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先說說孫悟空的歇后語,可不光是 “七十二變” 那一套。比如 :</p><p class="ql-block"><b>“孫悟空變土地廟 —— 露了尾巴根”</b>,這事兒得回溯到他跟二郎神斗法的時候,變廟想躲,結(jié)果尾巴沒處放,變了根旗桿戳在廟后,一下就被識破了。</p><p class="ql-block">民間特意加個 “根” 字,比原著里的 “露尾巴” 更鮮活,好像能看見那截晃悠的猴尾巴,把孫悟空急中生亂的樣子抓得死死的。</p> <p class="ql-block">還有 :</p><p class="ql-block"><b>“孫悟空管蟠桃園 —— 專挑軟的捏”</b>,不光說他偷吃,更調(diào)侃他護短又任性,挑熟得透的蟠桃吃,這不就跟生活里那些 “揀著好的來” 的人有點像?</p> <p class="ql-block">豬八戒的歇后語更接地氣,滿是煙火氣的調(diào)侃。</p><p class="ql-block"><b>“豬八戒吃西瓜 —— 獨吞還帶渣”</b>,原著里沒這段,但民間照著他貪吃的性子編出來了,想想他捧著西瓜狼吞虎咽,連瓜籽都不吐的樣兒,活靈活現(xiàn)。</p><p class="ql-block">還有</p><p class="ql-block"><b>“豬八戒背媳婦 —— 累得夠嗆還歡喜”</b>,雖然背的是孫悟空變的妖精,可民間不管這些,就抓著他 “想娶媳婦” 的小心思,把那種 “累并快樂著” 的傻勁兒寫透了,跟咱們生活里為了喜歡的事兒忙活的樣子,莫名對上了。</p> <p class="ql-block">反派的歇后語更狠,藏著民間的善惡觀。</p><p class="ql-block"><b>“白骨精給唐僧送菜 —— 沒安好心眼”</b>,比 <b>“白骨精打跟頭 —— 鬼把戲” </b>更具體,想想她變著花樣送吃的,其實想害唐僧,這歇后語一出來,那種 “笑里藏刀” 的勁兒一下就出來了。</p><p class="ql-block">還有 <b>“牛魔王借芭蕉扇 —— 自家東西難開口”</b>,他跟鐵扇公主是夫妻,可借扇子時磨磨唧唧,既想要面子又想要好處,民間把這種 “窩里橫還矯情” 的心態(tài),用一句歇后語就點透了。</p> <p class="ql-block">這些歇后語最妙的是,不光說故事,還藏著人生道理。</p><p class="ql-block"><b>“唐僧遇白骨精 —— 善惡不分要吃虧”</b>,提醒咱們別被表面功夫騙了;</p><p class="ql-block"><b>“孫悟空過火焰山 —— 硬闖不如巧辦法”</b>,說的是做事得懂變通;</p><p class="ql-block"><b>“豬八戒照鏡子 —— 里外不是人”</b>,更是把那種兩邊不討好的尷尬,說得讓人一聽就笑,笑完又覺得 “可不是嘛”。</p> <p class="ql-block">其實這些歇后語,不是文人編的,是老百姓看完《西游記》,照著自己的生活琢磨出來的。他們把喜歡的角色、討厭的反派,都揉進一句句俏皮話里,既保留了西游的魂,又添了生活的味兒。</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再看這些歇后語,不光是回憶,更像老輩人在跟咱們嘮嗑:你看,故事里的道理,跟過日子的事兒,其實是一回事兒啊。</p> <p class="ql-block">原標(biāo)題:翻《西游記》找歇后語:這些藏著民間巧思的俏皮話,你未必全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咱們小時候聽老人說歇后語,總覺得又逗又有勁兒,尤其是從《西游記》里出來的那些,念著就像在腦子里演小電影??赡阒绬??這些隨口說的俏皮話,藏著民間對西游故事的別樣解讀,還裹著不少生活智慧,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