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尊敬的各位老師、朋友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今天我們探討的,是一項榮獲銅川市人民政府正式批準(zhǔn)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的藝術(shù)瑰寶——同官奇石藝術(shù)。它不僅是大自然賜予銅川的地質(zhì)奇觀,更是一部承載了千年文脈、回響著盛唐遺音的活態(tài)史詩。</span></p> 一、 千年文脈∶從白居易的《華原磬》到今天陳爐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要探尋陳爐石的歷史淵源,我們的目光必須穿越時空,回到大唐帝國的鼎盛時代。當(dāng)時,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同官,隸屬于京兆府華原縣(今銅川耀州區(qū))。這里出產(chǎn)的一種特殊石材,因其聲如青銅、清越悠揚(yáng),被選為制作皇家禮樂之器“磬”的最佳材料,史稱“華原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詩人白居易曾為此專門寫下長詩《華原磬》,詩中“華原磬,華原磬,古人不聽今人聽”的詠嘆,不僅是對當(dāng)時音樂變革的感慨,更是對華原石材之美最權(quán)威、最浪漫的歷史注腳。詩中“高飏教坊中,擊拊和清絲”的記載,證明了華原磬已取代傳統(tǒng)泗濱磬,登堂入室,成為宮廷雅樂的核心樂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盡管當(dāng)時的華原磬主要用于制作樂器,但其石材的優(yōu)良質(zhì)地、獨特音色與文化地位,為我們揭示了早在1200多年前,銅川所產(chǎn)的美石就已進(jìn)入國家級的文化視野,被賦予了高貴的禮樂內(nèi)涵。今日我們所賞玩的陳爐石,雖用途從“聽覺藝術(shù)”轉(zhuǎn)向了“視覺藝術(shù)”,但其一脈相承的石質(zhì)根基與文化基因,無疑讓我們在品鑒時,耳畔仿佛能聽到那穿越千年的清越磬音,感受到盛唐文化的磅礴氣象。這段歷史,為我們陳爐石的藝術(shù)價值奠定了無可辯駁的歷史基石。</span></p> 二、 億歲天工∶五億年地質(zhì)演變的科學(xué)史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陳爐石不僅是歷史的饋贈,更是天地造化的奇跡。它形成于距今約五億年前的奧陶紀(jì),其時銅川乃一片古海,豐富的生物遺骸沉積后,經(jīng)億萬年的地質(zhì)變遷、壓實、滲透,形成了其獨特的石質(zh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墨玉般的底色,象征著深沉的歷史積淀;浮雕般的回紋、指紋、雙線紋,大多是古生物化石及其活動痕跡的烙印,堪稱記錄地球生命演化的“無字天書”。每一次品鑒,都是一次與五億年時光的對話,是一次對自然偉力的虔誠敬畏。</span></p> 三、 天人合一∶從自然石到藝術(shù)品的升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官奇石藝術(shù)的核心魅力,在于“七分天成,三分人意”的創(chuàng)作哲學(xué)。我們絕不進(jìn)行人工雕刻,而是完全尊重其天然形成的形態(tài)與紋路。陳爐石以其“色黑、質(zhì)堅、紋妙”三絕而著稱,天然的紋路構(gòu)成一幅幅變幻無窮的水墨畫,如山如水,如云如獸,給予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人意”則體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命名與配座之上。一位優(yōu)秀的賞石家,會為其賦予一個畫龍點睛的名字,如《童夢石衾》《梵履塵行》《文房點石》《薪火石光》等等,并精心設(shè)計一個相得益彰的木座。這個過程,是將人的文化、情感與哲思投射于自然之物,完成從“山野之石”到“案上清供”的藝術(shù)飛躍,使之成為寄托文人雅士林泉之思的精神載體。</span></p> 四、 非遺新傳:我們的文化使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成功“申遺”,意味著這項藝術(shù)的價值得到了時代的正式認(rèn)可。它傳承的不僅是如何“看”石,更是一套活態(tài)的文化體系,包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相石之術(shù)(發(fā)現(xiàn)與鑒別的眼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配座之藝(烘托意境的技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命名之學(xué)(詮釋內(nèi)涵的文化修養(yǎng))</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陳設(shè)之道(營造空間美學(xué)的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今,我們推廣陳爐石,其意義遠(yuǎn)超收藏本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它是連接古今的橋梁,讓我們通過一方美石,與白居易時代的雅士對話,延續(xù)千年文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它是生動的美育教材,培養(yǎng)我們對自然之美、抽象之美的感知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它是銅川最閃亮的金名片,正吸引著全球的目光,助力家鄉(xiāng)的文化與經(jīng)濟(jì)發(fā)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各位老師,當(dāng)我們面對一方陳爐石,我們看到的,是五億年的地球故事、一千年的盛唐遺音,和一份正在我們手中薪火相傳的文化使命。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這千年石韻的知音,共同守護(hù)這份天地與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讓同官奇石藝術(shù)在新的時代奏響更加輝煌的樂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謝 謝</span></p>