爭罪或者侵略罪的根源出在哪里。所以不管是集體聽廣播、聽報告,還是交流學習,整個思想改造是大的主體。但是思想改造之前,我們要保證他們生活上的供應是充足的,生活上有保障,人格上有尊重。</b></p> <p class="ql-block"><b>為使戰(zhàn)犯們受到更實際的教育,中國政府還組織戰(zhàn)犯到全國各地參觀,不僅讓戰(zhàn)犯們看到新中國的巨大變化,還帶領他們到日軍曾經(jīng)屠殺中國民眾、制造各種慘案的紀念地憑吊,聆聽幸存者控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b></p> <p class="ql-block"><b>通過學習、參觀、討論、總結等多種方式,中國政府對這些戰(zhàn)犯進行了長期、耐心、艱苦的改造。日本戰(zhàn)犯們身上的戾氣和囂張氣焰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羞愧和震驚,每到一地都在向中國人民懺悔。</b></p><p class="ql-block"><b>“鬼將軍”藤田茂,就是其中最具反差性的代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遼寧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 孟月明:</b><b>剛開始他是一個穿陸軍軍裝、趾高氣昂在戰(zhàn)犯管理所,誓死效忠天皇、誓死效忠軍國主義的人。經(jīng)過很長的思想改造之后,他看到了日本老百姓、他的親人也承受了戰(zhàn)爭的傷害,他被觸動到,戰(zhàn)爭是雙向傷害的,他思想上就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在轉變之后,他由最反面的人變成了一個主動懺悔的人,這就出現(xiàn)了他主動做懺悔報告的情景。</b></p><p class="ql-block"><b>銘記歷史 守護“和平之花”</b></p><p class="ql-block"><b>審判戰(zhàn)犯,譴責暴行,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要牢記歷史,珍愛和平。中國政府以博大胸懷感化了這批侵華戰(zhàn)犯,使他們“轉身”成為高舉“反戰(zhàn)、和平”旗幟、推進中日友好關系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1956年,除了45名職務較高、罪行較重的日本侵華戰(zhàn)犯受到了審判,還有1000多名罪行相對較輕、悔罪表現(xiàn)較好的日本侵華戰(zhàn)犯被免予起訴,并立即釋放。</b></p><p class="ql-block"><b>這1000多名日本戰(zhàn)犯從1956年6月至8月分三批回國。被判刑的45名戰(zhàn)犯中,除1名在服刑期間死亡外,大都被提前釋放回國。</b></p> <p class="ql-block"><b>回到日本后,為了加強聯(lián)絡,釋放戰(zhàn)犯聯(lián)合組建了自己的組織——“中國歸還者聯(lián)絡會”,簡稱“中歸聯(lián)”,其宗旨是:為了要過和平的生活,彼此互相援助,并為增進日本、中國之間的友誼以及為了和平而奮斗。</b></p><p class="ql-block"><b>首任會長就是思想發(fā)生根本轉變的前日本陸軍第59師團中將師團長藤田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沈陽審判日本戰(zhàn)犯法庭舊址陳列館副主任 王萌:</b><b>在這個組織里,他們的會員會出版書籍,會長會組織他們到各地去巡展、演講,來講述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b></p> <p class="ql-block"><b>1988年10月20日,“向抗日殉難烈士謝罪碑”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落成,建碑所花費的22萬元,全部由“中歸聯(lián)”成員捐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遼寧省公安廳新聞宣傳處處長 王爾茁:</b><b>它的正面刻著向抗日殉難的烈士謝罪的碑文,它的背面是歸國日本戰(zhàn)犯的懺悔錄。</b></p> <p class="ql-block"><b>碑上雕刻的日中兩國文字寫道:“我們在長達15年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中,犯下了燒殺搶的滔天罪行……在這里建碑表示向抗日殉難烈士謝罪的誠意,刻下決不允許再發(fā)生侵略戰(zhàn)爭、為和平與日中友好的誓言。”</b></p><p class="ql-block"><b>據(jù)了解,“中歸聯(lián)”里的不少成員還多次回訪戰(zhàn)犯管理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講解員 郝苑苑:</b><b>其中有一個原日本戰(zhàn)犯叫陰地茂一,他獲釋歸國后曾先后8次回到管理所。2000年的時候,他在去世之前囑咐子女說,我去世之后一定要將我的一縷頭發(fā)帶到管理所,我要永遠向中國人民低頭謝罪。</b></p> <p class="ql-block"><b>2002年,由于中歸聯(lián)多數(shù)成員年事已高,無法進行社會活動,中歸聯(lián)解散,由中歸聯(lián)會員后代及致力中日友好的日本青年發(fā)起“撫順奇跡繼承會”,繼續(xù)記錄侵華戰(zhàn)爭證詞。</b></p><p class="ql-block"><b>今年6月,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舊址恢復開放之際,繼承會的成員也來到管理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撫順奇跡繼承會關西支部代表 野津加代子:</b><b>管理所是溫暖、有愛的地方,我認為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發(fā)生的一切是“奇跡”。</b></p> <p class="ql-block"><b>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這段時間,《正義審判——新中國審判日本戰(zhàn)犯史實特展》正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展出。</b></p><p class="ql-block"><b>展覽通過200余張珍貴圖片、100余件實物展品及檔案史料,系統(tǒng)梳理了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組建后,對日本戰(zhàn)犯開展公開審理與判決的完整歷程,昭示中華民族捍衛(wèi)主權、守護和平的堅定意志。</b></p><p class="ql-block"><b>(來源:央視新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